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76600000004

第4章 闲雅人生(4)

茶之以浓酽胜者莫过于工夫茶。《潮嘉风月记》说工夫茶要细炭初沸连壶带碗泼浇,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我没嚼过梅花,不过我旅居青岛时有一位潮州澄海朋友,每次聚饮酩酊,辄相偕走访一潮州帮巨商于其店肆。肆后有密室,烟具、茶具均极考究,小壶小盅有如玩具。更有娈婉卯童伺候煮茶、烧烟,因此经常饱吃工夫茶,诸如铁观音、大红袍,吃了之后还携带几匣回家。不知是否故弄玄虚,谓炉火与茶具相距以七步为度,沸水之温度方合标准。举小盅而饮之,若饮罢径自返盅于盘,则主人不悦,须举盅至鼻头猛嗅两下。这茶最有解酒之功,如嚼橄榄,舌根微涩,数巡之后,好像是越喝越渴,欲罢不能。喝工夫茶,要有工夫,细呷细品,要有设备,要人服侍,如今乱糟糟的社会里谁有那么多的工夫?红泥小火炉哪里去找?伺候茶汤的人更无论矣。普洱茶,漆黑一团,据说也有绿色者,泡烹出来黑不溜秋,粤人喜之。在北平,我只在正阳楼看人吃烤肉,吃得口滑肚子膨亨不得动弹,才高呼堂倌泡普洱茶。四川的沱茶亦不恶,唯一般茶馆应市者非上品。台湾的乌龙,名震中外,大量生产,佳者不易得。处处标榜冻顶,事实上哪里有那么多的冻项?

喝茶,喝好茶,往事如烟。提起喝茶的艺术,现在好像谈不到了,不提也罢。

饮酒

酒实在很妙。几杯落肚之后就会觉得飘飘然、醺醺然。平素道貌岸然的人,也会绽出笑脸;一向沉默寡言的人,也会议论风生。再灌下几杯之后,所有的苦闷烦恼全都忘了,酒酣耳热,只觉得意气飞扬,不可一世,若不及时知止,可就难免玉山颓欹,剔吐纵横,甚至撒疯骂座,以及种种的酒失酒过全部的呈现出来。莎士比亚的《暴风雨》里的卡力班,那个象征原始人的怪物,初尝酒味,觉得妙不可言,以为把酒给他喝的那个人是白天而降,以为酒是甘露琼浆,不是人间所有物。美洲印第安人初与白人接触,就是被酒所倾倒,往往不惜举土地畀人以换一些滔浆。印第安人的衰灭,至少一部分是由于他们的荒腆于酒。

我们中国人饮酒,历史久远。发明酒者,一说是仪逖,又说是杜康。仪逖夏朝人,杜康周朝人,相距很远,总之是无可稽考。也许制酿的原料不同、方法不同,所以仪逖的酒未必就是杜康的酒。《尚书》有"酒诰"之篇,谆谆以酒为戒,一再的说"祀兹酒"(停止这样的喝酒),"无彝酒"(勿常饮酒),想见古人饮酒早已相习成风,而且到了"大乱丧德"的地步。三代以上的事多不可考,不过从汉起就有酒榷之说,以后各代因之,都是课税以裕国帑,并没有寓禁于征的意思。酒很难禁绝,美国一九二○年起实施酒禁,雷厉风行,依然到处都有酒喝。当时笔者道出纽约,有一天友人邀我食于某中国餐馆,入门直趋后室,索五加皮,开怀畅饮。忽警察闯入,友人止予勿惊。这位警察徐徐就座,解手枪,锵然置于桌上,索五加皮独酌,不久即伏案酣睡。一九三三年酒禁废,直如一场儿戏。民之所好,非政令所能强制。在我们中国,汉萧何造律:"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此律不曾彻底实行。事实上,酒楼妓馆处处笙歌,无时不飞觞醉月。文人雅士水边修禊,山上登高,一向离不开酒。名士风流,以为持螯把酒,便足了一生,甚至于酣饮无度,扬言"死便埋我",好像大量饮酒不是什么不很体面的事,真所谓"酗于酒德"。

