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54000000013

第13章 明智精选(6)

“所以在上熟时,由政府收购三百石,留给百姓一百石,中熟时收购二百石,下熟时收购一百石,使人民粮食足够消费,又不会因谷多而造成价格低贱。小饥时就发售小熟时所收购的米粮;中饥时发售中熟所收购的米粮;大饥时发售大熟收购的米粮。所以虽然遭遇水灾、旱灾等大小饥馑,米价不会腾贵,人民也不致离散,这是取有余来补不足的道理,若能在魏国实行,国家就可以富强。”

〔梦龙评〕这是常平仓(就是义仓,汉宣帝时所设)的始祖,后世一些迂腐的儒者,却以竭尽地力来责罪李悝,不竭尽地力难道要竭尽民力吗?难怪这些不敢谈富强之道的腐儒,实际上也没能力能让国家富强。

朱熹

【原文】乾道四年,民艰食,熹请于府,得常平米六百石赈贷。夏受粟于仓,冬则加息以偿;歉,蠲其息之半,大饥尽蠲之。凡十四年,以米六百石还府,见储米三千一百石,以为“社仓”,不复收息。故虽遇歉,民不缺食。诏下熹“社仓法”于诸路。

陆象山曰:社仓固为农之利,然年常丰、田常熟,则其利可久;苟非常熟之田,一遇岁歉,则有散而无敛;来岁秧时缺本,乃无以赈之。莫如兼制平籴一仓,丰时籴之,使无价贱伤农之患;缺时粜之,以摧富民封廪腾价之计。析所籴为二,每存其一,以备歉岁,代社仓之匮,实为长便也。

听民之便,则为社仓法;强民之从,即为青苗法矣。此主利民,彼主利国故也。○今有司积谷之法,亦社仓遗训,然所积只纸上空言,半为有司干没,半充上官,无碍钱粮之用。一遇荒歉,辄仰屋窃叹,不如留谷于民间之为愈矣。噫!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云:“今之抚按有第一美政所急当举行者:要将各项下赃罚银,督令各府县尽数籴谷;其有罪犯自徒流以下,许其以谷赎罪。大率上县每年要谷一万,下县五千。两直隶巡抚下有县凡一百,则是每年有谷七十余万,积至三年,即有二百余万矣。若遇一县有水旱之灾,则听于无灾县分通融借贷,俟来年丰熟补还,则东南百姓可免于流亡,而朝迁于财赋之地永无南顾之忧矣。善政之大,无过于此!”

【译文】宋孝宗乾道四年,人民缺乏粮食,朱熹求救于州府,借到常平米六百石来施救,夏天从社里的谷仓借米粮,冬天加利息偿还。歉收时免除一半利息,******时利息全免。十四年后,六百石米全数还给州府,尚有储米三千一百石,做为社仓,不再收利息。所以虽然遭到歉收,人民也不担心缺乏粮食。

孝宗于是下诏,使朱熹的社仓法在各路推行。

〔梦龙评〕陆象山(名九渊)说:“社仓固然是为农民的利益着想,然而要常年丰收,这种制度才可保持长久,如果不是可常年丰收的田地,一遇到歉收,则社仓的米只有借出而没有收入,来年播种时缺少种子,仍然没有办法施救。不如同时设立一个平籴仓,丰收时买入米粮,防止价贱伤农的祸害;歉收时出售米粮,以防止富家屯积粮食,抬高价格来获取暴利。把买进来的米粮分存两个仓库,其中一个仓库的存粮保留起来,不随便使用,以为歉收的年头所用,用这种方法来替代动辄匮乏的社会,显然比较有功能。”

顺从人民的方便,是社仓法;强制人民听从的,则是青苗法。是因为前者主张利民,后者主张利国的缘故。当今官吏积存谷物的方法,也是社仓的遗训。然而所积的只是纸上的空言,一半已被负责官吏据为己有,一半变成朝廷非正常调用的钱粮来源。一碰到荒年歉收,除了摇头叹息,一点办法也没有,还不如不要设置,单纯的把谷物留在民间的好。唉!

