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87200000005

第5章 国医大师李济仁1

国医大师李济仁

和之化身(代导言)

——记我的老师李济仁先生

符磊/文

今年,我的老师李济仁先生与师母张舜华先生行医已届六十周年,李济仁先生并荣膺首届“国医大师”的称号,实属双喜临门的好年景。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我作为李老的学生当然非常高兴并引以为自豪。回想与李老相处的日子,觉得李老此次获得殊荣,不仅仅是国家对其精湛医术、精专治学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为人师表、道德操守高尚的嘉许!李老工作于一家在全国不算有名的西医医院,僻处一隅,而且是绝少抛头露面,试想以中国之大,名老中医之广众,若非祖上积德,自己一世行善,仅靠医术高明,学问精深,恐怕也难以从群英之中脱颖而出。

我师从李老读研究生是25年前的事了,相处学习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三年,但我以为,李老对我们这些弟子的影响绝非仅限于学术领域。我们做学生的,对李老的道德文章固然服膺备至,而令我感觉最深刻的,乃至可以影响我们终身的,还是完美体现在李老身上的一种或可能成为一种人文力量的品质,这种品质就是一个字——和。“和”是中华哲学思想的核心,享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李老这里,“和”是可以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交往中去体会、追求、甚或享受的一种感觉、一种智慧、一种态度、一种境界、一种学问。几十年过去了,每当我回想起在李老身边的日子,心里总是充满了一种温馨而亲切的感觉。这都应该归功于根植于心的“和”的文化力量。

中国有句非常深入人心的老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可能是强调人生中“和”字最重要的经典说法。最近几年,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也是突出了一个“和”字。在北京奥运会上,更是非常夺人眼球地向全世界展现了“和”的景象。这充分表明了“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追求。而我们的李老的一生,可以说就是在实践和诠释这个“和”字,他老人家可以称得上是把这个“和”字的真谛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典范。

李老给人的第一印象和蔼可亲。李老天生一副佛的面容,脸上始终挂着微笑,谁在他跟前都会有一种安详踏实的感觉。更可贵者,李老还有一副佛的心肠,非常地乐意济人救难,我就是这种佛心的受益者。当年我考其他院校研究生,因名额有限未被录取,被调剂到皖南医学院,对于能否录取我这个外院的调剂生,我心里是不停地打鼓。但李老在面试之后,很快就决定收下我这个学生,真是有惊无险。从此,我的人生,我的事业都上了一个更高、更新的起点,每念及此,对李老的感激之情就油然而生。

李老特别的随和与谦和。李老出道早、成名早,是属于国家现代中医药教学的开创者那一辈的人,更是安徽省中医药界的学科带头人。但在李老面前,我们一点没有感觉到这些资质的压力,觉得跟他特别容易亲近。李老经常与我们平等的,自由的,无预设框架的讨论各种学业课题,拉家常,嘘寒问暖,帮助解决我们生活、学习、研究、深造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我的印象里,李老既是治学严谨、指导有方的导师,也是一位慈爱有加的家长。正因为这样,我们这些学生在李老面前也不需要过多考虑自己的说话方式,也不怕袒露内心的真实想法。师生之间的相处,真正是其乐融融,说是形同父子也真不为过。

李老具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即使说话的语调,也是透着老徽州话的悠长腔,时时传递着镇静与澹定。我们从来没有看到李老有着急上火的时候,这并不表明李老没什么着急的事,而是李老处事一贯举重若轻,遇急当缓,安分随缘。正因为这样,李老在指导我们这些弟子的过程中总是表现的非常平和,虽没有疾言厉色,然不怒自威地督促着我们不能偷懒,完成学业。在我的印象里,李老很少批评人也不逼迫人。同学校其他几个硕士专业比较起来,我们这个专业当时最为鼎盛,十个手指还分长短,哪能没个高低呢?但李老从来不会说:符磊,你看剑北、仝小林多努力,已经出了几本书了。这种话是永远听不到的,但我们内心深处都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努力的。因为学生一旦跟了李老,李老便会对每个学生都制定适合本人的指导培养要求和计划。他将自己几十年丰厚的学养积累,无形中搭建好供学生自由驰骋的学术平台;他循循善诱开发学生的学术潜力,帮助和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在研究生阶段就要做出成绩。因此李老对我们弟子的指导包含着激发、激励与诱导,包含有因材施教的人生设计内涵,非常有利于把学生的最大潜能调动出来,最终都在学业上做出了成就。今天中国的教育形式非常受人诟病,其原因就在于模式化教育,根本没有因材施教。而这种问题其实不始于今日,只是于今为烈。