对于酒,我有过多年的体验。第一次醉是在六岁的时候,侍先君饭于致美斋(北平煤市街路西)楼上雅座,窗外有一棵不知名的大叶树,随时簌簌作响。连喝几盅之后,微有醉意,先君禁我再喝,我一声不响站立在椅子上舀了一匙高汤,泼在他的一件两截衫上。随后我就倒在旁边的小木炕上呼呼大睡。回家之后才醒。我的父母都喜欢酒,所以我一直都有喝酒的机会。"酒有别肠,不必长大",语见《十国春秋》,意思是说酒量的大小与身体的大小不必成正比例,壮健者未必能饮,瘦小者也许能鲸吸。我小时候就是瘦弱如一根绿豆芽。酒量是可以慢慢磨练出来的,不过有其极限。我的酒量不大,我也没有亲见过一般人所艳称的那种所谓海量。古代传说"文王饮酒千盅,孔子百觚",王充《论衡·语增》篇就大加驳斥,他说:"文王之身如防风之君,孔子之体如长狄之人,乃能堪之。"且"文王孔子率礼之人也",何至于醉酗乱身?就我孤陋的见闻所及,无论是"青州从事"或"平原都邮",大抵白酒一斤或黄酒三五斤即足以令任何人头昏目眩粘牙倒齿。唯酒无量,以不及于乱为度,看各人自制力如何耳。不为酒困,便是高手。酒不能解忧,只是令人在由兴奋到麻醉的过程中暂时忘怀一切。即刘伶所谓"无息无虑,其乐陶陶"。可是酒醒之后,所谓"忧心如醒",那份病酒的滋味很不好受,所付代价也不算小。我在青岛居住的时候,那地方背山面海,风景如绘,在很多人心目中是最理想的卜居之所,唯一缺憾是很少文化背景,没有古迹耐人寻味,也没有适当的娱乐。看山观海,久了也会腻烦,于是呼朋聚饮,三日一小饮,五日一大宴,豁拳行令,三十斤花雕一坛,一夕而罄。七名酒徒加上一位女史,正好八仙之数,乃自命为酒中八仙。有时且结伙远征,近则济南,远则南京、北京,不白谦抑,狂言"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高自期许,俨然豪气干云的样子。当时作践了身体,这笔账日后要算。一日,胡适之先生过青岛小憩,在宴席上看到八仙过海的盛况大吃一惊,急忙取出他太太给他的一个金戒指,上面镌有"戒"字,戴在手上,表示免战。过后不久,胡先生就写信给我说:"看你们喝酒的样子,就知道青岛不宜久居,还是到北京来吧!"我就到北京去了。现在回想当年酗酒,哪里算得是勇,直是狂。

酒能削弱人的自制力,所以有人酒后狂笑不置,也有人痛哭不已,更有人口吐洋语滔滔不绝,也许会把平夙不敢告人之事吐露一二,甚至把别人的阴私也当众抖露出来。最令人难堪的是强人饮酒,或单挑,或围剿,或投下井之石,千方万计要把别人灌醉,有人诉诸武力,捏着人家的鼻子灌酒!这也许是人类长久压抑下的一部分兽性之发泄,企图获取胜利的满足,比拿起石棒给人迎头一击要文明一些而已。那咄咄逼人的声嘶力竭的豁拳,在赢拳的时候,那一声拖长了的绝叫,也是表示内心的一种满足。在别处得不到满足,就让他们在聚饮的时候如愿以偿吧!只是这种闹饮,以在有隔音设备的房间里举行为宜,免得侵扰他人。

菜根谭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

音乐

一个朋友来信说:"……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烦恼过。住在我的隔壁的是一群在×××服务的女孩子,一回到家便大声歌唱,所唱的无非是些××歌曲,但是她们唱的腔调证明她们从来没有考虑过原制曲者所要产生的效果。我不能请她们闭嘴;也不能喊"通"!只得像在理发馆洗头时无可奈何的用棉花塞起耳朵来。……"

