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32400000003

第3章 少年时代(2)

那时候,亨利家有一位雇工叫阿道夫,为人随和,机械方面的知识很丰富,他特别喜欢聪明机灵的小亨利,亨利打开的第一块表就是他的,那可是块金表,在当时是很贵重的。“你可以打开看看它。”阿道夫对亨利总是那么有爱心,对他的好奇心从来不会压制。小亨利高兴地打开那块金表,阿道夫就耐心地给他讲钟表的基本原理。从那以后,亨利就陷入对钟表的狂热爱好中不能自拔,后来他甚至想通过做钟表实现他发财致富的美梦,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从小对机械的爱好,奠定了他以后作为机械师、工业家的良好基础。

少年时期的亨利有一个小小的工具箱,里面有一块怀表、一把小锉刀、几把螺丝刀,还有镊子、锯子、螺丝、钉子、锤子和钻孔机,等等。可能你在小时候也曾经有过这么一套工具,见到什么就想去敲敲打打,看看到底会出现什么情况,小亨利对这些工具尤其倾注了无限的热情,整天用它们做着各种“拆卸”、“制作”、“改进”工作。

对于自己从小就有的这种爱拆东西的习惯,亨利曾经说:“动手操作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你可能从书本上学会东西是怎么制作成的,而真正的机械师应该知道每件东西都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机械之于机械师就像书籍之于作家一样。”这就像今天的我们常爱说的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怕你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那可就没什么创造力了。

不过,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亨利来说,他对待农活可不像他父亲期待的那样积极和热情,在干重体力活儿时,他总是找借口溜走,随后,家人会发现他正在脱谷机旁边饶有兴致地看着脱谷机在如何进行工作。

虽然亨利不喜欢做农活,但他是勤奋的。他的年龄那么小,但他的睡眠时间很少,每晚过了9点,全家人都睡了,他就偷偷地溜出去帮邻居们修理钟表和农具,或者一个人在房间里修理各种废旧钟表,那是他从各处搜集来的。他对各种各样的修理工作都感兴趣,后来他离开了学校,除了帮父亲干农活,晚上仍然在屋子里修理东西,早上还会起得很早去给父亲帮忙。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说,少年时代的亨利都可以说是个好孩子,聪明、勤奋、助人为乐。这种美德几乎伴随着亨利的一生。

不过,威廉很快就意识到了亨利的创造才能,他把所有机械工具的维修和保养工作都交给了大儿子,这一方面满足了儿子的兴趣,一方面也解决了农场机械的维修和保养问题。

正是在这种亲身体验过程中,亨利表现出了天生的管理潜质,他总是带头先把东西设计好,然后站在一边指导别人完成工作。亨利的妹妹玛格丽特说:“他总是有能力让弟弟和小伙伴们为他做事情。”事实上,今天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不能完成所有的事,他应该知道自己最擅长什么,把不是特别重要的事交给别人去做,这样不是能够大大地提高效率吗?

那台神奇的蒸汽机

1876年3月,亨利最敬爱的母亲玛丽因难产去世。福特家一直都是请同一名助产婆,孩子们在她手上都顺利地出生了,而这一次,威廉·福特没有像往常那样去请她,而是自作聪明地去请了一位医生,他认为医生可以更好帮助妻子生产,可是经过漫长的痛苦之后,孩子生下来时已经死了,妻子也病倒了,高烧不退,12天后就离开了人世。这件事对亨利影响很大,他认为这是父亲一手造成的,以至于他一生都没有原谅父亲。

母亲在去世前为威廉留下了六个子女,他们分别是亨利(1863年)、约翰(1865年)、玛格丽特(1867年)、珍妮(1869年)、威廉·朱尼尔(1871年)和罗伯特(1873年)。在几个弟弟妹妹中,亨利和妹妹玛格丽特相处最好,他是个沉默的人,母亲去世的时候,他刚13岁,正处于青春期。本来,他就喜欢沉浸在他的机械世界里,很少说话,母亲去世后,他变得更孤僻了,只是偶尔跟玛格丽特诉说一下心里的感受。但是母亲的谆谆教导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过,直到成年以后,他才意识到,少年时接受的刻苦、奉献、节制、责任等观念已经成为他性格和情感中的牢固基石。

亨利的母亲去世几个星期之后,美国为了纪念独立战争胜利100周年,在费城举办了国际博览会。威廉·福特也去参观了,还带回了许多宣传册、目录,并对他的孩子们描述了国际博览会上那些令人激动的发明,车床、带锯、机车,还有两层楼高的蒸汽机——这可是世界上最大的蒸汽机,还有各种不同规格的内燃机,亨利听了父亲的描述,自己也像着魔了一样,他真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拥有它们。

