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这戎马江山是您一刀一枪打下来的,作为您的子孙,怎能不上战场?”
“不行!”刘备还是断然拒绝。
他清楚刘畅话里的含义,他手下将领大多数都随他征战多年,血浴征袍,刘禅如果没有尺寸战功,必然难以服众,即便以后自己传位于他,恐怕也难以驾驭这些战功彪炳的悍将。
但是刘畅是甘夫人舍命抢救下来的,刘备怎么也舍不得让他去战火连天的战场。
况且这一仗风险太大,就是自己也没有把握能够胜利,或是全身而退,说穿了就是一次军事冒险,这是一场豪赌,赌的就是蜀汉帝国的国运。
赌赢了,也不过是增加了一些逐鹿中原的资本,要是真的赌输了,可能短期内不会出现覆国的后果,但从战略上而言,最好也不过是偏安一隅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荆州失守,关羽阵亡,对于抱着和他同样理想的诸葛亮、张飞、赵云等老将来说,是个极其沉重的打击。
马超投靠自己,也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打回北地,向曹操报全家被杀之仇。
正因为这样,他才毅然抛弃汉中张鲁,向自己投诚。
前年荆州被夺,关羽阵亡,他就显得意志消沉;去年曹**的时候,马超暴怒不止,整日痛哭流涕,精神恍惚。
五虎上将都失去信心,大汉帝国的未来越来越渺茫,逼得刘备下狠心展开前所未有的豪赌。
这样的赌博,连他这个屡屡经历失败的沙场老手,都感到如履薄冰,又怎么能够放心让刘畅上阵。
对于未来,他早就打算好了,如果征战顺利,在战役后期,可以让刘畅在一些不危险但是战略价值高的战斗中亲身感受,获取军功,让他可以一点点在战斗中成长,且能赢得满军将士的认可。
如果失败,那也就没人可以有回天之力,选几个忠臣良将,封死出川道路,让刘畅可以当个太平天子。
只要有地有人有军队,就算投降,也能得到敌人的优待,富家翁也是一种选择。
不过这种话,刘备当然不会说给刘畅听,年轻气盛的特点就是雄心勃勃,刘畅此刻正和当初的自己一样,何必打击他的信心。
“阿斗,此次出征东吴,前途渺茫,兵危战险,我们没有必胜的把握。你一直长于深宫,不识弓马,这次就不要去了。而且蜀地稍平,忠于刘璋的门阀士族还有很多,他们时刻想要把我们逐出益州。南疆蛮夷不服汉化,蠢蠢欲动。大军在外,蜀地也需要留有监国的人,你还是留在国内的好。统一大汉是个漫长的过程,以后的战斗数不胜数,总有你上战场的时候。”刘备苦口婆心地劝解。
“父皇无需瞒我,如果我军出征失利,大汉还有将来吗?”刘畅昂然不退,“失去荆州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父皇了然于胸。我军想要虎口夺食,重占荆州,面临的是孙、曹两个对手。以我们的实力连对付一家都很吃力,现在同时与两家交恶,就是胜了,也是危机重重。面临如此险恶的局面,身为刘氏子孙,我岂能视而不见!请父皇成全!”
“阿斗,为父的一片苦心,难道你还不明白?”刘备胡须颤抖,感动不已,但感情不能代替理智,他可以冒失败的危险,却不能让大汉未来的国君也陪他出生入死。
“父皇的苦心,孩儿都知道。然而在儿臣得到仙师指点谜津的时候起,儿臣就下定决心,誓与大汉帝国共存亡,宁可战死沙场,也不苟且偷生!”刘畅毅然决然地磕下头。
这番话尽管夸张,但刘畅不得不这么说,伐吴之战对蜀汉帝国来说太关键了。
他不会打仗,但有许多想法,如果能够付诸实施,前景未必绝望。
所以,自己必须要参战!