其实当前的这种落伍的教学方法的核心是人性中的专制特点在起作用。一般而言,人总是希望别人按自己希望的样子成长的在,而自己希望的样子是否合适,那就没那么多计较了。当前西方的成功教育内涵首先是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绝不会塑造成千人一面的景观。李老的平和,就隐含了西方教学先进的因材施教内涵,因此最为开明,也最见成效。像我和孙世发是同一期上李老研究生的,因为我们都有工作经历,所以李老对我们另有要求。他对我们说:你们毕业前一定要有一本专著出来。在我们看来,写书是多么神圣的事情,太高不可攀了。但李老从我们身上已看到这样的前景。到新安医学文献出版工作启动后,李老就交待我们搞一个新安名医考,为今后工作打基础。我此前有过国学基本功的训练,按说这种事情不算很陌生。但进入实际工作状态,还是感觉到非常艰苦与曲折的,当然,最后也是很有收获的。我与孙世发跑遍了新安六县(安徽的休宁、祁门、歙县、绩溪、黟县,江西的婺源),深入到很偏远的乡村,从布满灰尘的故纸堆里找出若干家谱,大体上厘清了一些名医的谱系。如果不是李老的安排,这些尘封的家谱可能永远没有见天日的机会。从这件事情里,我们初步了解新安医学的深厚底蕴与丰富内涵,也了解了古徽州的许多风土人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加深了许多。李老交办这件事情给我们,可能就是看上了我们经得起挫折,有与社会打交道的经验,而离开了这两条,这件事情还真不好办。

我的情况不止是一个个案,李老的其他学生,应该都有这样的对待。李老业专《内经》,但其取得较大成功的弟子们,没有一个是以《内经》功底崭露头角的。因为李老根本不会像其他很多老师那样,先把自己的想法喜好强加给学生,然后从自己的大蛋糕上切割下一块,让学生接着做;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效果也是非常之好:像胡剑北教授的形体医理学、博导仝小林教授的糖尿病研究、夏黎明教授的肿瘤治疗、博导孙世发研究员的方剂文献研究,朱长刚博士的亚健康研究,在中医药学界都有不小的影响,而我的师弟周骋编辑则在历史研究上独树一帜。这就最好地说明了李老教学方式的成功也是李老“和”的境界的成功。

李老的“和”是有福报的。这个福报首先表现的是家庭的和谐,子女的争气。李老的家庭是个大家庭,有五个子女。龙生九子,还九子不同呢。这五个子女又焉能秉性喜好一样。但李老的家庭不仅最和谐不过,而且子女个个都很有出息,博士后就达三人之多。长子张其成是当今名声大噪的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传播学者,四子李标是世界级的科学家,五子李梢是国家课题评审组的重要成员。这其中当然有各人努力的因素,但难道就没有一点上天的垂爱在其中?老天爷怎么要垂青李家?古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也。

其次是自身的和谐。从我跟李老学习的第一天起,就知道李老是三高的身体——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听起来就相当吓人。但二十多年下来,李老还和当年一样,是那么健硕硬朗,那么开心平和,甚至于连相貌都没有太大变化。我如今也年过半百,老年病也开始一个个上身了,是否能像老师那样带病延年,恐怕先得有老师的修为呢。