何良俊(明·松江华亭人,字元朗)《四友斋丛说》说:“当今地方首长的真正德政,当务之急是将各项赃款及罚银,督促各府县隶全数购买谷物。犯徒刑、流放以下的罪犯,准他们用谷物来赎罪。大致上大县每年要买谷一万石,小县要买五千石,两直隶巡抚之下有一百个县,则每年就有七十多万石谷物。累积三年之后,就有两百多万石了。如果遇到一个县有水旱灾,就向无灾害的县通融借贷,来年丰收补还,则各地百姓就免于流离逃难,而朝廷对那些供应政府财政支出的重点税收地区,也永远不需忧心荒年歉收的问题。最大的德政,没有比这样更好了。”

程颢

【原文】河东路财赋不充,官有科买,则物价腾踊,岁为民患。明道先生度所需,使富家预备,定其价而出之。富室不失息,而乡民所费比旧不过十之二三。民税粟常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先生择富民之可任者,预使购粟边郡,所费大省。

用富民而不扰,是大经济,亦由廉惠实心,素孚于民故。不然,令未行而谤已腾矣。

【译文】宋朝时,由于河东路的税收不够充裕,政府课征货物税,却使得物价上涨,成为人民的沉重负担。明道先生程颢于是仔细算出政府所预定课征的粮食数量,由地方上有存粮的富强人家定价出售给地方政府。如此一来,富者不损失正常的利润,而乡民的花费一下子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二、三。

百姓的贡赋常常必须转运到边境,做为防御军队的军粮,专程运送过去路程太遥远,临食就地买粮食又会刺激价格上涨。明道先生于是选用信任的富民,预先在边郡购买粮食,节省了很大的花费。

〔梦龙评〕任用富民而不剥削他们,实在是最佳的经世安民的方法,然而这也由于程明道廉洁爱民的心,一向受人民信任的缘故。不然政令尚未实施,而流言已满天满地了。

周忱

【原文】周文襄公巡抚江南,时苏州逋税七百九十万石。公阅牒大异,询父老,皆言吴中豪富有力者不出耗,并赋之贫民,贫民不能支,尽流徙。公创为平米,官田民田并加耗。苏税额二百九十余万石。公与知府况钟曲算,疏减八十余万。旧例不得团局收粮,公令县立便民仓水次,每乡图里推富有力一人,名粮长,收本乡图里夏秋两税,加耗不过十一。又于粮长中差力产厚薄为押运,视远近劳逸为上下,酌量支拨,京、通正米一石支三,临清、淮安、南京等仓以次定支,为舟樯剥转诸费。填出销入,支拨羡余,各存积县仓,号“余米”。米有余,减耗,次年十六征,又次年十五,更有羡。正统初,淮、扬灾,盐课亏,公巡视,奏令苏州等府拨剩余米,县拨一二万石,运贮扬州盐场,准为县明年田租,听灶户上私盐给米。时米贵盐贱,官得积盐,民得食米,公私大济。公在江南二十二年,每遇凶荒,辄便宜从事,补以余米,赋外更无科率。凡百上供,及廨舍、学校、贤祠、古墓、桥梁、河道修葺浚治,一切取给余米。

其后户部言济农余米,失于稽考,奏遣曹属,尽括余米归之于官。于是征需杂然,而逋负日多。夫余米备用,本以宽济,一归于官,官不益多而民遂无所恃矣。试思今日两税,耗果止十一乎?征收只十五、十六乎?昔何以薄征而有余?今何以加派而不足?江南百姓安得不尸祝公而追思不置也。

何良俊曰:“周文襄巡抚江南一十八年,常操一小舟,沿村逐巷,随处询访。遇一村朴老农,则携之与俱卧于榻下,咨以地方之事。民情土俗,无不周知。故定为论粮加耗之制,而以金花银、粗细布、轻赍等项,裨补重额之田,斟酌损益,尽善尽美。顾文僖谓‘循之则治,紊之则乱’,非虚语也!自欧石冈一变为论田加耗之法,遂亏损国课,遗祸无穷。有地方之责者,可无加意哉!”

