登陆注册
5216500000004

第4章 迅速崛起:大化改新运动及中日文化交流(2)

8月17日,唐新联军从陆路三面围攻周留城,城外据点逐一被攻克,百济于是又向日本求援,中大兄皇子派庐原君臣领军万余越海而来,准备自白村江口登陆。当时,唐新联军虽已从三面包围了周留城,但建在白村江河口上游左岸山地上的周留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峻溪隘,易守难攻。百济只要能确保周留至白村江一线安全畅通,就能得到日本从海上的支援,从而据险固守。因此,白村江成为维系周留存亡的生命线,也是百济得以复国的希望所在,两军都势在必争。

663年8月27日,唐朝水军与日本水军在海上遭遇。从当时双方的军力来看,大唐水军7000余人,战船170艘;日本水军有万余人,战船1000多艘。虽然日军人多、船多,但大唐水军船坚器利,武器装备远胜于日军。

中日两军首次接战的结果,据《旧唐书·刘仁轨传》的记载:“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初战失利后,日军并没有撤军,而是于第二天联合百济军又再次向大唐水军发起进攻,结果“大唐便自左右夹船绕战,须臾之际,官军败绩,赴水溺死者众,舻舳不得回旋。朴市田来津仰天而誓,切齿而嗔杀数十人,于焉战死”。

白村江海战失利后,中大兄皇子深恐唐朝与新罗军队进攻日本本土,于是从664年起,花费巨资,先后构筑了四道防线。尤其是在九州的太宰府建的“水城”规模最大。所谓“水城”实际上是一座土坝,坝长1.2公里,底部宽80米,高十几米,外侧是一条5米深的水沟。除了在军事上采取守势之外,667年,中大兄皇子还将都城迁往了近江大津宫。

日本在白村江海战中虽然遭受了惨败,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它与唐朝的交往,而唐朝也没有因为日本原先支持百济国而对它疏远,相反,两国的关系在海战之后变得更为密切。公元669年,日本派河内鲸为“平高丽庆贺使”前往唐朝都城长安,祝贺大唐在朝鲜半岛的彻底胜利。与此同时,日本开始积极选派遣唐使,政治上发展与唐朝的睦邻关系,文化上积极汲取唐代丰富的典章制度,使得日本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第四节) 遣唐使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这是李白的《哭晁卿行》,诗中表达了对诗友晁衡悲切的思念之情,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晁衡不但是一位诗人,更是日本派往中土的遣唐使。

大化改新前后是遣唐使最频繁的时期。自630—894年,总共有20次之多。遣唐使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友好使者,是根据日本自身需要派遣的。初期,因朝鲜半岛的争端和东亚紧张局势,使者重点在于外交活动,为维护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地位和利益;中期,正是兴盛的奈良时代(710—794年),内外和平,倾注全力地学习和吸收唐代文化;后期,处于平安时代(794—1192年)前期,社会经济文化有了显着发展,意欲进行对外经济交流。

圣德太子时代为吸收中国先进文化和制度,推进遣隋外交,前后5次派出遣隋使,随行有留学僧。日本在646年大化改新之后,开始把中国作为学习的榜样,按照隋唐王朝的政权形式,建立起新的制度。这时候的中国正处在唐代,经济、文化都很繁荣。日本全国上下对吸收中国文化非常积极,于是不断派出大批人员到中国学习,这些人就称作“遣唐使”。其中正式使节包括大使、副使,有时还有大使之上的持节使、押使、都是日本天皇任命的国家大臣。使团中还有到中国学习的留学生、僧人、工匠等。

关于遣唐使的次数,中日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根据目前掌握的史料,自630—894年的260多年间,日本共任命过20次遣唐使,其中4次因故停止,实际成行16次。