三是与社会的和谐。李老基本上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我没有看到他与谁形成对立的竞争关系。但应该享有的社会荣誉,基本上也一个没拉下。就我亲眼所见,诸如主任医师、正教授、新安医学学科带头人、安徽省中医药专家委员会负责人等等荣誉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众望所归地一一落实。新近得到的国医大师称号无疑是个例外,在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人多了去了,但李老不会争、无从争,想争亦不得其门而入,故仍归于无争。就是这样,最终的结果还是李老占据一席之地。夫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验之于李老,诚哉斯言。

李老的不争秉性,营造出一种祥和氛围。在我的印象中,我们这个专业是最团结最和谐的,不仅师生之间相处融洽,师兄弟之间也是情同手足。放眼全国,这种和谐无比的氛围即使不是绝无仅有,肯定也是少之又少的。现在师生闹僵、同门如路人的情况时有曝光,并非个别。而我们这个专业真正像一个大家庭,从来也没有传出不谐之音,即使毕业后师兄弟们异地而居,但仍然相互挂念,为他人取得的成就高兴,为他人遇到的麻烦揪心。这种祥和景象,源自李老人的“和”,大师的“和”。

在我看来,李老的“和”字,丝毫没有刻意的成分,“和”的若有若无,“和”的无所不在,真正是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可能这种特质既出于其淳朴的天性,也出自于其后来的修为,而且先天后天的界线,在李老身上已没有任何痕迹表露出来,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学是学不来的。李老的“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气场,即使我们这些学生完成学业,星散各地,仍然不时在这种气场的召唤下,聚在一起回忆那些在李老身边的日子,分享一种共同的幸福。对于我们这些老弟子来说,在芜湖的那个三年,早已成为了生命的一种底色,如同生命的充电器,不时地要将其从岁月的深处拿将出来,给疲惫的心灵充电,给迷茫的人生导航。

二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今天我们都到了当年李老的年纪,尽管追随李老学有所成,但李老的那个“和”字,可还是望尘莫及的。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因为非刻意、纯天然的东西,靠学是学不来的。(作于2009年6月)

符磊,皖南医学院内经专业研究生(1984——1987)

同类推荐
  • 魔宠无双

    魔宠无双

    青鸾、火凤、应龙、夜妖凰,梦魇魔君……天上地下,山川大海,就让我们一起,见证魔宠世界的无上荣光!
  • 莫问天道

    莫问天道

    不明不白来到异世,司马鸣以一个凡人的身体,依靠一本九页账本,冲破凡人无法修仙的壁垒,走上修仙之路!
  • 剑噬九霄

    剑噬九霄

    一梦回到四十年前,洛枫以古神器自碎剑心,破而后立。报血仇,灭强敌,所向披靡。因剑重生,吾当为无敌剑主,剑噬九霄!
  • 吾能为力

    吾能为力

    我受够了!受够了尔虞我诈,受够了卑躬屈膝的生活,受够了权力结构沉痾难返的腐化,我要改变这个丑陋的世界!我有力量。我的力量足以改变这个世界!一定可以掀起天翻地覆的波涛!看到了吗,这就是我的理想和抱负,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神,那么就让我来当神;如果这个世界上注定只有邪神,就让人们在打倒邪神的大义下团结起来又何妨?我的传说将会流传下去的!至于升级、寻宝、钓马子,这是我伟大的长征中一些渺小的调剂而已。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全能上帝视点撰写,不喜勿入。
  • 冲天战尊

    冲天战尊

    本是悟性惊人,却龙脉阻塞的废材少爷,机缘巧合之下,偶遇神迹降临,从此开始牛逼闪闪的修行之路。曾经羞辱过我的,要一巴掌一巴掌的抽回去。曾经以为自己高高在上的,本少会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高不可攀。叶冲,人如其名,他火爆肆意的性格,就注定了他的人生,将会精彩绝伦。
热门推荐
  • 心如莲花静静开

