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6100000006

第6章 大唐出马(2)

这几种战舰同时发力,羽箭遮天蔽日,火箭如流星一样划过天空,抛石机怒吼着把各种巨石抛向空中,有的落到海水里,水花四溅,有的砸中百济舰队的舰船,顿时灰飞烟灭。战斗时间虽然短,但大海为之颤抖,熊津江为之哭泣。百济海军就在唐王朝泰山压顶般的打击下,全军覆没。唐王朝海军顺利地突破百济的白江口防线,逆流而上,直奔泗沘城。

泗沘城建于熊津江南岸的河川弯曲部,北、西、南三面,都依江为屏障,东面是罗城(外城),建在扶余山南面的平地上,在罗城北面的扶余山上,还有一座山城,这座山城是泗沘城最后的据点。百济国防军的主力都在泗沘城,又因为是山城,所以简直可以说,如果百济不让别人进来,战神关羽复活也没有办法。

但苏定方不是关羽,关羽与其相比,不过是个耍王八拳的流氓而已。

苏定方是大唐军神李靖的嫡传弟子,深得李靖兵法真传。如前所知,我们会发现苏定方用兵向来以速度为第一要务,也就是闪电战。

在通过白江口后,苏定方让地面部队登陆作战,他带领海军继续逆流而上,两路大军的汇合点就在泗沘城下。

新罗方面始终没有跟上苏定方的步伐。其实早在660年阴历六月,新罗军方代表就秘密到达中国,双方制订了对百济的作战计划:在中国突破白江口防御后,分水陆进逼泗沘城。新罗在此之前需集结5万军队在百济东线发动总攻。一方面,可以牵制百济都城之外的军队赶到泗沘城支援,一方面东西夹击,能快速的灭亡百济。

但问题是,新罗军队的作战能力很可疑,多年来,和百济的战争中胜少败多,已是畏敌如虎。让这样一支军队向他恐惧的敌人反攻,实在是赶鸭子上架。

苏定方的两路大军长驱直入,在距泗沘城20里时,和匆忙过来的百济国精锐部队迎头相撞。扶余义慈听到白江口防线被攻破的消息后,并没有吃惊。但听说苏定方在逆流而上的途中放下了地面部队,而且水陆两军都奔泗沘城来了,他这才大惊失色。急忙调动他的首都卫戍部队,前去阻击苏定方。

苏定方虽有10万陆军,却没有压倒性优势,因为他和百济精锐部队相遇的地方,是山谷,无法排成阵型,所以根本无法发挥人多的优势。不过,苏定方向来不是以多胜少的人。他喜欢以少数精锐兵力实行闪电战。

百济来的人虽然少,但阵型很快就排开。苏定方废话不说,命令少数骑兵,攻击百济军的左右两翼。而在中路严阵以待,一旦对方左右阵型大乱,他就以一字长蛇阵的阵型发动攻击。

百济出来迎战他的这支部队是百济军队王牌中的王牌,并非浪得虚名。正是这支军队在与新罗的交战中,屡战屡胜,让新罗闻风丧胆。不过,他们今天面对的是苏定方的军队。如前所述,这支军队在中国大西北转战千里,把沙场当成自家的后花园。战鼓擂响后,两支骑兵快速冲向百济的防线,如苏定方所预料的一样,百济两翼稍显慌乱,但还是顶住了这次并不凌厉的攻势。苏定方下令再做二轮进攻,百济的两翼有点吃不消。战前指挥官头脑一热,让中路军援助两翼,这种阵前调动部队,最容易出现状况。苏定方一发现对方的中路军向两边移动,马上就下达了总攻令。

百济军现在手足无措,左右有唐军的骑兵骚扰,中路正在动静之间徘徊。他如果下令中路不动,左右两翼可能会被唐军骑兵吃掉,如果他下令支援两翼,苏定方的中路正向他冲来。

百济指挥官头脑一片混乱,情急之下,突然下令撤退。这是死亡的先兆,尤其是当撤退井然有序时。苏定方的部队压着它打,一直逼到了泗沘城外城。守城部队不能亲眼见到自己的精锐部队被歼,下令开城门放他们进来。但苏定方的部队已经紧紧的贴了上来,所以,唐军和百济的溃退部队一起进了外城。

外城失守,内城的国王扶余义慈和太子扶余隆根本没想到抵抗,仓惶逃向北境。苏定方把泗沘城围得水泄不通。但苏定方没有强攻,因为泗沘城太坚固,如果强攻,必然是伤亡惨重。这不是苏定方愿意看到的。