“痴儿,你要是还是那样呆呆傻傻多好,也不会让为父担心你了!”刘备一手抚着刘畅的头顶,老泪纵横。
关羽失败被杀,给他的打击沉重到了极点。
他不是不知道一方面占据荆州,一方面又寄希望东吴按兵不动是极不现实的事情,然而这是他恢复汉室江山的最后机会,可美梦终究是醒了,而且代价是如此之沉重。
起兵伐吴,张飞的哭诉和兄弟的情分未尝不是理由,但更主要的还是困兽之斗,他抱着誓死一战的想法率军前去东吴一搏,为绝望之前的最后一搏。
可是今天刘畅给了他太多希望,有仙师的指点,大汉中兴就可能预期,要是他也和自己一起失陷军阵,那前半生的疆场厮杀就将化作流水。
刘畅感受到他的一派真情,内心泛起阵阵涟漪,要是刘备真的是我的父亲该多好,他的眼眶一红,叩首道:“父亲,孩儿一再要求随同伐吴,是因为仙师教了儿臣一些学问,说是可以在凡间实现。儿臣希望能助父皇一臂之力。”
“此言当真?”刘备目光深邃,惊喜交加地捏着刘畅的肩膀。
“当真!只是还未试验,不知功效如何。”刘畅忍着肩膀的剧痛,不敢把话说死。
刘备发觉把刘畅捏痛了,急忙松手,兴奋地在坐塌上走来走去,突然停住脚步道:“不管成效,这证明了天命还在我大汉!好,阿斗,你尽管放手去干。朕这就下令暂缓出兵,给你半年时间准备!然后为父即起兵伐吴,此战之后,无论成败,朕立即传位于你!”
“父皇不可!父皇春秋鼎盛,正是恢复汉室的最佳时期,唯望父皇千秋万载,永为我大汉之主。这也是我大汉百姓之富。父皇不如终止此次伐吴,让儿臣将仙师传授一一实现,之后无论是伐吴还是征魏都更有把握。”刘畅大惊失色,叩首不止,身上汗流浃背。刘备仁义之说见诸于蜀汉陈寿所著的《三国志》,是否美化谁人能知。
伴君如伴虎,这个老虎还是牙尖爪利的猛虎,要是被他几句宽勉的话说得自信心膨胀,改天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他忍着双股战战,终于把请求刘备放弃的意见说出来。
“千秋万载,永为大汉之主?嘿嘿,这样的话哄哄别人还有效,天下间可有长生不死之人?我刘备这一生备受挫折,唯胜在百折不挠尔。”刘备眼里精光四射,看着刘畅,久久才盘膝坐下。
他并没有正面回答是否同意停止伐吴。
“儿臣不敢,儿臣是祝愿父皇身体健康,永远健康。”刘畅汗水湿透了衣襟,开始语无伦次。他这才明白能够成为枭雄者皆非常人,希望靠一两句好话脱身纯属儿戏。
他也是大集团的老总,但面对刘备眼中的历历精光,仍让他有两股战战的感觉。
“不要做这幅窝囊像!为父不是试探于你。”刘备终于叹了口气,眼中的精光收敛,黯然道,“为父一生不信天命,只相信百折不挠。然而事实证明,天命在你。我很不甘心,但我不能以一人之好恶而置国家于不顾。你是我的儿子,这江山终究要交到你手上。为父这一辈子都在为了匡扶汉室奔走,既然你有更好的办法,我还能有什么不甘心的呢,我早些退下来,还能帮助你掌握那些老臣,待你坐稳了皇位,父皇也好清闲地活几年,说不定还能看到你一统天下,这样为父一生的心愿也能得尝,不枉了半世戎马。”
这几句话意含萧索,刘备垂下了满头青丝,慈祥地看着刘畅,轻轻地抚着他的头顶。
“那伐吴……”刘畅还抱着一丝侥幸。
***他头顶的手掌一下停住,刘畅心又提了起来,他感觉时间过了很久,刘备才说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他的声音有几许愤怒、几许悲哀、几许痛苦,还有几丝欣慰。
刘畅不知道他从中所猜测的这些复杂情绪,表达了刘备心中怎样的思绪。
他只能深深地匍匐在地上。
由于C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包围城市和流经城内的河流都呈西北至东南走向。
受河流限制,城墙建设时只好也随之偏向,整座城池因而呈菱形略似椭圆格局。
全城只有内城和皇城,严格按照面南背北的建筑格局修建,从上方看,CD就好似一个大大的铜元,也暗示出这座城市在西南地区的经济地位。
