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4400000003

第3章 老一辈晋剧名家(1)

一、丁果仙

丁果仙,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字。她是一位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有“晋剧须生大王”的称誉。她是晋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丁派表演艺术的创始人,对晋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晋剧艺术的发展。她在近五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以精深的艺术造诣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创造了珍贵的艺术财富,把晋剧须生的表演艺术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她创造的晋剧丁派艺术以及她的艺术功绩,都将永载史册。她以夺目的艺术光华辉耀于20世纪前半叶的晋剧舞台,她是晋剧史上一个罕见的奇迹。

丁果仙(1909—1972年),原名丁步云,小名果子,艺名果子红。她是晋剧史上第一位坤伶须生演员。

丁果仙于1909年出生于河北省束鹿县王口镇一个钱姓贫苦农民家中,3岁丧父,4岁时因生活贫困,被卖到太原的丁家。7岁拜师学艺。始学青衣,后改工须生。在师父和养祖父极端苛刻的要求和无情的责打下,她每天接受着残酷的基本功训练。天不亮就要起床到海子边喊嗓、练功;早饭后的整个上午,在师傅的教授下学唱;下午听师傅说戏、练功;晚饭后继续练功,就是深夜睡觉也不能懈怠,躺在床上还要扳起红肿的腿脚做朝天镫姿势,垫在头下当睡觉的枕头。为了练就腿脚上的硬功夫,不仅要踩着半尺高的木跷不停地练台步,而且还得在小腿弯处绑上锋利的竹签,为的是始终保持双腿的挺直,稍一打弯,就会被竹签扎得生疼。这种残酷的训练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是她以超凡的毅力咬牙坚持着。两年后她就打下了较扎实的基本功,还学会了几出戏。9岁便开始清唱卖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一投身艺海,她便选择了当一名坤角胡子生这条从未有人涉足而又充满风险的道路,这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以往在晋剧舞台还没有女扮男装的先例,她一心想要打破常规,以一个男子汉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为此,她在生活中潜心观察男人的声情举止,抬手投足,她都认真观察模仿,有时还把自己装扮成男人,留短发,戴礼帽,着男装,夹在人群里,学着男人的步态大模大样地出现在太原街上。

15岁时丁果仙就在锦梨园挂头牌演出,并驰名太原及晋中城乡,观众赠艺名果子红。当时就有“男的不如女的,盖天红不如果子红”的赞誉。舞台上,她的唱腔圆润豪放,既发挥了女声高亢婉转的特色却又不带女腔女调;她的表演洒脱逼真,动作潇洒帅气,具有男子的阳刚之气,不仅兼备着女性独有的细腻而且不显露女态女相。不明真相的观众,都难以相信舞台上这位长髯飘胸、动作刚劲的演员,原来却是个妙龄少女!“女演男而不露女相”、“女演男而胜于男”,这在当时既无先例可循、又无成规效法的情况下,丁果仙创造了一个奇迹。正是这个奇迹,使丁果仙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应上海百代公司邀请灌制唱片时,即获得了“山西梆子须生大王”的称号而声名远扬。

丁果仙在她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善于学习吸收前辈艺人不同风格的唱腔,博采众长,融汇创新。她在学艺阶段和从艺前期,凭着虚心好学、苦钻深研的精神,不分行当与流派地把许多晋剧前辈和同时代艺人的行腔技巧一点一滴地学到手,而后,将诸家之长熔于一炉,将盖天红行腔高亢脆亮、十二红婉转悠扬、说书红吐字真切等特色集于一身,逐步形成了她那刚柔相济,嗓音苍劲浑厚,声情并茂,发音坚实洪亮,共鸣区域宽广,咬字清晰纯正,气息运用自如的演唱特色和风格,达到了刚劲典雅、朴实华美的艺术境地,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和浓郁的地方风韵,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发展为独具一格的“丁派”唱腔。她的唱腔对近代晋剧须生一门的演唱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她多次率班赴京、津、内蒙古、张家口等地演出,享誉长城内外。她还同兄弟剧种演员频繁交流、切磋技艺,广泛汲取营养。在北京她有机会与京剧大师马连良、谭富英等人广泛接触和交流,开拓艺术视野,丰富自身的舞台表演手段。丁果仙通过京剧、晋剧两个剧种的对比,深刻感受到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别,于是她创造性学习吸收京剧唱词中典雅俊逸的精华,剔除晋剧中粗俗纷杂的缺点。在道白上,她一改土音而吸收了京韵,用普通话的音韵和太原话的声调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丁派独具一格的念白。她借鉴京剧行腔归韵的长处,对晋剧传统唱腔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新与发展,这对晋剧是一大改革。使晋剧做派更规范化,艺术更趋细腻雅致。在与京剧名家的交流中,她又以晋剧《串龙珠》与马连良交流移植了京剧《四进士》,使她的戏路更宽广,艺术技巧更趋完美。

