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76500000006

第6章 体会生命(4)

可是我们必须进一步想,一个人既然不能天天去游山,必然须把石头带到家里来。讲到石花园和假石洞(这是在中国游览的西洋人士很难了解和欣赏的东西),中国人的观念还是在保存多石的山峰的峥嵘形状,"危"崖和雄伟的线条。西洋的游历者并没有可以责难的地方,因为假山多数造得趣味很低,不能表现大自然的庄严和宏伟。几块石头造成的假石洞,常常是用水泥去粘接的,而水泥却看得出来。一座真正艺术化的假山,其结构和对比的特点应该和一帧画一样。假山景的欣赏和风景画中的山石的欣赏,在艺术上无疑地有很密切的关系,例如宋代画家米芾曾写过一部关于石砚的书,宋代作家杜宽写过一部《石谱》,列举百余种各地所产的可造假山的石头,并详述其性质。可见在宋朝大画家的时代,造假山已经是一种极发达的艺术。

中国人除了欣赏山峰石头的雄伟之外,对于花园里的石头也产生一种欣赏的趣味。其所注重的是石头的色泽、构造、表面和纹理,有时也注重石头被敲击时所发出的声响。石头愈小,对于其构造的质素和纹理的色泽也愈加注重。收藏最好的砚石和印石(这两样东西是中国文人每天接触到的)的癖好,对于这方面的发展也大有帮助。所以雅致、构造、半透明和色泽变成最重要的质素;关于后来盛行的石鼻烟壶、玉鼻烟壶和硬玉鼻烟壶,情形也是如此。一颗精致的石印或一只精致的鼻烟壶有时值六七百块钱。

然而,我们如果想彻底了解石头在房屋中和花园中的一切用途,必须回头去研究中国的书法。因为书法不外是对于抽象的韵律、线条和结构的一种研究。真正精致的石头虽则应该暗示雄伟或出尘超俗的感觉,然而线条正确倒是更重要之一点。所谓线条,并不是指一条直线、一个圆圈或一个三角形,而是大自然的嶙岣的线条。老子在他的《道德经》里始终看重不雕琢的石头。让他们不要干犯大自然吧,因为和最优越的艺术品,和最美妙的诗歌或文学作品一样,是那种完全看不出造作的痕迹的作品,跟行云流水那么自然,或如中国的文艺批评家所说的那样"无斧凿痕"。这种原则可以应用于各种的艺术。艺术家所欣赏的是不规则的美,是暗示着韵律、动作和姿态的线条的美。艺术家对于盘曲的橡树根(富翁的书室里有时用之以为坐凳)的欣赏,也是根据着这个观念。因此,中国花园里的假山多数是未加琢磨的石头,也许是石化了的树皮,十尺或十五尺高,像一个伟人孤零零地直立着,屹然不动,或是由湖沼和山洞得来的石头,上有窟窿,轮廓极为奇特。一位作家说:如果那些窟窿碰巧是非常圆的,那么,我们应该把一些小圆石塞进去,以破坏那些圆圈的有规则的线条。上海和苏州附近的假山多数是用太湖的石头来建筑的,石上有着从前给海浪冲击过的痕迹。这种石头是由太湖底掘出来的;有时如果它们的线条有改正的必要,那么,人们就会把它们琢磨一下,使它们十全十美,然后再放进水里浸一年多,让那些斧凿的痕迹给水流的波动洗掉。

人类对于树木的感觉比较容易了解,而且这种感觉当然是很普遍的。房屋的四周如果没有树木,看来便很裸露,像男人和女人没有穿衣服一样。树木和房屋的分别就是:房屋是人类建筑的,而树木是生长起来的;而生长起来的东西总是比建筑起来的东西更为美观。我们为了实际上的便利,不得不把墙壁造直,把楼层造平,虽则在地板方面,我们为什么不使屋中各个房间的地板有不同的高度呢?这是很没有理由的。虽然如此,我们有一种不可避免的倾向,就是喜欢直线和四方形;这些直线和四方形只有在树木的陪衬下,才能够显出它们的美点。在颜色方面,我们也不敢把房屋漆成绿色。可是大自然却敢把树木漆成绿色。