    心如莲花静静开

    现代社会心理医生成为了热门的职业,心修类书籍成为了热门书籍,由此可知如今的职业男女的压力,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种高压的生活氛围,每天的情绪不停地在发生着的变化,浮躁、怒吼,以及各种难以言表的情绪,由此,在都市中的人们都需要这样一本温暖、恬静的心灵修养之书。《心如莲花静静开》从逻辑的角度来描写心灵净化过程,读者可以跟着本书的节奏来了解自己内心的不同,参照自己的内心进行改变,这正是本书的魅力所在。加上现代人对于自己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更需要一本禅静的书来引导他们释放内心的压力。《心如莲花静静开》就如同一股清水冲击着每个读者的心,同时,语言之中透出一种淡淡的“佛味”,让读者能感受到温暖。
  • 抛弃萌动的大烦恼

    抛弃萌动的大烦恼

    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述,告诉青少年学生如何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 中国狱临军

    中国狱临军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鸽哨声伴着起床号音但是这世界并不安宁和平年代也有激荡的风云看那军旗飞舞的方向前进着战车舰队和机群上面也飘扬着我们的名字年轻的士兵渴望建立功勋准备好了吗士兵兄弟们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放心吧祖国放心吧亲人为了胜利我要勇敢前进
  • 佛说黑氏梵志经

    佛说黑氏梵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一路寻仙

    一路寻仙

    本书简介:云凡是一位地球上的平凡人物,意外穿越到异界中,巧得修仙功法‘混元逍遥功’;随后,一路惊奇的闯荡修真界,寻找属于自己的仙缘、仙路···不为当第一,只为吾亲人,不为天下道,只为吾之道···本书感谢墨星免费小说封面支持,百度搜索“墨星封面”第一个就是!
  • 月下伊人落了谁人泪

    月下伊人落了谁人泪

    前世的我,从来都不信命。世人皆说,一入宫门深四海。可是为了他,我却也不得不踏进这红墙之中,成为后宫三千佳丽之一。明知,自古帝王皆薄幸,我却傻傻的等着他的那么一个承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现在才明白,那只不过是他为了取得我的信任而说出来的花言巧语,只为了让父兄帮助他夺取帝位。而我,只不过是这政治下可笑的牺牲品罢了,九族尽诛,这就是我最后得到的结果,夏司烨,你狠。一杯毒酒,了结了我的性命,可是我的一缕魂魄却系于宫墙内的梨花树上。夏司烨,你可知我是多么恨你。千年过去了,我这一缕幽魂,也修炼成了梨花仙子,这一世,如若再让我遇见你,那么我会站在这个世界的最巅峰看着你是怎么死的
  • 捂桐不息,凤皇的爱不止

    捂桐不息,凤皇的爱不止

    曾经他问过她,你愿意离开吗?那时候她没有给他答案,可等她想告诉他了,他却听不见了!如今她好想告诉他,她不愿离开,因为在那年夏捂桐刚开的季节,她刚进宫时,见到他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他。那个为她插捂桐叶在发间的男孩子。(这是我第一次写古风型短篇,希望大家看一看,给我评论一下,谢谢!
  • 修仙一生

    修仙一生

    朗朗乾坤我主沉浮,三千世界我为霸主,傲视宇宙苍穹,谁能匹敌?虽修仙一生终得真道,谁又知我心之悲伤?只愿凡胎一世伴家人。
  • 绵山故事与传说

    绵山故事与传说

    同窗好友融亮及青年作者的又一新作《绵山故事与传说》即将付梓。融亮约我作序,并说:“这件事是你我一起策划的,非你莫属。”看来义不容辞,只好从命了。我和融亮是大学时代的同学。他生长在“三贤故里”(“三贤”指春秋晋国贤臣介之推、东汉太学生领袖郭泰、北宋名相文彦博),是听绵山的故事传说长大的。他小我三岁,当时还是个内秀腼腆的小伙儿。他才思敏捷,学习刻苦,成绩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