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1600000007

第7章 中医诊疗

第2章 中医诊疗

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病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不能畅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灼热、肿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古代痹证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肢体痹和内脏痹,本节主要讨论肢体的痹证。

第一节病因病机

痹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内因是痹证发生的基础。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在因素。因其易受外邪侵袭,且在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后,易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而形成痹证。正如《灵枢·五变》篇说“粗理而肉不坚备善病痹”。《济生方·痹》亦说“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

1.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由于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气候剧变、冷热交错等原因,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使气血痹阻而为痹证。由于感邪偏盛的不同,临床表现也就有所差别。正如《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以风性善行而数变,故痹痛游走不定而成行痹;寒气凝涩,使气血凝滞不通,故疼痛剧烈而成痛痹;湿性黏滞重着,故使肌肤关节麻木、重着,痛有定处而成着痹。

2.感受热邪,或郁久化热感受风热之邪,与湿相并,而致风湿热合邪为痹。素体阳盛或阴虚有热,感受外邪之后易从热化,或因风寒湿痹日久不愈,邪留经络关节,郁而化热,以致出现关节红肿疼痛、发热等症,而形成热痹。如《金匮翼·热痹》说“热痹者,闭热于内也……,腑脏经络,先有蓄热,而复遇风寒湿气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则因痹熻然而闷也”。

痹证日久容易出现下述三种病理变化:一是风寒湿痹或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瘀血痰浊阻痹经络,可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二是病久使气血伤耗,因而呈现不同程度的气血亏虚的证候;三是痹证日久不愈,复感于邪。病邪由经络病及脏腑,而出现脏腑痹的证候。其中以心痹较为常见如《素问·痹论篇》说:“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

第二节辨证论治

对于痹证的证,首先应辨清风寒湿痹与热痹的不同。热痹以关节红肿灼热疼痛为特点,风寒湿痹虽有关节酸痛,但无局部红肿灼热,其中又以关节酸痛游走不定者为行痹;痛有定处,疼痛剧烈者为痛痹;肢体酸痛重着,肌肤不仁者为着痹。病程久者,尚应辨识有无气血损伤及脏腑亏虚的证候。

痹证总由于感受风、寒、湿、热所致,故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经通络为治疗痹证的基本原则,后期还应适当配伍补益正气之剂,对于风寒湿痹的治疗,古代医家根据其感邪偏盛及病理特点作了很好的概括,如《医学心悟·痹》说:“治行痹者,散风为主,而以除寒祛湿佐之,大抵参以补血之剂,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治痛痹者,散寒为主,而以疏风燥湿佐之,大抵参以补火之剂,所谓热则流通,寒则凝塞,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也。治着痹者,燥湿为主,而以祛风散寒佐之,大抵参以补脾之剂,盖土旺则能胜湿,而气足自无顽痹也。”

一、中药疗法

1.风寒湿痹

(1)行痹

[主证]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初期常有发热、恶寒,苔薄白,脉浮等表证。

[证候分析]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为风寒湿痹的共同症状,系由风寒湿邪留滞经络,阻闭气血所引起。行痹以风邪偏胜,风性善行而数变,故行痹以关节游走疼痛,时而走窜上肢,时而留注下肢为其特征。外邪束表,营卫失和故见恶寒发热,苔白、脉浮为邪气外侵之象。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防风汤加减。方中以防风、麻黄扶风散寒;当归、秦艽、肉桂、葛根活血通络,解肌止痛,并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茯苓健脾渗湿,姜、枣、甘草和中调营。

酸痛以肩肘等上肢关节为主者,可选加羌活、白芷、威灵仙、姜黄、川芎祛风通络止痛。酸痛以膝踝等下肢关节为主者,选加独活、牛膝、防己、萆薢通经活络,祛湿止痛。酸痛以腰背关节为主者,多与肾气不足有关,酌加杜仲、桑寄生、淫羊藿、巴戟天、续断等温补肾气。若见关节肿大,苔薄黄,邪有化热之象者,宜寒热并用,投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2)痛痹

[主证]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更甚,得热缓解,关节屈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苔白,脉弦紧。

[证候分析]风寒湿邪闭阻经络,而以寒邪偏盛,寒为阴邪,其性凝涩,故痛有定处,疼痛较剧。得热则气血较为流畅,故其痛减;遇寒则血易凝涩,故痛更剧。寒属阴邪,故局部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亦属寒。脉弦紧为属痛属寒之证。

[治法]散寒止痛,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制川乌、生麻黄、生黄芪、生白芍、甘草、羌活、独活、当归、苍术。方中以乌头、麻黄温经散寒,除湿止痛;芍药、甘草缓急止痛;黄芪益气固表,并能利血通痹。本证也可以采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方用制川乌、附子、干姜温经散寒止痛;麻黄、细辛、桂枝散寒疏风除湿,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用药,可参阅行痹有关内容。