我们可以在隐藏的技巧中看出艺术的智慧来。我们多么喜欢夸示啊。在这方面,我须向清朝一位大学者阮元致敬。当他做道台的时候,他在西湖上建筑一个小岛屿(今日称为阮公屿),而不愿使岛屿上有什么人造的东西,不要亭子,不要柱石,甚至连纪念碑也不要。他把自己的建筑家的名誉完全抹杀。阮公屿今日屹立于湖的中央,一片一百多码阔的平地,比水面高不到一尺,岛屿上四周满种着柳树。今日当你在多雾的天气中眺望时,你会看见那个奇幻的岛屿好像是由水中浮起来似的,柳树的影儿反映于水中,打破湖面的单调,同时又与湖面调和。因此,阮公屿是与大自然调和的。它不像隔邻那座灯塔形的纪念物那么碍目:那座灯塔形的纪念物是一位美国留学生造的,我每次看见它就觉得眼睛不舒服。我已经宣告天下,如果我有一天做起土匪将军,攻陷杭州,我的第一道命令,一定是叫部下架起一尊大炮,把那座灯塔轰得粉碎。

在种类繁多的树木中,中国的批评家和诗人觉得有几种树木因为有特别的线条和轮廓,在书法家的眼光中是有艺术之美的,所以特别适于做艺术的欣赏的对象。一切树木都是美的,然而某些树木却具有一种特殊的姿态、力量或雅致。因此,人们在许多树木之间,选出这些树木,而使它们和某些情感发生联系。普通的橄榄树没有松树那种峥嵘的样子,某些柳树虽很文雅,却不能说是"庄严"或"有感应力",这是很明显的。所以,世间有少数的树木常常比较能成为绘画和诗歌的题材。在这些树木中,最杰出的是松树(以其雄伟的姿态得人们的欣赏),梅树(以其浪漫的姿态得人们的欣赏),竹树(以其线条的纤细和引动人们家乡的联想,而得人们的欣赏),以及柳树(以其文雅及象征纤细的女人,而得人们的欣赏)。

人们对于松树的欣赏也许是最显著的,而且是最有诗意的。松树比其他的树木更能表现出清高的性格。因为树木有高尚的,也有卑鄙的,有些树木以姿态的雄伟而出类拔萃起来,而有些树木则表现着平庸的样子。所以中国的艺术家讲到松树的雄伟时,正如阿诺德讲到荷马的雄伟一样。要在柳树的身上找到这种雄伟的姿态,有如要在诗人斯温朋的身上找到雄伟的姿态一样的徒劳无功。世间有各色各样的美,温柔的美、文雅的美、雄壮的美、庄严的美、奇怪的美、峥嵘的美、纯然的力量的美,以及古色古香的美。松树因为具有这种古色古香之美,所以在树木中占据着一个特殊的地位,有如一个态度悠逸的退隐的学士,穿着一件宽大的外衣,拿着一根竹杖在山中的小道上走着,而被人们视为最崇高的理想那样。为了这个原因,李笠翁说:一个人坐在一个满是桃花和柳树的花园里,而近旁没有一棵松树,有如坐在一些小孩和女人之间,而没有一位可敬的庄严的老人一样。同时中国人在欣赏松树的时候,总要选择古老的松树,越古越好,因为越古老是越雄伟的。柏树和松树姿态相同,尤其是那种卷柏,树枝向下生着,盘曲而峥嵘。向天伸展的树枝似乎是象征着青春和希望,向下伸展的树枝则似乎是象征着俯视青春的老人。

我说松树的欣赏在艺术上是最有意义的,因为松树代表沉默、雄伟和超尘脱俗,跟隐士的态度十分相同。这种欣赏又和"顽"石与在树荫下闲荡着的老人的形状发生关系,这是中国绘画中常常可以看见的。当一个人站在松树下仰望它时,他感到松树的雄伟、年老和一种独立的奇怪的快乐。老子曰:"天无语。"古松也是无语的。它静默地、恬然自得地站在那里。它俯视着我们,觉得它已经看见许许多多的小孩子长成了,也看见许许多多的壮年人变成老年人。它跟有智慧的老人一样,是理解万物的,可是它不言,它的神秘和伟大就在这里。

