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20500000003

第3章 诗词是非谈(2)

“群童”,自诗人定居以来,对诗人一直很好:前一年春水暴涨,是他们前来“报急流”的;平日常到诗人门前嬉戏,诗人见群童捕鱼猎鸟,采莲挖藕,不小心碰伤鱼鳞或藕上带泥,怕他们上市卖不上好价钱,便给他们讲顾客的购货心理。诗人与群童的家长们相处得就更融洽了:寒食节家家争相邀请;樱桃熟时,满笼相赠;夜能赊酒,隔篱呼饮。可今天的“群童”却为什么一反常态“公然抱茅入竹去,忍能对面为盗贼”呢?“盗贼”者,非骂人之谓,乃言其为何径自干起同“盗贼”一样的事来。“归来倚杖自叹息”,“叹息”二字足以说明老诗人此时此地的感情:五月至八月灾情严重,受难之苦,家家如此,一时惜茅如命,心急如火,谁也顾不上谁了,群童再无平日的嬉戏可爱,老诗人也“唇焦口燥”,失去平时的儒雅之风,真是苦难逼人啊!

杜甫从北方到成都沿途所见之苦难比比皆是:当兵的,“边庭流血成海水”,在家的,“禾生陇亩无东西”,“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不仅一家如此,不只一年如是,“寂寞天宝后,园庐尽蒿莱。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吃不上,“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穿不上,“焉知南邻客,九月尚绤”。但见“老弱哭道路”,“死人如积丘”。今天诗人眼见“南村群童”与自家同苦,再追思往事,怎能不“长夜沾湿何由彻”呢!怎能不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声?“寒士”在这里,岂止仅仅指的是知识分子?难道不包括昔日所见的难民?不包括今日的惜茅如命的“群童”?

“士”,不能片面地只理解为“学而优则仕”的仕,是高贵层。古代以从事耕种的男子或作战的兵丁统称为“士”。《易》:“士割羊无血”,《楚辞》:“矢交坠兮士争先”,故“寒士”,乃贫寒之苦难灾民也。“穷年忧黎元(百姓)”,“路有冻死骨”,杜甫早在北方为官时已在忧国忧民了,岂能到四川受灾时反而与贫穷农民对立之理?

§§§第4节刘禹锡两首“桃花诗”新解

(一)

历来诗评对刘禹锡游玄都观写下的两首桃花诗,都认为是讽刺当朝的讽刺诗。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笔者从诗的本身与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交游几方面加以探讨,认为第一首《戏赠看花诸君子》不是讽刺诗,而第二首《再游玄都观》则确系讽刺诗。

先看《旧唐书·刘禹锡传》对这两首诗的评介: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欲复置之郎署。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诸君子》诗,语涉讥讽,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乃改授连州刺史。”

“大和二年,自和州刺史征还,拜主客郎中。禹锡衔前事未已,复作《游玄都观》诗,序曰:‘予贞元二十一年为尚书屯田员外郎时,此观中未有花木,是岁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还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红桃满观,如烁朝霞,遂有诗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有四年,得为主客郎中。重游兹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其前篇有‘玄都观里桃千树,总是刘郎去后栽’之句,后篇有‘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之句,人嘉其才,而薄其行。禹锡甚怒武元衡、李逢吉,而裴度稍知之。大和中,度在中书,欲令知制诰。执政又闻诗序,滋不悦,累转礼部郎中、集贤院学士……”

《唐才子传》也载:“久之,召还,欲任南部郎,而作《玄都观看花君子》,诗语讥忿,当路不喜,又谪守播州……乃易连州,又徒燮州,后由和州刺史,入为主客郎中至京后,游玄都观,且言:‘始谪十年,还辇下,道士种桃,其盛若霞;又十四年而来,无复一存,唯兔葵燕麦动摇春风耳。’权近闻者,益薄其行。”

《全唐诗话》等也有如斯记述。

据此后人几乎皆本此说,甚至有人还特别加以渲染,夸大其辞。约而言之:

首先肯定两首桃花诗都是讽刺当局的,而且由于刺痛当局,又再度被贬;甚至说刘禹锡是咎由自取,又说他明知因此会遭到迫害,但是他不怕,由此证明刘禹锡是富于斗争精神的。

其次,认为“桃花”是指被讽刺的新权贵,“种桃道士”喻指朝廷的执政者,“看花人”指的是趋炎附势,攀高结贵的势利小人。

(二)

现在先就诗论诗。请看第一首《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就字面来看,全诗充满了喜悦兴奋的赏春之情,看不出丝毫讽刺之意。