抗日战争期间,她中止了自己的舞台生涯,隐居忻县山村。新中国成立后,丁果仙的生命和艺术得以重新焕发光彩,她的艺术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示,表演艺术日臻完美。她同她的同行姐妹牛桂英、郭凤英、冀美莲等用毕生的心血和智慧,把古老的晋剧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创立了许多新的唱腔板式和表演程式,对晋剧艺术的丰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丁果仙以其卓越的艺术表演成就,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她善于将唱、做、念、打等表演程式和不同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水乳交融,塑造出相当完整的人物形象,能把剧中人的喜怒哀乐、悲恐惊忧等各种情感贯注在程式动作之中,并能利用程式动作,充分地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她尤其擅长运用介板、流水、滚白等散板唱腔,灵巧多变地表达人物的丰富情感。《蝴蝶杯》中田云山打子时的介板,《卖画劈门》中白茂林怒斥胡林时的紧打慢唱流水,《空城计》中诸葛亮在城楼抚琴时的大段唱腔,《芦花》中闵德仁的花腔十三咳等,传神感人,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她塑造得最成功的舞台形象,大体可归为两类:一类是以旧时代被侮辱被损害而又富于正义感的苍头院公为主的白髯青衫角色,一类是以居官廉正而仕途坎坷的七品县令为主的官衣纱帽角色。丁果仙塑造的《卖画劈门》中的白茂林、《读状》中的姚达、《走雪山》中的曹福以及《八件衣》中的杨知县、《蝴蝶杯》中的田云山、《串龙珠》中的徐达,被誉为晋剧中“白髯青衫”角色和“官衣纱帽”角色中的“三绝”。所谓“绝”,不仅是指她在表演上的拿手绝活,更主要的是由于她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内心研究得深,揣摩得准,表演得真,因而使整个表演艺术臻于炉火纯青的绝妙境界。她的戏路很宽,如唐太宗李世民、诗仙李白、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纯朴热诚的宋士杰,她都以自己深厚的功底、娴熟的技巧、细腻的动作,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舞台上。她一生从艺严谨,求索不息。五十年的艺术生涯,她上演了近百出剧目,其代表性剧目有《空城计》之诸葛亮、《日月图》之白茂林、《双罗衫》之姚达、《走雪山》之曹福、《四进士》之宋士杰、《芦花》之闵德仁、《捉放曹》之陈宫以及现代戏《丰收之后》之五保户王奶奶等。