梅树一部分由其枝丫的浪漫姿态,一部分由其花朵的芬芳而受人们的欣赏。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在我们所欣赏的众树之中,松、竹和梅是和严冬有关系的,我们称之为"岁寒三友",因为松和竹都是常青树,而梅树又在残冬和初春开花。所以,梅树特别象征着清洁的性格,那种清爽的、寒冷的冬天空气所具有的清洁。它的光辉是一种寒冷的光辉,同时,它和隐居者一样,在愈寒冷的空气中,它便愈加茂盛。它和兰花一样,象征着隐逸的美。宋朝一位诗人和隐士林和靖说:他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他在西湖的隐居之地孤山,今日常常有诗人和学士的游迹,而在他的墓下便是他的"儿子"鹤的墓。讲到人们对于梅树的芬芳和轮廓的欣赏,这位诗人在下述这句名诗里表现得最为恰切:

暗香浮动影横斜一切诗人都承认这七个字最能够表现出梅树的美,要找到更切当的表现法是不可能的。

竹因其树身和叶的纤细而受人们的爱好,因为它比别的树木更纤细,所以文人学士把它种在家宅里欣赏。它的美是一种微笑的美,它给予我们的快乐是温和的,有节制的。种得很疏的细竹欣赏起来最有意思,因此无论在现实生活上或绘画上,两三株竹跟一个竹丛一样地可爱。人们能够欣赏竹树的纤细的轮廓,所以在绘画里也可以画上两三枝竹,或一枝梅花。竹树的纤细的线条与石头的嶙岣的线条很是调和,所以我们往往看见画家把一两块石头和几枝竹画在一处。这种石头在绘画中是有纤细之美的。

柳树随便种在什么地方,都很容易生长起来,它常常是长在水岸边的。它是最美妙的女性的树。为了这个缘故,张潮认为柳树是宇宙间感人最深的四物之一,他也说柳树会使一个人多情起来。人们称中国女人的细腰为"柳腰";中国的舞女穿着长袖子的长旗袍,是想摹仿柳枝在风中摇曳的姿态的。柳最容易种植,所以在中国,有些地方满植着柳树,蔓延数英里之远,风吹过的时候,造成一片"柳浪"。不但如此,金莺喜欢栖息在柳枝上,因此无论在现实生活上或绘画上,柳树和金莺常常是在一起的。在西湖的十景之中,有一景叫做"柳浪闻莺"。

此外当然还有别种的树木,其中有一些是为了其他的原因而受人们赞颂的。例如梧桐因为树皮洁净,人们可以用刀在其树身上铭刻诗句,所以甚受赞颂。人们对那些伟大的古藤,那些盘绕着古树或石头的古藤,也是极为爱好的。它们那种盘绕和波动的线条,和树木挺直的树身形成了有趣的对比。有些非常美丽的古藤,看来真像卧龙,便有人称之为"卧龙"。树身弯曲或倾斜的古树也为了这缘故大受人们的爱好看重。在苏州附近的太湖上的木渎地方,有这种柏树四棵,其名称是"洁"、"罕"、"古"、"怪"。"洁"有一个又长又直的树身,上头满生枝叶,看起来好像是一把大伞;"罕"蹲在地上,树身蜿蜒盘曲,其形状有如英文字母Z字;"古"的树顶光秃无物,树身肥大而矮短,散漫的枝丫已干枯了一半,其形状有如人类的手指;"怪"的树身盘曲,像螺旋那样地一直旋到最高的树枝。

除此之外,人们不但欣赏树木的本身,而且也将树木和大自然其他的东西,如石、云、鸟、虫及人发生联系。张潮说:"艺花可以邀蝶,垒石可以邀云,栽松可以邀风……种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蝉。"人们同时在欣赏树木和鸟声,同时在欣赏石头和蟋蟀,因为鸟儿是在树木上唱歌,而蟋蟀是在石头间唱歌的。中国人在欣赏青蛙的咯咯声、蟋蟀的啷啷声和蝉的鸣声的时候,其乐趣是比他们对猫狗及其他家畜之爱更大的。在一切动物之中,只有鹤与松树和梅树同属一个系统,因为它也是隐士的象征。当一个学者看见一只鹤或甚至一只苍鹭,既庄严又纯洁地静立在隐僻的池塘时,他真希望他自己也会化成一只鹤呢。

那个与大自然协调的人是快乐的,因为动物是快乐的。这种观念在郑板桥寄给他的弟弟的信里表现得最为恰切,他在信里不赞成人们把鸟儿关在笼子里:

所云不得笼中养鸟,而予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耳。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听一片啁啾,如云门咸池之奏。及披衣而起,洗面漱口啜茗,见其扬翠振彩,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之乐而已。大率平生乐处,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比之盆鱼笼鸟,其钜细仁忍何如也!