日本的遣唐使,大抵以白村江海战(663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集中在7世纪,可以看作是遣隋使的延续,一般由2艘船组成,约250人;后期从8世纪初至9世纪末,船只增至4艘,超过500人。唐灭隋后,舒明二年(630年),日本第一次派出遣唐使,至奈良朝宽平六年(894年),共派遣使团20次,成功抵达唐长安者16次。但从宝龟九年(778年)第13次入唐,至延历二十年(804年)第14次入唐之间,有27年的空白期。派遣使团的工作一直持续到下一个时代。宽平六年(893年),学问家营原道真被任命为遣唐大使,正值唐文化盛极而衰之时,日本文化开始走向和风化,他谏言废止遣唐使而被裁可,从此实行了200多年的遣唐使制度便终止了。

一千多年前,要横渡波涛汹涌的大海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风暴经常使航船倾覆,或者把它们吹到台湾甚至越南等很远的地方。但是,大海和风暴阻挡不住中日间的友好往来。唐朝时期,日本一共派出遣唐使20次。遣唐使往返的航路:初期由九州博多经壹岐、对马到朝鲜济州岛,再沿半岛西海岸横渡黄海,在山东半岛的登州、莱州登陆。此线称北路,所需时日最多,但最安全;中期由博多扬帆,沿九州西海岸南下,经种子岛、奄美、冲绳,横渡东中国海,指向长江口岸或杭州湾附近,一般都在明州(宁波)登陆。此线称南岛路,所需时日与北路相仿,但有风险;后期由博多出发,抵平户或值嘉岛(五岛列岛)候风,一气横渡东中国海,径抵长江口,在楚州(淮安)、扬州登陆,此线称南海路,航程最短,但风险最大,遣唐使船曾遭受重大损失。中期以后的遣唐使,每次四艘船(故有“四只船”为遣唐使的别称),人数为五六百人。834年遣使后,于894年又决定派遣。但被任命为大使的菅原道真以“大唐凋敝”为由上书天皇,力陈停派的建议,得到采纳。长达两个半世纪的“遣唐使”制度,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贡献巨大、影响深远。

遣唐使的船队离开难波港后,先沿着日本海岸航行,最后在九州北部开始横渡大海。早期的路线是向北到朝鲜半岛附近,经渤海在中国山东北部上岸。后来就直接西渡东海,在中国的扬州和明州(今宁波)登陆。遣唐使一到中国,就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和隆重接待。当地政府提供交通方便,送他们到首都长安(今西安)。唐朝的皇帝常常亲自接见他们,有时为表示特别欢迎,还令画师为大使画像作纪念。

随使团前来的留学生大多到唐朝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然后又可以在中国政府机构工作。来学习的日本僧人,也都被派往名山大寺拜师求教,他们成了中国文化的热心传播者。

遣唐使船队回日本时,唐朝政府也经常任命中国使节陪同前往,进行回访。遣唐使团不仅带回大量的中国文物、书籍和五金百货,也使中国的文学、宗教、典章制度等在日本“生根发芽”。

遣唐使制度对于发展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促进文化交流起到了无可估量的历史作用。遣唐使团除大使、副使,以及各级官吏、侍从、船夫外,还有医师、乐师、手艺师、占卜师等各类专业人士和留学生、留学僧,他们大多是有教养、对唐文化有一定造诣的名士。其中杰出者,留学生有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橘逸势、山上忆良,留学僧有玄肪、空海、最澄等。他们留唐的时间,短者一年,多者数年乃至十数年,对于中日文化交流和繁荣奈良朝文化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现举几个永垂日本文化史册的生动事例:

717年间,一位16岁的年轻留学生阿倍仲麻吕,随着一个500人的遣唐使团来到了中国。经过五六年高等学府“太学”中的苦学,他和许多从“太学”毕业的东方和西方的留学生,参加了考试。考试题目很难,想不到他竟捷足高登,以优异成绩中了进士。从此,阿倍仲麻吕开始在唐朝政府中担任官职。后来,他被提升为担任皇帝侍从官的左补阙。唐玄宗还给他起了个中国名字——晁衡。

