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8200000006

第6章 (1)

第四章 (1)

不要让你的行为漫无目的

依照自然本性而发生于内部的事情,很容易受到各种已经发生事件的影响与左右,而且能够轻易融入到事物的本性以及出现在它面前的事物之中。因为,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之下,其可以在不需要任何既定手段的前提下达成本身的目标,甚至能从与之相抗衡的事物那里得到手段,就好像烈火需要不断投入其火焰当中的燃料才能继续熊熊燃烧的道理一样。因为在火势过小的情况下,投入事物,这把火就可能很快熄灭掉了;但当火势非常猛烈的时候,就能很快吞噬掉堆积在上面的东西,火焰也越烧越旺。

不要让你的行为漫无目的,你的行为应该谨守完善的技艺规则。

人们都在为自己寻找着退隐之路,寻找一种隐居于乡野、海滨或山林的生活,你对这种隐居生活简直羡慕得要死。但是,这种退隐的想法是凡夫俗子们共有的特征,因为应否选择隐居生活完全在你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因为无论一个人退到什么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内心灵魂深处那样能获得更多的宁静并摆脱所有的烦恼,特别是在他心中恰巧有这种思想的时候。换言之,只要他真心实意地去这么想,他就能在下一刻获得百分百的宁静。我所坚信的是,内心的宁静是心灵进入井然有序的状态。你可以让自己时常“隐退”,并让自己获得崭新的精神面貌;你的法则可以简要但不要忘却根本,当你的脑海重新浮现这些法则时,你的心灵可以藉此来得到充分净化,把你对命运回报的不满与种种抱怨全部统统丢弃吧。你究竟有什么不满足的?难道是对人的道德败坏恶行?请让你的内心时刻不忘这样一个定论:我们人类这种理性的动物为相互的彼此而存在,克己忍耐是人类正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使人偶尔犯错,那也是在不知不觉中做出。重新再回想一下,有多少人因为互相的敌意、猜忌、憎恶、蛮力争斗而丧命,并归于永久的沉寂。

—就算你对宇宙赐予你的那部分赠与心存怨艾—请你比较一下这样两个截然相反的选择:世界的本原要么是神的旨意要么就是原子结构本身,而原子是通过偶然性来组成万事万物的;或者请铭记一下早已经被证实了的论断,即: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政治共同体,那么最终平静下来吧。—但是,一些有形之物可能会抓住你—请你更进一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悄无声息的抑或是极端激烈的,一旦你的心灵从肉身中解脱出来并找到了属于自身的力量,那么它就不再与肉体躯壳融合在一起。如果你对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所经历过的喜怒哀乐进行反思的话,那么你的心灵就会最终平静下来。——但是,或许对于虚名等欲望的苦苦追求仍在折磨着你——看一看几乎所有的事情都会在转瞬间被人遗忘,看一看在当下两端的无尽时间中有着怎样的混沌状态,看一看世间褒贬之声皆会归于空洞,虚假的阿谀奉承者如墙头草,只会按风向做出夸赞之词,那么最终平静下来吧。就算是偌大的一个地球,也只不过是宇宙间的一个小点,而蜗居于其中的你,何其渺小,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实在是不值一提,既然如此,你想一下究竟会是什么人才会对你大加溢美之词呢?

剩下的牢记这个,即:记住要隐退回你自己所在的内心疆域,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也不要让自己过于紧张。要让自己自由自在,像一个男子汉那样去对待一切事务,不忘自己作为人类中一员、国内一个公民以及世间一个凡人的角色。在面对一大堆事情的时候,你应该选择先做手头着急的活儿,其他的先放在一边。而在其他不着急先做的事情中,又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是不触及到一个人心灵深处的事情,即属于身外之物的范畴,往往是固定不变的,而我们内心的无尽烦恼皆来自于内心灵魂的不安;另一类则是你在刚刚看到之后便不复存在、顷刻间成为过眼云烟的事物;你的心中要时刻谨记,这些瞬息万变的事物你早已经见识过很多了。宇宙在不断的变幻过程中,而生活则取决于你自己的看法。

假如我们的理性是人类共通的财富,那么对我们这种理性的主体来说,我们的理性本身也应该是共通的属性;假如前面这个推论成立的话,那么命令我们做或不做某件事情的理性本身也是人们共通的;假如前面这个推论成立的话,那么就应该有着共通的法律规则;假如前面这个推论是成立的话,我们就都是属理性统治的子民;假如前面这个推论成立的话,我们都是某种政治共同体中的一名成员;假如前面这个推论成立的话,从某种意义来讲,整个世界本来就是同一个国度。那么,有谁说全人类这一群体属于另一种政治共同体呢?由此得出的进一步推论是,我们的理性思考能力、逻辑推断能力乃至制定法律的能力,均来自于这一政治共同体;如若不然,又来自哪里呢?正如我的肉身,部分来自赐予我外在躯壳的某种土元素,之所以有液态物质则是基于另一种元素的功用,而某种特别的物质源泉为其提供了热性和火性(事物不可能无中生有,而虚无则总要归返到其原有的零状态),因此,人的智慧也必然有一个最终的源头。