论花与花的布置

花的享受和花的布置似乎是和机缘有点关系的。花的享受和树的享受一样,第一步必须选择某些高贵的花,以它们的地位为标准,同时以某种花与某种情调和环境发生联系。第一是香味,从茉莉那种强烈而显著的香味到紫丁香那种温和的香味,最后到中国兰花那种洁净而微妙的香味。香味愈微妙,愈不易辨别出来是什么花,便愈加高贵。此外又有色泽、外观和吸引力的问题,这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像肥美的少女,有的像纤瘦的、有诗意的、恬静的贵妇,有的似乎是用它们的妩媚去引诱人们,有的则在它们自己的芬芳中感到快乐,似乎以在闲静中过日子为满足。有的颜色鲜艳夺目,有的则表现着比较柔和的色泽。不但如此,花和周围的环境及开花的季节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们的心目中,玫瑰花自然而然和晴朗的春日发生关系;莲花自然而然和池塘边的凉爽的夏之晨发生关系;木樨自然而然和收获时的月亮与中秋节发生关系;菊花和残秋吃蟹的节季发生关系;梅花自然而然和白雪发生关系,而且它和水仙花成为我们新年享受的一部分。每种花生在其周围的环境中似乎是很完美的;爱花的人们最容易使这些花在我们的心中构成各种不同季节的图画,有如冬青树代表圣诞节那样。

兰花、菊花和莲花,与松竹一样,人们是因为它们有某些质素而选择它们的;它们在中国文学上是君子的象征。尤其是兰花,因为它有一种异样的美。在一切花类之中,梅花也许是中国诗人最爱好的,关于这种花,我在前面一节中已经谈过几句。据说梅花在众花中是占第一把交椅的,因为它在新年开花,所以在众花中占第一位。当然,人们也有不同的意见,牡丹在传统观念中是被称为"花王"的,尤其是在唐朝。在另一方面,牡丹因为颜色鲜艳,所以常常被视为富足和快乐的象征;而梅花则是诗人之花,象征着恬静而清苦的学者。因此前者是属于物质的,而后者属于精神。唐朝的武则天有一天大发狂妄之念,命令皇宫花园中一切的花儿应当顺着她的意思,在仲冬的某一天开花,结果只有牡丹敢违反女皇帝的命令,迟了数小时才开花,因此武则天下令把几千盆的牡丹花由西安(当时的京都)贬到洛阳去。有一位文人就只为了这个缘故同情牡丹花。牡丹花虽然失了宠,但是在一般民众之间还保持着它的地位,而洛阳也变成牡丹花的大本营了。我想中国人对玫瑰花之所以不太加重视,乃是因为它的色泽和形状属于牡丹一类,可是没有后者的华丽。据中国古代的记载,牡丹花可分为九十种,每种都有一个极富诗意的名字。

同类推荐
  • 纸上月光

    纸上月光

    本书是作家查一路又一部奉献给读者的智慧书。作者以深情之笔和无处不在的灵感,写旧年风月,写人世苍凉……再微末的细节,都是冲着你的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叙述,处处有峰回路转,时时呈现给读者云开日出的豁然境界。
  • 小说法

    小说法

    《小说法》与当下国内许多优秀小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发现了小说家在创作时的思考路径和秘密,所以《小说法》不是一本小说评论集,也不属于文学理论的范畴,它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指导小说创作的教材,33篇文章深度解构当代国内优秀小说,告诉阅读者如何深刻理解小说家们的描述语言,告诉创作者如何巧妙设置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小说法》对所有志向、喜爱小说创作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小说法》由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孟繁华作序、推荐。
  • 感悟童年:忘不了的108件小事

    感悟童年:忘不了的108件小事

    只要拥有热爱生活、乐观自信的品格,无论生活中有多少艰难险阻,人生之路都会信步无阻。
  • 天边的晚霞(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天边的晚霞(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 青鱼点灯

    青鱼点灯

    本书是《宁夏诗歌学会丛书》的其中一部,选取了作者长期以来创作的诗歌,其中多篇已在报刊发表。书稿作者西野,本名张树鹏,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宁夏诗歌学会会员。作品发表于《诗刊》《朔方》《星星》《飞天》《诗潮》等报刊。其作品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却又可从其中看到现实的影子。
热门推荐
  • 穿越之仙侠乱

