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9100000015

第15章 帝王往事——盛事明君的文治武功(14)

然而,到了明太祖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朱元璋发现,这时科举考试所取的士人,大多为后生少年,考察他们的文词,好像还可以;等到试用时,能以所学实际应用到处理政事者就很少了,而且情况还相当严重。于是,朱元璋严词批评并决定从当年起暂时停止科举,要求各地官府改为察举贤才。此后十余年中,人才的选拔主要靠两条途径,一是荐举民间人士,一是从现成的吏员中选拔。朱元璋规定,举荐的人才要以德行为本,才能次之;举荐的名目有聪明正直、贤良方正、教悌力田、儒士、孝廉、秀才、人才、耆民。被推举出来的,要送往京师。而各省的贡生也是通过太学进行推荐。

当时的大小臣工都可以推举人才,而征召所得者,往往又推举了其他人才。所以不少居住在深山老林、穷乡僻壤的人才,都被征召到应天,由布衣而当上大官的不乏其人。耆儒鲍恂、余诠、全思诚、张长年等人,都以九十多岁的高龄到达京师,当上文华殿大学士。儒士王本、赵民望、吴源等四人特置为四辅官兼太子宾客。贤良郭有道,秀才范敏、曾泰,税户人才郑沂,儒士赵煮等升到尚书。儒士张子源、张宗德也升到侍郎。其余当上副都御史、大理寺少卿、国子监祭酒的,或者在地方上当布政使的还有许多。吏部上报朱元璋各方荐举应当担任官职的,有时多至3700人,少的也有1900人。当时规定,经明行修练达时务之士,都要送到应天,六十以上七十以下的安置在翰林院以备顾问,四十以上六十以下者分派到六部和各布政司、按察司任职。

这种征召辟举的方法,历史上也曾有过,并非朱元璋的发明。但是朱元璋也有独创,就是不光征召饱学之士,还征召富民。

朱元璋不满孟子重农轻君的思想,但对他“有恒产者有恒心”的说法却很赞同,下令户部征用富民。户部据此进呈了一份一万七千余户富民名单,包括浙江等九个布政司和应天十八府州中所有拥有七顷田以上者。朱元璋分批召见,只要奏对合乎朱元璋心意,马上就可以得到美差。

明初选官不居一格。朱元璋说过:资格这样的东西只为寻常人而设,假使是贤材,怎么能够拘泥常例。于是,会稽的地方一个俗名叫郭传的和尚,受到宋濂的赏识和推荐,后来当上了湖广布政使参政。山西繁峙县一个小小的主簿虞文采,上书揭露山西行省和按察司官吏事多不法,被擢升为大同知府。

不拘一格者还包括元代官吏,在朱元璋看来,这些人有行政经验,可以省去历练的过程。这里面甚至包括罪官。明太祖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朱元璋下诏选取在凤阳屯田的罪官中年四十以上有才者重新录用,对四十以下已经宥免的也给以复用。后来的礼部尚书吕本、四川按察使班用吉、湖广右布政使徐锋,都是罪官重新起复的。

然而,这种办法还是有浮滥的毛病。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开了杀戒,大批官员掉了脑袋,从中央到地方,各衙门缺额很多,急需补充人员。不得已之下,朱元璋还是回到科举一途。明太祖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下令恢复科举考试。明太祖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礼部又定《科举成式》,颁行各省,定为永制。此时的科举与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时相比,最大不同在于:第一,取消了乡会试以后复考骑、射、书、算、律五事,只注重经义。而且,所考经典都要根据古疏,“文辞增而实废”,由此开始了科举由实用向空疏的转变。第二,所取的一甲进士为翰林院修撰,二甲也有授翰林院编修、检讨的。进士进入翰林院自此开始。他们与在承敕监等近侍衙门的,都称为庶吉士。其余分配在六部、都察院、理政司、大理寺的仍称为进士,或者称观政进士。之所以称为“观政进士”,是因为朱元璋认为,他们不熟悉政务,应该好好地对待他们,让他们观政于各个衙门,并发给他们相应的俸禄。等这些人熟悉政事之后再提升他们。第三,从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开始,明王朝颁布文字格式,进一步窒固应试者的思想,明朝科举制度的不利由此更加蔓延开来。

