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峰见关平如此郑重其事的求自己办事,心下虽然困惑却也一口答应。关平低沉着嗓子说道:“公望此去东吴,万望帮我寻访舍妹关凤的下落。”杨峰闻听此言,不由一头雾水,问道:“不是听说东吴早已将关将军陷落在荆州的家眷保护好并于先帝东征之际送还了吗?”关平叹了口气,没有说话;关兴接着说道:“不错,孙权确实送还了我家的家眷;可我那小妹子却是在荆州陷落当日就不在荆州家中了。”杨峰听了,不由奇怪:“按照这个说法,关小姐如果不在东吴人等手中,必然能够寻访到二位啊。何况事情都过去两三年了,难道一点消息都没有吗?”言下之意,你们自己关家的人不见了,这些年过去了,你们自己都不曾寻访过吗?关平苦笑:“刚回CD时,荆州那边还有故人传来消息说舍妹还滞留在荆州;这一年多来却始终没有消息传回家来。派出去的人多方寻找就是不见人,只是隐约听说似乎在建业一带。”杨峰皱眉道:“令妹为什么要在建业逗留如此之久?难道另有所图?”关兴摇头微笑:“我那个小妹妹最是倔强任性,谁也不知道他心里想得是什么。不过仗着从小和父亲学得一身武艺,一般宵小还近身不得。”杨峰闻言微笑道:“难怪二位将军倒不是十分担心令妹的安危。”关平犹自苦笑道:“哪里会不担心,只不过找不回来罢了,只好借此**耳。”杨峰点头道:“此去东吴,峰必定尽心寻访令妹下落;至于能否有结果,峰实在不敢保证。”关平、关兴兄弟二人拱手谢道:“只要公望尽心寻访,我兄弟二人就感激不尽了;何敢求其必得?”杨峰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接下了一个寻找失踪人口的任务。记得临行前自己特意问了关平,他那个宝贝妹妹有何特征;关平半晌才说出个嘴角有一小痣的话来。天知道这世上有多少少女嘴角有痣。想到这里,杨峰不由摇头苦笑;俗话说:言必信、行必果。自己既然答应了关家兄弟的请求,自然要尽力帮忙;可话又说回来了,人海茫茫又叫杨峰去哪里找?正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只见前方一队吴军仪仗而来;杨峰依照惯例停步等候;不多时,吴军来到面前,当先一员小将上前问道:“前面可是汉家天子使?”杨峰一举手中节杖回应道:“正是!”那员吴军小将面色一肃,言道:“奉吴王之命,恭迎汉家天子使!”于是一行人迤逦向建业缓缓前行。
比及到了建业城内,天色尚早;杨峰以为孙权会马上召见自己。不料王宫里传来的消息是吴王请汉家天子使在馆驿先行休息,今夜大夫张昭于府邸宴请天子使。杨峰揣摩着这个消息,心里暗暗冷笑;看起来,东吴的文官们又要来个群起诘难了。无非是再一次的舌战群儒罢了;东吴这般文士还有点新鲜玩意没有?杨峰长长伸了一个懒腰,既然如此就趁着这个时间好好休息、养精蓄锐一下吧。
看看天色差不多了,杨峰如平常一样穿上一袭青衫,腰间佩上流光剑;施施然向张昭府第踱去。一路上只见城内繁华异常,大有太平盛世之风。杨峰一边走过一边频频点头,暗忖这东吴一隅被孙氏经营的倒也繁花似锦,看起来东吴人等也都是不可小视的能吏啊。只不过,杨峰心底对那些个临战先怯的文臣们很是不屑;如果大义有失,就算是才高八斗之辈,不过只能算比较有水平的汉奸罢了。想到汉奸一词,杨峰不由微笑起来;背叛大汉的奸臣,正好和汉奸一词相得益彰,这或许也是天意吧。就在自己胡思乱想之际,张昭的府第就在眼前了。杨峰稍整衣冠,上前对门房说道:“大汉天子使杨峰应邀来访张大夫,烦请通传。”不料那门房正眼也不看杨峰,只是撇着嘴角说道:“大汉天子使?在哪里,我怎么看不见?这天下还有大汉吗?”边上几人一起哈哈大笑,貌甚无礼。杨峰闻言不由一奇,心道这小小门房居然如此倨傲?转念一想,杨峰心下释然,看起来这就是张昭等人想给自己来个下马威了。