晁衡和当时的大诗人李白、王维、储光仪等很多人建立起深厚的友情。他们常常以诗歌唱和,留下许多动人的佳作。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晁衡在中国已度过了40年。他抑制不住长期深藏在内心的思乡之情,多次提出回国的要求,最终,唐玄宗答应他作护送第十次日本遣唐使回国的使节返回日本。

得知晁衡归国的消息,长安的诗友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告别宴会。王维即席写下《送秘书监还日本国》的诗篇。50岁的晁衡解下心爱的宝剑,赠给中国诗友,也挥毫赋诗:“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留明主,海外忆慈亲……西望怀思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这年10月,晁衡等人乘坐四艘帆船,从苏州黄泗浦起航,驶往日本。值得一提的是,船队中还有一位扬州延光寺的着名高僧鉴真和尚和他同行。这位65岁的高僧从11年前接受日本友人邀请,决心东渡日本讲学,已先后五次率弟子渡海,但都被风浪所阻,没有成功。这次是鉴真第六次出海。

不幸的是,船队在中途遇到了大风暴,他们被冲散了。鉴真坐的那条船和其他两条船各自开到了日本,而晁衡所乘的船下落不明。直到第二年3月,仍然杳无消息。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晁衡的船并没有沉没,他们随风漂泊到了安南(今越南)沿岸。755年,晁衡和十多位幸存者历尽艰险,回到长安。以后,他又担任过唐王朝中央和地方的一些官职。770年1月,73岁的晁衡在长安去世。

中国高僧鉴真应日僧之邀,赴日弘法,虽经历磨难五次东渡失败,双目失明,矢志不改,最终于第六次从扬州出发抵达目的地,先在东大寺设坛传授戒律,后创建唐招提寺,收徒弘布佛法,传播建筑、雕塑、绘画、书法诸艺术和医药知识,对于奈良时代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留唐僧淡海三船归国后,受鉴真功德的感化,撰写了第一部长篇汉文传记《唐大和尚东征传》,叙述了鉴真这段赴日传播中国文化的感人故事,尤其是对鉴真遇海难的描写,颇富文学性,可以说这也是一篇优秀的纪行文,显示了作者出众的汉文运用能力。书末还作题为《初谒大和尚》的汉诗二首并附序,还附载了当时的鉴真弟子、官人和唐使节高鹤林等悼念鉴真的汉诗。这是当时中日文化交流的不朽记录。鉴真和尚在日本生活了10年,最后死在日本。鉴真把丰富的中国文化,如宗教、建筑、雕刻、医药等传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和尊敬。鉴真曾经居住过的奈良唐招提寺里,直到现在,还供奉着鉴真大师在世时就做成的塑像。日本政府立法尊奉它为“国宝”。

阿倍仲麻吕(晁衡)和鉴真,是8世纪时日本人民如饥似渴学习唐朝文化的缩影和中日人民友好往来的友谊象征。

吉备真备归国后,教授皇太子阿部内亲王(孝谦天皇)《礼记》和《汉书》,他博学多识,文武双全,专长经史,兼及历学、音乐、兵法等。他带回国一部铜律管和音律说明书《乐书要录》十卷,这一唐代乐理着作的传人,大大地推动天平音乐的发展。他就任大学助教期间,还学习唐代大学制度,整顿和充实教科书内容,并亲自教授五经、三史、明法、算术、音韵、籀文六道,对于振兴儒学和汉文学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山上忆良入唐后,为后东宫侍读,他精通汉文,于庆云元年(704年)或庆云三年(706年)归国时带回包括《游仙窟》、《王勃集》等六朝后期和唐朝初期的诗文。这一时期汉诗文对日本文学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忆良本人就受初唐诗文,尤其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刚健文风的影响,他的汉诗文关注人生与贫穷的苦楚。他用汉文书写的《沉疴白哀文》,引用了孔子典籍以及《抱朴子》、《游仙窟》等中国经典,写了病中体味人生的“千年愁苦”,与他的长歌《贫穷问答歌》的咏叹贫穷的苦楚相辉映。

