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0200000004

第4章 雄伟长城

在整个雁门关防御体系建设中,雁门关长城是其最为重要的一环。长城,当地的老百姓称其为边墙。这道蜿蜒在巍峨雁门山上的雄伟边墙,与边关以及边关内外的边城一同构成了这道坚固的防线。

1.寻找赵国残梦

雁门关长城像雁门关一样古老。从太原出发,沿高速路穿越雁门关天险,回首一望,便是那蜿蜒其上的雁门关长城了。长城外面的城砖已被岁月剥蚀得片砖不存,黄土凝固的恢弘仍展示着当年奔腾万里的壮观气势。

雁门关长城始建于公元前350年前的赵肃侯时期。赵襄子灭代后,赵国占有雁门关以北山西地域。战国中后期,七雄争霸中原,赵国无暇北顾,楼烦等少数民族乘机返回故地,雁门关成为赵国北部要塞。赵肃侯为了巩固北部边防,开始大规模修筑雁门关长城。

王亚平先生在《山西长城的历史与现状》中写道:

山西境内的战国长城主要是赵长城,也就是赵肃侯时修筑的赵北城。此城东起河北省涞源,北界蔚县南界之飞狐口以东之地,西行入灵丘北境,复西行,入繁峙县之北界,再西行,经应县、山阴到代县西北之雁门,即古代的勾注。又由北向西南行,入今宁武县之东南境,到阳方口附近,再西南行,经五寨、岢岚与岚县交界处到兴县,再行西北,到保德县黄河岸止。

高速路口的雁门关长城为明长城。

那么战国时期那段拱卫过强盛赵国的古长城哪里去了呢?

记得16年前普查文物时,根据老乡提供的线索,我发现了雁门关乡后腰铺村东山梁上的石长城。当时,我单独一人,身处荒山野岭,困难重重,无法深入调查,只以简单的记录作结,抱憾离去。

2002年6月25日,我有幸与忻州市文管处的5名工作人员,一起再去进行考察。石长城有人也叫它古长城。所谓古长城不是山阴县新广武附近那段延伸到代县境内白草口的明代长城,而是鲜为人知的,连地图上都没有标出的石筑古边墙。这天早上7点钟,我们乘坐面包车到达山阴和代县交界公路段一号公路桥附近,用高倍望远镜锁定目标后,几人便快速越过河床,登上对面像鱼脊似的山岗。在山半腰,就可以看到古长城遗址了。初似乱石铺路,不成形状,快到山顶,石筑墙体才慢慢显露出来。它苍古而荒凉,使人顿生沧桑之感。面对这藓斑陆离的墙垣,大家兴奋不已。专业习惯使然,大伙自动忙乎起来。盘量高宽尺寸,从不同角度拍摄资料照片,观察石墙走向,真想一下子撩开古长城那神秘的面纱。

石长城凭肉眼在山下是很难发现的,只有走到近前,才能依稀辨认出来。残墙底宽2米,高不超1米。多数墙体以片石叠砌,个别墙段则以夯土连接。在漫长的岁月里,迭遭雨水冲涮,自然风化,加上畜牧樵采的践踏,尚能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它究竟筑于何代?在所见的文史资料里,从东魏武定元年(543)、北齐天宝三年(552)、北周大象元年(579)、隋大业四年(608)和十三年(617),乃至北宋初期,都有修建的记载。但是从实地观察来看,其构筑形制西与宁武境内战国时期筑的“赵北城”相仿,东与广灵县境内的西汉元光五年(前130)所筑的石长城几乎无异,同在一条东西绵延的恒山余脉上沉睡,不能不令人深思。

我们小憩片刻后,循迹返下背面的山凹,迂回几百米,顺势又上了一道山梁。石长城消失了,却发现地面上每隔几米或十几米出现一个大坑,个别坑内还有水泥涂抹的残壁。起初以为是架高压电杆时挖的,又走了一段距离后,大家否定了原先的猜测。电杆坑怎能间距不一?而且仅此一段?边走边议论的时候,坡下上来一群羊,羊倌主动和我们搭腔。当问及这些坑的来历时,他说这是当年晋军和奉军打仗时修的防御工事(1927年的晋奉战争)。这才化解了我们心中的疑问。很显然,当年修作战工事时,破坏了古城墙。越过这段工事的尽头,石长城依然陈迹可辨,时断时续,显露处高不盈尺,隐没处丛草掩覆。作为佐证古长城的实物,沿途我们还拣到一些黑、红、灰色印有绳纹、复纹的陶片。拐过一道弯,前面出现了牧羊人指点的双窑子,原来这是一个荒废多年的小山村,坐落在半山腰的向阳处,仅剩残墙断壁。

