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四载,腊月。
西京长安张氏,乃是当今大唐有名的望族,其祖张说,为开元年间的名臣,文可安天下,武能定边疆,官至尚书左仆射,首席宰相,封燕国公,已卒,谥号文贞。
张说有二子,长子叫张均,虽受到当朝宰相杨国忠的抑制,却仍居从三品大理卿之职,次子叫张垍,娶唐玄宗第八女宁亲公主为妻,官拜正三品太常卿,与六部尚书同级,张氏一门,可谓是声威赫赫。
张均张垍兄弟感情极好,且都是朝廷重臣,府邸隔街相对,弄得很多前来拜见的新贵不知两个张府到底是谁家,因此出过不少笑话,传为一时佳话!
此时,在街北的张垍府邸西苑,一个刚过二十的青年裹着冬衣独坐在亭内的长凳上,平静的望着亭外的梅花,不知道在想着些什么。
这青年正是张垍同宁亲公主的独子张昊,可是任谁也想不到,就在这平静的身躯之内,却是藏着一个来自遥远时代的灵魂。
在那个时代,张昊高中毕业之时家中遭逢巨变,生性倔犟的他在失去了双亲后毅然辍学,从此便走上了网络文学的道路,成为了一个三流的网络作家,主攻军事历史类小说,赖以生活。那日,他正在为自己的下一本小说做准备,仔细研读着有关唐代的历史资料,待读到安史之乱那部分时,不知怎的竟是昏昏睡去,再次醒来就已经躺在了这张府的软塌之上,而如今已经过去半月了。
这半月之间,张昊已经适应了自己现在的身份,他脑中残留着的之前那个“张昊”的思想意识让他对这个时代,这个世界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他竟是来到了唐朝,而且是唐朝最危急的时刻,此时安史之乱已经爆发,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河北诸郡县几乎没有做出任何的抵抗,便被安禄山的精兵劲旅一一攻破,而叛军已经打到黄河边上了,兵锋所指,眼前便是东都洛阳!
按照张昊之前读的唐史,他知道也就在这几日,没有经过任何训练,毫无战斗经验的唐军就会溃败,名将封常清、高仙芝将退守潼关御敌,却因小人的挑拨被愤怒的唐玄宗处斩。无疑,高封二将的战略是正确的,而玄宗的这个决定是错误的,他的这一决定,让睡梦初醒的大唐更加的岌岌可危。
而历史上张家的命运呢?张昊不由的一叹,叛军攻克长安后,张均张垍兄弟投降了安禄山的大燕,做了燕国的宰相,虽不知最终的结局如何,但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定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张家也定会因此而败亡!
“我决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张昊心中坚定的下着决心,半月来张垍和宁亲公主的照顾和呵护,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他绝不允许这种感觉再次从他的身边溜走!
当然,既然上天安排他来到了这个时代,那么张昊也定要闯出一番功业才好!就像亭外那在寒风中傲立的梅花一样,在一个异样的时代炫出自己的姿彩与风骨!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心有所感,张昊轻轻吟弄着王安石的诗句,正合他孤身一人在这个时代的心境。
“咯咯咯!~”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从张昊的身后传来,“没想到我家昊郎竟然也会吟诗了,刚刚你声音太低,没听清楚,且再吟一遍与我听听!”
张昊只觉得周身一暖,回头一望,正见宁亲公主拿着一个披风围在他身上,而已经出阁的大姊张熙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省亲,跟在母亲的身边,刚刚的声音正是她发出的。
张昊无奈一笑,只得又将这一首咏梅自喻之诗吟诵了一遍,吟诵之间,却见二女的眼睛越来越亮,颇有些吃惊的表情,待完毕,大姊忙问道:“小昊子,这诗可真是你做的?”
“为何不是?”张昊苦笑,看来之前的那个张昊实在是太放荡不羁了,甚至连做一篇诗文都会引起家人的惊异,便接着道:“母亲,姐姐,这次同杨晞的争斗儿虽是受了伤,吃了亏,但却是一下子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定要有真本领,才能够闯出自己的一番功名,不能总是依靠着父亲母亲的余荫,所以受伤休息的这些时日,儿痛定思痛,只觉以前种种行为实在是不学无术,孟浪之极,从今以后,定要痛改前非!”
宁亲和张熙尚未从张昊所作的诗篇之中回过神来,就又听到他这一番慷慨言论,不禁的又惊又喜,宁亲公主眼中竟是有了泪花,笑道:“我就觉得这些时日你有些不同,原来我家昊郎真的长大了,你若是早如此,何必二十多岁尚未娶亲?”
“母亲?~”张昊略带嗔怪,心中也是大汗,原来这张昊从小不学无术,好勇斗狠,在长安的浪荡儿中那是出了名的,同时他乃是玄宗外孙,张垍之子,更是少有人敢管,再加上张均张垍同宰相杨国忠很不对付,以致门当户对的贵族之中无人愿意将女嫁与他,而官位低下之人张垍夫妇又看不上对方的门庭,所以张昊尽管已经二十有余,却是尚未娶妻。不过,之前的那个张昊倒是有一个心仪之人,只是……
张昊之母宁亲公主乃是当朝太子李亨同母所生的亲妹子,在庞大的皇室家族中关系极为亲近,看着张昊每日里好勇斗狠,心中焦虑,之前便在太子府中给张昊寻了个差事,做了正六品太子右卫率勋府校尉,却也正和了张昊的心意,他从小便敬慕那些为大唐定下疆域的将军们,再加上他曾经同宫内道观的一个老道姑学过些武艺,很有些有些功底,几个月的校尉做的倒也是像模像样,就连性情也安分了不少。
“好了好了,”宁亲公主缓声道,“不说这个,你的伤才刚刚好,莫让寒气侵了身子!快点会房中歇息去吧!”
张昊本想一个人出来静静,此时虽有些不情愿,但感受着那份亲情,心头却是暖暖的,道:“好吧,正好大姊回来,我且随母亲大姊一道去聊会天!”
就在三人谈论之时,大明宫宣政殿内,文武百官俱在,气氛却是压抑的很,落针可闻,只有大宦官高力士那略尖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敲打着每一个朝臣的心灵:“初六,叛军克陈留,河南节度使张介然被俘,英勇就义;初八,叛军克荥阳,太守崔无波被俘,英勇就义;初九,封常清部与叛军战于武牢,败;封常清收拾余部,拒战于洛阳城东的葵园,又败;封常清再收兵与叛军战于洛阳上东门内,再败;十二日,叛军克东都洛阳,封常清率残部与安军战于都亭驿,再败;退守宣阳门,又败;封常清渡谷水,退守陕郡,与高仙芝部会合!东京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采访使判官蒋清等拒不投降,英勇就义!”
……
<ahref=http://www.*****.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