在党的关怀教育下,她率领广大晋剧艺人参加民主改革运动,1951年她参加了新型艺术团体——太原新新晋剧团,并担任团长。她还以极大的热忱,参加了赴朝鲜和福建前线的慰问演出。在艺术上,她精进不懈,奋力攀登新的高峰。1952年她演出的《打金枝》、《蝴蝶杯》等剧目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荣获了演员一等奖。当她站在领奖台上,双手接过******总理亲自颁发的奖状、奖品时,她流下了激动的眼泪。1955年,她与牛桂英、郭凤英、王正魁、梁小云合演的《打金枝》摄制成影片,蜚声全国。1956年,她受到毛主席接见,并给毛主席清唱了晋剧移植剧目《屈原》中的“橘颂”一段。昆剧《十五贯》在北京上演时,周总理指名邀请丁果仙到中南海参加会议,她聆听了周总理关于文艺问题的重要讲话。从此,她积极投身晋剧改革活动,对现代戏的演出作了许多尝试。《血泪仇》里她扮演的老贫农王仁厚,《红旗下的花朵》中扮演的女校长,《丰收之后》中扮演的五保户王奶奶,《小女婿》里本是正工须生的她反串的彩旦角色陈快腿等,演来都得心应手,生活气息相当浓郁,只因她有丰富的生活积累,脑子里的人物形象很多,为她所演的各种角色和情节,准备了相当丰富的生活基础。她这种永不止步地向艺术高峰攀登的态度,使她在后半生的舞台生涯中仍旧能够永葆艺术青春。1959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表达对党和人民的一片赤诚,她入党后第一次交纳党费就是一万元。1964年,又一次交纳党费一万元。

丁果仙不仅是一个杰出的表演艺术家,还是一位艺术教育家,她对培养晋剧后继人才非常重视。上世纪50年代初期,她捐资创建了太原戏曲学校,并兼任校长。她把太原市晋剧一、二团中一批有培养前途的小学员吸收进戏校,聘请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严格的训练。她作为学校的校长,不仅亲任教学工作,还经常给小学员们排戏,手把手地教,甚至与他们同台演出。省戏曲学校成立后,她又兼任该校校长,在她的悉心培育下,一批优秀学员茁壮成长,后来大都成了省、市戏剧团体的中坚力量。

在创办戏校的同时,丁果戏还按老传统正式收了十几名艺徒。决心把她几十年积累起来的艺术财富毫不保留地贡献出来,为晋剧艺术培养更多的人才。数十年精心传艺,培育了众多“丁派”艺术传人。马秋仙、刘宝俊、马玉楼、武忠、刘汉银、阎慧贞、张鸣琴等一批优秀的晋剧演员脱颖而出。

她曾担任山西省晋剧院副院长,山西省戏曲学校和太原市戏曲学校校长,当选为第二、三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等职。党和政府为了表彰她的艺术功绩,于1962年在山西太原隆重举办了“丁果仙舞台生涯四十周年纪念活动”。1966年,年近花甲的丁果仙肺气肿病愈发严重。1972年2月16日凌晨,农历正月初二,晋剧一代宗师丁果仙溘然离世,走完了她63年的人生里程。这是她完美人生的一大憾事,对晋剧艺术更是不可弥补的一大损失。

1981年1月14日,在太原双塔寺烈士陵园,为丁果仙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

1992年12月,山西省城太原举行了丁果仙诞辰85周年纪念演出活动,丁果仙当年的老搭档、弟子们纷纷登台献艺,以精湛的艺术告慰亡者。

1994年10月,太原市实验晋剧团排演了晋剧《丁果仙》,引起很大反响。

1995年,山西电视台拍摄了电视连续剧《丁果仙》,多侧面、深层次、艺术地再现了丁果仙为艺术而献身的坎坷曲折的人生轨迹。

2009年,山西文艺界在太原举行了“丁果仙百年诞辰”纪念活动。

丁果仙虽然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她作为晋剧丁派艺术的奠基人,其功绩将永载我国戏曲史册。

