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75800000002

第2章 大汉(1)

大汉王朝开启了汉民族的历史,由于有了大汉孕育出人类史上族群最为旺盛的民族--"汉族"。这个王朝虽早已没落,但文明的记载却使她永远是立体而丰满的,具有了不死的生命。

回望汉朝前后四百多年,她在历经汉初黄老之学的休养生息,时至武帝的恢宏用兵,已然将中国政治史中的文武之道、隐忍攻取之术,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在面临内外困境时的那种临危不惧、待机而为;看淡一时的荣辱浮沉,而谋求万世的豪华盛世的王者大智,确实是她给予后来中华儿女的驭政国策,甚至融入日常的为人处世之中。

秦亡汉兴的历史事实说明,刚柔有度的王朝,才是历史的宠儿。过刚则折,过柔则难立。今日读汉史,往日大汉的淡泊荣辱、贯看浮沉的大族情怀,依然历历在目。时间虽然久远,而历史却是鲜活而立体的。

1.问鼎中原,楚汉之争

秦二世胡亥荒淫残暴,民声怨愤。大泽乡中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时间,天下群雄纷纷而起。秦朝这一"弱鹿"立刻处于任人宰割的氛围之中。起义队伍经过日日厮杀,天天削弱,能够最后生存下来并且逐渐显露出头角,成为鼎力之势的有两支队伍,一是刘邦领导的"汉军",一是项羽为首的"楚军"。

大秦皇帝臣服起义军后,随之而来的战争即在"刘、项"之间展开。项王以勇猛善战为长,在军事上将汉王刘邦鞭击棍打,好不狼狈。但可惜的是,霸王刚愎自用,喜血却又妇人般的多情,而这恰好给汉王以生路。刘邦是个以名不见经传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出身的一方诸侯,因此长期以来的生存环境必然影响到他的为人处世的性格--狡猾狐疑,善于示弱,以抬高别人,求得安生。如此,当刘邦逃过"鸿门宴"一劫后,就已经注定霸王必败。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别姬、兵败垓下、自刎乌江,无不展示着汉王的睿智、项王的悲歌。

公元前207年8月,刘邦大破武关,进兵蓝田,取得节节胜利。这时,秦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化。赵高杀死秦二世,立子婴为秦王,子婴又杀赵高。秦王朝内部正在自相残杀之际,刘邦率军已经直扑咸阳,驻兵灞上(今西安市南)。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项羽听说刘邦攻下咸阳,非常恼怒,挥军攻下函谷关,一直来到新丰鸿门。

刘邦、项羽相继率兵入关,推翻了秦王朝。按照原来楚怀王的约言"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先入咸阳,理应成王,但项羽自恃功高势强,虎视眈眈,注视刘邦,表露出要是刘邦真敢称王,就顺势灭掉他的气势。"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灞上。"刘邦只能忍气吞声不敢轻举妄动。

刘邦攻入咸阳后,看到秦朝宫廷奢华生活,一心想留在宫中。樊哙与张良皆劝刘邦离开咸阳城,屯兵灞上。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邪?将欲为富家翁邪?"意思是说,你想拥有天下呢?还是想做个家有万贯的富翁呢?刘邦说我当然想拥有天下啊。樊哙曰:"今臣从入秦宫,所观宫室帷帐珠玉重宝钟鼓之饰,奇物不可胜极,入其后宫,美人妇女以千数,此皆秦所以亡天下也。愿沛公急还灞上,无留宫中。"樊哙认为秦朝亡国都是因为对这些个珠宝、美人的贪婪,刘邦想拥有天下就应该远离这些。而"沛公不听。"(《史记》)

谋士张良也说:"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刘邦被他两个唠叨得没有办法,"乃还军灞上",表现出一副不为美人、财富所动的样子。

相对于刘邦的低调作风,项羽反倒是显示出他霸道一面,但是这霸道中掺杂了太多柔弱之气。项羽来势汹汹,势不可挡。早在项羽到咸阳之前,刘邦手下曹无伤告发刘邦意欲称王,身边亚父范增趁机提醒项羽:"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于是,项羽借助"鸿门宴"欲杀刘邦,可惜项羽一念之差,临动手时动了恻隐之心,让刘邦跑了。这正是放虎归山,他日出来伤人,而伤的这个人恰恰是放虎人自己。"鸿门宴"中失去了杀刘邦的绝佳机会,也势必注定日后刘邦能够统一江山的命运。