【译文】明朝人周文襄公(周忱,字恂如,吉水人,谥文襄)任江南巡抚时,苏州地方欠税有七百九十万石。文襄公阅览公文后非常惊异,询问地方父老,都说是吴郡地方富豪有财力的人不肯缴纳运送途中折损的耗米,转由贫民负担。贫民缴交不出,只好流离四散。

文襄公于是首创平米的方法,官田、民田一律加征运送折损的数量。苏州的税额有二百九十余万石,文襄公与知府况钟(靖安人,字伯律)详细计算〔好帮手〕,宽减八十多万石。依照旧例,团局不可收粮,文襄公命令各县设立便民仓。水边屯驻所每乡在村里役吏中,推选一个有力的人,称之为“粮长”,负责征收本乡村里夏秋两季的税,加收耗米比例不得超过十分之一。

此外,又在粮长之中依财力的多寡选派押运的人,视路途的远近与劳力的份量支付酬劳,运到京师,通州应交米粮的数量一石支付三斗,临清、淮安、南京等仓,依同样标准订定支付数目,做为舟船转运的各种费用。整顿支出和收入,支付后所余的米,分别存积在县仓,称之为“余米”。所收得所米粮立刻超出原来折损的部份,第二年超收得十分之六,第三年又超收十分之五,米粮遂剩余更多。

英宗正统初年,淮阳有灾害,盐税亏损。文襄公巡视时,奏请朝廷诏令苏州等府拨付余米,每县拨十二万石,运到扬州盐场,可抵第二年的田租,听任制盐人家缴私盐来换取米。当时米价贵,盐价廉,官府可以存盐,而人民有米吃,公私都得到好处。

文襄公在江南二十二年之间,每遇凶灾荒年,就相机行事,用余米来补救,除了田赋之外,没有征收任何额外的税。凡是各种进贡,及官署、学校、祠堂、古墓、桥梁、河道的修理整治,一切都从余米支付。

〔梦龙评〕后来户部说救济农民的余米,失于掌理考核,奏请派官吏将余米完全收归官府。于是征税名目繁杂,而百姓欠税的情形也愈来愈多。储备余米,本来是要救济人民的,完全收归官府后,公家不见得增加多少存粮,而人民却失去依靠。试想当今春秋两次征收的耗米,真的只收十分之一吗?还是征收十分之五、十分之六呢?从前为什么税收少而有剩余,现在为什么加重税赋反而不够用?江南的百姓怎能不怀念文襄公,而且对他祭祀不断呢?

同类推荐
  •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本书笔者将《道德经》之精髓总结出十大观点。若水、守弱是其主张,道出了柔克刚、弱胜强的辩证思想;无为、不争是其倡导,呼唤人性回归清净与自然;道德、人生是其指南,引导苍生寻找生命的根源;生死、修行是其归宿,了悟生死事大解脱在当下;超哲学、宇宙是其核心,揭示出天地人合一永远不变的真谛。
  • 跨越时空的对话

    跨越时空的对话

    没有怀疑一切的精神,就不可能有社会的任何进步。李华平的这本书原来的名字就是“批判一切”,“批判一切”就是“怀疑一切”。思想界要想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只有“怀疑一切”和“批判一切”。作者通过与27位已故名人的对话进行了严肃的学术探讨和理论思考,要想和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以及政治家进行对话,必须了解他们时代的背景、著作精华和社会评价,可以想见作者读书之广、思考之深。与其说这本书是作者与已故名人的思想交流,不如说这是作者以超越时空对话的形式表现出作者对超越时空对话主题的自己的价值判断。“政治”和“思想”,在作者身上已经和“生命”高度融洽在一起了。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心灵鸡汤(小学版)

    心灵鸡汤(小学版)