于是微微一笑道:“原来张大夫家的门房尽是有眼无珠之辈。堂堂大汉天子使就在眼前居然看不见。好笑啊好笑。”言讫抬腿就往门里迈。那几个门房见杨峰要进门,竟然纷纷站起堵在大门口,看这架势似乎只要杨峰再往前一步就要动手。杨峰冷笑一声,这场面如果去吓唬一些空有舌辩之术其实毫无胆色的家伙或许真能奏效,可杨峰自来到三国也算得上是久经战阵,眼前的几个家丁他还真就没放在眼里;只是碍于两国盟好的目的不愿意做得太过分,当下朗声道:“大汉杨峰应邀来访,原来东吴竟是如此待客之道;杨峰见识了,就此告辞!”说着作势要走,只见门后闪出一人,嘴里高呼道:“汉使稍待!”杨峰回头一看,只见一个文士打扮的人正站在门外。那文士斥退众门房,趋前道:“汉使切莫与下人们一般见识;张公在厅内久候了,汉使请!”杨峰笑道:“锋在蜀中,久闻张公礼贤下士,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那文士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也不多言,径直引杨峰入内。杨峰进得大堂,只见厅内满满当当坐了不下二十人;他站在厅内做了一个四方揖,朗声道:“大汉天子使多谢各位招待了。”未等主人张昭回礼,一人起身诘难道:“献帝之后岂有大汉?杨先生自称大汉天子使,不免自抬身价过甚吧。”杨峰寻声望去,原来是薛综在那里洋洋得意的说话。杨峰笑道:“适才门外下人也以此问我,原来薛学士枉为大儒,见识也和下人一般。”薛综被杨峰一抢白,额上青筋暴发,急急又要开口;杨峰不等他说话笑道:“敢问薛学士,光武帝可算是大汉天子?”薛综一愣,随口答道:“自然是算的。”杨峰点头道:“依先生所言,孺子帝之后尚有大汉乎?王莽篡汉逆行,我光武帝奋起于绿林之间,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即倒、重兴汉室;其功可匹配天地。薛学士轻轻一句,可是连光武帝盖世伟业都抹杀了。”薛综不经意间落入杨峰语言圈套,此时只好结舌不语。
张昭见薛综无语,于是缓缓开口道:“杨先生此来东吴,无非是想效昔年诸葛孔明,鼓如簧之巧舌来说我主救援。只是既有孔明之例在先,我们说什么也不会让主公再上你的当了。”此言一出,东吴诸人纷纷称是。杨峰大笑道:“久闻张公大才,今日一见不过如此。锋此来东吴确为两国盟好而来,但不知张公所谓求援一说又从何而来?”张昭冷笑道:“大魏兵发五路进攻西蜀,你等此来难道不是求援的吗?”杨峰摇头道:“张公难道整日居于内府,连天下之事都不知道了吗?曹贼五路来袭,表面上气势汹汹其实不过外强中干;早在我家诸葛丞相和诸位将军还击之下兵败而还了。张公今日还在这里翻着老皇历,杨峰真是无言以对了。”张昭怫然道:“老夫当然知道这些事,只不过你西蜀地少人稀,深恐大魏再次进攻,这才不远千里而来;这等心思,如何能瞒得过天下人的眼睛?”东吴众人哄然叫好,杨峰也不动怒,仍旧微笑道:“张公此言差矣!敢问诸位,如若曹魏对东吴也来一个五路齐袭,东吴胜算几何?”众人闻言皆默然不语。杨峰道:“非我小看东吴,倘若曹魏尽起五路大军来袭,东吴必要竭尽全国之力以抗;到时候,我大汉自长江而下,两面夹攻,则东吴九郡八十一州实在难以幸免啊!”骆统摇头道:“我东吴自来与世无争,大魏又怎会无故兴兵来袭?”杨峰厉声道:“好一个与世无争!东吴与我先帝曾结盟约,约定共抗曹操兴复汉室;可我家关将军兴兵北伐,威震华夏,兵锋直指洛阳、许都,大汉还于旧都指日可待之时,是谁背弃盟誓?是谁背后偷袭?”骆统满面通红,不敢接话。杨峰深吸一口气,平缓一下情绪道:“退一万步来说,即便东吴当真与世无争,就可以保证曹魏不会进攻江东吗?绵羊无害,狼何食之?何况曹丕狼子野心谁人不知,迟早必会对江东垂涎三尺。如今隐忍不发,无非是因为我大汉雄踞益州,曹丕不敢轻举妄动也!”