项羽入关后成为天下"总头",自封西楚霸王,开始分封天下,共立十八路王,刘邦被分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鸿门宴"中项羽没有立即杀死刘邦,但并不等于他就放心了,实际上仍然心有抵触,刻意排挤。项羽、范增都认为"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于是就谋划说"巴、蜀亦关中地也",本想给刘邦一个荒凉贫瘠、道路不通之地,困死刘邦,并且那个地方是秦朝子民多迁居的地方,说不定刘邦此去,不但不能落脚,还会与先秦子民产生矛盾,不用自己出兵这样就解决刘邦了。算盘是打了,可惜没打准。分封汉中实在是刘邦一大幸事。项羽等人也没成想这个决定却是帮了刘邦一个大忙。

刘邦挥军汉中。巴、蜀之地虽是四面环山,但是中间地带却是广阔平原,这里物产丰富,地形险峻,作为一个实力很弱的刘邦来说,是一个非常理想栖息地。秦朝遗民本就是来躲避战乱的,何至于自己挑起争端,况且刘邦在关中的作为,实为百姓爱戴。刘邦离开关中往汉中进发,依照张良计策,边走边烧毁栈道,一方面表明自己绝对没有东归的意思,打消项羽的猜忌;一方面可以防止项羽突然军事袭击,一举两得。

公元前206年,齐王、赵王皆因不服项羽的专横先后起事。此时,刘邦在汉中也是加紧筹备。刘邦来到汉中的时候,项羽用雍王章邯派兵驻守陈仓,防止刘邦返回关中。刘邦依照韩信计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突然袭击雍王章邯,章邯兵败。刘邦又回到了咸阳。楚汉之争爆发了。

楚汉之争初期,刘邦略显处于优势,"二年,汉王东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皆降。韩王昌不听,使韩信击破之。于是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关外置河南郡。……诸故秦苑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

"二月,令除秦社稷,更立汉社稷。""三月,汉王从临晋渡,魏王豹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义帝是当初刘邦、项羽举旗时候,为了名正言顺点,共同推举一个傀儡皇帝--楚怀王。刘邦攻下咸阳后,项羽反客为主,从刘邦手中拿过成果,分封诸侯王,并推举楚怀王为义帝。

等到诸侯王纷纷离开到各个诸侯国就任的时候,项羽杀死秦王子婴,火烧阿房宫,带着金银细软、香车美女东归故里。为了扩大自己称王称寡的权力,欺骗义帝说自古君王都是居上游地方,于是想让他迁徙长沙郴县。等义帝从水路行进的时候,乃暗中命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义帝一死,表面上看项羽应该是最大的权力者了,但是项羽这样做的后果却是失掉大半人心。

苏东坡的《范增论》中说: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

项羽弑君,罪过可就大了。先是没有遵循义帝所说先得咸阳即为王的承诺,后又烧咸阳城和杀子婴。这次弑君义帝,人心浮动。大好时机怎能错过,刘邦当然会做出痛心疾首的表情,收买大家的人心。并且刘邦还对诸侯王大献殷勤。"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刘邦以一个正义身份出现,并且号召诸侯王讨伐项羽,某种程度上说他是一个联盟的发起者与领导者。

事情进行得如此顺利,刘邦自己虽然是后来节节败退,但是也能倚仗韩信冲锋陷阵,逐渐挽回局面,再加上诸侯王或是反叛项羽,或是归顺刘邦,或是被刘邦灭掉,项羽势力在逐步瓦解。曾经一度要求与刘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刘邦假意答应,等到项羽东归撤军时候,依照张良、陈平计策,率军追击项羽。