就在这时,历史眷顾了苏定方。

扶余义慈和太子逃跑后,扶余义慈的二儿子扶余泰临时搞了个简单的登基仪式,宣称自己是百济国王,然后要泗沘城中所有人誓死抵抗唐军。但当时也在城中的太子扶余隆的儿子扶余文思极为忧惧,他对手下说,“国王和太子都活着,而我叔叔却自立为王。即使真的把唐军打退,我和我老爹,还有我老爷爷肯定也不能活。”他的意思和中国大清国的慈禧老太太的思想很有一拼:宁可把东西给敌人,也不给自己国的人(宁赠友邦,不与家奴)。

每个国家都有这种畜牲不如的人,为了一己之私而出卖国家利益。也许在他们看来,国家利益就是他家族的利益,所以才做出这种使人难以置信的事。

扶余文思说完那段话后,就率领着他嫡系部队,打开城门,投降了苏定方。同时赠送给苏定方一份泗沘城城市地图,并且指出这个城哪里有缺陷,哪里最容易攻击。

扶余泰在城墙上看到自己侄儿大义灭亲的举动,气得要爆炸。但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守住泗沘城,只好乖乖投降。立国长达700年的百济王国就此灭亡。

泗沘城陷落后,百济各地得到消息的城池纷纷投降,新罗从东到西,一路接受投降的百济部队。直到和苏定方在泗沘城下汇合后,百济前国王扶余义慈和太子扶余隆都被活捉,整个百济宣告终结。

苏定方在他人生履历上又浓墨重彩了一回。后来史学家对其赞叹说,灭了三国,活捉了三国的国主(西突厥国王贺鲁、葱岭藩属国国王多曼、百济国王扶余泰),这种事情宇宙无二,地球第一。

从百济泗沘城被攻破,各地纷纷投降这件事可以看到,中央集权制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无需赘言,君主****能有效的保持国家的稳定。但坏处却是,集权制度要求,首都必须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旦首都陷落,政令丧失,就会导致地方不战而降。1644年,中国明王朝都城北京被革命家李自成攻陷,当时在江南的明朝大将左良玉手中有军队百万人,但整个明王朝却宣布投降。中国战国时期,燕王国向齐王国全面进攻,在攻陷齐王国首都后,齐王国各个城池独立抗战,最后居然以即墨城一个城的力量反攻复国。因为当时齐王国首都临淄只是文化和经济中心,而不是政治中心。百济国就是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所以当泗沘城一陷落,各地群龙无首,纷纷成为被砍掉了脑袋的蜈蚣,只能投降。

唐罗联军灭百济,对于新罗而言是终极目的,但对于唐而言,这只是刚刚开始。不过,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唐罗联军灭百济,采取的是剜心战术。百济虽然灭国,但国力未受重创。一旦有星星之火,必呈燎原之势。

实际上,百济国是个屡跌屡起的国家。

百济第一次遭到重创是在396年,高句丽国王高安(好太王)先在陆路上做出假象,然后亲自率领他的远征军从海路出发,在百济防守松懈的地方登陆,连取五十八城,兵临百济都城。百济国王投降,心甘情愿做高句丽的卫星国。第二次遭到重创是在475年,百济被高句丽彻底灭国,只好迁都。

那两次,百济都奇迹般地复活。不过,这一次,看上去,百济的复活有点难度,实际上,复活的灵丹就握在唐罗联军的最高领导人手中。

王文度之死

苏定方灭百济那一年已是68岁,15岁从军,53年的戎马岁月使他明白一个只有伟大的将军才明白的道理:战胜对手后的军队最先要的不是军功章,也不是刀剑入鞘,马放南山,更不是什么金银财宝,而是对放下武器的敌人的施暴。

从表面上看,军队是最服从纪律,也就是奴性思想最严重的一个人类组织。但事实恰好相反,军队唯一的乐趣其实是在纪律的另一端——没有纪律。尤其是在取得一场战争胜利后的军队,他们内心深处最大的愿望就是放纵自己,对敌人肆无忌惮的施暴。

苏定方和新罗国国王金春秋在泗沘城见面后,迅速达成一致:在兵力所及处,军队可以向百济军民为所欲为。

泗沘城周围烽烟还未熄灭,唐朝远征军和新罗部队的抢劫、杀人、强奸就明目张胆的开始了。他们在上司的明确指示下,有目标地残杀百济国的强壮男人,无目标地强奸、抢劫。到处是妇女儿童的嚎哭,到处是男人的惨叫,百济成为血窟。