顾雍站起身来,对杨峰先施一礼,开口道:“杨先生洞察时局、深明大义。顾某佩服。只是蜀汉后主年幼,恐不能成大事。不知先生以为如何?”杨峰眉毛一扬正待说话,只见薛综在一旁加了一句:“那刘禅年幼无知,更兼心智未全,实在不是人主之相。”杨峰大怒斥道:“薛敬文不解天下之势,诽谤他人之事却津津乐道;实小人也!锋虽不才,断不与小人共论大事!”说罢再也不看薛综一眼,对顾雍道:“元叹先生,别人能以年岁论英雄,江东俊杰实不该有此心思啊!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想甘罗十二为丞相,使赵不辱;江东孙策将军起兵之时不过弱冠;周郎风采,至今仍令人追思神往。顾先生何言年少者不能成事?况我大汉内有诸葛丞相修明德之政;外有赵云、马超、魏延等将军练精锐之军。主上年龄虽幼,但智量甚大,假以时日必能不负天下之望,重光大汉。顾先生以为然否?”顾雍不发一言,对杨峰深施一礼,回到了座位上。杨峰突然展颜一笑道:“各位大人,锋独自站在堂上与大家聊天,腿实在有些酸了。”众人一愣,随即纷纷笑了起来。张昭也忙不迭招呼道:“快快看座,看座!”一片笑声之中场面轻松了下来,是夜,众人都有意识的不再说起结盟之事。杨峰乐得轻松,只在席间应酬。江东大儒程秉端起一樽酒来到杨峰面前,高声道:“今日有幸得见杨先生,大慰平生;不才敬先生一樽清酒,请先生为今日赋诗一首以助兴也!”原来程秉见先前众人以时局诘难杨峰未果,于是就想了这个主意;照程秉的想法,这杨峰乃是蜀汉将军,军旅之事必然难不倒他,时局分析又才落败,看来只好用诗文一道来给杨峰点难堪了。何况,就算杨峰当真赋不出什么好诗,最多也就是脸面上一时下不来,不至于伤了汉、吴的和气。此议一出,东吴诸人马上明白了程秉的用意,纷纷鼓噪起来。杨峰又如何不知道程秉的心思,他略一沉思说道:“锋乃一武夫,诗律不精,”才说道这里,只见程秉等人面露得意的笑容,杨峰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当此尽欢之宴,德枢公盛情难却,锋献丑了。”在众人注视当中,杨峰漫然起身吟唱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程夫子、德枢公,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杨峰吟罢此诗,见江东诸人均呆坐于地,心中暗暗好笑。这首将进酒乃是唐代诗仙李白之作,气势磅礴动人心魄。今日在酒宴之中吟唱出来又是应时应景。只是杨峰稍稍将其中人名略加更改,换成了程秉的名字,这样一来更显得是杨峰即兴之作。程秉回味诗意良久,突然奋起取来纸笔抄录下来,斟上一樽酒来到杨峰面前,由衷的说:“杨先生大才,程秉佩服,请满饮此杯!”江东众人也衷心钦佩,纷纷举杯。杨峰也不推却,一口饮尽杯中美酒。拱手道:“锋不胜酒力,多谢各位款待,告辞了。”诸人起身相送,宾主尽兴而散。入夜,张昭来到孙权王府,只见孙权、陆逊、顾雍等人均已在座。孙权问道:“张公观汉使如何?”张昭答道:“吾观其人,深不可测也!”孙权叹道:“蜀地何多人才矣!这结盟之事各位以为当怎样处理?”顾雍沉吟道:“无论如何,汉、吴两家结好是势在必行之举。”陆逊微笑接口:“只是明日相见,不能让杨峰太容易就达成目的了。”二人相视而笑,孙权也频频点头。
杨峰独自走在大街上,享受着晚风带来的一点凉意。明天就要见到孙权了,今晚的一番表演显然已经征服了江东文臣们的心,明日只要在孙权面前晓以利害关系,凭孙权的见识,结盟绝不会有什么问题。想起原来在书上看到的邓芝出使东吴的桥段,杨峰又忍不住微笑起来。估计,明天吴王宫前还免不了一场表演啊。眼前一队吴兵走过来,当头竟然是潘璋。杨峰饶有趣味的看着这个曾经战场上的对手;潘璋也认出了杨峰,带着不自然的笑容走上前来见礼。杨峰正待说话,忽然惊觉身后竟然响起犀利的箭矢破空之声;杨峰毕竟久经沙场,反应极快,一侧身先躲过箭矢来势,紧接着抽出腰间流光剑朝空中那一抹乌光斩去。身边吴兵们也紧张起来,在建业街头,汉使竟然遭袭,这要是传出去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潘璋不敢怠慢,一面令人保护杨峰,一面派兵搜查箭矢来路。建业街头响起了“有刺客!”的喊声。
究竟是谁要暗算杨峰?杨峰又将在孙权面前如何表演?请关注下一章节《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