公元前202年,刘邦与诸侯合兵共同击楚,把项羽围困垓下。韩信利用四面楚歌之计,瓦解楚军军心,昔日霸王项羽终于兵败自刎乌江。此年正月,诸侯及将领们都尊请刘邦为皇帝,刘邦象征性地推卸三次,"不得已""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从此,一个全盛的王朝-大汉王朝开始。大汉王朝的江山是在历经达四年多的楚汉相争中,以刘汉胜、项楚败为结局而建立起来的。在大汉建国的历程中,充满着与鲜血始终相伴的动荡感。也许权力十分诱人,能带来现实而巨大的好处,尤其是处于权力宝座之颠的帝王之位,谁不想在紫禁之巅争夺一番?于是,权力欲望者抱着"成者英雄、败者寇"的价值观,一代又一代、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与尊严。按照此理,当大秦皇权崩溃时,人们的意愿为王的心态群起而毕现,于是征杀不绝、血流成河。诸强在彼此屠杀的血腥快感中,论证着各自的成败得失,摘得那顶永远带血或始终滴着血的王冠。大汉的王权建立以及维护,无不是这种权力争夺史的图景再现。

历史最终将刘姓王朝幸运的手举了起来,以证明他是诸多雄性中真正的王者,于是一时风雨骤停,人们在遵守"强者为王、弱者为奴"的历史法则中,过起了暂时臣服、安定的日子。但权力野心者的那种寻找挑战王权、待机而动的眼是永远也不会闭上的。大汉王朝在尽享百年的尊荣中,继承大周礼制、开创汉制国风,开启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华泰盛典。

刘邦建政,即以自己承担了几年的封号"汉王"为国号,定王朝为"汉"。"汉"本指今湖北汉江流域,由于此地开发较迟,在秦汉时期还是人乏地贫的蛮荒之地。因此,当项王入主大秦国都咸阳后,即以此地封赏刘邦,意图削弱其权。但项王忘记了一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古语。在"蛮荒"的汉地,刘邦不仅赢得了战略争夺的时机,更为自己营造了一处伸缩有术、进退自如的战略要地。因此,"汉"无疑对于刘邦来说是为福字。而选择西安为都,并定名为"长安"自有其意图,与秦皇同似的心态,长享皇权、以传后代百千世。但秦皇之愿未成,高祖刘邦之心却绵延近五百年。立国都,定国号,自此开始了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国姓--"刘"姓家天下。

2.荣登九五,人才基石

刘邦是一个平民出生,真真正正的从底层走到皇帝宝座的农民。刘邦成功靠的不单单是运气,能领导一帮人马替自己打天下当然有他不平常之处。依据民间传说,刘邦并非凡人啊!据说,他的母亲刘媪在河边小憩,梦里遇见了神仙,恰巧天空电闪雷鸣,有一蛟龙在他母亲上方盘旋,刘母因而怀孕,生下高祖刘邦。这种故事连《史记》都无法抛弃,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以至于后来刘邦起义时候手提三尺剑斩杀白蟒而起事,说什么自己是赤帝下凡,左腿上生有七十二颗黑子。借助神灵,神化自己。

刘邦曾经在看到秦始皇威严的仪仗时候,就吐露心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历史造化弄人,刘邦心中感慨的回音还没结束,秦朝的严刑竣法就把刘邦推到起义道路上。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瞬间秦二世的帝国开始动摇。风雨飘摇中的秦二世不思悔改,继续施行暴行。此时作为亭长的刘邦正奉命押送犯人赶往骊山,中途犯人逃亡大半,刘邦思虑如果到达目的地也是误工死路一条,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放走犯人,自己也逃命得了,"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其中有一些不愿意逃走的十多个人,跟着他颠簸流离,算是他起义的第一批人马。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是自己会做什么,看的是自己能否任人唯贤、能否知人善任、能否才我所用。刘邦是个好的领导者,他没有张良计策多,没有韩信领兵的能力强。但是他能很好地知人善任。正如韩信有一次说刘邦的一样。

一次,刘邦跟韩信谈论各个将领能力。刘邦问:我能带领多少兵丁呢?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又问:比起你来怎么样呢?韩信回答:我当然是多多益善了。刘邦笑着问:那为什么你还被我擒住了?韩信答道:"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擒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韩信最后一句话有真有假,前半部分是真,刘邦确实是个有领导驾驭能力的高手;后面一句话纯属拍马屁了。

