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曌历781年,彻帝即位,这位年仅二十五岁的歌尘陛下,在短短三个月内,一举平定西海埃陵,凯旋而归。
天象显示,一个崭新的帝国正在蒸蒸日上,一个辉耀千古的时代,由此揭开了它华丽磅礴的帷幕。
这个朝代,史称天芒时代。
在那场空前绝后的封禅大典上,后世一众闪耀着神秘光辉的名字在列,散发着属于那个朝代的金属冷光。
此日,皇帝钦命前朝明熙王妃——羽湘纪为后。
但让世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位任性妄为的皇帝,之前力排众议只为迎娶湘妃,谁知一个月后,却又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震怒理由,毫不犹豫废后为妃,羽湘纪由此成为金曌史上“最短命的皇后”。
至于那一个月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千古之谜。
此外,有人指出,彻帝虽然心机深重,却也是出了名的宽宏大量,他不止能够接受前朝遗妃——夏妃吕子梦,此人作为明熙王的同门师妹,跟那位已故藩王之间,两人自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至于湘纪就更不用说了,她一个明熙王遗孀,竟然也被强行掳入宫中。
更兼封金徽英为左丞相,周士煌为右丞相——左丞相金徽英,毫无疑问是明熙王一母同胞的亲弟弟;而智计百出的右丞相周士煌,则是明熙王府下举足轻重的谋臣……有人谑称,歌尘陛下接手的,几乎全是明熙王的近亲属,好像代替明熙王做了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魏烟雨成功当上了金曌两大女祭之一,与沧溟并列,称圣焰女祭。
阿飞荣升为金曌第十任男祭司,一宫主宇文介则被封为风陵王,九宫主雨蝶被封为宁郡主。
初期,七王制度尚未完全取消,七王之首被消灭吞噬,其余六王的实力也大大削弱,然而仍旧保留着大量残余势力。
一个月后,废湘后、改立萧后的时候,齐王之女通过另一种手段巧妙地化解了自己男人跟父亲之间的矛盾,为藩王们开创了一条新的思路。
老奸巨猾的齐王,听从了女儿的建议,不等诏命下达就自动请裁,慷慨交出了全部兵权跟财政权,十足做好了当国舅爷的准备,乐于安享晚年。
在齐王的带领下,其余五王纷纷表态,愿顺天应命,自动撤藩,从此以后,延续了七百年之久的藩王制度,正式废除。
在那之后,湘妃俨然被排挤出了争斗的漩涡,位列春夏秋冬四宫皇贵妃之外,只是一名置身事外的帝王宠妃。
——歌尘陛下不知该将她置于何地,后世历代的史学家们,也不知道该将她置于何地。
但是那个朝代的人都知道,尽管没有了皇后的虚名,更没有大张旗鼓地禅封,但湘妃仍旧是特殊的。
话说回来,那个时候听说皇帝老子要废后,当朝立即有人进言:陛下,废后可不是一桩小事,不是说废就能废的,咱得从长计议,搞不好就会动摇民生之本、实非社稷之福呀!陈述理由如下:……(此处省略十万八千字)
歌尘郁闷了:为毛老子说立不行!说废也不行?!
后世史学家寻根究底时,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现象,从封后到废后的这一段时间,那位久负盛名的湘妃,居然从头至尾未在宫中出现过。
——封后大典上没有,废后大典上更没有,整个过程仿佛只是彻帝一人在唱独角戏。
遥想当年,炙热的篝火舔舐夜空,宫里宫外张灯结彩,万千美丽的烟火,宛如无尽飞鸟般绽放在青虚之上……举国同欢之际,身边却是空空落落,彻帝在抬起眼的瞬间,嘴角噙着浅笑的他,辉映瑰美景色的眸底,偶尔在不经意间,只怕也会闪过那一抹寂寞的色彩吧。
根据彻帝生平挚友、新任司马大人王忆的回忆录说:废后之后,歌尘陛下仿佛得到了大赦般,立即把先皇定下的祖宗家法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了,整天醉生梦死,一次性分封四位皇妃。
其中春妃萧如,就是在那个时候被选入宫的,不久的将来,由于在撤藩这一大事件中立下大功,被封为后。当然,这其中不乏交易的成分,萧如为了劝自己的父王主动撤藩,殚精竭虑费劲心机,有《端贤至孝明恩德惠皇后之七进言》一卷,足以供后世子孙研究吃饭。
至于其他三位,夏妃为镇远侯的女儿、前朝遗妃吕子梦;秋妃为大学士的女儿、祭司大人沈霞飞的妹妹沈嘉言;冬妃为属国圣琉王的皇妹,唐伊公主——此四者分别位列四宫之中,荣及一时。
乍一看,也许看不出什么端倪,但仔细一揣摩,就会发现那四位皇妃的身份另藏玄机,让人不得不佩服彻帝眼光之毒辣,以及安排的巧妙性。
首先,萧如为后,也就拉拢了齐王一脉,齐王的势力一向不容小觑,自明熙王死后,更加证实了这一点,其余五王唯其马首是瞻,多有掣肘。
当时撤藩乃当前第一要务,彻帝对那些持反对意见的大臣说过一句千古名言:藩镇之乱,朕绝不再姑息容忍,这个天下也姑息不得!既然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倒不如反之亦削,不反亦削!