倾力培养太子,无奈朱标早逝

朱元璋从小就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朱元璋自己说:我在幼年时家贫,父母双亡,无钱求师学习,兄弟力耕于田亩之中;更进入佛门,以致圣人贤人之道,一概无知,几乎毁了一生。加入红巾,当上头目,特别是有了一定地位之后,才越来越感到读书的重要。明太祖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曾有言:“古先圣贤立言以教后世,所存著书而已。朕每观书,自觉有益。尝以谕徐达。达亦好学亲儒生,囊书自随。盖读书穷理,于日用事务之间,自然见得道理分明,所行不至差谬。书之有益于人也如此。”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朱元璋对儿子们的教育特别看重,尤其是对作为自己皇位继承人的太子朱标下力更多。

朱元璋当上吴王后,朱标就被立为世子,跟着宋濂读经。朱标的另一位老师是孔克仁,他自洪武二年(公元13699年)奉命为诸王子讲经。

除了读经,朱元璋也注意让朱标了解各种世事。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标还只有13岁,朱元璋就要他去临濠省墓,还对朱标说:商高宗小时候亲自在外劳动,周成王早就闻听《无逸》的训导,都知道小民的疾苦,所以在位的时候就很勤俭,为有名的守成之主。你生长在富贵人家,习惯于安逸。现在要你外出到周围郡县去,去看看山水,走走田野。这样的话,就可以因为道路险易不同而知道鞍马劳顿,观察市井百业而了解衣食艰难,体察民情好坏而懂得风俗美恶。到了祖先居住的地方,还要访求父老,寻访我起兵时的那些事情,牢记在心,这样可以知道我创业的不容易。

朱标被立为皇太子后,一些官员建议仿照元朝的做法,以太子为中书令。朱元璋不以为然,认为元代太子属下官僚自成系统,与廷臣容易产生摩擦,下令考察历代官制,选择有功勋德行老成之辈及新进的贤德之人兼领东宫事。于是,李善长、徐达以下文武官员都兼任太子属官。朱元璋的解释是:因现在军事行动没有停止,我如果有事外出,必定是太子监国。假使另外设立一套班子,你们这些文武官员有事应该奏明太子,太子一旦与你们意见不合,你们必然归咎于那些太子的属僚引导,容易产生嫌隙。朱元璋还说明:之所以要在太子身边设置宾客、谕德等官员,而且挑选名儒担任,是为了辅助太子养成德性。朱元璋强调,以前周公教成王了解军事,召公教康王指挥军队,这是居安思危、不忘武备。因为继承大位的君主,生长富贵之家,习惯于安逸,不懂军旅之事,一朝有紧急情况,就会罔然不知所措。周公、召公的话,你们都要好好领会。

明太祖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朱元璋下令:政事要事一并报告太子处理,然后再上报到他那里。

让朱元璋始料不及的是,他精心培养的朱标,行事居然与他大相径庭,倒是有其母之风。父亲独断专行,心狠手辣;儿子却为人友爱,心地仁慈。

亲兄弟之间,朱标也多所维护。朱标的二弟秦王在明太祖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就藩西安,过失较多,被朱元璋召回应天,想要削藩。朱标为之说情,才被放回国。三弟晋王在明太祖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就藩太原途中鞭打厨子徐兴祖,此人曾长期侍奉朱元璋。当朱元璋听说此事后,怒不可遏地说:我率领群英平定祸乱,从来不事姑息。独独这个厨师徐兴祖服侍我二十三年,一直没有打骂过,你小子知不知道?经朱标劝说方才息怒。晋王在藩国也多有不法,不时有人告发他谋反,朱元璋听信了。又是朱标流着泪劝说,直到朱元璋回心转意。

对待堂兄朱文正、表兄李文忠,以及朱元璋的养子沐英等,朱标也是如同兄弟一般。他们几个都是朱元璋得力助手,但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朱元璋对此总是毫不留情。而朱标知道后,总是回去告诉母亲马氏,让她从中劝解。

尽管朱标行事与朱元璋不相类似,因为是嫡长子,还是很得朱元璋喜爱。也许正是因为在朱元璋眼中,朱标显得过于柔弱,他的文臣武将们才遭到凶狠的杀戮。朱元璋为了开导太子,曾拿来一根满是棘刺的树枝放在地上,命太子去拾取。太子面有难色。朱元璋就教训说:“有棘刺的树枝你不取,我替你削掉棘刺怎么样?”太子十分聪明,明白朱元璋之意,但并不以为然,委婉地劝谏父皇朱元璋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言外之意是为君不能残暴。朱元璋十分恼怒,随手抄起一把椅子向太子砸去。这故事说明朱元璋坐上龙椅之后,把功臣视为棘刺。朱元璋深知:取天下要在马背上,守天下要在马下。狡兔死、走狗烹,天下一统,用不着武臣,朱元璋为了子孙的安全,就要向他们开刀。

