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冷静的近乎冷漠,他安然看过杨峰送来的边报,欲言又止。最后,他漫不经心地对杨峰说道:“先帝让太尉总理军事,当此大战之际,亮不敢多言;太尉但有所需只管开口,亮必竭力协助之。”孰料杨峰不提军需后援之事,反而莫名的说了一句:“丞相,你还是我当初认识的那个诸葛丞相吗?”诸葛亮一呆,抬眼看着杨峰,不解道:“杨太尉何出此言?”杨峰勉强一笑,随即言道:“丞相可还记得当初在临山村劝杨峰出世为天下人效力时?那时的丞相之心是何等热切。为何到了今日,丞相贵为百官之首,手握大汉权柄,一言可以定兴衰了;丞相反而意气消沉?峰虽不才,却也能看出丞相日常理政,纵然从无差错却远远不曾全力以赴。峰不解。丞相难道不复当年大志了吗?丞相难道忘了先帝的托付了吗?丞相莫非位极人臣之后反而倦怠了吗?”听得杨峰所言,诸葛亮默默无语。他在屋内来回踱步,突然,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掩上房门,转身对杨峰说道:“公望,你当真不知吗?”
“我虽然表面上蒙先帝托孤,其实……其实先帝并不信任我啊。”
“丞相此话怎讲?”
“公望,先帝临终之时曾言,当今陛下若不可扶,我可以自立为CD之主。你可记得?”见杨峰点头,诸葛亮续道:“然而先帝倘若真有如此想法,又何必在群臣面前对我说起?这么做无非两种解释:一来是让群臣知道先帝有过这么一说,将来若我当真行废立之事有个依据;以先帝之明,他一定看得出我绝不会这么做。那么,先帝的这番话只能是另一层意思了。”
杨峰仍然不解:“先生认为先帝的意思是什么?”
诸葛亮凄然一笑道:“先帝担心我恃才弄权效法曹操;于是在群臣面前把这番话挑明;意在让我当着诸位大臣立下誓言,永无非份之想。先帝担忧虽然不无道理,但我深受先帝知遇之恩,早愿肝脑涂地以报效,结果竟换来这般猜忌,实在有些心寒。”孔明见杨峰一脸沉思之色,歉然道:“太尉试想,先帝托孤于我,又派令你与李严为顾命大臣;名为辅助,实为牵制。我受先帝深恩,凡事不敢怠慢;但我又受先帝临终猜忌,凡事又不得不再三小心谨慎。亮经常劝服自己:做好本份,千万不要插手其他事务。只是与公望素来交好,方才时时切磋探讨;望太尉能深明我心,不叫孔明为人所诟病。”
杨峰突然哈哈大笑,手指孔明道:“好个小心谨慎的诸葛丞相,原来我一直以为你见识高远,今日听你一言才知道你也不过就是名不副实的俗人!”
孔明涵养再好听到这番话也忍不住发怒;但诸葛亮何许人也,马上听出杨峰话中似有所指,于是忍气道:“公望有话但说无妨,何必学人激将?”
杨峰正色道:“峰只问丞相一句:丞相到底是为什么不再躬耕南阳逍遥出世?”
诸葛亮不想杨峰有此一问,随口答道:“亮深感先帝三顾之恩,故许以驱驰。”
杨峰再问道:“丞相可知杨峰又是为何愿意辅助大汉?”见诸葛亮不语,杨峰一字一顿的说道:“杨峰虽与丞相来自不同的世界,但杨峰现在却十分希望能尽自己全力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圣继传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诸葛亮听罢此言,犹如木雕泥塑般静立不动,嘴里喃喃重复道:“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圣继传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良久,诸葛亮微笑抬起头来;杨峰看到他的眼里重新充满智慧而清亮的光辉,拱手道:“恭喜丞相解开心结。”诸葛亮回礼谢道:“多谢太尉指点迷津。”言讫二人相视大笑。笑过之后,杨峰狡黠的对诸葛亮说:“丞相对这前来犯境的五路大军早就成竹在胸了罢?”诸葛亮笑道:“羌人可以使马超将军敌之;曹真大军可叫子龙将军紧守关隘;南蛮那里让魏延布疑兵阻挡;东吴陆逊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只要其他各处没有进展,他一定不会轻举妄动,只要叫李严密切注意即可。唯一比较麻烦的就是曹仁的荆州兵马袭取上庸……”杨峰苦笑道:“丞相莫要再说了,我知道,我跑一趟就是了。”诸葛亮悠然道:“久闻太尉擅长治军,上庸兵甲冠于天下。亮在CD静候太尉佳音。”杨峰又好气又好笑,忍不住骂了一句:“妈的,我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吗……”