我同情于这位朋友。但是他的烦恼不是他一个人有的。我曾想,音乐这样东西,在所有的艺术里,是最富于侵略性的。别种艺术,如图画雕刻,都是固定的,你不高兴欣赏便可以不必寓目,各不相扰;唯独音乐,声音一响,随着空气波荡而来,照直侵入你的耳朵,而耳朵平常都是不设防的,只得毫无抵御的任它震荡刺激。自以为能书善画的人,诚然也有令人不舒服的时候;据说有人拿着素扇跪在一位书画家面前,并非敬求墨宝,而是求他高抬贵手,别糟蹋他的扇子。这究竟是例外情形。书家画家并不强迫人家瞻仰他的作品,而所谓音乐也者,则对于凡是在音波所及的范围以内的人,一律强迫接受,也不管其效果是沁人肺腑,抑是令人作呕。

我的朋友对于隔壁音乐表示不满,那情形还不算严重;我曾经领略过一次四人合唱,使我以后对于音乐会一类的集会轻易不敢问津。一阵彩声把四位歌者送上演台,钢琴声响动,四位歌者同时张口,我登时感觉到有五种高低疾徐全然不同的调子乱擂我的耳鼓,四位歌者唱出四个调子,第五个声音是从钢琴里发出来的!五缕声音搅做一团,全不和谐。当时我就觉得心旌战动,飘飘然如失却重心,又觉得身临歧路,彷徨无主的样子。我回顾四座,大家都面面相觑,好像都各自准备逃生。一种分崩离析的空气弥漫于全室。像这样的音乐是极伤人的。

"音乐的耳朵"不是人人有的,这一点我承认,也许我就是缺乏这种耳朵。也许是我的环境不好,使我的这种耳朵,没有适当的发育。我记得在学校宿舍里住的时候,对面楼上住着一位音乐家,还是"国乐",每当夕阳下山,他就临窗献技,引吭高歌,配合着胡琴他唱"我好比……",在这时节我便按捺不住,颇想走到窗前去大声的告诉他,他好比是什么。我顶怕听胡琴,北平最好的名手××我也听过多少次数,无论他技巧怎样纯熟。总觉得唧唧的声音像是指甲在玻璃上抓。别种乐器。我都不讨厌,曾听古琴弹奏一段"梧桐雨",琵琶乱弹一段"十面埋伏",都觉得那确是音乐,唯独胡琴与我无缘。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里曾说起有人一听见苏格兰人的风笛使要小便;那只是个人的怪癖。我对胡琴的反感亦只是一种怪癖罢?皮黄戏里的青衣花旦这类,在戏院广场里令人毛发倒竖,若是清唱则尤不可当,嘤然一叫,我本能的要抬起我的脚来,生怕是脚底下踩了谁的脖子!近听汉戏,黑头花脸亦唧唧锐叫,令人坐立不安;秦腔尤为激昂,常令听者随之手忙脚乱,不能自已。我可以听音乐,但若声音发自人类的喉咙,我便看不得粗了脖子红了脸的样子。我看着危险!我着急。

真正听京戏的内行人怀里揣着两包茶叶,踱到边厢一坐,听到妙处,摇头摆尾,随声击节,闭着眼睛体味声调的妙处,这心情我能了解,但是他付了多大的代价!他听了多少不愿意听的声音总能换取这一点音乐的陶醉!到如今,听戏的少,看戏的多。唱戏的亦竟能肺壮气长取胜,而不复重韵味,唯简单节奏尚是多数人所能体会,铿锵的锣鼓,油滑的管弦,都是最简单不过的,所以缺乏艺术教养的人,如一般大腹贾,大人先生,大学教授,大家闺秀,大名士,大豪绅,都趋之若鹜,自以为是在欣赏音乐!

