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晴对李墨挑眉,到不是看上了李墨。她挑眉只是下意识的动作,因为她每次见到李墨,都会觉得惊奇!第一次,李墨是个‘乞丐’,却想跑进浮华楼里找乐子。第二次,李墨摇身一变,成开封府的衙役,并且在浮华楼里,毫不畏惧的把刀架在了番邦王子的头上。这次,冬晴在楼上的屋内也是瞧见了的,毕竟那次闹得太大,整个浮华楼的人都知道。第三次,也就是这次,冬晴又见到李墨作为一个衙役,却成定王的座上宾!这一件件非常理的事情,叫冬晴如何不觉得惊奇。
赵元俨见冬晴对李墨挑眉,若有所思:莫非?这李墨和浮华楼花魁有所勾搭?正好!就趁这个机会试试他!
今日,赵元俨宴请李墨这个衙役,自然不会是单单为了,看看他这个破案功臣这么简单。赵元俨见李墨是怀着目的的,他的目的就是看看李墨是否是有真才实学,并且看他是否忠于赵氏皇朝!别觉得赵元俨莫名其妙!这对赵氏皇朝很重要。
因为现在是太后刘娥把持朝政,而赵元俨自己却又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中心之外(市井间是赵元俨害怕刘娥迫害,而自动隐退!事实是怎么回事,恐怕只有皇家自己知道。),加之皇帝年幼,赵氏嫡系就出现了权利的真空期。赵元俨担心刘娥篡权,成为第二个武则天,所以对刘娥很是提防。
当然篡权是要需要一个朝政班底的,而刘娥现在手中并没有太多死忠于她的人,所以培养人才便成了一条可以走的路。而这时候李墨恰恰得到了刘娥的赏识。于是赵元俨宴请了李墨,想试探一下他。
如果李墨真有才华,却投靠了刘娥,那么赵元俨定会想尽办法给李墨仕途上下绊子,不让李墨成为赵氏皇权的后患。这种事情也许看起来有些无理,但皇家为了皇权时,连父子兄弟都可以自相残杀,那还讲什么理呢?
本来赵元俨也可以直接给李墨下绊子,可这样做难免会引起白殷的不满,要知道白殷这老头虽然和太后走得比较近,但却是名副其实的‘帝党’,而李墨又是白殷的女婿,所以赵元俨还是得给白老头些面子的,不然惹恼了白老头,他发动手中的那些言官,可是很吓人的。
赵元俨瞟了一眼身边的李墨,举起酒杯道:“我和白翁多年交好,现在你为他女婿,当为我贤侄!来!贤侄我们再喝一杯。”
李墨脑袋晕乎乎的,知道不能再喝了,可是人家王爷都叫你贤婿了,你总不能拂了他的面子吧?再说王府里这美酒,确实香甜味美,让人有点欲罢不能。李墨举起酒杯,又和赵元俨走了一个。
赵元俨一口饮尽,随后放下了酒杯,又道:“白翁!贤侄!你们看!趁冬大家在里,我们各作一首词,让冬大家吟唱怎么样?”说着,赵元俨转头看向白殷,却见白殷已经深醉不起了!
李墨一听作词,觉得没有兴许,道:“王爷独作,我欣赏便可!”
赵元俨见李墨不上钩,心想:这才是第一步,你都不上钩,我怎么能继续下去?于是他激将道:“贤侄!我观你面貌清秀,虽不曾有功名,但却也读过书吧?怎么?连作词都不会么?”
李墨脑袋迷糊,酒精上脑,胆子比平时大了许多。自己在后世好歹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连宋词都不会么?笑话!“谁说我不会!我这就来一首给你听。”说着,就吟出了秦观的那首《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李墨这词吟得不对时,不对景,但却勾起了他的哀愁,想着远在后世的父母,亲人,他端起美酒,吞入愁肠。回不去了……,我过得很好……,妈!爸!你们呢?儿子想你们了。酒总不是个好东西,李墨连喝几杯,彻底醉了。
赵元俨和冬晴,听完李墨吟诵的词,眼睛一亮,也没在意李墨词中不对情景,只当他是以前所作,现在拿出来吟诵。
冬晴默记下来刚才那首《江城子》,深深的看了李墨一眼,心中道:乞丐、衙役、才子,那个才是你呢?为什么你有如此才情,却甘愿做一个衙役呢?
赵元俨也看着李墨,看着他醉醺醺的眼神,赵元俨笑了。心想:你醉了?你醉了就好办了,到时候还不是问你什么!就说什么!赵元俨挥挥手,让歌妓退下,然后又招来两个下人,把一旁醉倒的白殷扶到了客房去休息。
冬晴见王爷没有让自己唱词的打算,回眸挂了一丝目光在李墨身上后,就跟着姐妹们退了下去。
待人都散去了,赵元俨死死的盯着,醉了却没醉死的李墨。他先帮李墨顺了顺背,从边缘问道:“贤侄啊!你是哪里人士啊?怎么来会到汴京呢?”
李墨叭了叭嘴,老实道:“我是白府的人,坐轿轿子来的这儿,你忘了吗?”
呃……,赵元俨被李墨的答案给咽住了,他换个问题道:“贤侄啊!你看!你也被太后封为了七品宣议郎,不知道你怎么看待我大宋的国策?”
李墨眼神迷离的看了一眼赵元俨,顿时也忘了他是皇室宗亲,在酒精上脑的情况下,大着胆子说了三点大宋国策的弊病:“冗官!冗军!并且过于重文轻武,熟话说乱世兴武、盛世兴文,现在的大宋可算不得盛世,北边的幽云十六州都还没收腹呢。”
李墨这些理论自然不是他自己的,而是他在后世的网络论坛上掐的一段。所谓冗官!冗军!,就是官多、兵多,却很闲散。至于重文轻武!更是从宋朝开国,就奠下了这个基调。要知道宋太祖赵匡胤,本就是武将出身,因为发动兵变从而篡位成功,当上了皇帝!所以宋太祖对武人很是提防,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十个文官贪墨,不及一个武将叛乱。于是宋朝重用士大夫、优待士大夫,最后更是不杀士大夫(叛逆除外)。就这样!文人地位一天比一天高贵,武将一天比一天低下,便造就了宋朝文重武轻的局面。
赵元俨听了李墨的言论,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李墨说得简洁,却很精辟。赵元俨作为一个睿智的王爷,自然是将大宋的弊病看得一清二楚,他深虑的看着李墨,心说:白翁!真是招了个好女婿啊!别人都只看到了大宋富庶繁华的一面,他却看到了大宋羸弱的一面。幽云十六州!这个华夏祖宗的地儿,现在朝中还有几人惦念着?
(呵呵,不知道有没有读者大大和我一样,平常挺沉默的,一喝酒后就话多起来了,而且胆子也要明显大很多。)
(还有很多人说主角出身衙役,低贱什么的,当不了!但要记住,永远不要和当权者讲出身。不管主角是个什么样的出身,如果得了当权者的赏识,赐他一个出身,一样的可以。诚然宋朝是士大夫的乐园,但同样也有并不是士大夫出身的高官,比如狄青、童贯(太监,但掌了军权)岳飞、等等。虽然结局都不好,但人家终归是从小角色爬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