(3)着痹

[主证]肢体关节沉重酸胀、疼痛,甚则关节肿胀,活动不便。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证候分析]感受风寒湿邪而以湿邪偏盛,因湿性重浊黏滞,故见痛有定处,麻木重着,肿胀等证。湿留肌肉,阻滞关节,故致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苔白腻、脉濡缓为湿邪偏盛之象。

[方药]薏苡仁汤。薏苡仁、苍术、羌活、独活、防风、制川乌、麻黄、桂枝、当归、川芎、生姜、甘草。方中用薏苡仁、苍术健脾除湿;羌活、独活、防风祛风胜湿;川乌、麻黄、桂枝温经散寒除湿;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生姜、甘草健脾和中。

关节肿胀者,可加萆薢、木通、姜黄利水通络。肌肤不仁加海桐皮、豨莶草祛风通络。对于风寒湿偏盛不明显者,可用蠲痹汤作为风寒湿痹通用的基础方进行治疗。方中以羌活、独活、海风藤、秦艽、桂枝祛风、除湿、散寒;当归、川芍、乳香、木香、桑枝、甘草活血通络止痛。风胜加防风、白芷;寒胜加附子、川乌、细辛;湿胜加防己、萆薢、薏苡仁。根据偏盛情况随症加减。

2.风湿热痹

[主证]肢体关节以红、肿、热、痛为特点,痛不可触,得冷稍舒,关节活动不便。多有发热、口渴、心烦、喜冷恶热等症状。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证候分析]邪热壅于经络、关节,气血郁滞不通,以致局部红肿灼热,关节疼痛不能屈伸。热盛津伤,故致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苔黄燥、脉滑数均为热盛之象。

风湿热痹即一般通称的热痹。与风寒湿痹相比较,热痹的发病较急,全身症状明显,且邪气极易内舍,以致病情多变。

[治法]清热通络,疏风化湿。

[方药]白虎汤加桂枝汤加减。生石膏、知母、桂枝、白芍、甘草、金银花藤、连翘、黄柏、防己、威灵仙、丹参、姜黄。方中以白虎汤清热除烦,养胃生津,桂枝疏风通络。可加金银花藤、连翘、黄柏,清热解毒,海桐皮、姜黄、威灵仙、防己、桑枝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皮肤有红斑者,酌加牡丹皮、生地黄、地肤子、赤芍等凉血散风。本证亦可选用《温病条辨》宣痹汤。方中以防已、蚕砂、薏苡仁、赤小豆祛风除湿,疏利经络;连翘、山栀、滑石清热利湿。

以上诸痹迁延日久,反复发作,可致关节僵硬变形,疼痛持久,活动受限,或累及脏腑出现胸痹、心悸、气短等。治宜补肝肾、益气血、通经络、祛风湿、化瘀血之法,药物如当归、熟地黄、黄芪、续断、补骨脂、乌蛇、露蜂房、僵蚕、豨莶草、淫羊藿、桃仁、土鳖虫等。亦可用独活桑寄生汤加全蝎、蜈蚣、乌梢蛇等。

二、针灸疗法

(1)治则: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活血行痹止痛。

(2)处方:肩部,肩髃、肩髎、臑俞;肘部,曲池、天井、少海;腕部,阳池、外关、腕骨;脊背,大椎、身柱、腰阳关、夹脊;髀部,环跳、秩边;股部,伏兔、殷门、承扶、风市、阳陵泉;膝部,膝眼、梁丘、阳陵泉、膝阳关;踝部:申脉、照海、昆仑、丘墟。

(3)方义:局部取穴并根据部位循经选穴。病痛局部取穴及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通则不痛”,痹痛遂解。

(4)加减:行痹加血海活血调血,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痛痹加肾俞、关元温补阳气、祛寒外出;着痹加阴陵泉健脾除湿;热痹加大椎清泻热毒;各部位均可加阿是穴。

(5)操作:各部腧穴常规针刺。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肾俞、关元用灸法或温针灸法。

同类推荐
  • 读经典学名方

    读经典学名方

    本书共精选方剂50首,每一方剂的知识点都按原文、注释、译文、按语、病案举例、解析、结语顺序编写。通俗易懂,实属学习方剂的上佳读本。同时能带我们走进仲景既古奥又朴实的临床世界。
  •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根据著名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的讲课录音及笔记整理而成。讲述《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医学特点,强调它是有别于《内经》而成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
  • 解读“中国第一病”

    解读“中国第一病”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就发病人数而言,又是肝炎大国。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三者之间,既存在疾病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又是3个完全不同的疾病。肝炎由肝炎病毒感染所致。按发病方式分为急性、慢性;按病毒分类可分5型,其感染途径相同,治疗原则也一样。得了肝炎不要恐慌,绝大多数是可以治疗的,转为肝硬化、肝癌的仅占极少数,况且,现代肝移植是可行的,存活可达5~30年。只要科学面对、调整心态、积极治疗、防止疲劳就可能治好。
  • 中风临床检查与最佳保健方案