稍后还有留学僧最澄和空海,都对日本文化作出各自的贡献。最澄(一说永忠)于延历二十四年(805年)回国时带回了唐代的茶文化,并花了多年的工夫培育成功从唐带回国的茶种,而且学习和延用唐人吃茶的习惯。当嵯峨天皇行幸其寺院时,他亲手煎茶奉献,天皇为唐茶文化的魅力所吸引,兴高采烈地咏起诗来,尽享吃茶的快乐。空海回国后则深受嵯峨天皇的宠爱,应诗坛的要求,以《文心雕龙》为鉴,将《新定诗格》、《诗格》、《诗脑髓》、《诗议》等诗学着作排比编纂为六朝唐代诗论集《文镜秘府论》、《文笔眼心抄》,它详尽引用《诗经》序的“动”、“感”作用说,主张诗的价值是“经理邦国”,并强调:“诗本志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这是学习中国诗赋和诗学的结晶。在汉文方面,他的文章突破此前流行的华丽的骈文体而走向趋于自然表现的散文体,开拓了文章的新路。

同类推荐
  • 西北节度使

    西北节度使

    又是一段走向岔路的历史。唐失其鹿,天下群雄竞起,逐鹿天下。我华夏泱泱,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五代十国之后,却是一个唤作大梁朝的帝国,起于河南江北之地。屡兴刀兵,三十年间遂一统天下。更有高宗昭武帝、太宗孝文帝,奋三世之余烈,承高祖之遗志,北击契丹,东征高丽,南逐南掌,西伐西域。几十年间,灭国无数,遂掩有欧亚疆土之半数,鞭笞天下。而二百年后,祖先的刀戈已经过去,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承平日久的大梁朝,在一片花团锦绣,烈火烹油的盛世繁华背后,却已是帝国的日暮。我们所要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大梁帝国的西北府州城外。————————推荐一本书《正德五十年》
  • 三国之风云

    三国之风云

    看前世历史系大学生徐仲穿越到三国乱世中,是怎样一步一步的崛起!(新人上路,不喜勿喷!!!)
  • 再整江山

    再整江山

    明末是一个真正的乱世。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之巅的最好时机。然而为何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明的贪腐集体宁愿抱着堆积如山的财富和大明同归于尽,也不愿意施以援手。吴三桂,洪承畴等数不剩数的汉人宁愿投降异族,也不愿意精忠报国。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以勤奋节俭著称的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手下却无一人忠臣良将得以善终。又为何并没有落后于西方的科技并没有拯救大明于水深火热之中。飘洋过海而来的各种农作物却没有丰收一个崇祯盛世。作者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明末时代,一个全方位揭示明末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的时代。只为以史为鉴。警醒后人。
  • 捺钵王朝之辽景宗

    捺钵王朝之辽景宗

    捺钵(nabo)王朝即是契丹王朝。捺钵是契丹贯穿始终的宫廷政治形态和生活方式。王朝二百零八年历史,捺钵文化始终未改。契丹建有五座京城,没有一座是真正意义的国都。帝国的心脏是捺钵行营,捺钵所在就是皇帝行在。春水秋山坐冬议夏,一年四季一座赫赫皇廷和它数万扈从的庞大队伍,不停地蜿蜒游走在广阔的田野天地之间。捺钵起源于游牧,升华为皇族特权。本书就是描述在这座游走的皇廷统治下,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和它的历史。
  • 治蜀要览

    治蜀要览

    我们生活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新情况与新问题层出不穷。回答历史与现实提出来的难题,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不断探求新的答案,是我们这一代史学工作者的责任。《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提出过“新世界需要新史学”的著名主张。他认为“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速度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历史。”从历史提供的经验中汲取于现实有用的智慧和知识,这始终是每个时代的史学和中心母题。
热门推荐
  • 新编高等院校体育教程

    新编高等院校体育教程

    体育与健康概述、田径运动、篮球运动、排球运动等内容。《新编高等院校体育教程》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 二十八岁前把自己送出去