双窑子北面的石长城由东向西走,在此绕了个半圆,跃上村南一座尖尖的山峰,变成北南走向。转弯处地势低平,宽约20余米,中间被一道纵向夯筑的厚土堰隔断,形成两道出口。此处地表破砖烂瓦俯拾皆是,文管处的同志采集几块薄砖,根据火候、颜色和尺寸,觉得此砖与传说中的“刘秀砖”(汉砖)类似。这里是古代的障塞?还是屯兵处?大家认识不一。他们苦苦寻觅还想有所发现,我则提前向村南那座山峰攀去。在足有60度的斜坡上,不知何时遭到野火焚烧,只见荆榛焦黑,岩石裸露,石长城又断线了。我爬到半山坡歇脚时,后面的人跟了上来。接近山顶又出现了或高或低的夯土墙迹,想必山坡上这一段是土筑墙,因长期水土流失而不复存在了。山顶之上石墙基础又能历历在目了,随山形走势蜿蜒起伏。山的高度呈梯次逐渐提升,大家的步履也越来越沉重,偶尔互相说上一两句逗乐的话,便又继续低头行进在崎岖的山径。“有戏了!”突然有人惊叫起来。东南方向,一座突兀隆起的山上,模模糊糊有石墙轮廓。好家伙,古长城!转来转去,绕到那上面去了!借助携带的望远镜观察清楚后,大家立刻振奋起来。我赶紧从地图上查找,山峰标名“猴儿山”,海拔1795米,等高线显示山脚那边还有个叫吴家庵的自然村。

猴儿山接近山阴与代县交界,往代县方向望去,山势更加峻拔,沟、壑、坡、梁苍郁葱茏,植被茂密,随处可见牛羊自由徜徉。猴儿山的古长城坍圮得几乎与坡面平了。还好,乱草丛中,基础片石砌放保持不乱,仍是2米宽。猴儿山孤高特立,傲睨群峦,我们沿着欲断还连的残墙艰难地向峰巅攀缘,眼看就要上去了。这时,天空中电光闪烁,乌云翻滚,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骇势。猛然,当空一声炸雷,震得山鸣谷应,顷刻之间,雨珠像断了线似的纷纷直刺下来,打在脸上如同针扎一般。小伙子们赶紧把背包、相机等交给我,催我下山,可他们仍坚持还要往上爬。我劝阻无效,冒雨踉跄摸向山脚下的吴家庵。这也是一个几近荒废的村落,在一孔低矮的破窑洞前,一位60多岁的老汉把我迎进屋内,窑洞深且暗,靠后墙横盘一条土炕,里面的东西杂乱置放,刚刚煨过的蒿草散发出刺鼻的烟熏味。顾不上其他,一屁股坐在炕沿边,喝了碗老汉递给的白开水,紧张的情绪才有所缓解。和老汉闲聊一会儿,觉察到外面雨势有所减弱,探出身子向东张望,透过雨雾,隐隐地看见几个黑影朝这边慢慢移动,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大约过了40分钟,听到外面有了小伙子们的脚步声,紧接着他们一个个湿漉漉地钻进昏暗窄小的窑洞内。

霞收雨霁,时已傍晚,大家不便久呆,便辞谢了野老,披着金色的夕晖,急匆匆地踏上了归途。

自那以后,我因诸多琐事缠身,不能和忻州市文管处的小伙子们一齐再去考察。今年9月间,我们通了一次电话,他们告知,这段古长城从山阴境内的猴儿山拐向代县境内的黄草岩,再折回山阴的水峪口,向东跨过代县境内的金刚垴、馒头山、草垛山,一直到分水岭乡的长城村附近。那一次,我们把踏勘过的古长城暂称为东段古长城。西段的分布情况如何?据忻州市文管处的小伙子们反映,他们从神池、宁武、原平跟踪石长城到代县白草口界内,发现明代修长城时占用了一段石长城原址,延续到山阴境内一号公路桥西面的山上,石长城在此岔开,折下山脚处附近,正好与一号公路相望。千年古长城总算在代县露出了它的路桥。

这是代县文管所所长崔有良先生踏勘出来的文字。沿着崔先生的足迹,我们看到,古长城就隐没在苍茫的雁门山上。时光推至2000多年前,古长城坚硬的墙体,曾是一个古老王国永远强盛的寄托。正如雁门关无法阻挡强劲的北风一样,雁门关长城也无法阻挡一个王朝必然坠落的趋势。凝结着一个王朝美好希望的古长城,只留下一道淡淡的残痕,而修筑过这段古长城的赵肃侯连同强盛的赵国已在历史的风沙中,烟化成一个越来越遥远的名词。

2.割不断的情结

不知是长城的重要性使然,还是一种共同的民族心理使然,雁门关长城成了历代帝王心头一个始终无法释遣的情结。

雁门关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的赵肃侯时代,此后汉、北齐、北周、隋都曾大规模修复过。“明修长城清修庙”,雁门关长城正如其线上的雁门关一样,至明而达极盛。