丞相府位于大城城西,府第内外三进,这并非是诸葛亮的意思。照他看来,钱只要够用、房屋只要能住人就行了,可惜身为蜀汉帝国的丞相,居所也不能太寒酸,只好接受陛下的厚爱。
此刻在丞相府内堂,诸葛亮正在听取赵云的抱怨。
诸葛亮在南阳隐居的时候,指点江山,三分天下,具有卓越的政治战略眼光,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情,以布衣身份出山辅佐他,相约一同匡扶汉室,刘备对之待若上宾,君臣之间好似鱼水,紧不可分。
诸葛亮出山时,适逢刘备大败,被曹操赶得如丧家之犬。他孤身入吴,说服孙权与刘备合作,一举在赤壁火烧曹军八十三万大军,一时名震天下。随后出谋划策,从溃逃的曹操地盘上夺得原属刘表的荆州四郡,使得刘备有一容身之所。为其后刘备谋夺益州奠定了基础。
正是他的劝进,刘备先后登上汉中王和大汉帝国皇帝的位置,可谓劳苦功高,被刘备任以丞相重任,全权处理蜀汉帝国政事。
可是他的志向并不只有这一点,治国平天下才是他平生大愿。现在大汉帝国分崩离析,中原一带被魏国占据,江东被孙权割据,属于大汉的领土只剩下益州、荆州两地。
眼看刘备逐渐积累了元气,终于可以为恢复汉室一展宏图,关羽在荆州对曹军大打出手,连战连捷,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孙权阴险的从背后捅刀子,致使关羽兵败被杀,荆州被孙权抢走。
诸葛亮知道有官员在私下里谈论,说当初他在隆中三分天下的策略本身就是矛盾的,既然想要拥有荆州,又如何可能联好东吴,正是因为他的错误决策,才导致关羽被杀,大好形势毁于一旦。
他对这些私下里的议论只能置之一笑,他在隆中作出三分天下的论断的时候,荆州可是属于刘表的,就算是刘备借东吴抗曹的时机占领了荆州,也谈不上就与之交恶了。为了保持孙刘两家的联盟,他甚至说动刘备,主动让出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只保留了零陵郡作为对曹作战的桥头堡。
真正致使功败垂成的始作俑者,实际上还是在荆州威风八面、打得曹军落荒而逃的关羽。
关羽这个人才能的确出众,曾经得到曹操的大力称赞,为了笼络他不惜上马金下马银,绫罗绸缎、金银珠宝、娇妻美妾、升官发财样样都来,只为留住他在曹营效力。
但是关羽重情重义,为了投奔大哥不惜千里走单骑,后来也曾经为了放曹操逃命不惜违抗军命。
也就是这样一个出色的人才,傲气十足,对他看不起的人没有一点好脸色,说话尖酸刻薄,不但拒绝孙权女儿的求婚,还出言不逊,说什么“虎女安肯嫁犬子”,把自己的哥哥诸葛瑾逐出城去。
哎,这个人政治眼光太短视,又不会摁捺情绪。
实际上孙权的举动很好理解,当初他想用妹妹来控制刘备,后来因为刘备取益州,双方翻脸,孙夫人回到江东。
后来刘备做出让步,把荆州三郡还回后,双方关系已经缓和。
孙权见到关羽军威鼎盛,锐不可当,怕刘备秋后算账,才向关羽求娶其女,为的也是一个放心。
如果关羽能够忍一忍,如果关羽能够把这件事拖一拖,拖到大局已定,到那个时候,你对孙权有什么不满,要骂人打人就是杀人都没关系。
现在好,自己辛辛苦苦提出的隆中对被这个粗人唱得面目全非,和孙权的关系也降到了冰点以下,所有的美好蓝图都化为水中花镜中月。
朝中的大多数官员还没有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形势的险峻,仍然沉浸在关羽大败曹军的虚幻荣耀里,认为荆州反击战的失败在于东吴的背信弃义,而本方的实力既然连曹军都敌不过,东吴更是小菜一碟。
当诸葛亮听到关羽兵败被杀的时候,感觉是挨了当头一棒。
整个荆州的兵马都被消灭干净了,这是蜀汉帝国最精锐的部队啊,是经历了漫长战争,从沙场里杀出来的百战雄狮,比刘备带到益州的部队战斗力更强,这就意味着,蜀汉帝国富含战斗力的精锐已经为之一空了!