多年以后,唐王朝的燕国公黑齿常之仍能回忆起大唐军队在百济的暴行,黑齿常之就在那场暴行中,忍无可忍,重新举起消灭唐军的正义之旗。他是百济人,也是百济国内第一个反抗唐军暴行的军人。

唐军在百济的暴行让百济人在血泊中看到了绝望,百济人人都认识到,如果不反抗,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就在苏定方灭亡百济的十天后,黑齿常之,这位百济军队中的下级官员冲冠一怒,重新拿起武器,砍向了唐军的扫荡部队。

仅十天的时间,黑齿常之就在任存山召集了三万人,真岘也有了强大的复国力量,整个百济沸腾起来。

从黑齿常之砍向第一个扫荡的唐兵到聚集起三万人的这十天时间里,苏定方居然毫无行动。任存山距泗沘城的距离,急行军的话只需要半天时间。而苏定方却在泗沘城里大摆庆功宴。等他得知百济反抗力量已严重伤害到他的扫荡军队时,已经晚了。

他派去剿匪的一支唐罗联军被任存山的百济反抗军几乎全歼。苏定方大为吃惊,仅仅十几天,百济军队的力量就得到如此大的提升,这让他心烦意乱。不过,历史又眷顾了他一次。

中国皇帝李治在得到苏定方消灭百济的消息后,认为他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他命令苏定方带领远征军迅速返国,投入到辽东战场。苏定方现在是李治心目中消灭高句丽的唯一人选,没有人可以代替。就在苏定方还没有返回中国时,李治已经有了百济总督(熊津总督)的人选,他叫王文度,当他接过熊津总督的大印时,就已经注定是一个悲剧人物。李治派王文度到百济,目的很单纯,百济国内的一万远征军在苏定方于辽东战场发动总攻时,由南到北夹击高句丽,即使不能夹击,也能起到分散高句丽军队的目的。

李治不知道的是,苏定方还没有离开百济,百济这个战略要地就已岌岌可危。苏定方带着十二万远征军和百济前国王扶余义慈、太子扶余隆从原路返回。在东都洛阳,苏定方受到了李治破天荒的嘉奖。

李治问苏定方,百济形势如何?

苏定方当然不敢隐瞒。他说,百济国内反抗力量层出不穷,这群顽劣之民根本不配受我大唐教化,应该做灭种式的屠杀。

李治大吃一惊,苏定方在唐王朝军界向来以慈悲著称。在和西突厥的战争中,苏定方曾几次三番阻止手下将领的杀降行为。让他震骇的是,苏定方才出国几天,居然变成了冷血动物。他问苏定方,为何会有反抗力量?苏定方当然不敢说出实情,坚持百济人是冥顽不灵,必须要以铁血手段来对付他们。

李治认为这里面一定有文章,但不知道文章到底是什么。可他知道,自己害了一个人,这个人当然就是王文度。

在李治心目中,王文度是这样一个人:头脑冷静,官运亨通,出则为将,入则为相。尤为重要的是,李世民很器重王文度,所以在李世民时代,王文度平步青云,引起不少人的羡慕和嫉妒。

令我们沮丧的是,关于王文度的历史资料太少,使我们不能全方位的了解这位首任百济总督。王文度首次出现在大唐舞台,是在李世民对高句丽发动战争的644年。他当时的身份是大唐海军陆战队的一名副司令(副总管),在进攻高句丽的卑沙城之战中,他是第一个登城的最高军官。这次闪亮登场,让王文度一度散发光辉,后来在唐军的对外战争中,他成了不可缺少的主角之一。

656年,唐军对西突厥全面反攻的“葱山道”行动开始,唐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总指挥程知节一路高歌猛进,但王文度却看到了危机,唐军虽然连连胜利,但损失巨大,要命的是,这种贪功冒进并没有让他们捕捉到西突厥的主力。于是,王文度以副总指挥的身份矫诏,剥夺了程知节的指挥权。

拿到指挥权的王文度作战方式极为保守,稳扎稳打,最终,正是他的这种指挥风格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不过就在回国后,他受到了一个人的弹劾。这个就是苏定方。

苏定方认为王文度矫诏,而且在攻取西突厥的城池后有屠城行为。其实,这种屠城行径在当时的对外战争中,稀松平常。王文度屠城的理由是,把西突厥赶进死胡同,永远没有反转的机会。