汉元光五年(前130)正月,气势如虹的汉武帝发万人修凿雁门关。雁门关上的赵长城早已东倒西歪。汉朝除重新加固赵长城外,还在赵长城上建起巡敌瞭望的敌楼和射击敌人的垛口。汉长城为石头砌筑。北朝后期,为防止蠕蠕族南下,又大修长城。北齐天宝三年(552),北齐自山西临汾西北筑长城,经汾阳、崞县、代州、居庸至海,前后所筑东西长达3000余里,“率十里一戍,其要害置州、镇,凡二十五所”。北周大象元年(579),大司徒立翼巡长城,发山东诸州民修长城,立亭障,东至碣石,西至雁门。隋朝时,为抵御北部强悍的突厥铁骑,曾动员百万军民大修长城。隋大业四年(608),燕代沿边诸郡旱,时发卒百余万筑长城;十三年(617),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男女无少长,皆就役。长城线上是一派宏大的筑城景观。

至明代时,朱明王朝将修复长城的情结发挥到极致,有明一代共大修雁门关长城十八次,前后绵延200余年,几乎伴随了整个明王朝。明正德八年(1513),明王朝筑长城,东起浑源州,西至宁武,因为山险,凡400里。这段长城路过雁门关。明正德十一年(1516),李铖于雁门东边墙筑七堡,西筑四堡。明嘉靖十九年(1540),都御史刘皋筑雁门隘塞300里,高阔一丈五尺。嘉靖二十五年(1546),总督翁万达大修长城8200多里。万历三十三年(1605),巡抚李景筑关墙,绵亘15里。新广武至白草口这段雁门关长城即为李景所筑。这段长城保存得相对较好。巍峨的山脊上,雄宏的长城蜿蜒其上,气势十分壮观。长城高8~10米,上宽4.6米,全长5033米,每120米有戍城一座。敌楼建于长城外侧,面宽10米,进深8米,总高15米左右。敌楼下设暗门,门洞高2.3米,宽1.7米。现存较完整的敌楼有“针扃”、“挖阨”、“壮橹”、“天山”等。明代的长城内部都是夯土,外部用巨大的城砖包砌。由于风雨剥蚀,加上人为破坏,不少地段的长城只剩下夯筑的肌体。

沿白草口登上这段饱经沧桑的长城,触目所及的是荒凉和冷寂。废弃的城砖遍地都是,残破的城楼危岩耸立,砖隙中疯长起来的白蓬葱郁成一片伤心的荒芜。已很久没有人访问过这段长城了,一声呐喊,白蓬中的山鸡尖鸣着飞向远处的山冈。

3.呜咽的杀子河

建长城难,毁长城易。历代帝王重视了有形长城的建设,却往往不重视甚至亲手毁掉那些护卫国家的“无形长城”。雁门关长城脚下有一个叫赤土沟的地方,中间是宽阔的河床,两边是泥土冲刷出来的壁立陡崖,河床上有一条细河静静地流过。

沿赤土沟两侧曾建有十八座扶苏太子庙,除过拆毁的外仍有两座保存的较为完整,一为沟口的扶苏太子庙,一为沟底的芳昌太子庙。扶苏太子庙就在赤土沟村中,坐北向南,有正殿3间,其面宽为3间,进深亦为3间,单檐硬山造式。正殿两侧有东西朵殿各3间,东西两面有配殿各3间。正殿南面为山门,建钟鼓二楼。芳昌太子庙规模略大,也是坐北向南四合院式。院内正北中间为正殿,面宽3间,单檐,硬山顶,隔扇窗,青灰筒板瓦盖顶。正殿左右各有朵殿3间。正殿东西有配殿各3间。正殿对面有坐南向北的古戏台,台建于二层台上,下为砖石结构人行通道,台上建屋3间,面宽3间,进深3间。戏台两侧有钟鼓二楼。院内有明清碑4通。两庙始建年代不祥,现存下来的建筑均为明代所修。

赤土沟的对面有一个叫门王村的地方,村内建有一座蒙恬墓,墓地长5米,宽5米,墓丘直径5米,高1米,墓前的古碑上刻有“蒙恬之墓”四个大字。

太子庙、蒙恬墓的后面就是蜿蜒的雁门关长城。2000多年前,太子扶苏、大将蒙恬曾统帅30万大军巡狩长城,北拒匈奴,是秦王朝最坚固的北部边防。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一代雄主卒于东巡的路上。赵高、李斯欲立二世胡亥为帝,便假传始皇遗诏,将太子扶苏、大将蒙恬屈杀于长城脚下。那一定是一个阴风怒号的日子,扶苏、蒙恬的一声长啸,唤来上天倾盆而下的泪雨。一个照耀千古的电闪过后,扶苏、蒙恬的身躯缓缓倒下。建长城难,毁长城易。就像赵国屈杀李牧自毁长城一样,伴随着扶苏、蒙恬倒下的是其身后雄宏坚固的万里长城。扶苏、蒙恬死后三年,庞大的大秦帝国便在天下义军熊熊的怒火中灰飞烟灭了。

