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76500000004

第4章 体会生命(2)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看电影流泪

因为我看电影常常会流泪,所以我总喜欢坐在我旁边的人默默地抽咽着他(或她)的鼻子,或脸上带着一道亮光光的泪痕离座而去。我总认为这样的人是一个比较好的人。现在我觉得看电影流泪是一点没有什么可耻的。这对于人是有许多好处的,且听我说来。

"你流泪了吗?"当我们看过了《孤星泪》这部电影,从南京大戏院里出来的时候,我的妻子问我道。"我当然流泪的咯!"我说道,"凡是看了那个打动我们全部情感的伟大小说而不流泪的,便算不得是一个有充分人性的人,是吗?"事实上,我是大大地受了感动的。那天晚上我感到头痛,一点事情也不能做。我玩了一会扑克,但也毫无兴趣,我输掉了四元二角半钱。

看一本好的小说,不论是电影或原书,而不应该流泪,这种无谓的话有什么意思呢?为了尊重起见,我且不妨引点亚里士多德与司马迁的话。亚里士多德说,真正的悲剧精神是一种"泻剂",是通利我们情感的药剂。而我们的那位大史学家及文学家司马迁则说悲剧可以"平和血气"。如果一个大作家写了一部大作品,搬上了舞台,观众看了并不流泪,那么演员或观众一定是有点毛病了。大家都说流泪是可耻的,是没有丈夫气的。在某种程度上,在日常生活中这句话是不错的。如果一个人太容易哭或笑了,我们便要说他是一个弱者,一个在感情上与脾性上有所不平衡的家伙,或是一个稚气的白痴了:这些话也都是对的。但一个人难道不应当有深深地受了感动而流几滴眼泪的时候吗?在电影中,生活以一种更凝集的姿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以一种日常生活所没有的力量感动着我们。如果它不能使我们感动得流泪--如果不能感动我们这些驯良的、有纪律的、传统化的,且又以我们传统性自傲的人们,那么还说什么悲剧的通利作用呢?

伊萨多拉·邓肯会把一个女人比做一件乐器,并把一个只有一个爱人的女人比做一件只被一个音乐家弹奏过的乐器。每一个大情人对于同一个女人可以拿她当做一个各各不同的情人。正如每个音乐家可以从同一乐器中弹出不同的曲调,每一种艺术工作无非全是在艺术家与创作的资料或工具间的一种反应,有时又是艺术家与读者或观众间的反应。因此,同是一幅画面,可以使一个人激起热情,同时又使另一个人漠然无动于衷。不论是电影上或绘画上的画面,都是如此。观赏者越是敏感,他对于这艺术作品的反应也越大,比起另一些较少感受性的人们来,他在这画面中所感受的也越多。同样是一幅黄昏的风景,可以使一个人感动得流泪,而对于另一个人,也许只不过是一幅普通的落日图而已。老练的商人他每每因不受普通的落日图所动情而自得--难道他也没有流泪的时候吗?--为了他的股票每日涨价一倍而高兴得流泪,或为了银行界与他断绝往来而失望得流泪吗?既是如此,那么所谓流泪就算是没有丈夫气或不该流泪等等,这些无谓的话又算什么呢?

事实上,有的人比别人敏感一点,正如提琴之分优劣一样。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是需要一个敏感的人去吸取其所能被人享受感受的全部的。一匹名马需要一个好的骑手,一支好的乐曲也需要一个能了解的音乐家或乐队指挥,他要能够从舒伯特的作品中领略到舒之所以为舒的全部柔和性,以及从勃拉姆斯与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中领略到勃之所以为勃及柴之所以为柴的全部感伤性。对书与作家来说,那情形亦然如此。每一个人对于一个优秀作家的领略,是绝对受着他的智力与感情的天赋所限制的。这一个人领略他这一点,那一个人又领略他的那一点,在读者与作者之间有完全相同的反应这种情形我们极少看见,正如我们难得看见一支乐曲与一个天才乐队指挥的默契有完全同样的反应一样。

不错,在这个人世间是委实有泪的,问题只是我们在什么事上流泪而已。世上有欢喜的泪,哀愁的泪,爱的泪,宽恕的泪,母子间离合的泪。有的人听了一个令人作呕的感伤故事会流泪,有的人则对于真正的美与仁慈流泪。但无论什么人他感到要流泪的时候就尽管流他的泪吧,因为我们在未有理智之前本是动物,而流一点眼泪,不论是宽恕的泪,可怜的泪,或因真正的美而感到欢喜的泪,对于他总是有一点好处的。