    穿越之仙侠乱

    当一个人处在人生低潮时期,往往会做出平时不敢去做的事情。一个大龄不靠谱青年,面对失业,失恋,失去亲人的三重打击,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却意外穿越到了仙侠世界。仙魔决战,天下倾覆。延续千万年的战争,唱响最终华章。青铜色天穹被血与火染红,仙界陨落,大地分裂,中州裂谷吞噬了人类的王城,天下陷于人仙魔并立的时代!玄天授十三年,这个王朝最后的落日余晖涂抹在剑门之下的战场边缘。史官楚无忌从战场尘埃中拾回他的青史书册,其中,记叙了一切的缘起……江枳尧自认为得到了重生,自认为可以在此崛起,闯荡一番事业,收集三千后宫,成为仙侠世界的主宰。然而,真正的仙侠世界却和他先前所了解和认识的很不一样!
  • tfboys之唯一的爱

    tfboys之唯一的爱

    小时候,李嫣云和王俊凯是青梅竹马,和张雪嫣是最要好的闺蜜,一次次的离别,一次次的阴谋,一次次的吵架,一次次的说分手,使他们更加珍惜对方。现在,他们是男女朋友,更加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 冰山夫君:呆萌宠妃惹人爱

    冰山夫君:呆萌宠妃惹人爱

    高才生陈范范恋上电视剧里的虚幻穿越,每天妄想着自己能穿越到神秘莫测的地方。终于,清明节扫墓那天,不知怎么的自己穿越到夏王朝,在那里展开了一段奇妙的旅程,由于她知道历史就像是未卜先知,被天下称为“天女”还收获了属于一段属于自己的爱情与冰山夫君一起闯天下,但是苍生的不让人如意,殊不知……
  • 我的俏皮总裁老婆

    我的俏皮总裁老婆

    【火爆新作】兵王之王吕源,莫名其妙跟毫无感情的女强人结婚,从陌生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彼此信任。有着简洁朴实生活,也有着热血沸腾的战斗。
  • 商末志

    商末志

    商末周初,一行踪诡异的少年修士混迹在仙、人二界,不断与人结缘、解缘,并进入了封神的大战场,助周伐纣,而帝辛却是他的好友。
  • 大学人间

    大学人间

    没有异能不会武功,只是我平凡的大学生活,与她的爱恋情愁
  • 摄政王的九尾狐妻

    摄政王的九尾狐妻

    一朝穿越女主变成雪狐,被人称嗜血的摄政王所救,一开始就是用肉肉诱惑,帮忙洗澡是什么鬼,嘤嘤嘤,伦家不好意思啦!
  • 造化不朽

    造化不朽

    太古之时,武道昌盛,上古之时,武道顶峰,近古之时,武道没落。上古天地大变,武道大能皆浮尸天地,武道从此没落,一块碑文上记载上古武祖鸿钧战死,上古人皇战死,上古祖神战死,天地一片荒凉,到处战乱纷争,从此天下大乱。
  • 宗教信仰与中国古代小说叙事

    宗教信仰与中国古代小说叙事

    本书为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本书对古代小说叙事与宗教信仰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和展开,将古代小说和宗教的关系既密切又复杂的关系以丰富的例证考论其源流。宗教对小说家的思想观念、思维方法和小说的题材、体裁、语言、结构等,都有着巨大影响,而文学又以审美的形态为宗教的弘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道教、佛教、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等诸种不同宗教类型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书试图对宗教信仰与小说的叙事关系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系统研究,无论是对宗教还是文学的研究,都将开辟学界研究的新局面。
  • 霸王重生之乱舞三国

    霸王重生之乱舞三国

    四面楚歌声,霸王义气尽。垓下一役,霸主项羽为韩信、刘邦数十万大军围于乌江江畔。十死无生之境,却端地出现一阵迷雾,将项羽带至汉末年间。汉末乱世,本就是群雄并立、英雄辈出之世。‘羽之勇,千古无二。’‘江东弟子今尤在,只待君王卷土来!’拥有绝世神勇的项羽注定是不甘于平凡的,汉末乱世,唯见霸王乱舞。‘霸王旗出天下惊,汉末乱世起纷争。逐鹿中原孰可敌,马踏天下万侯臣!’(新人新书,各位大大如有喜欢的,请轻轻地触动一下鼠标,点击,收藏。在此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