京城大道上,车水马龙,人潮汹涌,踏起的飞尘,如红霞紫雾,扑面而来,紫陌在唐代虽已是京道的通称,但是用在这里,紫与红相照映,极渲染了长安三月赏花的盛况,由于百花盛开,直闹得京途染紫,扬尘变红没见花,已烘托出花事的繁盛。这是从视觉观察所得。再从听觉来写:“无人不道看花回”。“无人”,正是人人:“不道”正是异口同声都道。“无”和“不”两个词一限制,更加夸张地写出人们赏花之心胜。

看的是什花呢?《国史补》记:“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暮春,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据陈寅恪先生考证,“三十余年”者,正当德宗贞元朝,“此花于高宗武后之时,始自汾晋移植于京师,当开元、天宝之世,犹为珍品。至贞元、元和之际,遂成都下之盛玩,此后乃弥漫于士庶之家矣。”

但是,这里写的是看桃花。其实看桃花在贞元,元和年间也是赏花盛事之一。白居易诗中就有“华阳观里仙桃发,把酒看花心自知。”“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而且还有专咏《夜惜禁中桃花》的诗。刘禹锡集中更有直接写桃源薛道士“手植红桃千树发”的诗。

赏花,无论是赏牡丹还是赏桃花,在当时确是盛极一时的乐事。那么,而今“玄都观里桃千树”,岂不标志着赏花又出现一新高潮么?新就新在已不是在禁中、村南、此、河洼有桃花,而是在寺观里也大种特种起桃花来。难怪长安人们争着看花,直闹京城万紫千红,春意盎然。桃花是什么时候栽植的呢?饮水思源,看花不忘栽花人,是刘郎去后栽。刘郎在时,无此盛况,“刘郎去后”才栽出这么多,这么美的千树红桃来。“尽是”,以极肯定的语气,极尽诗人的由衷赞叹之情。

(三)

再从刘禹锡此次被召回的心情看,也是充满兴奋喜悦之情的。写这首诗的前三月,即元和九年十二月,接到召还的御旨,刘禹锡与同被召还的好友柳宗元联袂北上沿途唱和,抒发了还京之情。

柳宗元感到这次被召还简直是“疑比庄周梦,情同苏武归。”刘禹锡更感到有如“云雨湘江起卧龙,武陵樵客蹑仙踪。”两位诗人越是回忆十年贬谪的痛楚,就越加感到召还的不易:“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前者匆匆袱被行,十年憔悴到京城。”召还简直是一次再生:“十年楚水枫林地,今夜初闻长乐钟。”而且满眼前程似锦:“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花开处处新。”“十年毛羽摧颓,一旦天书召回。看看花时欲到,故候也好归来。”他们激情澎湃,高歌英雄又有了用武之地:“采仗神旗猎晓风,鸡人一唱鼓蓬蓬。”“赐环留遗响,五马助征马非。不羡衡雁,春来前后飞。”他们苦恨年华空逝:“铜壶漏水何时歇?如此相催即老翁。”“投荒垂一纪,新诏下荆扉。”他们路过战国时代齐使淳于髡墓地时,借吊古之机抒发了壮志豪情,表示要像淳于髡那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使楚重”,“救齐成”,为朝廷效力,“刘伶今日意,异代是同声。”“刘伶”指禹锡,当然也包括宗元在内。

值得注意的是,刘、柳是被召还的五司马(原为八司马,其中韦执谊和凌准已死去,程异早在元和四年已升迁,剩下的除刘、柳外还有韩泰、韩晔和陈谏)中最积极还朝的成员。刘诗有《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南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既把二韩一陈看成是“续来”者,那么刘、柳当然是早还者了。他们还朝的心情这样急切,又都被春光吸引着唱出“花开处处新”,“花时欲到”之句,心中充满着盎然的春意春情,所以乍回长安,便立即去玄都观欣赏桃花,在这样心情下,岂能以花寓讽,敌视朝廷?

(四)

刘禹锡的兴奋喜悦心情绝不是偶然的冲动,是有一定的思想基础的。他在被贬的十年中,曾多次给当朝要人上书,申冤呼救,一再表示一旦昭雪回朝,定当尽力效命。仅以他给老宰相杜佑的信来看,不难体会到他的这种情绪:

“间者昧于藩身,推致危地,始以飞谤生衅,终成公议;抵刑旬朔之间,再投裔土。外黩相公知人之鉴,内贻慈亲非疾之忧。常恐恩义两乖,家国同负,寒心销志,以生为惭。虽欲沥血以自明,于天以自诉,适足来众多之诮。”

他总是殷殷地渴望着早日昭雪:“傥浮言可以事久而明,众攻茕茕嗤可以时久而息,弘我大信,以祛群疑,使茕茕微志无已矣之叹,觊乎异日,得夷平民,然后裹足两向,谢恩有所,复以尘缨黧貌,称故吏于相门。此言朝遂,夕死可也。”

他并不希望重升高官,只求能像秦末夏侯婴那样,“置身于荥阳伍中,得奉安舆”,倘有献力为国的机会,“誓当斋志,没齿尽力于井臼之间”,他说这是他的“遂心之愿”。

清白做人,忠君爱国,就是他的大志,“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虽身处逆境,也还是“初心不可忘”。元和九年的被召回,不正是又一次使他的“斋志”“初心”要迸发出来的火花么?