人类的快乐属于感觉

人类一切快乐都发自生物性的快乐,这观念是绝对科学化的。这一点我必须加以说明,以免被人误解,人类的一切快乐都属于感觉的快乐。我相信精神主义者一定会误解我的意思:精神主义者所以和唯物主义者永远会有误解,就是因为他们的语气不同,或对同一句话抱着不同的见解。但是我们在这个获取快乐的问题上,难道也要被精神主义者所欺蒙而去跟着承认精神上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吗?让我们马上承认并加以限制,说精神上的舒适是有赖于内分泌腺的正常动作。在我看来,快乐问题大半是消化问题。我很想直说快乐问题大抵即是大便问题,为保持我的人格和颜面起见,我得用一位美国大学校长来做我的护身符。这位大学校长过去对每年的新生演说时,总是要讲那句极有智慧的话:"我要你们记住两件事情:读《圣经》和使大便通畅。"他能说出这种话来,也可想见他是一个多么贤明,多么和蔼的老人家啊!一个人大便通畅,就觉快乐,否则就会感到不快乐。事情不过如此而已。

谈到我们的快乐,不要陷入抽象的议论中去,我们应该注意事实,把自己分析一下,看看我们一生中在什么时候得到真正快乐。这个世界中,快乐往往须从反面看出来,无忧愁、不受欺凌、无病无痛便是快乐。但也可成为正面感觉,那就是我们所说的欢乐,我所认为真快乐的时候,例如在睡过一夜之后,清晨起身,吸着新鲜空气,肺部觉得十分宽畅,做了一会儿深呼吸,胸部的肌肤便有一种舒服的动作感觉,感到有新的活力而适宜于工作;或是手中拿了烟斗,双腿搁在椅上,让烟草慢慢地均匀地烧着;或是夏日远行,口渴喉干,看见一泓清泉,潺潺的流水声已经使我觉得清凉快乐,于是脱去鞋袜,拿两脚浸在凉爽的清水里;或一顿丰盛餐饭之后,坐在安乐椅上,面前没有讨厌的人,大家海阔天空地谈笑着,觉得精神上和身体上都与世无争;或在一个夏天的下午,天边拥起乌云,知道一阵七月的骤雨就要在一刻钟内落下来,可是雨天出门不带伞,怕给人家看见难为情,连忙趁雨未降下的时候,先跑了出去,半途遇雨,淋得全身湿透,告诉人家,我中途遇雨。

当我听着我孩子说话的声音,或是看着他们肥胖的腿儿,我说不出在物质上爱他们或是精神上爱他们:我也完全不能把心灵与肉体的欢乐分别开来。世上可有什么人对于女人只在精神上爱她,而不在肉体上爱她,一个人要分析和分别他所爱的女人的媚态--如大笑、微笑、摇头的姿态、对事物的态度等--是件容易的事情吗?女子在衣饰清洁整齐的时候,都会觉得快乐,口红和胭脂使人有一种精神焕发的感觉,衣饰整齐使人感到宁静与舒泰,这在女子方面看来是真实而明确的,然而精神主义者对此就会觉得莫名其妙。我们的肉体总有一日会死去的,所以我们的肉体和精神之间只有极薄的隔膜,同时,在精神的世界里,要欣赏它最优美的情感与精神之美,只有用我们的感官才能胜任愉快。触觉、听觉和视觉各方面,是无所谓道德或不道德的。我们大都会失掉享受人生正面欢乐的能力。原因是我们感官的敏感性减退,和我们不尽量去运用这些感官。

我们用不着为这问题辩护,让我们拿出一些实在的事实:从东西洋许多酷爱人生的伟大人物里面,试举几个例证出来,看看他们是什么时候最感到快乐,这快乐和他们的听觉、嗅觉及视觉有怎样的密切关系。在某一节文章里,梭罗对于蟋蟀的鸣声所生的崇高美感说:

先察蟋蟀所住的孔穴。在石头中间,穴隙到处都有。一只蟋蟀的单独歌儿更使我感到趣味。它暗示"出世已迟",但也只有当我们认识时间和永恒的意义时,"迟延"才感觉得到。其实它什么也不迟,只是赶不上世间一切琐碎而匆忙的活动罢了。它表现着成熟的智慧,超越一切俗世的思想,它就这样在春的希望和夏的炎热中间兼有秋的冷静和冬的智慧。它们对小鸟儿说:"啊!你们真像孩子,随着感情说话;大自然就是借着你们而说话的;我们却两样了,季节不为我们而旋转;我们反唱着它们的催眠曲。"它们就这样永恒地在草根脚下唱着。它们的住处便是天堂,不论是在五月或十一月,永远是这样。它们的歌儿具有宁静的智慧,有着散文的平稳,它们不饮酒,只吃露水。当孵卵期过后,它们的宁静无声并不是恋爱心境受了阻抑,而是归荣耀于上帝,与对上帝的永恒的享受。它们处于季节转变之外。它们的歌儿像真理那样地永垂不朽。人类只有在精神比较健全的时候,才能听见蟋蟀的鸣声。

再看惠特曼的嗅觉、视觉和听觉,它们怎样地促进他的精神生活,而他又怎样认为这些东西是非常重要的:

早晨大雪,至晚未停。我在雪花纷飞中,踯躅于树林里和道路上,约摸有两个钟头。微风拂过松树发出音乐般的低鸣,清晰奇妙,犹如瀑布,时而静止,时而奔流。此时视觉、听觉、嗅觉,一切的感觉,都得了微妙的满足。每一雪片都飘飘地降在常青树、冬青树、桂树的上面,静静地躺着,所有的枝叶都穿起一件臃肿的白外套,在边缘上还缀着绿宝石--这是那茂盛的、挺直的、有着红铜色的松树--还有那一阵阵轻微的树脂和雪水混合的香味(一切东西都有气味,雪也有气味,只有你辨别得出来--这种气味无论在哪一地、哪一时都不完全相同。正午的气味和半夜的气味,冬天的气味和夏天的气味,多风的气味和无风的气味都是不同的)。

我们可有人能辨别正午和半夜的气味,冬和夏的气味,或多风和无风的气味?如果人们觉得住在城市里比住在乡下较不快乐,那就是因为一律灰色墙壁和一律的水门汀行人道太过于单调,人们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一切视觉和听觉都引不起感应,终于麻木而消失了。

讲到快乐时刻的界限,以及它的度量和性质,中国人和美国人的观念是相同的。在我要举出一位中国学者的三十三快乐时刻之前,我另引一段惠特曼的话来做一个比较,证明我们之间感觉的相同:

是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空气干燥,有微风,充满氧气。在我的四周,有着足以使我沉醉的奇迹,那些健全沉静而又美丽的树木、流水、花草、阳光和早霜--但最引动我的还是天空。它今天是那么澄清细致,那秋天特有的蓝色,又有那透明的蓝幕上浮着朵朵白云,或大或小,在伟大的苍穹中表现它们静穆的神灵动作。在上午(由七时至十一时)这天空始终保持着美丽洁净的蓝色。近正午时,渐渐转淡了,两三个钟头后,已变成了灰色--再淡下去,一直到日落的时候--我凝望一丛大树圆顶上的落日,在隙缝中闪烁着火红、淡黄、肝褐、赤红,千种颜色的华丽展览,万条灿烂的金光斜映水面--那种透明的阴影、线条、闪烁生动的颜色,是图画上所从来没有看到过的。

我不解其所以然,但我只觉得这次秋天所以使我得到许多心满意足的时刻,完全是这个天空(我一生中虽天天见到天空,但事实上过去我并没有真正看见过它)。我读过拜伦的事迹,有一段说他在逝世时,对一个朋友说,他一生中仅仅有过三个快乐的时刻。另外又有一个关于国王的钟的古代日耳曼传说,也讲到同一的感觉。当我在那树林里看那美丽的落日时,我想到了拜伦的故事和那个钟的故事,心中始悟到我在这时也正在享受一个快乐的时刻呢(我也许不曾把那最快乐的时刻记下来;因为当这种时候来,临时,我不愿为着要记录而打断了它。我只是任性留连悠然自在,使我沉醉在宁静的出神中)。

快乐到底是什么呢?这就是一个快乐的时刻吗?或是像一个快乐的时刻吗?--快乐的时刻是那么难于理解--是像一个呼吸,或像一点易消失的彩色吗?我不知道--还是让我怀疑下去吧。清澄的天啊,在你蔚蓝的空中,你可有灵药来医治我的病症吗?(啊,我三年来损坏的身体和骚乱的精神哟)你现在可是把这种灵药微妙地、神秘地、经过空气隐隐地撒在我的身上?