    《心灵鸡汤(小学版)》收录了上百则故事,选文出新。很多选文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从不同角度给同学们带来精神上、思想上的启迪。这些选文,丰富人文内涵,且文章生动有趣,无论是单纯的阅读,还是积累写作素材,同学们都可以在书中找到一份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满足。
  • 庄子诠言

    庄子诠言

    本书分为“庄子总论”、“道与德”、“天与人”、“物与我”、“群与己”、“神与形”和“结论”等七章,论述了庄子关于个人自力与外在关联的哲学思辨。
热门推荐
  • 源行天地

    源行天地

    源行大陆,人族势微,为生存,人人修源,是为源行者。源行者的境界分为内聚,借器,不凡,融源,化形,极圣。前三步为凡,后三步为圣,再进一步终成神。
  • 能力胜过学历

    能力胜过学历

    《能力胜过学历》: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越好的技术人员,越不敢活用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历反映了一个人的层次和高度,没有一个恰当的学历,你再强的能力也往往不被人所发现。而没有相应的工作经历和足够的能力,再高的学历最终仍逃脱不掉被社会淘汰的命运。本书就是本着这样的出发点,让人们明白经验和能力比学历更重要这一点。本书是一本职场励志类的智慧读本,在职业的发展道路上,学历和能力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但是也会互相影响,高学历的人应该避免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弊端,而低学历的人群应当更注重实际技术和经验的掌控,让人们都能走向成功。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锐雯的无限之旅

    锐雯的无限之旅

    这是一个在瓦罗兰大陆里孤独的骑士穿越了的故事。第一世他只是个普通的伪宅青年。第二世她是那为重铸断剑,而行走与黑夜之中的少女。这一次她来到了无限,又会谱写怎样的传奇。求点击评论收藏。
  • 异界之道法自然

    异界之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道德经为题材,宏扬国粹文化,谱写玄幻之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看异界少年如何在逆境中浴火重生……PS:您的支持是我努力的源泉;您的点击是我写作的动力;您的收藏是我更新的力量;您的推荐是我前进的方向。感谢一路有您!本书企鹅群:暂无
  • 异魂天使

    异魂天使

    有学者说,异天使是上帝派来的。他们非善非恶,既不属于恶魔阵营,也不属于天使阵营。他就是来昭告世界,所谓的天使已犯下了过错。他们傲慢,无礼,藐视一切。天使自以为极善,但是却已极善之名理所当然地做尽世间恶事。而他岐山老人却认定,异天使必然是那个寻找有上帝存在的、那个失落之神境的关键。
  • 魔物娘世界物语

    魔物娘世界物语

    有生之年向,魔物娘图鉴同人,双主角群像剧。蒙斯特格尔世界,人类,魔物,神族共同生活的世界。魔物吃人类,人类反抗魔物,神族旁观。神族只在关键时刻出手帮助人类,以保证人类不灭绝。持续了五万年的秩序,在新一任魔王登基后发生了改变,人类魔物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新旧秩序的交替引发了更大规模的冲突,蒙斯特格尔世界再次陷入动荡。就在新一任魔王意图修改神族制定的规则,改变世界,结束战争之时,有一个一直被忽略的存在,开始了行动。于是,蒙斯特格尔,多出现了一个伪娘。
  • 红颜绝世之祸水倾天下

    红颜绝世之祸水倾天下

    她医毒双修,武功,轻功称霸江湖,唯我独尊!她前世为金牌杀手,受阎王所托,到凤羽大陆统一四国。面对追随者的争相讨好,可是她的心那样高那样远那样骄傲那样孤寂那样淡漠。谁能够温暖她冰冷的心?能在这乱世之中,与她执手相守,笑谈天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EXO之星途

    EXO之星途

    想看就自己进来看啦~~~懒懒是新手,可能写的不是很好,请原谅啦!有很努力的在写,多多支持哦!
  • 如果咸鱼有梦想

    如果咸鱼有梦想

    关于一个吃饱喝足,淡定的看着外面云卷云舒的咸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