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1600000576

第576章 逃亡(一)

送走了梁子岳,王崤峻等人并没有马上离开办公室,而是重新坐下,集思广益的商量出了一套“暂住证”管理条例,待此间事了,便提交委员会扩大会议审议,并在获得通过后立即颁布至北平军各府、州、县严格施行——这也算是对因此番张维信丢失最高级别“暂住证”事件而暴露出的“暂住证”管理不严格问题进行一次亡羊补牢式的补救。

待到一系列事情办完,原以为可以早点回家的诸位委员却无奈的发现,时间已经到了戌时末亥时初(晚上九点来钟)了。兄弟四人彼此看了看,相视苦笑,纷纷摇了摇头,这才一起离开办公室,各自回家。

如果说,王崤峻、李俊武、徐绍安等人是带着穿越团队中有叛徒的震惊和对即将成功破获“飞燕堂”在北平军辖区内组织的期待回到各自家中的话,那么张维信在震惊与期待之外,却是多了一份憋闷与懊恼。从某种意义上说,此番丢失最高级别“暂住证”事件,可以称得上是穿越以来他张维信本人工作上的最大失误。在此之前,无论是在委员会的工作,还是在对外交流组或者政务部,乃至北平府任上,张维信都干得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受到了上至委员会其他几位委员,下至众兄弟以及所有本地人官吏的一致好评与称赞。用徐绍安调侃的话说,张维信堪称北平军“清园”兄弟中的劳模。

可俗话说“捧得高、摔得狠”,之前的一系列赞许与好评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张维信的压力,以及工作出现失误后可能受到的更严厉的指责与批评。虽说刚才在办公室中,无论是王崤峻还是李俊武、徐绍安,都既未对张维信过多批评,更没有横加指责,可张维信的心里却并不轻松。因为,一来王崤峻等三位委员不对他严厉批评不代表他的过错小,更不代表他们不在意他的这个过错,而是几位兄弟给他留着面子,不希望身为委员会委员的他的威望因此事受到太大影响——毕竟北平军南下在即,此时过多的在此事上纠缠不利于穿越团队的团结,更不利于众兄弟为之努力了多年的大业的成功。

二来,却是张维信无法自己原谅自己的过错。一方面,最高级别“暂住证”被盗给穿越团队及北平军带来的危害和隐患有目共睹。此番若不是祁安和佟明因为与他们的上司不和而向北平军投诚,凭借这些“暂住证”为他们提供的合法有效身份的掩护,“飞燕堂”怀柔分堂很可能就此在怀柔、或者说是在北平军扎在根来,进而成为张永德集团钉在北平军身上的一根钉子。就算日后北平军能够除掉它,也会因为其太粗且扎得太深而在拔出的过程中带起大块的血肉,造成极大的危害。另一方面,作为穿越团队委员会的一名委员,张维信的一举一动都是整个团队关注的焦点。当他做得好时,大家很可能会认为那是理所当然、是他作为一名委员会委员应该做到的。可一旦他出现了什么差错,却又很可能被无限放大,成为大家指责、口诛笔伐的对象——哪怕那个盗取最高级别“暂住证”的人是大家根本不会去提防的自己人、是和大家一个头磕在地上的兄弟。真要到了那个时候,他张维信恐怕只能引咎辞职,辞去委员会委员职务,甚至是辞去政务部主管的职务,像范吾成一样去回家闭门思过了。这与张维信一直以来的理想相去甚远、完全背离,是他绝对不愿意也不能接受的。因此,这会儿张维信心中的沮丧和失落也就可想而知了。

正是带着这样憋闷、懊恼、沮丧、失落的心情,张维信走进了节度府中属于自己一家居住的那座两进小院。也正是因为心情不佳,所以张维信对小院中张灯结彩迎新年的喜庆氛围毫无感觉,既没有心思观赏那些五彩缤纷的玻璃宫灯,也没有兴致听提着灯笼为他引路的侍女小丫环讲白日里夫人是如何指点大家布置院落的,只是一边继续想着自己的心事,一边下意识的跟着小丫环往后院走。张维信的反应搞得那引路的小丫环心里很是惴惴,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说错了话惹得自家老爷生气。好在从大门到后院的距离并不远,转眼工夫就已经到了后院正房门前。眼见自家老爷一声不响的上了正房的台阶,负责引路的小丫环匆匆向张维信行了一礼,便逃也似的回了前院。

心事重重的张维信并没有注意到小丫环的异常表现,他现在满脑子想的不是有关最高级别“暂住证”被盗事件一旦公开,面对众兄弟的责备与批评,自己该当如何应对——是主动引咎辞职,还是静等委员会或者委员会扩大会议的处理。就是梁子岳此去怀柔能不能将“飞燕堂”怀柔分堂一网打尽、能不能借由此次行动掌握到张燕及其骨干手下的下落,并通过彻底摧毁“飞燕堂”在北平军情报网的行动,将最高级别“暂住证”被盗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直到推开正房正堂的房门,被里面传出来的说笑之声惊醒,他才慢慢回过神来,并下意识的抬眼向屋子里望去。

家中有客来访——这是张维信看到屋中情形后的第一个反应。待他看清访客的模样后,却是感到有些意外。因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他夫人杨筱筠的妹妹杨筱莲,以及今年年初时已经与杨筱莲结为夫妻、既是自己兄弟又是自己连襟、在“清园”兄弟中排行最末的高军。

张维信之所以感到意外,并不是杨筱莲在这里,而是杨筱莲的夫君、自己的三十六弟高军也跟她一起来拜访自己。因为,作为之前唯一一名被范吾成拉拢成功,俨然已是范吾成铁杆支持者,且在范吾成被委员会扩大会议免官罢职后,便对四位委员以及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心生不满的高军,自打范吾成被罚回家闭门思过那天起,便再没有登过张维信以及其他三位委员的门。所以,面对时隔两月,再次出现在自己家中的高军,张维信又怎能不觉得意外、不感到突然呢!