诸葛亮看着赵云一张一合慷慨陈词,暗自叹气,这也是一个不懂政治的马上将军。
诸葛亮认为当前蜀汉帝国的主要任务,不是南下还是北上,而是积聚实力。
靠蜀中那些矮小习惯山路作战的军队,和北方人高马大的彪形大汉在平地作战,面对万马奔腾的骑兵,胜负可想而知。
东吴人斯文体弱,到好对付,可是能去征伐他们吗?
他们是蜀汉的盟友,就算现在闹翻了,可他们迟早会认识到谁是他们的盟友,他们两家是一条线上的蚂蚱,任谁倒下都会连累另一家被魏国消灭。
两国开战的时机,只可能是在魏国被消灭的时候,这是毋庸置疑的!
法孝直,要是你没有逝世,你会怎么劝说陛下呢?
诸葛亮揉揉发痛的额头:“子龙,听说太子今天进宫,还是没说服皇上放弃伐吴,但陛下决定推后半年出兵。”
赵云微微一笑,朝皇宫方向遥遥拱手:“是!听说太子和陛下谈了很久,当时三将军也在场。然后陛下下令暂缓出军。所以说我们还有机会说服陛下放弃伐吴的决定。”
诸葛亮面对铺满桌几的竹简,叹了口气,政事太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看得完:“太子如何规劝陛下的?”
“不知,宫里每个人都神神秘秘的,问起来也是三缄其口。”
门外有人求见,几个下级官僚进来,汇报了工作进度,听取了诸葛亮对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取走部分已经处理好的竹简,又抱来一大捆竹简等待处理。
赵云默默看着这一切,感叹道:“丞相每日要处理的政事太多了,这样身体会受不了的。”
诸葛亮笑笑:“我忙碌一点,陛下才有更多的时间考虑国家大事,这是身为臣下的本分啊。”
赵云忍不住道:“丞相应该把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交给手下的从事帮助处理,这么大个国家,你不可能每件事都事事关心,这样是不行的。你连乡民争斗这样的小事都要过问,那要那些长史、司马、从事干什么。”
诸葛亮苦笑道:“大汉帝国辟处益州,这里汉民大多是黄巾之乱后才入蜀的,与当地百姓还没完全融合,双方时有争地冲突,不处理好,关系到大汉的未来,我不放心都交给下面,怕他们不够尽心啊。”
赵云眼里都是钦佩:“丞相如此尽心尽力,实在是我大汉之福!”
诸葛亮恭恭敬敬对着皇宫遥拜:“陛下当年不以臣卑鄙,三顾茅庐,情真意切,亮敢不效死力!”
“可惜太子……”赵云不好评说皇室。
“太子还年幼,少时因为陛下基业未定,居无定所,没有好的老师教他。后来孙夫人代为抚养,她又是个不喜红妆爱武装的奇女子,太子的教育就给耽误了。其实太子天资聪颖,亮已推荐掌军中郎将董和的儿子董允为太子洗马。董允幼承庭训,学养均好。太子有他相伴,必会有所进益。”
赵云默然,这位太子说他天资聪颖也无不可,可喜好的不是治国之策,而是走马嬉戏。陛下年已六十有余,大行之后太子登基,大汉的未来会走向何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