朱元璋对于选择什么地方作首都,一直有些想法。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八月,朱元璋要朱标去关中考察。朱元璋吩咐儿子:天下山川只有秦地号称险固,你去看看那里的风俗人情,兼带慰劳一下那里的父老子弟。

朱标出发后,朱元璋不放心,派人告诉朱标:你昨天渡江,雷声忽然在东南方响起,像是为你作前导,这是威震的征兆。但是一旬以来久阴不雨,应该引起警惕,举动宜谨慎,要严加防范,还要施仁布惠,以挽回天意。

朱标此行总算没有出什么娄子,还向朱元璋献上陕西地图交差。然而,之后朱标就生病了。就是在病中,朱标还勉力写了份奏章,陈说他对建都的看法。

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朱标去世,朱元璋一番心血白费。朱标的去世对朱元璋来说,这个打击太大了!于是,朱元璋又立朱标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一切都要从头来过,最令朱元璋担忧的,是朱允炆的年龄太小了。

废相分权,精明治国

朱元璋很早就注意到占领区内的政权建设。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六月,朱元璋率军攻下太平后,即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设置了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领元帅事,召陶安参幕府事,李习为知府。第二年三月,朱元璋攻占集庆,他又改集庆路为应天府,称吴国公,置江南行中书省,自领总省事,置僚佐,并在辖区内设置府、州、县官,在江南建立了他领导下的政权系统。

其后,经过八年征战,朱元璋的辖区进一步扩大,湖广行省、江西行省也纳入了朱元璋的版图。因而,朱元璋又在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春正月,改称为吴王,建立中书省,设置左、右丞相管理行政,左、右都督执掌军政,御史大夫执掌监察。并于地方建置行中书省、府、州、县等地方行政机构和主管地方军事的行都督府,基本上确立了后来的明朝政权的组织规模。

建立明朝后,朱明王朝的政治制度仍沿元朝旧制。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中书省下设六部,各部设尚书、侍郎。地方设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和左右丞。中书省是“百司纲领,总率郡属。”凡事必先“关白”丞相,然后奏闻皇帝。行中书省总管一省民政、军政和司法。

不久之后,朱元璋即发现丞相和行中书省的权力过大,决心加以改革。明太祖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朱元璋废行中书省,在全国陆续设置了13个承宣布政使司,同时又设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管一省民政、司法和军队。

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从二品;左右参政,从三品;左右参议,从四品,均无定员。布政使掌一省之民政,主要责任为传布朝廷命令、考核属下官员和征收赋役。参政、参议分守各道,掌管粮储、屯田、水利、抚民诸事。布政使司下又设府、县二级地方政权,长官称知府、知县。

提刑按使司设按察使一人,正三品;副使,正四品;佥事,正五品,均无定员。按察使负责本省刑狱与监察。

都指挥使司,管辖本省卫所,负责军务,设都指挥使一人,正二品,是省最高军事长官。

都、布、按并称三司。三司的设立,一方面使地方机构职权趋向专一化,从而加强了办事效能;另一方面,由于三司地位平等,虽共掌一省政务,但互不统属,分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从而有效地达到了权力制衡,加强了中央集权。

明太祖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朱元璋设通政使司,长官称通政使,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稍夺中书省的“关白”之权。第二年,朱元璋又下令凡奏事不得先“关白”中书省。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以“谋不轨”罪名杀左丞相胡惟庸,罢中书省,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六部尚书执行皇帝命令,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设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下置各司设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

吏部下辖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清吏司。尚书掌天下官吏选授、封勋、考课之政令,以甄选人才,赞天子治。

户部下辖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吏司。户部尚书掌全国户口、田赋之政令。十三司各掌其分省之事,兼领所分两京、直隶贡赋及诸司、卫所俸禄,边镇粮饷,并仓场盐课、钞关。

礼部下辖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尚书掌天下礼仪、祭祀、宴飨、贡举之政令。

刑部下辖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吏司。尚书掌天下刑名及徒隶、勾复、关禁之政令。十三司各掌其分省及兼领所分京府、直隶之刑名。

工部下辖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尚书掌天下百官、山泽之政令。

明以前历代中央辅政体制是丞相制。其基本权力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决策权,一是行政执行权。丞相既“掌承天子”,直接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又“辅助万机”,作为百司首脑,主持对决策的实施。朱元璋的废相,对此结构作出了一大变更,行政执行权归属六部,决策权则全部收归皇帝手中。因而,皇帝的权力大大加强。