(五)

再从朝臣中当权者和刘禹锡的关系上看,刘禹锡也不会讽刺这些人的。

元和九年以来,宪宗最倚重的是老宰相杜佑,最信赖的宰相是李绛,宰相任期较长的是李吉甫,两度任相的是武元衡,还有一位新任宰相张弘靖。这几位对刘禹锡的贬谪是深表同情的。

当刘禹锡“模为口语所中”时,是杜佑“深明”他的委曲;“及不已而退”时,又是杜佑“为之流涕以诀”;“又不得已而谴”时,还是杜佑“为之择地以居”。禹锡在杜佑门下十年,被视为“不懈于位”的干才。所以禹锡被贬的第七年,“心如寒灰”时,杜佑立即复给“手笔一函”,“称谓不移,问讯加剧,重复点串,一无客言”,使禹锡有“忽疑此身犹在门下”之感。后来,杜佑又及时告诉他朝廷宽宥的消息,并鼓励他“振刷”起来,大干一场。

禹锡谪居八年时,李绛曾让主簿杨归厚致书,“憨色甚深”。李绛因“久以讦谟,不于宥密”,所以这时对禹锡“沛然垂光,昭振幽蛰”,禹锡深自感到“否运将泰”李曾援救过裴武、柳公绰,白居易等而对禹锡尤加垂爱,李与刘曾同为“布衣游”,同“仕畿服”,今天李为当朝宰相,对禹锡仍“不以名教革初心”。

禹锡被贬后,李吉甫对他有“阴施之德”,禹锡表示“受恩同人,盟死以答”。

武元衡不只当年在御史中丞任上曾指导过禹锡关于吏途文律之事,而且对禹锡的被贬,“亦慰重伤你”。武在川南节度使任曾专书问讯,并寄赠“衣服缯彩”以为慰藉。禹锡敬武如师表,“重罹不幸”便立即向武上书申吐冤情,切望其救援。禹锡不只在武的生前有诗呈寄,即当武遇刺身亡之际,也曾赋诗悼念,其情深词切,非一般可比。

另外,老宰相权德舆对禹锡更是器重,“终荷荐宠,始见知名”。另两位宰相于頔和袁滋,禹锡也都曾有《挽歌》哀悼过。即新相张弘靖对禹锡也有援荐之情。

宰相们对他如此,那么其他重臣呢?从现有文献得知,与禹锡关系好的,当时朝臣中有王涯、王播、窦易直、段平仲、柳公绰、卢坦、吕元膺、韩弘、崔群、裴度、令狐楚、独孤郁、元稹、白居易、杨于陵、韩愈等。

朝中即有这么多重要人物同情他、爱护他、援救他,他一旦回朝又怎能对这些当权的友人进行嘲讽或攻击呢?

从以上分析可知,第一首桃花诗不可能是嘲讽之作。说他“语涉讥讽”,完全是欲加之罪,是诬陷不实之词。为此,我们为刘禹锡辩诬,还第一首花诗的本来面目,不能让刘禹锡的冤情还沉埋于后世。

(六)

那么是谁把刘禹锡等五司马召回,又是谁把他们又重贬远州的呢?我们从史书上可略窥端倪。

据《旧唐书》宪宗元和元年八月条记称:“韦执谊……等八人,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刘禹锡传》也记有“禹锡、宗元等八人犯众怒,宪宗亦怒,故再贬,制有‘逢恩不赦’之令。”宪宗对御史中丞裴度说:“今禹锡所坐,更合重于他人。”看来宪宗是贬刘的主宰:“逢恩不赦”,乃其诏旨,“重于他人”,乃其口谕,一贬再贬,皆出其令,贬中之尤,以刘为首,恨恨之情,历历可见。