从苏定方的眼中看王文度,王文度是这样一个人:嫉贤妒能,阴险狡诈。这有事实为证:王文度夺取程知节的兵权正是他嫉妒程知节,他几次三番不让自己出奇兵突袭西突厥,是阴险狡诈,因为他想把所有的功劳都据为己有。

苏定方甚至还鼓励程知节把权力从王文度手中夺回,必要时可以采取流血手段。我们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无法否定苏定方对唐王朝立下的赫赫功勋,但苏定方并不是胸襟坦荡的英雄人物,他不过是一个驰骋战场的政客。

李治的特别调查员对“葱山道”行动调查后得到的报告称,事实并非是苏定方所说的那样,事实是这样的:王文度采取的军事战略是集中兵力稳扎稳打,而苏定方之所以用兵如神,是喜欢用奇兵,不让他使用小股部队去突袭,自然就使苏定方无法立功。虽然苏定方后来还是以突袭手段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这并不是王文度计划之中的事。对于苏定方的阳奉阴违,王文度没有对苏定方采取任何惩治措施。在后来的庆功会上,王文度还特意提到苏定方的军事才能。

不过,无论是苏定方还是王文度,都明白双方已经是仇敌。人类历史上很多事情都证明,两个人原则不一所带来的仇恨要远大于情感所产生的仇恨。

李治让王文度去百济担任百济总督时,他心花怒放。因为苏定方送回的情报指出,百济解放区的天是蓝蓝的天,百济的人民好喜欢,甚至还自动自发的到街上庆祝被中国解放。对任何人来说,这都是天上掉下的馅饼。王文度只简单准备后,就兴高采烈地登上了开往百济的军舰。

他从出生那天起,可能就想过自己死亡的各种结局,但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会客死异国。

同类推荐
  • 邓小平军事谋略

    邓小平军事谋略

    从百色起义到万里长征,从创建抗日根据地到上党战役拉开解放战争的序幕,从千里跃进大别山到淮海战役,从百万雄师过大江到三军解放大西南,从和平时期的百万大裁军到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都彪炳着邓小平同志作为杰出的军事谋略上的雄才大略,具有极高的理论创造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不仅是邓小平军事思想中的精华,也是中国军事谋略宝库中璀璨的瑰宝。在对邓小平军事思想的诸多探讨中,目前还没有从军画谋略的层面深入开掘、系统研究的成果,应该说这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对邓小平军事思想、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等研究的深刻性及全面性。《邓小平军事谋略》对此作了一些探讨。
  • 我不是杀手之暗影特战队

    我不是杀手之暗影特战队

    某特战队员在执行一次单兵秘密任务时,被几年前反恐作战中逃跑的头目认出,身份暴露展开火拼被飞袭的导弹击飞坠落山崖下落不明,线人被杀害各种视频资料将矛头指向了下落不明的特战队员,当曾在一起作战、训练的兄弟、队友再次相见时竟然兵戈相向。美女、校花、兄弟、黑道、杀手、特种兵,这名特战队员的任务是什么?为什么会被通缉昔日的兄弟、队友兵戈相向更多内容皆在《我不是杀手之暗影特战队》(我任务还没有完成,线人不是我杀害的,让我离开我会去找证据证明我是不是杀手,砰!砰!砰!)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战争扩大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战争扩大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战争扩大篇》解析了二战逐步扩大化的详细过程,其内容包括德意横扫西欧、英国奋起抵抗、德意入侵非洲等等战火逐渐蔓延的势不可挡的趋势。战争扩大篇使读者再次体会到战争的可怖之处,让人了解到一旦战争开始,就很难结束的经验教训,本书通过描写敌我双方激烈的战斗,进一步强调和平的重要性,读来发人深省。
  • 孙子兵法与三国精髓

    孙子兵法与三国精髓

    本书分上下两部,讲述了《孙子兵法》与《三国演义》的战术原则,以及它的谋略精华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历代中外军事家、政治家及文史学者和生产经营管理者都重视它。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它被誉为“兵经”、“兵学圣典”、“百代谈兵之祖”,蜚声于世界军事理论界,载誉于世界文化史。青年毛泽东最喜欢的就是两本书;办事兼传教之一曾国藩誉其为处世为人之圣典;经营之神松下幸这助誉其为经营管理的天条。《孙子兵法》与《三国演义》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它的影响遍及全世界,它已被译成英、俄、日、德、意、捷、朝等数十种文字出版。
  • 雪影特遣组一

    雪影特遣组一

    雪影特遣组,中华的一个震惊世界的特遣组因为一次决策失误,雪影特遣组全军覆没雪影特遣组,能否重建雪影特遣组,能否捍卫中华的尊严
热门推荐
  • 有关征服的正确方式