金圣叹之"不亦快哉"三十三则

现在让我们来观察欣赏一位中国学者自述的快乐时刻,十七世纪印象派大批评家金圣叹在《西厢记》的批语中,曾写下他觉得最快乐的时刻,这是他和他的朋友在十日的阴雨连绵中,住在一所庙宇里计算出来的。下面便是他自己认为是人生真快乐的时刻,在这种时刻中,精神是和感官错综地联系着的:

其一:夏七月,赤日停天,亦无风,亦无云;前后庭赫然如洪炉,无一鸟敢来飞。汗出遍身,纵横成渠。置饭于前,不可得吃。呼簟欲卧地上,则地湿如膏,苍蝇又来缘颈附鼻,驱之不去。正莫可如何,忽然大黑车轴,疾澍澎湃之声,如数百万金鼓。檐溜浩于瀑布。身汗顿收,地燥如扫,苍蝇尽去,饭便得吃。不亦快哉!

其一:十年别友,抵暮忽至。开门一揖毕,不及问其船来陆来,并不及命其坐床坐榻,便自疾趋入内,卑辞叩内子;"君岂有斗酒如东坡妇乎?"内子欣然拔金簪相付。计之可作三日供也。不亦快哉!

其一:空斋独坐,正思夜来床头鼠耗可恼,不知其戛戛者是损我何器,嗤嗤者是裂我何书。中心回惑,其理莫措,忽见一狻猫,注目摇尾,似有所睹。敛声屏息,少复待之,则疾趋如见,唧然一声。而此物竟去矣。不亦快哉!

其一:于书斋前,拔去垂丝海棠紫荆等树,多种芭蕉一二十株。不亦快哉!其一:春夜与诸豪士快饮,至半醉,住本难住,进则难进。旁一解意童子,忽送大纸炮可十余枚,便自起身出席,取火放之。硫磺之香,自鼻入脑,通身怡然。不亦快哉!其一:街行见两措大执争一理,既皆目裂颈赤,如不戴天,而又高拱手,低曲腰,满口仍用者也之乎等字。其语刺刺,势将连年不休。忽有壮夫掉臂行来,振威从中一喝而解。不亦快哉!

其一:子弟背诵书烂熟,如瓶中泻水。不亦快哉!其一:饭后无事,入市闲行,见有小物,戏复买之,买亦已成矣,所差者甚少,而市儿苦争,必不相饶,便掏袖下一件,其轻重与前直相上下者,掷而与之。市儿忽改笑容,拱手连称不敢。不亦快哉!

同类推荐
  • 飞扬青春,梦想中国:浙江大学学生原创文学作品集

    飞扬青春,梦想中国:浙江大学学生原创文学作品集

    本书为浙江大学校团委、人文学院联合推出的大学生原创文学作品集,从历年的校园文学大奖赛获奖作品中精心挑选出优秀作品,汇集成书。目的在于鼓舞青年学生的文学创作,抒发青年学子“飞扬青春,梦想中国”的情怀,也向社会展示青年学子的朝气、才情。内容有小说、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各种体裁。
  • 中华千年文萃:词坊

    中华千年文萃:词坊

    本书所选都是宋词中思想深刻、词句优美、境界高旷、流传广远的经典之作。每首词除了有详尽的注释之外,还有评析,提示了鉴赏的角度和层次,引导读者发挥自己活跃的神思,畅游于浩瀚的词的海洋。
  • 原野童话:草家族的绿袖子

    原野童话:草家族的绿袖子

    本书收录了作者创作的《闻香》、《柳美人》、《种子》、《鸽子在天空流浪》、《发现》、《月光手帕》、《小女趣事》等八十余篇随笔。
  • 许你一首风雅的歌:一生最爱的100首诗经

    许你一首风雅的歌:一生最爱的100首诗经

    《诗经》中古老的故事和情怀,至今仍有新鲜温度。“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人面桃花相映红,古诗里的婚姻,如画一般美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方距离虽然咫尺可见,却是远在天涯,伊人之美氤氲如烟,若即若离,穿越千年之后依然鲜活如初;“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般洗练如白描的誓言,真是最动人的爱情表达。
  • 历史的光点