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我们的音乐(戏剧除外)也在蜕变,从"毛毛雨"起以至于现在流行的×××之类,都是中国小调与西洋某一级音乐的混合,时而中菜西吃,时而西莱中吃,将来成为怎样的定型,我不知道。我对音乐既不能作丝毫贡献,所以也很坦然的甘心放弃欣赏音乐的权利,除非为了某种机缘必须"共襄盛举"不得不到场备员。至于像我的朋友所抱怨的那种隔壁歌声,在我则认为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恰如我们住在屠宰场的附近便不能不听见猪叫一样,初听非常凄绝。久后亦就安之。夜深人静,荒凉的路上往往有人高唱"一马离了西凉界,……"我原谅他,他怕鬼,用歌声来壮胆,其行可恶,其情可悯。但是在天微明时练习吹喇叭,则是我所不解。"打--搭--大--滴"一声比一声高,高到声嘶力竭,吹喇叭的人显然是很吃苦,可是把多少人的睡眠给毁了,为什么不在另一个时候练习呢?

在原则上,凡是人为的音乐,都应该宁缺毋滥。因为没有人为的音乐,顶多是落个寂寞。而按其实,人是不会寂寞的。小孩的哭声、笑声,小贩的吆喝声,邻人的打架声,市里的喧豗声,到处"吃饭了吗?""吃饭了么?"的原是应酬而现在变成性命交关的回答声--实在寂寞极了。还有村里的鸡犬声,最令人难忘的还有所谓天籁。秋风起时,树叶飒飒的声音,一阵阵袭来,如潮涌,如急雨,如万马奔腾,如衔枚疾走;风定之后,细听还有枯干的树叶一声声地打在阶上。秋雨落时,初起如蚕食桑叶,窸窸窣窣,继而淅淅沥沥,打在蕉叶上清脆可听。风声雨声,再加上虫声鸟声,都是自然的音乐,都能使我发生好感,都能驱除我的寂寞,何贵乎听那"我好比……我好比……"之类的歌声?然而此中情趣,不足为外人道也。

读画

《随园诗话》:"画家有读画之说,余谓画无可读者,读其诗也。"随园老人这句话是有见地的。读是读诵之意,必有文章词句然后方可读诵,画如何可读?所以读画云者,应该是读诵画中之诗。

诗与画是两个类型,在对象、工具、手法各方面均不相同。但是类型的混淆,古已有之,在西洋。所谓Utpicturapoesis,"诗既如此,画亦同然",早已成为艺术批评上的一句名言。我们中国也特别称道王摩诘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究竟诗与画是各有领域的。我们读一首诗,可以欣赏其中的景物的描写,所谓"历历如绘"。但诗之极致究竟别有所在,其着重点在于人的概念与情感。所谓诗意、诗趣、诗境,虽然多少有些抽象,究竟是以语言文字来表达最为适宜。我们看一幅画,可以欣赏其中所蕴藏的诗的情趣,但是并非所有的画都有诗的情趣,而且画的主要的功用是在描绘一个意象。我们说读画,实在是在画里寻诗。"蒙娜丽莎"的微笑,即是微笑,笑得美,笑得甜,笑得有味道,但是我们无法追问她为什么笑,她笑的是什么。尽管有许多人在猜这个微笑的谜,其实都是多此一举。有人以为她是因为发现自己怀孕了而微笑,那微笑代表女性的骄傲与满足。有人说:"怎见得她是因为发觉怀孕而微笑呢?也许她是因为发觉并未怀孕而微笑呢?"这样地读下去,是读不出所以然来的。会心的微笑,只能心领神会,非文章词句所能表达。像"蒙娜丽莎"这样的画,还有一些奥秘的意味可供揣测,此外像Watts的《希望》,画的是一个女人跨在地球上弹着一只断了弦的琴,也还有一点象征的意思可资领会,但是Sorolla的《二姊妹》,除了耀眼的阳光之外还有什么诗可读?再如Sully的《戴破帽子的孩子》,画的是一个孩子头上顶着一个破帽子,除了那天真无邪的脸上的光线掩映之外还有什么诗可读?至于Chase的一幅《静物》,可能只是两条死鱼翻着白肚子躺在盘上,更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也许中国画里的诗意较多一点。画山水不是"春山烟雨",就是"江皋烟树",不是"云林行旅",就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尤其是文人画家,一肚皮不合时宜,在山水画中寄托了隐逸超俗的思想,所以山水画的境界成了中国画家人格之最完美的反映。即使是小幅的花卉,像李复堂、徐青藤的作品,也有一股豪迈潇洒之气跃然纸上。