    二十八岁前把自己送出去

    我们喝酒,我们逛夜店,我们对性事不扭捏,我们甚至会有一夜情,但是我们自尊,自爱,独立,我们认真工作,珍视朋友,尊重爱情,我们都是好姑娘!目前为止是两个短篇……
  • 恶女穿越:王爷别挡道

    恶女穿越:王爷别挡道

    第一世叱诧风云,第二世荣耀万千,下场如此凄惨,若有来世,决不爱上任何人,可素,世事无常!若是问夜鸾帝国的人什么最可怕,人心?魔兽?不不不!最可怕的是洛家三小姐,“杀人放火”养男宠,逛妓院无恶不作!不管是出现在那条街,所有人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你放不放手”洛无月脸色很不好这死男人脑袋被门挤了,她把自己的名字都搞的如此臭了,他还不放手某爷笑嘻嘻:“不放,打死不放!”“想死,本姑娘成全你”洛无月脸色彻底黑沉某爷毫不动摇:“听说有人怕鬼,小月儿杀了本王后,本王一定天天来陪你”………
  • 应用写作教程新编

    应用写作教程新编

    《应用写作教程新编》,一仍原先《应用写作教程》的框架,内容分为“上编”和“下编”两大部分。上编为“基础知识”部分;下编为“文体知识”部分。基础知识部分是在高中语文课的基础上把写作划分为“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文风”和“拟稿与修改”等六章,分别力求准确阐述其精华和要义,以作为应用写作过程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 动物世界4

    动物世界4

    大千世界,精彩纷呈。面对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孩子们睁大了惊奇的双眼。鸟儿为什么会飞?大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厉害?鱼怎么会放电?数亿年前,动植物的出现叩响了沉默。也许,它们有的只是一个细胞,渺小得似乎可以忽视,但它们却宣告了一个不平凡的开始——地球上从此有了生命。经过几亿年的进化繁衍,地球上变得日益充盈。从浩瀚的海洋到广阔的天空,从葱翠的平原到荒芜的沙漠,从赤日炎炎的非洲内陆到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到处都有动物的踪迹。它们或披着鳞带着甲,或裹着厚厚的皮毛,共同演绎着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和盎然生机。
  • 弄爱

    弄爱

    两个男人,一个女人,千奇百怪的爱情。到底,她的爱,情归何处?她只想,要一份简单的爱情,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爱情,为什么,这么个简单的要求却这么难?
  • 明末兴风

    明末兴风

    打破虚空,来到明朝的秦风,看到明末的人间惨剧,带着神威军平定天下:护国神威,血战到底!(书友QQ群:271890617)(崔更的,聊天的,随便来!)
  • 御楼台

    御楼台

    沈墨言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是这种结局。出身名门,嫁入名门,最后在凄凉中死去。一切回到当初,她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走出一条锦绣之路。
  • 倾世女相覆天下

    倾世女相覆天下

    ☆‥‥【一句话简介:莫问前程凶吉但求落幕无悔便是对她一生的写照】‥‥☆正文简介:近乎完美的现代生活因一场横空出现的车祸破碎,似乎是上天的眷恋;也似乎是冥冥之中的注定。她跨越千年的羁绊,跨越时光的阻扰,魂归千里后的前生,这一世,她遇到了他,那是一个梨花微凉的雨后,他眉眼如画的翩然而立,多希望时光能够在那一刻停留,若能此,也不会有日后的种种祸端,他们的故事注定不能圆满落幕,最后他终是负了她。【一段纠缠千年的爱情故事在你我心中悄然绽放】
  • 骑兵纵横

    骑兵纵横

    关羽失荆州,陆逊烧连营;诸葛亮装神弄鬼,司马懿闭门不战。一座小城市,两个大英雄;我有本事,能调动母马帮我取胜,还有梁夫人擂鼓战金兵,岳家军血战小商河。骑兵纵横驰骋,英雄前仆后继!本书介绍了从三国到宋元时期的三十六次经典战例。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顺昌大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