当时威廉家的农场是那一带工具最齐全的农场之一,但亨利不喜欢在父亲的农场工作,他就想成为一个机械师。可是母亲去世了,没有人理解他了,也没有人夸他的天赋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要放弃他从小就具有的对机械的极大热情,他记得母亲经常对他说:“认定要做的事情,绝不可半途而废。”这句话一直鼓舞着他,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从未放弃过。

更重要的是,像所有其他孩子一样,亨利开始进入青春期,时常面对种种困惑。他开始认识到越来越复杂的世界,接触到很多他无力解决的问题,而他一向与温良的母亲比较亲近,和暴躁的父亲比较疏远。随着母亲的去世,随着亨利渐渐长大,他感到内心有一种不可阻挡的东西在躁动,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作为家中的长子,他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既是相依为命的,也有着紧张的矛盾。十几岁的亨利明显地感到,在迪尔伯恩的乡村不可能实现他的梦想,他不想一辈子当农民,而外部世界正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机器革命。从他的父亲方面来说,到美国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他就过上了这样富裕的生活,他对这样的生活很满足,愿意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作,过自给自足的生活。当他发现儿子总是向往远方的城市,就经常对儿子说,当农民有什么不好啊,自己当老板,家庭生活有规律,有安全感,既能享受到在工厂做工的人享受不到的阳光,还能呼吸清新洁净的空气。

而亨利对父亲的这些教诲总是似听非听,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和人生体验发生了冲突。真的要一辈子留在农场当农民吗?亨利显然是不愿意的,这和父亲坚持乡村生活是最理想的生活相冲突,父子两人为了亨利未来的出路常常争执不下。

日子在一天天的过去,亨利的梦想从来也没有消失过,他默默地坚持着,他要用事实证明自己是天才机械师。

有一件事对亨利最终做出自己的选择起了极大的作用。

1876年7月的一天,亨利坐着父亲的马车去底特律,车轮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父子俩都沉默着。小亨利坐在车上,想着他的心事。

他是家中的长子,母亲去世以后,他就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了。但是,他总是和倔强的父亲发生冲突,而父亲无疑是爱他的孩子们的,但他过于威严,过于认真,以至于孩子们都忽略了他的爱。特别是亨利,已经进入青春期了,胸膛里总有一股叛逆的火焰在升腾,而父亲却处处限制他,他不知道怎样面对父亲。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拉车的马因意外受惊,两条腿直立起来,发出一声声的嘶鸣。老威廉赶紧勒住了马,马车慢慢停了下来。他看到了一种奇怪的景象:一台蒸汽机自己在路上缓慢移动。

“快看!亨利!”父亲当然知道那是儿子最感兴趣的东西,亨利立即被眼前的这种景象深深地震撼了。那是一种蒸汽机,在当时的美国农场并不罕见,几乎每个家庭都拥有一台,人们使用它打谷或者锯木头,可以节省一部分体力。但亨利以前见到的都是蒸汽发动机以及小型锅炉,要用马匹将它们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这次他见到的蒸汽机却不需要人们去推,而是借助它自身的力量“走”起来。

“天哪!竟然有会走路的机器!”这实在太超出亨利的想象了。

他一时愣在那里,他太想知道这台蒸汽机是怎么自己走路的了。当他缓过神的时候,忍不住跳下马车,迫不及待地冲到机器的主人面前,一边贪婪地观察机器的结构,一边向主人询问关于这台“神奇的机器”的问题。蒸汽机的主人见这个孩子这么有兴趣,也尽可能地作出解答。

正是在这次偶遇中,他知道这台蒸汽机每分钟可以转动200圈,那是超过亨利想象的,那一年,他只有13岁。此后,这一幕从来也没有离开过亨利的记忆。到老年的时候,亨利甚至让人费了不少力气把这台蒸汽机找到了,存放在自己的历史博物馆里。

这次奇遇之后,少年亨利就尝试复制出那种蒸汽机,他用木头做成了机器的框架,用一只油罐做了一个锅炉。他每天就这样忙乎着,这使他渐渐忘却了对母亲的思念。再大的悲哀也应该有过去的时候,毕竟他还有漫长的人生,而且,某种意义上说,他的人生还没有开始。他还只是在探索中,懵懂的、漫无目的的。