刘邦能够灵活驾驭将领,他四周始终人才济济。想当年,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只身投靠项羽,结果项羽瞧不起韩信,让这位有一身报负之心的青年愤懑离开,转身投靠了刘邦。不成想刘邦被项羽分到汉中之地,并且在这之前韩信也没有引起刘邦注意。万般无奈只好一走了之。庆幸的是还有一伯乐--萧何,这才有"萧何月下追韩信"一段佳话。

《史记》上说,当年萧何知道韩信走了,来不及跟刘邦打个招呼,自己直接去追韩信。兵丁来报,说萧何跑了。自己的左右手跑了,刘邦当时就急了,但是也没有办法。等了一两天,萧何把韩信追回拜见刘邦。刘邦又怒又喜问萧何:"你为什么跑啊?"萧何说:"不是我要跑,我是追跑的人韩信去了。"刘邦大骂:撒谎吧!那么多将领都跑了,你不追,去追一个无名小卒韩信?萧何这样回答:"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安所决耳。"刘邦一听,既然你萧何说韩信有能耐,我给他一个将军的职位不就得了。萧何说那可不行,"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刘邦当然不想在汉中憋屈一辈子,他听从萧何意见,拜韩信为大将,而且还"登坛拜将"。

刘邦拜了韩信为大将,此一步是刘邦迈向胜利的开始,韩信向他阐述项羽兵败刘邦必胜之理,同时利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计策杀回关中。韩信攻城略地终于形成刘邦跟项羽两个平分秋色的地位。韩信出来汉中"涉西河,虏魏王,擒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随着韩信力量的增长,骄横逐渐增深。攻下齐地后,派人跟刘邦说:"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韩信跟刘邦开始要封爵了。本来这个齐地在韩信没有攻打前,汉王刘邦就已经派了郦食其劝说齐王田广投降。齐王也已经答应归顺,没成想韩信听了范阳辩士蒯通的话:汉王让将军击齐,中间又派儒生说齐,但并没有下诏说您不能继续攻打他呀!于是韩信继续发兵,齐王认为是郦食其骗他,一怒之下,把这位儒生烹了。韩信打败齐王,假说齐王反复无常,要自己做个假齐王镇守此地。

同类推荐
  • 穿越古代做任务

    穿越古代做任务

    苏晨找到了一份年薪千万的工作!工作的内容就是为顶尖科技公司,试用一款智能头盔。戴上头盔的那一刻,苏晨的意识进入到一个架空的古代王朝。一个动听的女音响起:“您好!欢迎进入大晋王朝,我们会从十万个任务之中,随机的抽取十个任务给您,只有在一个任务完成的时候,才会随机触发下一个任务。您只有完成这十项挑战,才能离开这个虚拟世界!剩下的时间只有五年!如果有任何一个任务没有完成,后果会很严重!现在第一个任务开始——让江南第一才女沈梦尘,移情别恋爱上你!”
  • 三国之凉州王

    三国之凉州王

    一样的穿越,不一样的三国故事,一个平凡的人穿越到马超身上,不会制造玻璃,不会造肥皂,只有超前的眼光。且看一个平凡的人如何在三国的阴谋阳谋中逐渐成长。
  • 霹雳三国

    霹雳三国

    有个法术时灵不灵的姑娘,誓要做蜀山祖师爷陈留的典恶来家门九代仵作瞎弹琴的老师傅萝莉控许子阳见人就说骚话挎刀的夏侯惇眼神不太好而罗本穿越了,贼老天,我就是个爱看本子的宅男,不是小说家,这个三国我写不来……
  • 尘南旧史

    尘南旧史

    一粒尘埃,附于历史巨轮。碾过悲歌岁月,驶往昌平盛世。可历史岂会记住一粒尘埃?当是不会。但尘埃终将刻入历史的齿轮。谨以此文献给抗战史上付出鲜血与生命的小人物。
  • 多难兴邦