同类推荐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书生才子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书生才子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当代文坛点将录4

    当代文坛点将录4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东明札记

    东明札记

    东明有山,古道宁杭,古木参天,郁郁苍苍。朝登金山顶,遥对钱塘江;夜宿东明寺,梵响透清霜――当生活节奏加快到仿佛没有了生活,当争分夺秒到似乎虚度了岁月,不妨放下身段,只带上一颗亲近山林尚友古人的心,沿着寂寞的宁杭古道追寻一段悠悠往昔岁月。
  • 爱无助

    爱无助

    是—本从男人的视角来透视生活中女性的书,故而所写的人物皆为“男人的另一半”!
  • 巫婆的红筷子

    巫婆的红筷子

    最具争议的作家阎连科与颇有人气的人文学者梁鸿跨越十年的文学对话。在连绵的追问与回忆之间,作家个人的历史回眸即是时代、国族的印迹,对民众命运的深入思索激发成作品的内在多层回声,一幅幅可感的画面重新回现,多少悲欢离合、穷形尽相都不脱厚实的悲悯。在激情与思想的交锋中,两代人文思想精英共同展示了当代中国文学深处的精彩波澜。
热门推荐
  • 神鬼入侵

    神鬼入侵

    王立一个普通的青年,再一次意外的宿醉之后进入到一个神秘的世界之中。在这里,哪些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游戏中甚至于是神话中的怪物都冒了出来,王立只能不断的奋力求生。当平静的现实世界中也开始出现这些怪物时,王立这时才发现,原来人类的命运早已经在他的手里握着!
  • 你逃不开的

    你逃不开的

    滴答,滴答...潮湿阴冷的地牢里,一名瘦弱的男子备用铁链拴在墙壁上,身着单衣,龙邪御记得他最怕冷了,但是,他为什么要背叛他!他对他那么好。“苏子枫,为什么,难道我对你不好吗?你为什么要离开我!”“龙邪御,不是我背叛,是你疑心太重。。。”那男子说一次话就好像增进死亡时间“那一夜,是蓝凤凰陷害我,只可惜啊,你。。。。咳咳”砰!地牢的门被撞开“枫儿!”为首的男子大喊一声,“喂!你们给我滚,现在,我和他有事要说。”龙邪御皱眉怒道“御,你知道,小时候,救你的人是谁吗?。。。。。”
  • 曦兮黎灵陌

    曦兮黎灵陌

    有时,就一眼,便笃定终身。有时,守一生,便内心足以。这个世界从来不祥和,你无法阻止那些消失不去的缘,但也诉求不到那奢侈的分。就算心中百般不愿,却也只能淡然面对。上帝不愿怜悯任何一个好人。那缘分是你一生的追求,却是抛掉阻碍也不得求。但,那一天总会来的。短暂,亦或是长久,你都愿意拼尽全力的守候。然,这是一生。望着远处。好像一切,还是那么的精彩,可是再怎么精彩,她也记不住。现在,路陌黎还是以前的路陌黎,她,好像已经不是艾曦灵了,她记不清艾曦灵的样子。她让路陌黎去买菜,回来做菜给他吃,可是,该怎么做菜呢。
  • 炎虚战纪

    炎虚战纪

    炎界纪985年,虚界大陆的关联者被追杀,精灵族再现,虚兽再次向人类宣战。宋陵,人类,见习灵师,5岁,来自苍龙帝国,原地球公民。故事从他和伙伴们组成的英雄队伍开始……更新时间:12:00&18:00(&23:00)
  • 龙裔游