少年亨利越来越不愿意上学了,在母亲去世后的几年里,他与家人的交流更少了。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了研究各种机械上,仿佛在睡梦里,他也常常梦见自己成了一名机械师。梦想一直在成长,他不想从梦中醒来。正如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所说的:“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大人物都是梦想家。”亨利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那台巨大的蒸汽机也一直盘桓在他的头脑里,他隐约感到它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当时底特律涌现了各种各样的新发明,亨利一度想去那里。威廉·福特却不能容忍儿子的想法,两人多次发生争论。他劝儿子放弃理想,专心做个农场主,亨利就是不改初衷。在多次劝说失败后,威廉不再说什么了,他默默地看着儿子,无可奈何地摇摇头。他想象不出儿子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来结束他们之间的对抗。

那时候,迪尔伯恩有一条河叫鲁日河,河边有一片小丛林,那是亨利最喜欢的地方,他常常一个人来到小树林里,慢慢地走着,想着那些缠绕着他的难题,或者倾听鸟儿的鸣叫,看着奔跑的小兔子,他就是这样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的。亨利也有朋友,那是他唯一的好朋友,爱德塞尔·拉迪曼。他们在童年时代几乎都在一起,住的是邻居,玩在一起,走在一起,上学时还是同桌。他们的友谊保持了一辈子。也许是命运的安排,若干年后,亨利最喜欢的妹妹玛格丽特嫁给了爱德塞尔·拉迪曼的弟弟詹姆斯·拉迪曼。后来,拉迪曼成了福特汽车公司一名出色的药剂师和化工师。亨利的独生子就取名叫爱德塞尔。

“我知道我父亲的想法,”在一次散步时,亨利告诉自己的好朋友爱德塞尔·拉迪曼,“他也许对我很失望,但是他应该了解我的禀性,我是不会放弃的,我总觉得自己是在等待着什么。”

正如亨利所说的那样,亨利是在等待着什么。他从初级中学毕业后,没有选择读高中,而是选择了自己想走的路。

1879年底,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16岁的亨利、弟弟约翰和威廉·朱尼尔一起离开了家,在一个路口——那也是他人生的十字路口,弟弟们向学校的方向走去,而他向他们告别,继续往前走。然后,他搭上了一辆农夫的马车,这辆马车最终把他带到了他一直向往的底特律城。在那个星期余下的几天,他都没有回家。亨利·福特就这样以离家出走的方式开始了新的生活。父子之间长期争论的问题现在也似乎有了答案。

16岁,亨利·福特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尽管前面有很多未知的艰难,但他知道,他不会放弃,直到实现自己的理想。

底特律,亨利·福特的人生将从这里起航。

同类推荐
  • 杰克·韦尔奇自传
  • 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1547-1616),西班牙小说家、戏剧家、诗人。创作了大量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观念的作品,包括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长篇小说《堂吉词德》。他对小说艺术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开拓,被狄更斯、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等誉为现代小说之父。本书作者陈凯先为南京大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教授。他依据丰富的外文资料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以独特的学术视角和个人体验,结合本人和学术界塞万提斯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塞万提斯的生平及创作进行全面而精辟的叙述和评论,布局匀整,文字清新,充分展示了塞万提斯及其创作的巨大魅力和深远意义。
  • 徐向前兵法(一代名帅名将兵法)

    徐向前兵法(一代名帅名将兵法)

    徐向前是著名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一位和他并肩战斗了半个世纪的老人这样评价他:一个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百折不找、战斗不息的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代名帅名将兵法:徐向前兵法》材料许多取自元帅回忆录《历史的回顾》。这不仅是因为材料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而且,这本回忆录写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极富个性,许多议论也相当深刻和精辟。在老帅的这些回忆和论述面前,似乎一切其它的论述都是多余的。作者所做的工作,只是将这些材料(包括红四方面军战史等其它史学著作、资料)加以梳理,并尝试着进行了一些分析一评论。严格地说,《一代名帅名将兵法:徐向前兵法》属于编著。
  • 明日之花别样红(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明日之花别样红(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马皇后:大脚马皇后,资深贤内助。秦良玉:名将秦良玉,巾帼女豪杰。李香君:侠肝义胆李香君。陈圆圆:倾国天香陈圆圆。
  •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这是一部风靡全球的“首席执行官之书”,并不以时时抛出格言隽语的俗套来左右读者,也不试图以模具演示的方式来整合读者的思维。在本书中,你看到的是商界内部绘声绘色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炽热的激情,有西部好汉的粗话,也有上流豪门的恶谑,甚至不乏街舞式的鄙俚。这里一部权谋书,推进一步说,也是一部商界政治法则书,艾伦·纽哈斯毫不讳言——必要的敌意是获胜的手段,但是我们看到,在回到新闻观上时,作者又提倡着一种可敬的“保守主义”。他的经历,对广大的新闻工作也是不无教益。《手段》不仅是媒体策划人、执行总编和栏目制作人的职业必读书,而且是一切行为经理人——特别是那些处在事业关键阶段的中青年职业经理人的必读之书。
热门推荐
  • 灵异怪谈之鬼话连篇