即下令“逢恩不赦”,何以贬后十年又召回呢?《刘传》说:“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资治通鉴》也说:“执政者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由于刘等“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所以宰相再怜才,宪宗不点头也是不成的。因此,不难得知,此次召还五司马的主宰者,还是宪宗。是的,恨八司马的宪宗,因为八司马当时是他上台的绊脚石,所以他一登皇位便立即杀了王叔文,贬了王的同党。召还的又是他,因为他毕竟是个爱才的君主,八司马是人才,而刘、柳又居八司马之冠,宪宗又怎能不欲召之身边呢?因此,这第一次召还,禹锡对宪宗也不会产生嘲讽之情的。那么,何以史书及诗评都说第一首桃花诗是一首讽刺诗呢?据《通鉴》说:“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与武元衡亦怒之。”按:当时谏官之首御史中丞是裴度,裴对刘最要好,武对刘也最要好,他们不会说刘坏话的。所以“争言其不可”者,当另有人在。他们就是宪宗爪牙——宦官一类小人。是这群小人鸡蛋里挑骨头,对刘的桃花诗有意歪曲,硬说是讽刺当权的,是反朝廷的,把好端端的一首即兴抒情诗给扣上了“反诗”的大帽子,以便对禹锡进行近一步的打击。

在封建社会里为人臣的是绝不许说主上半个不字的。虽然如此,刘禹锡的态度却是十分明朗的,他对有恩于他的君主都写过挽诗悼念(当然对顺宗没有挽诗,这好理解,正如他不敢挽王叔文一样,是为了回避网罟,心中挽之可也),可是对于打击诬陷他的宪宗则无只字悼念,对于不召还他、一再调换他的穆宗也无只字悼念。宪宗死前,禹锡正在连州刺史任上,因母丧,遂解官回洛,守丧二年。在护灵柩北上途中,又突闻好友柳宗元噩耗,至亲至友接连伤逝,哀何以堪?禹锡写《祭柳员外文》时,正值宪宗死的前一日。六月后又写《重祭柳员外文》,后又代李大夫写祭柳文,可谓三祭故友。他在《祭柳员外文》中迸发过血泪控诉:“千哀万恨,寄以一声”,哀什么,恨什么?还不是哀刘、柳同命受难,恨宪宗“胡宁忍此”,所以不挽宪宗,正看出禹锡在宪宗朝十五年中一再遭贬,使禹锡陷入“周章失图,吞声咋舌,显白无路”的境地,“以不驻之光阴,抱无涯之忧悔,当可封之至理,为永废之穷人,闻弦尚惊,危心不定”。召还报国的幻想破灭了,不白之冤蒙受了,前途茫茫,如堕九渊。禹锡等五司马元和九年被召还,只是昙花一现,空喜一场。再次遭贬,使得他含不白之冤去国又达十四年之久!

(七)

怎样理解禹锡第二首桃花诗《再游玄都观》呢?我们先看看这首诗的背景和诗人的心境。元和十年离开长安,这次遭贬去国一十四年,刘禹锡年近九旬的老母去世;回洛阳护灵途中又闻好友柳宗元去世;第二年春正月宪宗被害,穆宗朝又把他由连州刺史改授夔州刺史;长庆四年正月穆宗又因服毒药而致死,同年刘禹锡又转为和州刺史,敬宗宝历二年冬,他接到召还东都洛阳的命令,及至洛阳时又闻敬宗于十二月被害。文宗大和二年春才由宰相裴度、窦易直的荐拔,调回长安任主客郎中、兼集贤院学士。

禹锡重回长安时的心情,在《谢裴相公启》中写得很具体:

同类推荐
  • 闲情偶寄(中华经典随笔)

    闲情偶寄(中华经典随笔)

    《闲情偶寄》是清初文人李渔的一部所谓寓“庄论”于“闲情”的“闲 书”,包涵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内容。本书编选校注点评者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主要依据雍 正八年芥子园《笠翁一家言全集》本并参照康熙十年翼圣堂本,选取了《闲情偶寄》的《词曲部》、《演习部》的几乎全部文字,《居室部》的大部分 文字,其他各部的少量文字,约十万言,占全书篇幅的二分之一。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对书中个别难懂的字句,尤其是典故、术语、人名和地名等等,尽量详细地作了注释。
  • 空山灵雨(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空山灵雨(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许地山,名赞堃,字地山。现代作家、学者。小吋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开始创作吋,便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谈及了政治、经济、宗教、爱隋、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话题,几乎触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黑格尔、雪莱、罗素等大师一致推崇的传世美文。
  • 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