二、牛桂英

牛桂英,一位闻名全国的晋剧表演艺术家。在她五十余年的舞台艺术生涯中,博采众长,苦心钻研,广泛吸收,在继承晋剧艺术的同时,从表演、唱腔、道白、服装、化妆等方面,对古老的晋剧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取得了众所公认的艺术成就。她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成为晋剧牛派表演艺术的创始人,在晋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25年6月,牛桂英出生于山西榆次小张义村一家贫苦农民家里。原名月英,乳名英子。当时在榆次小北门有一个晋剧戏班“董家班”,她经常去看人家演戏,不久她就恳求父亲让她学戏。于是,九岁时投身梨园,有了第一个师傅梁柱。在师傅的口传身授下,一年之后她就能在太原的茶馆“唱票儿”了。但是抗战爆发后,日军飞机轰炸太原,人们纷纷逃难,她只得返回榆次。14岁那年她再次拜李庭柱为师学艺,师傅充分考虑了她的综合条件后,让她从须生改为青衣、花旦,这个决定改变了她的艺术命运。当时太原、晋中地区有许多承戏领班的,在师傅带领下,牛桂英进入祁县韩国华的戏班,开始了自己的戏剧人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正式登台,开始在晋中、太原演出,之后跟随师傅走南闯北,浪迹于山西、内蒙、河北大部地区及京津一带。为了糊口谋生,他们频繁串班。谁的戏班要人,就给谁唱。多则数月,少则几天。就是在这种漂泊不定的环境中,客观上给牛桂英提供了广泛接触各地名家的机会。有时候是同他们合作演出,有时候是从旁观看,有时候是切磋交流,她领略了各路名家流派的艺术风采,使她大开眼界,获益匪浅。在她串班演出期间,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外,整天都泡在戏台上,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学戏和演戏之中,处处留意,勤学苦练,有些戏就是在上下场门边看会听会的。当时她有幸与当时著名晋剧前辈艺术家盖天红、刘少贞、十四红、十二红、毛毛旦、水上漂、丁果仙、筱桂桃、乔玉仙等人合作,从他们身上汲取了丰厚的艺术素养,为自己的成才奠定了基础。毛毛旦是晋剧史上一位出色的悲剧演员,他在唱做方面均有独特的创造,尤其是他那粗犷的哭腔、深沉洒脱的表演颇有催人泪下的功力。在太原及张家口,牛桂英曾两次同毛毛旦合作,演出《火焰驹》中的《卖水》一折。他那刚柔兼备、婉转多变的声腔,喷口有力的吐字以及表演,结牛桂英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在过去,年轻娃娃给名角配戏是不容易的。但是牛桂英凭借自己的实力,还多次和十四红合作演出了《桑园会》、《芦花》等戏。十四红嗓音洪亮,唱腔优美,桂英在和他的合作中揣摩他行腔运气的诀窍。

在包头,牛桂英还有幸与晋剧名家盖天红合演了《四郎探母》、《未央宫》、《九件衣》等戏。盖天红的唱腔悠扬潇洒,高亢激昂,颇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气势,当时就曾由百代公司灌制了唱片,在观众中享有盛名。牛桂英同盖天红师父配戏,领略了他优美的唱腔,为日后行腔追求美与韵味定准了基调。

1942年,18岁的牛桂英辗转来到晋剧的第二故乡——张家口。这里晋剧名家荟萃,但也是晋剧、京剧争艳对峙之地。各路名家展露技艺,相互品评,艺术氛围极浓郁,从实践到理论都给予牛桂英极大的熏陶:像水上漂行云流水、婀娜多姿的台步;筱桂桃沉稳细腻的表演,朴实浑厚的行腔;十二红的柔音唱法与气息的运用;五月鲜、六月鲜雅俗共赏的唱词、念白,均给牛桂英以启迪,并为她所取。此间她还与京剧名家袁世海、李少春、高玉倩等人来往较多,在艺术上受到很多指点与熏陶。在张家口的六年是她艺术成长的重要阶段。

同类推荐
  • 解读《权经》

    解读《权经》

    权力是封建时代人们争夺的核心,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只有深谙权力之道,才能成为权力场上的获胜者。作为权力场上的“佼佼者”,冯道对权力的认识和体悟当有“不凡之处”;作为权力场上“奇迹”的创造者,冯道的《权经》也必有“过人之见”。 《权经》分“求权”、“争权”、“用权”、“固权”、“分权”、“夺权”、“拒权”、“让权”等八卷。作为专门研究权力的学问,它是系统而全面的,囊括了权力的方方面面、各个要点,可以说是无一遗漏;作为中国古代唯一的“权力”专著,它的权威性和深刻性又是无人能比的,毕竟冯道不是在空谈,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他不仅是权力的“理论大师”,更是权力的“行动大师”。
  • 粽叶飘香:端午节