死与生一样,都是自然的奥秘;生是由同样元素的合成,死是同样元素的分解;但生、死的过程,我们任何人都无需感到羞愧,因为这一客观过程并不能埋没我们作为理性动物的本性,也无法否定我们组织结构的合理之处。

这些事情总得需要我们这样的凡人去做,这也是一种注定的事;如果一个人连这种认知都没有,那么他也无法让无花果树有汁液。但是,千万要记住这一点:在弹指一挥间,你和他同样都会归于死亡;而在不久之后,你们的名字也会被人忘得一干二净。

只要将你的成见与不满抛到一边,那么你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抱怨:“我被伤害到了。”而只要你把这样的抱怨抛诸脑后,你所受到的伤害才能最终烟消云散。

在以前没有使一个人变坏堕落的东西,自然也不会让他的生活变得更糟。其既不会对他的外在肉体躯壳造成伤害,也不会摧残他的内在心灵。

这种本性之所以可以达到通用的地步,也是逼不得已的原因。

不如去树立这样的观点:已经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依照公平原则而发生的。如果你用心去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事实确实如此。我说的不限于系列事物的连贯性,也涉及到公平的实质内涵,仿若早已有人为每一事物都分配了特定的价值。把你已经着手的观察继续下去,把你所做的一切都与其结合起来,并用它来保持善良的本性。在这种意义上,人通常被正确地理解为善良的一辈。记得要在你的所有行为中始终保持这一本色。

对待事物,不能用那种曾经冒犯过你的那些人所持的看法与观点,也不要用他希望你所持有的态度去对待。你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看待它们。

一个人心中要时刻谨记如下两条规则:第一,做按照统治机构和立法机构的理性制度所建议的有利于人们利益实现的事情;第二,如果你身边的人纠正了你的错误,并修正了你的看法,那还是遵照他的意见吧。但是,这一看法的改变与修正,必须要有公平的正义或公共的利益为理由,而不能仅仅是出于一时的快乐或者藉此来牟取虚名。

你有理性吗?回答是我有的。那么,为何你不将它用起来呢?因为理性让你走这条路,而你却在追求别的东西吗?

你的存在只是整体中的一个部分而已。所以,你在诞生了你这个体的整体中几乎是找不到踪迹的。换言之,你也会通过宇宙的嬗变,再次被纳入到生生不息的循环中去。

在同一处祭坛之上摆放着一大堆乳香:有的洒在前面,有的洒在后面。但它们没有任何区别。

只要你愿意重新树立对理性原则的崇敬之心,那么在不到十天的时间之内,那些现在将你视为野兽和猴子的人将把你视若神明。

千万不要在你自己可以活上一万岁的假想之下活着。死亡之神时刻注视着你。所以,在你尚有能力的有生之年,还是去积极行善吧。

不要刻意去打听左邻右舍的所言所为与所想,你只要关心你自己的行为就足够了,因为这样做可以省去多余的烦恼,才符合正义和纯贞的本义;或者,如阿伽松⑤说过的那样,不要费力理会那些道德败坏者们的一言一行,继续你正直的道路前行,就不会有烦恼。

那些对死后英名特别关注的人,根本没有想到的是,即使是能够记住他名字的那些人也将很快驾鹤西归;人的名声恰恰是通过这些盲目崇拜但最终同样归于消灭的世俗之人来传播的,而即使是这些传播者的后代,同样也要面对死亡。当然,我们也可以假设能够记住英名之人都是不死之躯,而且对英名的记忆也可亘古不朽,但这对已经入土的你而言又有何意义呢?就算我不提对死者的意义,那么对尚在人世的生者又有何意义呢?对人的夸赞与褒扬如果早已丧失了实际的意义,那么还有什么继续存在的必要呢?你现在的所作所为无异于不可理喻地对自然的恩赐进行了否决,而关心起无关紧要的其他事情上了……

真正的美,源自于自身的内在美。这种美的全部原因皆来自于它本身,而外在的溢美之词并不能成为它美的原因。任何事物既不会因人们的夸赞而变得更好,也不会因为人们的贬低而变得更坏。我敢确信的是,对乡村野夫而言,就算是异常普通的物品甚至是非常粗陋的手工制品也是一种具有美之价值的事物。真正的美,不需要其他事物的陪衬与雕饰,法律、真理、仁爱以及谦逊另当别论。究竟有什么东西因他人溢美之词而更加美丽或因他人诋毁之言而更加丑陋呢?一块绿宝石,会因为无人称羡而变坏吗?或者如黄金、象牙、紫袍、七弦琴、短匕首、鲜花以及灌木又会如何呢?

