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短信投票给我的朋友,今天还有一次更新!
※※※
杀大哥您好,我是起点的一名读者,也是某报社的一名编辑.看您的作品有半年多了,可这周我才真正仔细研究起您的博客来.一直以来都认为博客是某些名人的营销手段,可细细读完您的这么多篇日志才知道,您的博客与其他名人完全两种概念.
漂亮的图片给我视觉享受,动听的音乐给我听觉享受,再加上您那字字充满深情的文字,处处体现着您为人处事道德标准的内涵,都让我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最关键的是您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经验给了小妹许多启示,这点让小妹很是佩服,谢谢您.
初看“杀伐”这两个字是从您的处女作《我总是心太软》,起初认为这是一部情爱小说,读完才知,这部作品中的内涵竟是如此的深刻.
小说中三名女子各有各的特色,玲儿处于上层社会,为了追寻爱放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她坚强!独立!但是,再坚强的女人最后也会被真挚的爱所吸引、所感动.
萍儿可以说是SH许多中层白领的代表人物,美丽的外表,小资的情调,大学毕业之后恋爱的失败使她不相信任何爱情,于是她上网追寻不现实的爱,仿佛只有这种爱才能让她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可是您却巧妙地让这份不现实的爱走入了现实生活,这也给她出了个难题,她还会相信爱吗?她还会为爱付出吗?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您会将第一卷改成问情卷的原因吧?
蓉儿这样的女子就太多了,社会底层,SH许多家庭就有这样的影子:贪婪,傍大款,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可您却又一次埋下了伏笔,原来蓉儿是被逼无奈,是为了救丈夫的命才甘愿走向堕落的,这又让读者在鄙视她这种行为的同时增添了更多的同情心.
英凡这位男主人公表面上看来左拥右抱,乐不思蜀,可谁又了解他真实的内心呢?外企高级职员,无不良嗜好,只爱上网玩游戏,但他为了爱情却能抛下一切,许多读者评论他不专一,我却不这么认为.注意到杀大哥设计情节时先让英凡拒绝了萍儿,专著地与玲儿继续着这场痛苦的爱,直到玲儿离开SH之后才被萍儿感动,才与萍儿发展起这段孽缘,最后,玲儿与萍儿的会面是这个故事的高潮部分,当今社会,试想有谁能接受自己的丈夫同时爱着别的女人呢?
您的处女作是一部警世作,情感的描写和心理的刻画实在太细腻了,尽管有着一些情爱描写,但我认为这都很自然,也就是说情到浓时,一切皆因为有爱,如果英凡是一头色狼,玲儿和萍儿都不会爱上他吧.我认为,玲儿之所以爱上英凡是因为英凡拯救她的决心,这份感动足以让任何一名女子动心;而萍儿爱上英凡是因为英凡为了与玲儿之间的爱而拒绝了她许多次,说实话,这么专一的好男人最值得女孩儿们敬佩了.
还有一点让我喜欢上这部作品的是,杀大哥将您的生活与情感经验融入了作品中,作品中处处可见您阅历的丰富,比如英凡带着玲儿逛街买衣服时说的话,比如英凡教玲儿洗碗时说的话,比如萍儿帮英凡整理房间时说的话……所以我说它是一部警世作,因为我从这部作品中学到了许多,再次谢谢您.
接下来谈谈您的第二部作品《e时代》吧,它应该是您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顶峰.我认为它会是一部宏大的作品,正如您说的,市场决定一切.这部作品所拥有的市场是巨大的,上至几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学生,都会从这部作品中获得共鸣.过去的岁月本已被大家渐渐忘却,可您却将这些藏在人们心中最深处的痛给挖了出来,而且还是那么的煽情.读《我总是心太软》我因为无奈而流泪,而读《e时代》我却因为感动而流了更多次的泪.
深刻的人性凸现,社会的复杂与残酷,人生观与价值观因社会的大逆转,都会让这部作品和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情,恐怕是这部作品的最大亮点,爱情不再成为主导,我也注意到您用较多的笔墨来描绘顾白与小伟之间的友情,顾白与李军夫妇的兄弟情,顾白与母亲间的母子情深,不但主人公与身边的各位有故事,各位配角身上的故事也让人感动.
用大篇幅来进行铺垫我不认为是件坏事,您也看到读者们的评论了,这么多篇幅的精彩铺垫是为了将来更多精彩内容的出现,这让我有一种更急切的期盼,希望您下笔慎重,千万莫叫我们失望.
总体来说,您的这部作品如果营销得好,将会引起轰动.我不怀疑您的营销能力与手段,《我总是心太软》不也是您一手营销出来的吗?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一部好的作品为什么不让更多的世人看到?营销没有错!
很佩服您独到的市场远瞻能力,当别的写手还在为每月的那点稿费而奋斗时,您打出了60万字才收费的口号用来吸引读者,获得读者的拥护;当别人也效仿您这么做时,您已经成功依靠营销手段出版了第一部“点击率”小说;当别人又来仿效您时,您又将眼光瞄准了影视市场……真心真意佩服您!
只是有感而发,希望杀大哥再接再厉,不用在乎那些嫉妒您的写手与媒体发表诋毁您的言论,有句话说得好:不遭人妒是庸才!我会继续关注您的,已经向您的邮箱发去了我的联系方式,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合作,如果您的作品能刊登在我们的报纸上那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最后希望您早日成家,有了爱人的帮助与扶持,有理由相信您会有更棒的身体创作出更精彩的作品,祝您母亲安康!
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