    龙裔游

    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大陆,叫零大陆。在这个大陆上,除了人类和动物以外,还有另一个神奇的种族——龙。龙在这片大陆上就像天上的神一样,一直保护着外来的人类,与人类如同亲人一样相处,人类也是如此。“龙族拥有可以控制自然、超越科学的力量,它们就像神一样的存在。”与龙一起生活过的人们都会这么说。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种族,一样的冒险,还有那不一样的科技。来吧,和我一起进入这奇幻的大陆,开启新的冒险。但在开启冒险之前,请记住这句话——过去的事情已经消散,而你的未来才刚刚开始......
  • 从零开始读懂金融学

    从零开始读懂金融学

    本书从金融学名词货币信用、银行利率、资本运作、金融机构、金融热点等方面系统讲述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书中没有令人费解的图表和方程式,也没有艰深晦涩的金融学行话,而是以金融学的基本结构作为骨架,以生活中的鲜活事例为血肉,将金融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让读者在快乐和享受中,迅速了解金融学的全貌,并学会用金融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剖析种种生活现象,指导自己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 灵魂穿越:军家独女

    灵魂穿越:军家独女

    她曾经是个孤儿,经过一次次的挫折,最终走上了轻生的路。也许是上天的眷顾,当她在此睁开眼确实另一个人,在这里她感受到自己从未感受的爱,那些早已遗忘的家人的关系。当她开始接受这个新身份过上新的生活时,曾经和现在一起到来,殊不知一场阴谋早就酝酿开来了。她不顾一切救了曾经背叛过自己的好朋友,尽管对方早已认不出她来了。她竭尽自己的全力要去保护自己现在的家人。她所能做的只有让自己变强,变强,在不知未来的道路上去拼搏,在荆棘密布的道路上去揭穿阴谋,在未知方向的道路上开拓出一条只属于自己的路和一段只属于自己的幸福。
  • 谷歌不听话:互联网背后的大国角力

    谷歌不听话:互联网背后的大国角力

    本书以谷歌退出中国风波为切入点,描述并分析谷歌的全球战略以及它与美国政府、股东、用户之间的微妙关系。谷歌的特殊性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和美国其它大企业一样,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与美国政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在国际市场上又往往能够代表美国,推广美国的思维和文化。另一方面是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谷歌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舆论力量、政治格局甚至国际关系。这就让谷歌和政府之间有了一种既合作又矛盾的复杂关系。本书试图揭开这些微妙的关系,让读者看到谷歌一些“不听话”举动背后的真正原因。
  • 亚特兰传奇时间之钥

    亚特兰传奇时间之钥

    亚特.歌德从没想过,自己的父亲会死于一场考古工程所发生的意外,他也从没想过,自己的父亲会如此伟大,甚至为世人所歌颂。平凡的罗克斯城里,诡异的事接踵而来,巨大的阴谋正悄悄浮出水面,使得世人无法去逃避它的存在,殊不知活在历史黑暗下的爪牙,已伸向人类的咽喉。为了夺取世上仅存五个的封印之物,各方势力吹响明争暗夺的号角,而奥特莱大陆的魔族,正在暗地里虎视眈眈,等待反扑人类的时机到来。原来这不是开端,也不是结束,只要欲望没有被满足的一天,便会不断重演贪婪的戏码,而一切的始源,竟然要从一条坏掉的怀表说起…
  • 沙罗树下之花妖知言

    沙罗树下之花妖知言

    这个世界或许存在精怪,但你我肉眼凡胎看不见。他们来去,或许因缘,但你我鄙俗浅薄未曾留意。这个故事,背景在现代,却缘起1000年前。都说抛去历史,不足以了解一个民族,抛去过往,不足以了解一个人,抛去1000年前的缘分,不足以了解一个妖怪无畏的付出。既是写他们,也是写我们。借几分佛教的说道,讲一个现代世界另一面的故事,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