魏国大将军曹仁亲率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向上庸而去。曹仁今年已经快六十岁了,早已过了亲冒锋矢上阵杀敌的年纪;可是大魏皇帝曹丕,他的堂侄子,听说刘备身死大喜过望,听从了司马懿的计策,联络羌人、东吴、南蛮三处外援,并让曹真领军出阳平关,自己率部出宛城,共五路大军进攻蜀汉。曹仁的心里其实对这次进攻颇有微词,他一直认为现在无论是攻汉还是伐吴,均不是最合适的时候;可皇帝亲自下令,他也只好奉命出征。曹仁早就听说上庸兵甲在前任太守杨峰的整顿下战力大增,几乎号称冠于天下;而且早年和杨峰也曾打过交道,这个人似乎极善奇谋。曹仁一点也没有轻敌之心,这一路行来,他不间断的派出探马沿途打探消息搜索敌踪,同时他也一再交代常雕、王双两路人马保持警惕。说到底,曹仁不想在这个岁数上还被人打一个败仗,毁了一世英名。此役他的主导思想就是一个字“稳”;曹仁相信只要稳扎稳打必能稳中求胜。
与曹仁的想法截然相反,杨峰深知面对三倍于己的魏军,稳健的战法绝不能带来胜利。刚刚检阅过上庸的兵马,杨峰对这五个军的状态十分满意。他找来了这些旧时部将,在议事厅里摊开大大的地图。杨峰问周歆:“曹仁所部的动态如何?”周歆一边在地图上标注一边回答:“曹仁所部共十五万大军,分三路向上庸袭来。曹仁手下大将常雕率本部兵马三万出樊城,意欲攻取我新城,房陵一线;大将王双带领五万人马出南乡,渡汉水往上庸而来。曹仁自率七万大军自宛城出发,居中策应两处人马,兵锋直指上庸、新城之间,意在切断我们两城之间的联系和呼应。”李辑补充道:“很明显,曹仁此次进攻上庸的战法就是分三路进兵,先分别攻击上庸、新城,让我们首尾不能相顾;随即主力大军切入上庸、新城之间,造成我们在两个战场上都两面受敌的态势。”申仪点头道:“这一招可够狠的,他有十五万人马,本来在人数上就有优势;再一夹击,我们的人马根本不够抵抗。”杨峰凝神倾听众人说话,问道:“若以各位之见,我们该如何御敌?”
申耽慨然站起:“太守……不,太尉。我愿领本部人马死守新城,哪怕战死沙场也不叫曹仁踏入我上庸郡半步!”张凉也站起高声道:“我亦愿守上庸,即便身死也要力保上庸不失!”杨峰看着这两员猛将,微笑点头赞道:“好气概!”申仪在一旁沉吟道:“太尉的意思可是我们据坚城固守,然后等待益州援兵里应外合击破曹军?”此言一出,李辑、周歆纷纷点头,从目前的局势看来,这似乎是最为稳妥的办法。不料杨峰微微摇头:“此次曹魏联络羌人、南蛮、东吴三处人马来攻,益州兵力也十分吃紧,不可能再派援军来上庸了。”众人闻言,对视一番,齐道:“我等愿死战以保上庸!”杨峰眉头微皱,问道:“为什么你们非要死战保住上庸?”众人错愕,相顾无语。杨峰笑道:“我们把曹仁放进上庸来如何?”见众人不解,杨峰在地图上指点道:“曹仁所部看来势大,但并非无暇可寻。常雕军自樊城而出,最多五日可达新城;王双部渡汉水而来,至少也要八日;曹仁本部远在宛城,七万大军到达上庸境内也需十余日。我决心已定,就以上庸五万人马尽灭曹仁十五万大军!”申仪问道:“可曹仁三路大军起来,我等当如何分兵应对?”杨峰道:“分兵?不!管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言毕,杨峰下令道:“前锋营营长何在?”“末将在!”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站了出来。杨峰满意的看着他,上前问道:“刘全,我有一个万难的任务要交给你和前锋营的小伙子们,你可敢接!”刘全的眼中满是兴奋:“请太尉下令!”杨峰正色道:“我令你率前锋营即刻前往老河口,无论如何阻挡王双两天;两日之后,你向上庸方向退却。记住,务必将王双打痛。只有打痛了他,他才会扑得狠!”刘全正待接令,李辑在旁言道:“太尉,老河口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前锋营一千骁骑如何能抵挡王双四万大军?末将愿率本部一军前往老河口,必能阻王双两日。”杨峰不理李辑,只是盯着刘全:“刘全,此战关系全局不容有失,而且十分艰难;你若不去,我绝不怪你。”刘全只觉得热血上涌,大叫道:“末将领命!”看着离去的刘全,杨峰眼里流露出复杂的神情。申仪在他身边轻轻说道:“一千对四万,前锋营太难了。”杨峰道:“我何尝不知这一战下来,前锋营必然凶多吉少;可我不得不选择一支最强的部队去和王双纠缠。”说着,面对其余诸人道:“各位,前锋营弟兄们的生死可就看我们这里打得如何了。”