尽管彻帝大权独揽,不怕六王叛上作乱,可是能够凭借手段解决的事,彻帝是懒得再动刀兵的。
诚然,齐王做了他的老岳父,坐享荣华富贵还来不及,自然不会傻到自己往死神的刀刃上撞。
收买了齐王,其他见风使舵的那就不用说了,不过鉴于新晋的中楚王金择跟赵南王金轩,在平定埃陵时作出了重要贡献,因而在他们的属地上,还保留了一定实权。
尤其是中楚王金择,与镇远侯镇守东疆不同,金择镇守南疆微海之界,昔日的翩翩美少年,摇身一变,成了一方手握重兵、权势熏天的王爷。
封夏妃吕子梦,为的是与镇远侯达成默契,且这默契里有着不得不达成的意思,因为夏妃作为前朝遗妃,身份更为微妙,成了前后衔接的一道重要杠杆,许多人站在杠杆上观望风向,揣测皇恩。
打一棒子,再喂一颗糖,这样一来,歌尘不费吹灰之力,便能轻松如意地将朝中势力牵制开来,使得新旧贵族彼此掣肘,形成一个很好的平衡关系,更能收买人心。
而秋妃沈嘉言,毫无疑问,她的兄长是彻帝最重要的心腹重臣之一,彻帝喜欢用快刀,但并没有到目空一切的地步。他知道,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植自己真正的实力,秋妃的兄长沈霞飞,就是这样一支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力量。
再加上,秋妃之父沈大学士,代表的是士族阶层的利益,歌尘一手提拔军阀势力的同时,更想在朝中找到一个新的制衡点,唯有各方各面的势力综合起来,才能将一个维系国运恒通的罗网完美织就。
谁都可以剖心置腹地相信,同时,又谁都不可相信,这是他身为一个帝王的心机,也是必备的皇家冷血手段。
至于圣琉公主唐伊,只能说彻帝认为,有一支强大的外援,是有益无害的。以至于到了后来,通过战降献俘、属国进贡、民间选秀等途径,入选宫中的美貌少女来了一批又一批,号称hou宫佳丽三千并不为过。
虽然正史屡有遮瑕之意,一开始彻帝每睡一个女人,那些家伙总能找到洋洋洒洒几千字的话来混淆视听,说得真是冠冕堂皇天花乱坠,后来彻帝越来越滥情,这些吃着皇家饭的家伙都懒得提笔遮掩了,一副“我们皇帝就是这样的,你想怎么样?”的流氓样。
话说回来,彻帝虽然声名赫赫,征南战北威震天下,其实在位时间并不很长,只有短短五年而已。那如日中天的五年之后,所有天芒时代的盛焰火花,都彻底熄灭了下去,留给后人一个又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谜题。
有人说,彻帝之死,跟他的陈年旧伤一齐爆发有关,还有人指出,彻帝生平饮酒过甚,纵欲过度,很可能是导致其早殇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一切,今后会一笔一笔揭露,站在历史的角度,与站在其他多面的角度,每一面,都像冰棱上的反光,折射出一个辉彩不同的歌尘来。
——他以他的凌世风姿,打破了这个时代的静寂,留给后人太多可供唏嘘訾议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