政治上集权的同时,朱元璋在军事上也实行“分权制衡”。明初基本的军事力量是卫所军。卫所设有卫指挥、千户、百户等官。洪武初年,由大都督府的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领在京卫所和在外都司。都督府所管仅是兵籍和军政,不能直接统率军队。军官的选授权在兵部,而军队的调遣和最高指挥权则在皇帝。打仗时,兵部奉旨调兵、任命总兵,发给印信。战后,总兵官交还印信,士兵回归原来卫所。这样,兵部、都督府、总兵官都不能独专军权。

监察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明太祖朱元璋将它视为其政权的三大支柱之一。朱元璋即吴王位时便设置了御史台,设左、右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等,以邓愈、汤和为御史大夫,刘基、章溢为御史中丞。朱元璋指出“国家立三大府,中书总政事,都督掌军旅,御史掌纠察。朝廷纪纲尽系于此,而台察之任尤清要。卿等当正已以率下,忠勤以事上,毋委靡因循以纵奸,毋假公济私以害物。”

同类推荐
  • 神之放逐者

    神之放逐者

    创世之初,太古时代,人神共居大地,直到两个少年的羁绊,引出了神族与人族宿命的决战。战纹和羽本是一对无忧无虑的神族兄弟,却因神族皇室的身份,被迫卷入神皇之位的争夺战中,羽凭借智谋,辅佐哥哥战纹成为神皇太子之后,也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被自己真实身份和使命所困扰的羽,选择自我放逐,而战纹成为新一代神皇。十几年后,羽重现皇都,昔日肝胆相照的兄弟,终于走上了那条注定你死我活的战斗中。而那时,魔族崛起,浩劫即将席卷整个世界……
  •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

    现在人们普遍喜欢玄幻,穿越等题材著作,小子以非主流古板式,演义一下我们的,先贤明主朱元璋。有不到之处,敬请谅解。自古王侯本无种,谁想村娃竟成龙。百战寂寥造帝业,笑看古今真英雄。
  • 魂断三国之战祸恒乱

    魂断三国之战祸恒乱

    江山乱,烽烟四起,奸雄为祸,贼心四伏。看小人如何得志,战群英斗豪杰,玩弄奸雄于鼓掌。观猥琐小人成长为不世枭雄,平天下安民风,天下归心。
  • 夏商传

    夏商传

    《夏商传》带你回到夏朝末年,感受当时八方诸侯背叛,四藩异族作乱的动荡年代。看主角们如何面对忠义难存的局面,又作如何选择。本书不仅以夏朝为背景,还收录了大量神话故事、历史典故作为故事展开的桥梁,更以漫画般的手法描述激烈的仙术秘术激战场景,还有尔虞我诈的宫廷斗争、江湖侠义的恩怨情仇等一系列热血、谋略、兵道、爱恨尽归此书!欢迎大家以一个开放的心态来收看。
  • 毛泽东和“三国”

    毛泽东和“三国”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就十分爱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他说:"吾人揽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毛泽东1906年接触了《三国演义》,1912年在湖南一师期间,接触了《三国志》。从有记载文字佐证,他至少读了70年的《三国演义》。可以说《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伴随了他一生的读书生活。
热门推荐
  • 花开半夏:只为遇见你

    花开半夏:只为遇见你

    她们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一次偶然的相遇使她们四位成为好闺密,感谢上天让我在最美的时刻遇见你们,世人皆笑,皆骂,没背景?告诉你她可是英国皇室的公主!没才华?可她是华夏国最高组织的王牌特工!没势力?她父亲可是响彻国际的音乐大师!还有一位是全球最牛逼的天才医生!然而一次偶然的合作使她们和他们彻底碰撞,看这四姐妹如何闯荡世界,找寻幸福!情节片段:“王源,抬起你高贵的脑袋,别吃了!”一男子咆哮着说。“小凯你真啰嗦。”被训斥的男生不耐烦的抬起头,“你俩别闹了,都吓着楠楠了!”千玺立刻喝止。此时的四姐妹齐刷刷的扭过头去表示不认识这三二货……
  • 末世之植物僵尸大战

    末世之植物僵尸大战

    末世就像大姨妈,不经意间就来了。一夜之间,地球变成了怪物娱乐场,巨大危机下,人类纷纷觉醒;古武、异能、甚至修真都出现了。对此,楚天歌表示一点都不怕,“哥有二十六路僵尸大军冲锋在前,四十九路植物大军火力支援,不管是怪物还是觉醒者,都是浮云。”两次申请签约被拒,不在创世写了,抱歉!
  • 底界造化神