    灵异怪谈之鬼话连篇

    人有人道鬼有鬼道人鬼之道方为阴阳大道
  • 穿越异世之逆天执法者

    穿越异世之逆天执法者

    身为时空执法者,一生不怒不喜,平衡时空,却为了妹妹不惜代价,逆天改命,只为守护:如果拥有强大的力量却不能守护在乎之人,要之何用?穿于星际,一切又将如何?
  • 情深入骨,将军泪

    情深入骨,将军泪

    他是当朝将军,她是前朝公主。在步步算计,阴差阳错之中,他们相恋,出战前,他看着她,温柔似水,你愿意等我回来么?她碧眼含泪,郑重点头。怎奈前朝忠臣一心拥护她重上皇位,她不得已背叛誓言。可是情深已入骨,他又怎会轻易放手,落红满天,他喃喃道,我用倾世温柔想要换得你一生相濡以沫,为何再回首,已是沧海桑田?你真的就不爱我吗?可是爱对于她来说是多么奢侈的一个东西,我用命去爱你,却只能假装我从未爱过你。再垂泪,海枯石烂不过弹指一刹。
  • 绕心殇,妃子笑倾城

    绕心殇,妃子笑倾城

    痴若心殇落本无意你若不爱何必纠缠双双受伤又能如何黯然陌上你却欢笑呵爱太痴狂注定结局总是悲伤我和你终究能有什么爱的缘分呢月老的红线我们一次又一次错过
  • 贫道不贫

    贫道不贫

    “我或许败北,或许迷失自己,或许哪里也抵达不了,或许我已失去一切,任凭怎么挣扎也只能徒呼奈何,或许我只是徒然掬一把废墟灰烬,唯我一人蒙在鼓里,或许这里没有任何人把赌注下在我身上。无所谓。有一点是明确的:至少我有值得等待有值得寻求的东西。”
  • 有一种心理叫理解

    有一种心理叫理解

    在人际关系中,由于对异性欲求与尊重欲求的本能需要,在与异性接触中,会潜意识地“自我表现良好”以取悦对方。这样一来,双方不约而同油然产生热情、友好的情感。此时的情感是内心体验的一面镜子,谁都愿意在异性那面“镜子”里留下一个美好的形象。这就不知不觉地提高了相互行为的互补性、约束性与激励性。与此同时,愉悦的情感还能增进身体免疫功能,抗御疾病,有助于活跃思维,增强记忆,使人奋发向上。人如果处于满怀热情的状态下,会迸发更大力量,产生非凡的能力。这便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异性效应”……
  • 逆境中的自在

    逆境中的自在

    领悟佛语经典,参透人生百味,看破荣辱得失,活得自在安然。一桩桩禅宗公案,一则则佛家故事,在轻松自然的享受中,让你参透人生的禅机,发现人生的真谛,升华人生的意义。
  • 凰鸣九天:纨绔小兽妃

    凰鸣九天:纨绔小兽妃

    软弱?无能?草包?废柴?不这些都不是她的代言词。她狂妄,她纨绔,她喜欢扮猪吃虎。他邪魅,他无情,他喜欢调戏于她。
  • 我的豪门老板娘

    我的豪门老板娘

    小旅馆的服务生却力大如牛,得到混沌之气更是如虎添翼,军区首长敬他为华夏战神,他到底经历的什么,老板娘为何夜夜湿?
  • 极度威胁

    极度威胁

    一本惊心动魄的纪实之作,亦是一本国际背景下弘扬正能量、塑造当代中国形象的大书。作为“感动中国2014特别致敬”的英雄业迹实录。2014年3月,埃博拉疫情突然在西非爆发。这是一种人类束手无策的病毒,感染性强,死亡率极高。一时间,世界各国谈埃色变。中国选择坚定地与非洲人民站在一起,共抗疫情。9月,中国医疗队和检测队,共59人在9月中旬抵达疫情最为严重塞拉利昂,他们在医疗第一线,也是生死第一线,面对极度威胁,和当地人民一起,稳定了疫情,迎来了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