    粽叶飘香: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众多说法,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然而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却是沿袭下来的不变习俗。本文探究端午节的历史起源,记录它的习俗演变,有助于炎黄子孙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此刻鼻间仿佛已飘过一丝丝粽叶香气,耳边也响起了龙舟上的鼓声与呐喊声……
  • 吉祥对联2000副

    吉祥对联2000副

    本书收集吉祥对联2000副,包括福字联、吉字联、祥字联、红字联、喜字联;还包括一字联、二字联、三字联、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八字联、九字联、十字联,一直到二十字联,还有横批,内容丰富,好记好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 世界未解之谜和神秘现象大全集

    世界未解之谜和神秘现象大全集

    变幻莫测的茫茫宇宙和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中,总有一些现象让人觉得神秘莫测,总有一些事件留下太多谜团。这些林林总总的怪异现象及自然界的诸多难解之题,总是能引起我们极大的热情和关注。本书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出发点,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各个领域具有研究价值、探索意义、为人们所关注的几百个世界未解之谜和神秘现象。全书分为文明遗迹、艺术文化、历史悬案、名人迷踪、文物宝藏、宇宙空间、自然奥秘、奇域之谜、海洋世界等十三个部分,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幅极具想象力、极具神秘感、极具挑战性的情景和画面。
  • 国语智慧名言故事

    国语智慧名言故事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分国记事的历史名才。该书以诸侯国为单位叙述史实,起于西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年)西征犬戎,终于东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晋卿智伯被韩、赵、魏联合所灭,前后共五百三十八年,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语,共二十一篇。《国语》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关于《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左丘明,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三国时吴国的韦昭在《国语解叙》中也认为《国语》是左丘明所作,与《左传》是姊妹篇。《国语》是我国第一部议论精辟、独具史识的国别史。它通过对话的形式阐发政治、军事、外交、经济、
热门推荐
  • 亡命徒的传说

    亡命徒的传说

    简介:眼看着以前的同学们一个个结婚生子,刘山暮然回首发现自己已经24岁了!高中毕业三年,自己竟然还是一无所成!父亲的一句“你都24了!儿子醒醒吧!”,这句话深深的刺激了刘山的那颗心,那颗野心!我甘心吗?我不甘心!我也想开着宝马泡美女!我也想活得精彩!我也想活的潇洒!可我不是富二代!刘山握紧了拳头!爸,妈,我走了,我还是要去追寻我的梦想!我想自己当家作主,我想出人头地!邦邦邦!刘山给爸妈磕了三个响头,兜里揣着二百块钱踏上了北上津门市的客车!前路茫茫,他又会走向何方!这是一个亡命徒的传说!也许他并不波澜壮阔,但是他却足够精彩!
  • 冷情老公娇宠妻

    冷情老公娇宠妻

    成年礼不小心进错房,白糖把J市赫赫大权贵给睡了,扔了250块逃之夭夭。次日全城封锁,她遭全城通缉,步步紧逼,被缠炸毛了:“封先生,你是瞎子吗?”封先生挑眉:“嗯?”白糖:“你没看到我没胸没脸蛋没屁股吗!”封先生:“灯一关,都一样,我不介意。”
  • 落霞孤鹜

    落霞孤鹜

    民国初年,落霞和玉如本是两位苦命的女子,在留养院的相遇,自小与父母失散,被人贩子卖到官宦人家当仆人,不堪富贵人家的百般虐待,一心寻死的落霞,与童年丧母,受尽继母凌辱,被亲戚视为累赘的玉如,一见如故结拜成异性姐妹;可命运的捉弄却让她们爱上了同一个优秀男人江秋鹜,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写法,达到了“浑然天成而真切的”的境界,因此小说出版之后,立即就改编并拍成电影,由著名影后胡蝶主演。
  • 阴阳巡察使