    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产,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大概每一个知青战友都会唱这首歌、它是电影纪录片《军垦战歌》的插曲。一群意气风发背着行李的上海知青坐在大卡车上,他们高唱着这支歌向塔里木荒原进军。这首歌曾让我们热血沸腾、激情浩荡。我们也唱着这支歌奔赴了北大荒…… 本书的作者是记者出身的作家,本书的类型是他最擅长的纪实文学。书中主要描写了哈尔滨、上海、北京的六十多位知青,在“前青知时代”或“ 后知青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又最具个性的故事。
  • 黄河金岸

    黄河金岸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厚;黄河文化广纳百家,兼收并蓄;黄河文化内涵深广,意蕴深邃。作为中华民族母体文化、本源文化的黄河文化,融入了各民族的血脉,成为连接所有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黄河金岸”具有强烈的文化启示意义和高度实践价值。“黄河金岸”是大自然的启示,是历史进步的启示,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启示。“黄河金岸”是宁夏迎接一个伟大时代的厚礼。《黄河金岸》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以及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千百年来,历代诗人留下关于黄河的千古诗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热门推荐
  • 风云准噶尔3:双城起义

    风云准噶尔3:双城起义

    《风云准噶尔》是新疆本土作家卢德礼撰写的长篇系列小说。《风云准噶尔》以新疆地方史为经线,以众多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活动情节为纬线,有点有面,全方位勾勒了新疆的历史演变及现状,随着系列小说一页页翻开,新疆人文历史景观的画卷徐徐展示在读者面前。小说着眼于晚清以来的风云故事,侧重于鸦片战争结束,直至建立新中国之前的动乱年月。
  • 末世树神

    末世树神

    从获得主神系统后就在不停穿越各个平行时空、次元空间、位面做着各种各样的任务。只为了收取信仰打破盘古宇宙法则的限制,成就时代潮流下唯一一尊真神。我为始神,开创神话未来!
  • 千面王爷的吃货宠妃

    千面王爷的吃货宠妃

    明刚刚还很HAPPY的下了晚自习,唱着歌,骑着心爱的小毛驴一边想着亲爱的男神一边盘算着姨妈为自己准备了什么宵夜走在回家的路上,怎么怎么一转眼就时空换换换,还被个死八婆打了一巴掌。还要莫名其妙被嫁出去拆散人家小情侣。哼,我凡小希可是吃肉不是吃素长大的!我逃!逃!逃!谁知道刚出虎穴,又进了狼窝.....
  • 最强刀神

    最强刀神

    我即是刀,刀即是我;千军万马,一刀斩之!万古寒雪,一刀斩之!整个天地,一刀斩之!挡我刀者,一刀斩之!
  • 落雁天辰

    落雁天辰

    三千世界,万般奇法,天骄如林,界外魔星,蠢蠢欲动,谁人可挡。当神圣被魔心笼罩,当光明被黑暗覆盖,谁能成为那无尽虚空中最耀眼的星,照亮一切?
  • 弑魔斩仙

    弑魔斩仙

    巫医师、轨迹师这里有你不曾见过的职业人仙共战,这里有你不曾听闻的故事三千种族在这主宇宙错综复杂的盘踞着,在这错综复杂之下却又隐藏着动辄覆灭种族的暗流。我今生无愿,只愿执我手中之刀,为我人族斩出一片天。
  • 瑶台待凤归

    瑶台待凤归

    千娇万宠小郡主穿越成绝户女,从此以后,生活更精彩——保住家产,选个好嗣子,回京查明死亡真相,小郡主叹气,真累啊。幸好,在这糟心的人生中,有个人总是站在自己身边,从没离开过。
  • 冷少傲娇宠妻

    冷少傲娇宠妻

    冷睿,A市黑白两道可以呼风唤雨的冷少,冷氏五少的老大,是动一动手指A市就能地动山摇的大人物,在A市我们见了这个大人物都的躲的走人物,政治领导看见他,都得给三分颜色。夏妍,在其他四少的眼中,就是嚣张,跋扈,任性,无理的小女人却让我们的冷少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要星星不敢给月亮的小女人哦。好看的剧情都在书里哦。群号251041848我qq2725675435都可以加我,我会第一时间给你们回复
  • 完瞳随往笙

    完瞳随往笙

    多年的纠缠,体内种种封印和毒素,还有一个不明物体,到底为什么一个十三岁的女孩会遇到这么多的坎坷。他的出现给她带来了什么,是好是坏,无人知晓。他的离开,失去的记忆,母亲错综复杂的安排,注定的大战到底会给她带来多少离奇的故事。
  • 如若不见便可不恋

    如若不见便可不恋

    小小的我们,在小小的校园相遇。长大的我们,在屏幕前,连着长长的一根线。我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但这并不影响什么。不管以后会不会分离。即使不在一个地方我们的心中,永远存在着那年许下的梦。致青春,那美好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