同类推荐
  • 流苍

    流苍

    三年筑一梦,诸君同凯协?古有一地,世称流苍,生有诸国,又以两朝为首……“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
  • 锦衣卫

    锦衣卫

    如果在明朝的历史中选取关键词,“锦衣卫”是为必选。 这是中国最早的特务机构,从建立之初。其触角就遍及了王朝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不是钦差大臣,但却有着比钦差大臣更为恐怖的力量。他们是专属于皇帝的监察机构、侦察机构,以及最为有效的行动队伍。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锦衣卫成了秘密审查与特别行动的代名词,而它与东西两厂之间的权力斗争更让人触目惊心……
  • 汉末匹夫

    汉末匹夫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并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看一个山贼的奋斗史,看李自强如何在汉末闯出一片新的天地,看李自强如何建立一个新的盛世天朝。
  • 明末特使

    明末特使

    ’特使到,流民笑,安心种地吃得饱‘这是流传祟祯十一年末的一首民谣。祟祯一时心血来潮,让明末多了‘流民安置特使’这一道官衔。尽管是无品无级,连起码的俸禄都没有,奈何文德生属于是有了阳光就能灿烂的人,照样当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他从收容流民入手,操练庄丁,收编官军,降伏流寇。打得多尔衮满地找牙,逼得顺治小儿出家当和尚......
  • 归夏之大汉西疆

    归夏之大汉西疆

    人类的历史,从一开始就是个谎言。真相,只保存在汲冢周书中一本叫《归夏》的古卷残篇中。西域,中原,战场,古墓,朝廷,江湖,所有险恶之地,都可能是古卷藏身之处。失去情感、失去名字、失去身世的杀手,为拯救自己于遗忘的轮回,孤身穿越一千七百年,回到魏晋乱世,意欲解开自己缠绕的命运。没想到,自己渐渐陷入洪荒时代最古远的阴谋。
热门推荐
  • 紫诺皇家学院之恋

    紫诺皇家学院之恋

    她们是黑道的统治者,白道的公主,为母亲走上复仇之路。他们是温室里的王子,同样也是血殇帮的帮主。他/她们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最后的种族
  • 易序传

    易序传

    人生在世总想留下些什么,突发奇想决定写部小说。易经的卦序为什么是如此的,也许有着背后的秘密。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寻找大舅

    寻找大舅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独眼少年

    独眼少年

    白木机缘巧合之下、遇见一只呆萌可爱的黑鸦妹子、本以为是桃花朵朵开、随后莫名其妙变异的右眼、能看到正常人看不到的东西、接二连三出现的、乌鸡、白凤、这些都是什么鸟、所谓的六界执法人又是什么鬼,信息量太大让我一个人静一静。
  • 云墓仙歌

    云墓仙歌

    天启十二年,赤帝云墓现于楚国境内,各方高手纷纷进入云墓探寻赤帝遗宝,却意外触发了云墓之中的天火大阵......这一年,陆飞尘十二岁,他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 贞观文宗系统

    贞观文宗系统

    纯洁的少年带着一个文青的系统穿到唐朝武德年,李世民还在当秦王,魏征还在当腹黑太子党,李白杜甫啥的还没出生,初唐四杰也还未降世。身怀系统,看我书生觅封侯。书友群号:414723273败人品的死太监开新书《大宋天子门生》,厚颜求收藏求推荐
  • 半夏离歌

    半夏离歌

    曾经的青春里,没有了快乐没有了汗水没有了所有的人来人往。只剩下满地的遗殇,随风而逝。我想我还在等,等你说早已不可能。夏离歌,你是我过不去的劫数,数不清的守护。即便你的笑容没有酒,我也沉迷了三年。如果有一天,我们都累了,那就及时告别吧。就让那些人走啊散啊,只留我一人在这里守着曾经的故事,我们的故事。
  • 全微营销

    全微营销

    围绕“互联网商业”关键词,本书通过深入剖析移动互联时代的特征,揭示出社交大背景下的新营销思路,并详细介绍了微博、微信、二维码等营销方法,挖掘出社交中潜在的巨大市场与商机,从而为企业与创业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淘金”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
  • 霸海录

    霸海录

    从官家娇女到叱咤一方的女海盗,再到朝廷诰命,她的一生,就走了这样一个形状。“是吗?”淑瑛微微一叹,看向她的兄长,脸上的笑容依旧甜美说出的话却无比冰冷:“哥哥,你是宁愿我已经死了,而不是依旧活着吧。”从宁淑瑛变成郑十娘,她用了整整三年,而从郑十娘成为宁淑瑛,似乎一声叹息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