扶苏像一直挂在赤土沟旁的扶苏庙里。庙前那条被改名为杀子河的小河,也从秦一直流到现在。沿着杀子河登上岸边的太子庙,耳边似隐隐听到呜呜咽咽的哭泣声。唐朝诗人胡曾写过一首《杀子河》诗:

举国贤良尽垂泪,扶苏屈死戍边时。至今谷口泉呜咽,犹是当年恨李斯。

同类推荐
  •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文学通论”,凡收录三十七家文章四十四篇,杂记七十五则,目的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文章之利病可以析焉”;下册为“国故概论”,凡收录二十家文章三十六篇,杂记三则,目的亦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学术之源流于是备焉”。全书讲解深入浅出,实乃国学入门之必备。
  •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一书精心选取了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设置了“释义”、“同义词”、“例句”等栏目。“释义”不仅对成语进行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每篇以平易而生动的语言将每一个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阅读它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 亲情哈密

    亲情哈密

    少年时,在地里埋下一颗种子,认真地清除瓦砾砖石,给它以最好的肥料,灌溉以最清纯的水,每日看它在阳光下抽芽、生长,便成为生活中最期待最快乐的事。长大了,忽然明白,原来亲情也是点播在血脉里的一颗种子,我们落地的时候,它便开始生长,渐渐长成一棵树。那棵树的养分,是母亲的第一滴乳汁,是父亲的第一声叮咛,是祖母细细缝就的第一件小棉衣,也是祖父意味深长的第一个故事。
  • 名城胜地对联(下)

    名城胜地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关于名城、胜地的对联,如“太白楼(歙县)”、“西湖桂斋(福州)”、“白居易墓(洛阳)”等等。
  • 天赋石嘴山

    天赋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热门推荐
  • 风尘凝霜:冷云

    风尘凝霜:冷云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人都能才华出众,但是,人们没有珍惜...而现在,处处需要人才,但是无处可寻。有一群神秘的生命,隐藏在这个疯狂的时代...
  • 弑魔残剑

    弑魔残剑

    刃,划破的脖颈,流下的血液,是恶。剑,刺穿的喉咙,横飞的头颅,是罪。那一日,被冠上弑师之名,从此,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 洪荒灭世

    洪荒灭世

    远古的消失,上古的分裂,一切都被迷雾笼罩……这是你们逼我的,想打开那扇门,那我成全你们让洪荒重临,一切豆消逝吧!!!!
  • 庶女翻身战

    庶女翻身战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生来所受之苦莫过于生别离、求不得、爱不能。绯者,性烈张扬,狠绝无情。爱至癫狂,却终是不得。累及幼女,半生苦难,半生空欢。我生与你无缘相聚,倾尽一切不能拥有,恨不得,爱不起,这便是你我,最难堪的你我。
  • 山海经校注

    山海经校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仙魔玉:异界邪魅仙尊

    修仙魔玉:异界邪魅仙尊

    【完结】一个被逼无奈的世界,一个渴望成仙的少年,还有一块神秘的魔皇玉,以及几个神秘的朋友,一起纵横在这片宇宙之中,穿梭在几个大世界之间,演绎一段仙人佛魔妖的恩怨纠葛!
  • 诡书馆

    诡书馆

    这是一个苦逼宅男辛苦打工的故事,只不过他的同事不是白骨精就是小僵尸而已。
  • 天变邸抄

    天变邸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命皇仙

    天命皇仙

    我的身前尸山血海,我的身后万骨凄凄。纵使踏过了万古轮回,走过了悠悠岁月,却依旧跨不出那无尽的苦海。是非对错本无定论,只是在这个人吃人的世界,众生已然失去自我,沦为棋盘中的棋子。天地众生为棋子,万道本源为棋盘,谁在下这盘棋,谁又在背后操纵着诸天神魔道?唯有走出棋盘,才可以寻找到那答案!从失落之地崛起的秦渊,带着一股不屈与倔强,为了摆脱棋子的身份,走上了寻找答案的修行路。修炼体系:后天、先天、真一、浮宫、寂灭、神海、十炼、渡虚、劫巅、彼岸天、真神、天神、道神、永恒真仙、不灭玄仙、至尊天仙
  • 离花

    离花

    梨花满院时,我等的人却再也无法归来!倒是应了这名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