假如灵魂在人死后仍然存在于世上的话,那么有限的空气又是怎样将其包容于其中呢?——而且,土地又是如何保存那些在异常久远之前被埋葬的无数尸体呢?其中的原理就是,这些尸体在保存一段时间之后就发生腐化的蜕变,不管变成了什么,都会被分解,这样一来就为其他死尸留出足够的空间;所以,进入空气之后的灵魂,在空气中维持一段时间之后便会发生变异,然后消散于空气之中。而且,灵魂会被接纳为宇宙中的慧根,并获得自然中的火性。如此一来,空气就为新的灵魂留出了空间。这就是人们对于灵魂继续存在的假说所能给出的一个解答。但是,我们不能只注意到被埋葬尸体的数量,我们还需要注意到被我们人类以及肉食动物吃掉的其他动物的数量可谓非常之庞大,它们相当于埋于以其为食之人的身体中!但我们的大地却仍将其容纳其中,因为尸体可以再度被转化为血液、气元素或火元素等。

如何才能通过对这类事物的探索得到其中的真理呢?方法就是把事物的物质和外在因素分解开来。

做事不要毫无头绪,我们的所有言行都要服从正义之道,对所有的表面现象都要具备理解力和领悟力。

啊,宇宙!一切与你和谐的事物,同样与我和谐。任何对你而言不早亦不晚的事物,对我也是符合时宜的。啊,自然!你一年四季所带给我们的物产,都是对于我们的天赐果食。世间万物皆由你衍生而生,由你孕育的万物最终也返还于你。诗人在吟诵着,亲爱的西克洛普⑥之城;而我是否要吟诵:亲爱的宙斯之城?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历史主义为原则,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范畴一天命观、经学政治指导思想、大一统政治格局、德治治国方略、纲常伦理规范、民本固国执政方策、政治变革对策等概略性地试作哲理梳理,以时间范畴为经、历史时序为纬,论析儒学乃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中心支柱,以民为本执政哲学期许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伦理纲常政治秩序,在时易治变中推行以德治国方略,建构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精神。
  • 新国学(第七卷)

    新国学(第七卷)

    本书是第7卷《新国学》,书中具体收录了:《蔡琰的号啕,美杜莎的笑——蔡琰研究的性别反思》、《“儿女情”与“风云气”——论张华文学及其玄儒思想》、《唐代华亭德诚禅师《拨棹歌》所呈现的意涵》、《林希逸诗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学术基础简论》等研究文章。
  • 辩谬篇

    辩谬篇

    辩谬篇是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的著名作品之一,诠释着哲学中逻辑思维的真正涵义。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创立了形式逻辑这一重要分支学科。逻辑思维是亚里士多德在众多领域建树卓越的支柱,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其中辩谬篇就是其中一部对逻辑具体剖析的书籍!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 庄子品读

    庄子品读

    庄子的哲学让人们追思_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_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道家之老庄,实在是能够关照人的本真、使心灵可以自由遨游的精神家园。一部《庄子》,成就了多少文人雅士,成就了多少流水一样自在、行云一样逍遥的人生。
热门推荐
  • 有仙天上来

    有仙天上来

    那一眼,忽然看见的,不是天意。有仙天上来。
  • 最后一个修真者

    最后一个修真者

    哪怕你权倾天下,亿万身家,最终逃不过死。而我,却是修真者,注定长生不死,与天地同寿,万寿无疆!在我得到传承之后,注定将要在都市之中留下一段佳话。第一个目标,要把整个学校的班花都掌握在手中……
  • 又示宗武

    又示宗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趣味问答(智商总动员)

    趣味问答(智商总动员)

    本套丛书涉及到少年儿童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一套小小的百科全书,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收藏。
  • 优雅女人的11堂自修课

    优雅女人的11堂自修课

    如果世间真的存在时光穿梭机,你愿意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后遇见一个怎样的自己?韶华易逝,容颜改变。唯有优雅是女人最美的外衣。优雅装不出来,她不能投机取巧地移植复制,也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有一些阅历积淀,才能渐渐在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气息。
  • 循古世

    循古世

    他这个男人,逢何事,逢何时,只要他想要,就做了,暂不说那纷乱的信息时代,只想屈膝与你共度这循古之世。
  • 炫龙记

    炫龙记

    白天没啥鸟事,晚上鸟没啥事,唯一一次艳遇就碰到了一个女护士,可惜制服诱惑却把他诱惑到了异界。牛逼的人生是有事秘书干,没事干秘书。白天晚上都至少有一个没事的刘跃,努力的要在异界过一个牛逼的人生。可是一块青石板引发每年的魔兽大军攻城,巫妖王对自己的百般试探,落巴原的秘密诸神心动。带着一身的鸡肋技能,刘跃踏上巅峰,没有看到一览众山小,却发现自己站在半山腰,道路之上这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 新刺袜

    新刺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汉末之纵横天下

    汉末之纵横天下

    他,当今武术界年轻一代的翘楚,声名鹊起、前途光明。然而,一场莫名的大雾却将他送到了烽火四起的汉末!没有刘备、刘表的皇家血统;没有袁绍、袁术显赫的世家背景;也没有曹操一样强大的家族势力,在这个乱世之中,他又应该何去何从!
  • 驱逐倭寇:戚继光

    驱逐倭寇: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今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戚继光亦出生于此地。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驱逐倭寇:戚继光》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驱逐倭寇戚继光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