    阴阳巡察使

    黄翔,大学新生一枚,心情时而明媚时而忧伤。一天晚上,在湖边遇见女神还有被戏称为“门神”的校园乞丐大爷。自此开始了跟鬼鬼怪怪打交道的日子。一切是偶然还是注定?黄翔和小伙伴们一路走来,在和敌人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见证一段又一段的人间趣事,鬼界逸闻,还有人鬼真情……轻松搞笑,淡淡小清新,偶尔重口味。不害怕的鬼故事,就在阴阳巡察使。
  • 腹黑王爷:独宠逗比妃

    腹黑王爷:独宠逗比妃

    “琰琰,小琰琰~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下次再也不敢了。”某女哭嚎。“你还想有下次?!!”某男的脸色更黑了,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别走那么快,我好累啊~”某女继续叫,可是看到前面的男子并没有停下来,大叫“喂~你媳妇儿掉了!!”男子怔了怔,转过身去,看到她抱着腿揉着,似乎是真的累到了。他最终还是松了口气,走上前去,“知道错了吗?”某女拼命眨着眼,连声点头“知道,知道。”“错哪了”“我不应该打扰刚刚那两位大哥,我应该躲起来,偷偷地看着他们干上。”某女委屈道。又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看着面前的某男慎重的点点头,“你放心,下次他们不会再发现我了!”“……”
  • 倚桥向东歌

    倚桥向东歌

    一个在言情界打滚多年的资深宅女,某日躺在床上突然想把自己脑中YY的故事写出来。so~我就来了。
  • 卡帕传

    卡帕传

    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奠定了世界近现代的行为规则。不仅四大文明古国都有大英帝国灵机一动划分出的奇怪疆界,孕育的年轻国家,就连如今横行世界的英语语法,交往规则也大多出自大英帝国之手。现在好多人都批评美国世界警察,其实英国才是给警察制订法规布置任务的幕后人物。
  • 傲娇阴阳师

    傲娇阴阳师

    因14岁召唤出剑灵睚眦,从不想做驱魔师的洛犀灼却成为了驱魔洛家的继承人。同青梅竹马的少年一起,少女的除灵战斗就此展开……“所谓术者不过是人类换取逆神之力的祭品;所谓阴谋不过是一群可怜人的作茧自缚。”“姐姐,其实我宁愿不要我所有的一切,也只是想和你在一起,你知道吗?”“我是个自私的人,脑袋里没什么轮回师的责任,我只是希望能看到她多笑一笑。”“我们都应该对自己好一些,忘掉一些过去的事。可我如果忘掉那些事,我和她……还剩下什么?”古老的家族,痴缠的因果,当真相浮出黑暗的水面,年轻的人们是否准备好,这一条阴阳路该如何前行?
  • 夏夜微风凉若霜

    夏夜微风凉若霜

    若霜曾说自己白痴了才会喜欢上他他知道后淡笑着对她说幸好你是个白痴她不相信一见钟情所以他决定日久生情他孤傲冷峻却可以对她柔情似水这是一场游戏中的完美邂逅她遇见了他他也遇见了她若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也依然选择你——在匆匆的青春岁月里有的爱淡似水有的爱浓如酒他给她的却是最温暖的保证先在此说声...懒凌比较懒,而且最近要急着学考,所以可能很久才会更一章……比如,几个月没更(打死)但绝对不是弃文!不会弃文!弃文可耻!喜欢我的书的小可爱耐心等等呗~比哈特~
  • 李元霸的现代生活录

    李元霸的现代生活录

    世人皆知,李元霸乃大唐第一好汉,武力无双,霸绝天下,可世人不知,他因何而亡,英年早逝。现代都市亦有一位姓李名元霸之人,但他却是个书呆子,手无缚鸡之力,常言圣人之语,外号大废物,最终死在‘猪’蹄下,创下了千古笑话。当大唐李元霸重生在他身上时,会发生怎样的传奇,擦出怎样的火花。未婚妻来退婚,却玩起了暧昧,一个个美女被他漠视,却玩起了倒追,且看李元霸这个只知战而战的武夫,如何享尽艳福,霸道在世,推倒一个又一个美女,从而猛绝天下,艳遇不断,激起无穷‘斗’浪,爽到战力无双。PS:此书很YY,慎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