    底界造化神

    自古以来,神魔不两立!但界主鉴于两界实力相当,却是彼此沉寂亿万年。时光如梭,岁月如虹。在魔界野心的膨胀下,两界的平衡,某刻终于轰然破碎。万界动荡,生灵涂炭!神魔大战终于彻底爆发......造化神王,为了天下苍生,不惜自耗终生造化,封印界灵,稳定众界!然而魔界最终获胜!但造化神王却并未就此陨落,在某种机缘巧合下,他带着前世的悲痛记忆与不甘,深深地遁入了轮回。千年后某一底界之中,一个名叫任晴的青年脱颖而出!在那苦难与机遇并存的修真之途中摸爬滚打,连续生界的等级成长,神秘使命的召唤!玄幻之中,精彩无限!......
  • 绝氏无双

    绝氏无双

    如果所有的记忆始于在精神病医院的一次苏醒那么最初的表情应该是恐惧还是惊慌如果于千万年之间,千万人之中不早不晚恰到好处的相逢那么最初的设定是命运的邂逅还是百般算计的筹谋
  • 武道剑尊

    武道剑尊

    黑色的眸光洞彻天地,神秘的藏剑灭尽天下。在这个门派林立的世界,所有的武者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踏上天域,成就不朽的皇极大道。少年易远,天赋奇差,但却异军突起,凭借着无上的魔功,踏着各路天才,登上了极境的巅峰之路。
  • 再续缘,梦留余恨

    再续缘,梦留余恨

    燕妍和林景交往多年,林景却因为燕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他心有不快。一次偶然,燕妍将自己的好友兰心介绍到林景的公司,却没想到,自己的男友和闺蜜背叛了她。跑回家里喝得酩酊大醉,醒来之后却发现自己穿越了。在一个新的世界,燕妍化名为燕三娘,开始了新的人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盛世之九州霸唱

    盛世之九州霸唱

    乱世之中,大道规则之下,跨越时空,所有历史上的人物同存一个时代,何人能够在乱世之中崛起,何人能够打破枷锁,突破万族封锁,一步一步带领人族立足第九重天亘古界。北冥寒,一个地球人,在九洲界,如何在这个诸国并列,强国虎视的大陆上,掌握自己的生死。君不见,霸王项羽铁骑霸州称雄,虎视八洲。君不见,秦皇君临天下,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大秦虎卫横扫九洲。君不见,汉武雄才伟略,意图称霸九洲,大汉羽林卫天下雄踞九洲,无人敢当。君不见,唐宗宋祖虎踞中原,八方来袭,神策军出,天下大惊。君不见,元祖明宗,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怯薛锦衣万军难挡。君不见,凰邪大军兵出潜龙,天下皆降????
  • 不过一场梦浮生

    不过一场梦浮生

    她不知道,三年前,他爱不爱他,可她却是终究放不下他。三年前,她百般对他好,鼓起勇气向他告白,他却毫无反应;三年后,她亲手为他设计了一场腥风血雨,当心痛得麻木,不想再恨时,却发现,他们的关系还在原点。浮生若梦,若梦浮生,如有来生,她不想再梦了……
  • 初晨,是我故意忘记你2

    初晨,是我故意忘记你2

    少年李洛书自小无人疼爱,喜欢亲近温暖懂事的黎家姐姐初遥。当初遥弟弟初晨意外去世时,为了安慰她,他住进黎家成了她的挂名弟弟。很多年后,他终于意识到,原来他早已深深爱着她时,他却早已丧失了爱她的资格。本想就此默默守护一生,她却遭遇挚爱背叛。为了保护她,他挺身而出,差点重伤致残,却赢得了她的心。他一砖一木搭建起了新家,他说要守护她一辈子,她说会拿自己的命去爱他,她说她再也不会丢下他。却不曾想,这只是他们终其一生做过的一场美好的梦境。
  • 最强侠盗混都市

    最强侠盗混都市

    看在两千块钱的好处费上,陆宁帮美女总裁宋楚词夺回被抢走的包包后,这个冷艳逼人的小丫头片子,不但想赖债,还诬蔑他跟小偷一伙的,真是岂有此理,要不给她个终生难忘的教训——天理何在?陆宁却不知道,就因为这两千块钱,他被卷进了一场大阴谋中,成为一名当世最苦比的护花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