    多难兴邦

    从屈辱到崛起,中国等待了太久。当五千年的画卷在“鸟巢”轻盈舒展,这一刻,我们等了整整一百年。一百年来,世界格局改变太多,不变的是我们对崛起的求索。世界是国家、民族同进步、共生存的大舞台,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大国始终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演绎一段激扬年华。
热门推荐
  • 时光之旅:凤来仪

    时光之旅:凤来仪

    她,是一名足不出户的网络作家,几乎一个月出去一两次。她幻想着,总有一天她跟她书中一样,来一场时光之旅,体验古时候的生活,然后,写一本最真实的历史。不料,刚穿越过去,这一系列麻烦事,接二连三的来。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宝石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宝石

    本书向青少年以及宝石入门者介绍了宝石的概念、形成、分布、天然特性和人们对它的加工与制造,还简单地介绍了宝石的基本鉴定和保养知识。
  • 狂妃太嚣张

    狂妃太嚣张

    孔南飞发誓:这辈子,不嫁二婚男,不做小后妈,姐宁死不屈!在这条坎坷崎岖的道路上,她想方设法,不懈努力,荒唐事做尽,一切只为一个理想:找个纯洁的男生谈一场纯洁的恋爱,结一场纯洁的婚,生一个纯洁的“自己”的孩子!
  • 无限恐怖之书名没想好

    无限恐怖之书名没想好

    无限恐怖同人而已本人学生,断更会有的,但我不会TJ你的吐槽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感谢Z大
  • 异界仙旅

    异界仙旅

    富家宅男穿越到异界,本想安逸一生,然而家族破落,注定他的崛起。就算是自行消耗灵气的灵根,却毅然踏进漫漫的求仙路。且看他如何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修仙之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动人的生命,精彩的世界纷纷呈现。善恶自在我心,谁敢遑论?当他坐在神的殿堂,天地万物,皆惶恐俯首。(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明星酷总裁的逃跑娇妻(全本)

    明星酷总裁的逃跑娇妻(全本)

    他没想到自己会爱上在酒吧里遇到的她……更没想到两人打小就有婚约……有婚约就有吧,可是情敌出现了,居然是对手公司里响当当的副总裁,自己的妹妹更是倾心于他……他们好不容易要结婚了,她的真实身份却大白于天下,怎么所有优秀男人都和她有关系?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铁哥们居然还是她弟弟?!这本完结文确实还有很多不完整不完善的地方,言舞已经开始重新讲述这个美好的故事,是的,这本书还不是很成熟,所以请亲去看http://novel.hongxiu.com/a/289430/霸道总裁的逃跑新娘。希望亲可以一如既往地支持言舞哦欢迎写评,送咖啡甚至扔鸡蛋!
  • 妓席暗记送同年独孤

    妓席暗记送同年独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黑羽快斗的妹妹

    黑羽快斗的妹妹

    不会吧?我到柯南的世界里来了?太不科学了吧?最最不科学的是我遇上了快斗?打死我都不信。。。等等,还是别打死我了,他就在我眼前,是真的!书名应该叫做《恋上基德殿下的女孩》,被妹妹恶搞搞成这样的,呜呜呜,六十天以后我就改回来!
  • 八九十枝花

    八九十枝花

    本书作者用安静而引人入胜的文笔,描写了细腻、清雅,诗意丰盈的日常生活。结构按季节分为五部分,春、夏、秋、冬,加上“人事”一章。内容包括:草木,饮食,人物,民俗,风俗。本书文字温雅清艳,绵密细致,写人状物有独特风格。
  • 幸福经济

    幸福经济

    幸福应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一样成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幸福经济”虽然还没有纳入经济学教科书,但准确衡量幸福感的标准可能在企业和政府中得到广泛应用。许多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将“职工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挂在嘴上。近几十年来,以国内生产总产值来衡量的发达国家的经济产出显著增长,但人们却没觉得比以往幸福多少。如果国内生产总值和幸福感之间不再有联系的话,为什么政府政策还要致力于让国内生产总值处于上升轨迹?目前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让幸福成为全面的生活质量指标。我希望多年以后,这个指标能与国内生产总值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