    历史的光点

    本书中的大部分文章,或被中央有关部门收藏,或被有关纪念馆收藏,或在有关报纸、刊物、专辑中刊登发表过。文集中的主要文章,记述了重要历史过程、事件和人物 。
热门推荐
  • 怪诞世界见闻录

    怪诞世界见闻录

    看似平凡的世界里其实充斥着各种各样不平凡的人。与我们相似的外貌和生活习性,我们几乎辨别不出他们的区别。但是他们都具备同样的共同点——没有心跳。
  • 你在人海川流

    你在人海川流

    “有人说,每个人的身边都会有一个天使,陪伴你度过青春最美好的年华,然后悄无声息,悄然离去。”“这一生都在说谎,可唯独我喜欢你,是真的。”“你是我一生忘不掉的回忆,我会永远把你记在心里。”“你去追求你的梦想,我在原地等你,给我们两个一次机会。”世界很大,人海茫茫,你在人海川流。
  • 追随本心:回荡世纪的剑桥哲思

    追随本心:回荡世纪的剑桥哲思

    本书是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院长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的代表作之一,都是经典的对人生进行思考的作品,在西方被誉为剑桥大学留给人间的精神瑰宝。本森教授本来就是个冷人生观的作家和学者,治学严谨,学术建树颇多,这本书是继其作品《仰望星空》和《丰富人生》后的又一部全新思考人生和内心自省类的深刻反思作品。
  • 我悄悄地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

    我悄悄地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

    今年的保莱比亚学院貌似格外地热闹,帅哥美女集于此地。性格活泼、机灵古怪、不爱学习但成绩却出奇的好的少女天才伊涵诺和冰山似的天才校草欧阳苡铖碰到一起又会磨出怎么样的火花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综穿总是做梦的人伤不起

    综穿总是做梦的人伤不起

    本来吧,晚上睡觉谁都会做个梦啊什么的,这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做梦也就算了。老是在梦里发现自己变成了非人类。比如,第一次是...第二次是...第三次是...但是,好像有哪里不对!!?
  • 愫眼看世界

    愫眼看世界

    玉貝以傳媒妁的機遇和建立囊括了獨到的視角、尖銳的眼光、愫看天下,有感而發,集結成冊。特地囑我代為寫序,我看了他的文章之后,很有感想:不出國門,便可感知天下。筆墨帶給頭腦的縱橫馳騁是種感知的享用。天下何其大,雖非言語能夠盡述;天下何其小,故意感滿足矣!
  • 忧伤蔓延

    忧伤蔓延

    内容简介:从前的她,拥有精灵般的笑容。然而,十年后的她,拥有天使般的微笑。微笑的背后诠释着多少不知名忧伤----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他,美得像一个高不可攀的神,原本被上天判上死亡的印章,整整在药水弥漫的房里昏睡十年,当他奇迹的苏醒,却不能回到从前-----他,桀骜不驯,妖致的笑容是致命的玫瑰,他不知道什么是爱情,直到那一刻------放着寒光的匕首刺入她的胸膛,妖娆的血色刺红了他的双眼,无限的恐惧放大,,,放大,,,,物事人非,当选择再次摆在她面前,她微笑的扬起脸,嘴角勾出讽刺的弧度。她说:“如果一切重来,星星谁都不爱”不爱!”花开花落,景色依旧,真爱的人回不来----
  • 巨型凶兽

    巨型凶兽

    “我是攻击最强、防御最高、血皮最厚的战士!”“伤害比我高的法师法术根本打不到我人!”“身手比我敏捷的盗贼累死也破不了我防!”当他奇遇般的重生回十年前‘史诗’开服的那一刻起一个有关‘兽族战士’的神话便诞生了!
  • 凯源千源文源all源

    凯源千源文源all源

    本书围绕这TFboys一哥王源写的同人小说,不喜勿喷
  • 岁月诗痕

    岁月诗痕

    诗歌是中国读书人的基本功,20世纪之前,属于蒙童常识。本书收录了作者的诗歌如《七绝,毕业感叹》、《浪淘沙,食堂就餐记》、《七绝,贺年片题呈双亲》、《七绝(二首),为合影题照赠翁乃勇》、《七绝,相片自题呈寄双亲》、《忆江南(四首),咏雷锋》、《七绝(三首),出差盐源县感叹》、《七律,贺罗秉林发表学术论文》、《七律,辞旧迎新感咏》、《蝶恋花,九寨沟水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