    中风临床检查与最佳保健方案

    本书从中风病因、临床表现、用药、运动与康复、生活起居、心理、护理、婚育、性生活等方面提供了保健基本知识。
  • 便秘奇效良方

    便秘奇效良方

    本书是“奇效良方”系列丛书中的便秘分册,是一本较为系统地总结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便秘的临床参考书。全书共有良方近300首,包括中药内服方、中药外用方、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综合疗法等,反映了10余年来中医临床治疗便秘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内容翔实、易学易懂,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研究人员和中医院校学生学习参考,也可供广大患者及其家属阅读。
热门推荐
  • 弃妃:王爷别动怒

    弃妃:王爷别动怒

    云络绎不过是想借着被劈腿为借口慰劳一下自己,竟莫名其妙穿越到躺在棺材里的死人身上!好不容易从棺材里面爬出来,抓着个美男威胁道:"喂!小子,快告诉我大门怎么走?不说小心我在你英俊的脸上画地图!"什么?他是王爷?老天,你总算也帮我一次了!既然是王爷单只是威胁就太大材小用了,我要绑架加勒索!"快!让你们王妃准备银子来赎人!"啥?我就是王妃?偷着乐呵完了,她坚决否认自己王妃的身份,却不想竟被那个暴虐的王爷直接拉去吃干抹净,丢尽“冷宫”。她云络绎是聪明人,预估形势后,她决定日后要低调做人,再寻觅时机离开这里。却不想她一忍再忍,对方却欺人太盛。终于忍无可忍,她大吼一声,“混蛋,不发威你TM当本小姐病猫吗?”
  • 官倒

    官倒

    所谓官倒,即以官方组织形式进行倒斗盗墓之意。官倒历史上可追溯到春秋时期,东晋孙盛所著《魏氏春秋》有文记载:“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可见从魏武帝曹操开始,便已经亲临指挥军队进行盗墓行为,并且设置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二职,对前朝古墓进行肆意盗窃掠夺财宝。不过时过境迁,官倒这种行为在历史之中却从未停止过,它始终凌驾于历史记载之外,却从未被揭开真相。本书将以一位土夫子的自述,将那段尘封的秘密公诸于世。
  • 天使来巡山

    天使来巡山

    本是普通人的白鸣,竟被天使之心洗礼成为最高贵血统的天使。且看白鸣在这魔法的世界中散发光芒。
  • 昊元天

    昊元天

    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刻苦勤奋的修炼,成为一个绝对的强者,从人族异度时空飞升到仙族异度时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 女性常见病食补食疗

    女性常见病食补食疗

    《美食天下(第2辑):女性常见病食补食疗》主要内容包括:凉拌马兰头、益母草煮鸡蛋、玉米须炖瘦肉、仙灵脾炖羊肉、西洋参炖乌鸡、益母草汤、乌鸡归芪汤、核桃莲子粥、红花通经益肤粥、益母草蜜饮、山楂红花酒、玫瑰花膏等等。
  • 白衣灼灼

    白衣灼灼

    我缓缓的躺到他的胸口,想听他的心跳。可是,本该跳动的地方没有一点起伏。默白他,走了,永远的离开了!眼泪又掉了下来,心,痛的都有些让我不会呼吸了。默白,我的默白。我舍不得你啊!
  • 九世缘之三世桃

    九世缘之三世桃

    这里的桃花似乎连年都开闯进来是要付出代价的哦!她坐在桃树上晃荡的双腿仔细的打量着他,打量着这个千百年来进来的第一人他空张了张朱唇,什么也没有说,但是此后这林里多了一个扫花的男子你每天都在这里帮我扫花,你累不累啊?要不,我做桃花羹给你吃吧她笑眯眯的望着他他为她扫了千年的花,她替他做了千年的桃花羹。她渡了雷劫,成了仙,他呢?他渡不过的,她知道。他的气力全部用在帮她渡劫,他渡不过的。他的雷劫到了,那一日桃花林里的桃花似乎发疯似的长她换上了他的衣物扮作了他的模样望了一眼竹屋里昏迷的他。抚了一曲凤求凰那一日,桃林尽毁。他醒了,看到了案牍上她娟秀的字来世相见,勿等
  • 骊姬传奇:毒女归来
  • 女人好交际,职场好人气

    女人好交际,职场好人气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已经过去,从女人进入职场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们要告别平庸的自己,成就辉煌的人生。而我们的Office Lady展现在众人面前的姿态万千、谈吐优雅、气质高贵、集美丽智慧于一身的形象,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如花般绽放的职场女性要怎样才能把最有魅力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认可,进而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呢?秘诀就是:经营人际,利用人力,成就人气!人力是职场中最大的资源,职业女性若想取得成功就不能让资源浪费。而只有你的人际得到了提升,你的人脉才会贯通,人力才能发挥,人气才会上扬,人生才能成功!
  • 百变魔女寒妃百戏暗邪王

    百变魔女寒妃百戏暗邪王

    天地初开诞生玄黄之气,混沌化灵修成灵长人身。一次天开,诞生数枚神格。一次大战,神格决定归属。一次审判,天地生灵涂炭。一次重生,她王者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