    有关征服的正确方式

    我们的世界,大陆和海洋都呈现出本应如此的形状。一切文明,历史与政治建立在如此的世界之上,我们只能应对。我们的宇宙,物质由分子、原子乃至夸克构成。一切世界,银河建立在如此的规则之上,我们只能接受。但是如果改变了呢?如果大陆被我扭曲成如同柔软的绳索,如同蜷曲的蛇,如同一个标准的英文字母“s”?如果物质的构成被我分离成种种元素,精神的物质的,好像一部正常的奇幻小说?但是这个世界的真相还没有被认识,魔法等等光怪陆离的奇迹还没有被发掘,大家平平常常的进入了平平常常的中世纪。我们要进入的是在这平常,远古的时代行将结束时的世界。这是有关征服与被征服的第一个故事。
  • 公子也倾城

    公子也倾城

    她是穿越而来的美女作家。一次意外的穿越让她成为了倾国倾城的八殿下。一个个倾城的人,温婉如玉如他,冷峻睿智如他,清新可爱如他,残酷夜叉如他,不羁潇洒如他……从这一刻开始,她的命运为他们所牵绊。乱世之中,上演古往今来的七王之乱、九子夺嫡的戏码。高高在上的皇位是骇人的风刀霜剑,还是他们为保护她所造的玉宇琼楼?不堪命运的捉摸,什么道理伦常,在他们的眼里,为了她,都可以全数抹杀……
  • 暴力少爷的白痴女仆

    暴力少爷的白痴女仆

    三个人,一台戏,暧昧的味道在身边充斥着,从草根到局长,手握权利。风情的美女部下,惹人怜惜的小情人,各路美女席卷而来。权利,美女,金钱已成生活必需品,在这场暧昧的关系下,他们又该何去何从,无所畏惧的向前,直到被黑暗吞噬……
  • 战凡尘

    战凡尘

    凡尘众生受制于天,难逃生死轮回。为求超脱,众生打破命运的枷锁。当枷锁被打破,欲望没有束缚,眼前不是彼岸,却是无尽苦海。
  • 管理革命

    管理革命

    本书将中外企业在管理上的历次变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归纳和结,并对每一次管理变革给企业所带来的巨大影响进行了实例剖析和合评述,从而为现代企业在管理制度、管理策略和管理工具等方方面面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思想架构、客观的利弊鉴证和历史性的方法指导。业管理必须进行不断的改革,而改革必须有史可鉴,有理可循,有规可因此,相信本书对于锐意图变图强的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蛊仙

    蛊仙

    洛少言千辛万苦拜师入铁剑门学习神通仙法,结果却发现自己竟然无法和别人一样正常修炼。正绝望之际,却有一神秘虫子出现,用奇怪“歌声”帮其修炼。从此在那怪虫子的帮助下,他开始了一段与众不同且又风生水起的修仙之路。而在他的精心‘饲养’之下,那原本并不起眼的怪虫子也开始茁壮成长,却长得越来越古怪,脾气和习性也越来越怪异……————————————书友群:58566493。加群验证请报书名,谢谢支持。
  • 南征路上

    南征路上

    简介还没想好,女追男的故事吧。那啥,先凑够二十个字吧。
  • 道寞

    道寞

    何为道,道于心,心于万物,万物皆可为道。道本虚无,心存道,吾亦可为道。
  • 重生吧——少年

    重生吧——少年

    只有最渴望生存的少年,才能逃离死神的枷锁,降临到这亡者的世界;只有最勇敢的少年,才能在无数次战斗的历练中,变得更加强大;只有最强大的少年,才能度过这三年地狱般的生活,去追寻那最初的目标——重生。
  • 每天读一点大师投资学

    每天读一点大师投资学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壮大,“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日益彰显,投资技巧已经成为致富的基本功。但西方投资大师的著作繁多,且晦涩难懂,让广大中国投资者望而生畏,《每天读一点大师投资学》深入浅出,让大家只读一本书就掌握本杰明·格雷厄姆、沃伦.巴菲特、乔治·索罗斯、吉姆·罗杰斯、詹姆斯·P·奥肖内西、范·K·撒普、罗伯特·希勒、阿瑟·莱维特八位投资大师的投资经验,轻轻松松掌握投资精髓。中国投资者还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制度不完善,运用西方投资大师的理论需要结合中国实际,作者在这方面也给出了操作建议。衷心希望《每天读一点大师投资学》能成为您运用大师投资智慧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