常雕指挥军队一路攻击前进。在出发之前,曹仁大将军一再告诫他要谨慎从事,常雕先前严格按照曹仁的要求执行着。一路派遣探马,遇上峡谷、森林必然仔细侦查之后才大胆通行。但几天以后,常雕开始对大将军的小心很是不以为然,他进展的实在太顺利了。进入上庸地界已经一天多了,除开在几处隘口遭遇了汉军的阻击以外,常雕几乎没有遇上像样的抵抗。这一天来,他直下三座县城,照这个速度,新城指日可达。常雕意气风发的幻想着自己率先攻克新城的情景,几乎都要笑出声来。突然,有军士来报,大军侧翼发现汉军踪迹。常雕漫不经心的派出了一支一千人的骑兵去侦察一番,在他的概念里,这想必是小股汉军在骚扰;汉军主力此刻一定龟缩在新城高高的城墙后面严阵以待。
申仪和申耽带领着两个军的人马面对着常雕侧翼,那里有一支大约千人的骑兵冲杀过来。申仪领三个营的兵马迎了上去,申耽对身后其他军士招呼道:“全军冲击魏军侧翼!”呼啸声中,汉军朝常雕的队列侧面掩杀过去。杨峰给申氏兄弟的任务就是全力攻击常雕侧翼,造成汉军主力全部在这里的迹象。申仪三个营的军队很快消灭了魏军的一千骑兵,转而扑向常雕的中军。常雕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搞懵了,这几天来的顺利让他对现在受到的攻击缺乏必要的准备。在经历了最初的混乱之后,常雕终于恢复了大将本色。他迅速调整了军队的阵形,常雕的想法其实没有错,他在观察了接战汉军的战斗力后作出如下判断:自己侧翼的部队大约五千人,甫一交战就现溃败之象;汉军的战力极强,人数应该在三万左右。常雕估算了一下,自己的部队以骑兵为主,在人数相当的情况下他相信凭借骑兵对步兵的战场优势,自己有把握消灭汉军。于是,常雕下令全军呈半月形向汉军包去,而自己的中军突出,宛如一支月牙铲中的尖刺冲向汉军。
李辑、张凉见常雕的队形发生了变化,马上带领手下的两个军向常雕的后队发起进攻。常雕的中军正向申仪的三个营冲杀过去时,突听背后喊杀声大作。不等他回过神来,后队出现了不可避免的混乱。常雕在乱军之中奋力冲杀了一阵,见军队的溃败已经不可避免,急忙下令撤退。魏军一片纷乱的向后退去,常雕带领中军断后死死抵挡住汉军的追击。就在常雕约束军马尽力保证部队安全撤退时,一支汉军又从魏军现在的后方杀将出来。杨峰和周歆的一个军截断了魏军的退路,魏军士兵在连续几天的胜利后心中充满了轻敌和骄傲的情绪;此刻被几路汉军从侧后方持续攻击,方寸大乱,纷纷又回头朝战团处跑去。常雕的中军正在和对面的汉军拼杀,不料身后有自己的同袍拥挤过来,一时军心大乱。杨峰带着一个骑兵营在乱军中纵横捭阖,锋锐无人可挡;之见军中一员魏将手持大刀往来冲杀,杨峰一带马迎头接了上去。那魏将正是常雕,见杨峰挺枪策马来袭,急转过马头来战。战不三合,常雕臂上被杨峰一枪刺中,负痛而逃。魏军见主将退却再无心交战,发一声喊四下奔逃。周歆迎面见常雕夹马而来,更不搭话,一箭射去。常雕负伤大败本就心神不定,更兼乱军喧哗之中听不见弓弦响声,竟被周歆一箭正中面门,大呼一声栽倒马下。
杨峰令汉军各部迅速打扫战场,李辑拍马近前曰:“太尉,此役共歼敌近万人,敌将常雕被周歆将军射死;魏军俘虏溃逃者不计其数。实乃大胜!”杨峰脸上却丝毫不见喜色,他的目光望向老河口方向,遽然道:“传令各军,丢下所有缴获,只带武器和随身粮草;全速向老河口进发!”
汉军全速向老河口行进,杨峰却还嫌部队前进速度太慢,口中不住催促。心里,杨峰不停的念叨着:前锋营,你们一定要顶住啊!
前锋营战事如何?杨峰的计划能顺利实施吗?曹仁又会有什么应对之策?请看下一章节《退、退、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