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元宵、端午、中秋,一年四大节气,对老百姓来说,最重要的当属中秋。春播夏种秋收冬藏,一年的好坏,全在中秋。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寄托种种希望的季节。年成不好,要对月神祈求,希望来年风调雨顺;年成好,要对月神还愿。
中秋节这一天,大名府天高云淡,煦阳和照,大街小巷的百姓门前,都或多或少的表达着过节的气氛,有的张灯,有的结彩,实在太穷的,也要去郊外采上几把野花插在门前。街上的行人,跟平常一样的忙碌,但是这脸上都带着节日的喜庆。
“听说了没?东大街新开了一家江湖楼!”
“还用你说吗?瞧,这是什么?”
“哟,宣传单!你怎么有?”
“哎,你这什么话啊,好像我就不该有。干什么?想抢?我告诉你,这可是五十文钱哪,”
……
今年大名府的中秋节与往年有些不同。有什么不同呢?那就跟上面的对话有关了。这样的对话自百姓们起床后,捡到塞在门缝的“宣传单”就开始了,大街小巷三三两两都在谈论着新开的这家江湖楼。
宣传单上说,只要是拿着宣传单的人,都可以踏进江湖楼的门槛,听书、茶水、点心,一切免费。如果实在太忙,走不开,还可以在今日午时拿着宣传单去江湖楼的门前,兑换五十文钱。五十文钱不多,也就是半只烧鸡或者一壶好酒的价,但是这等于白送的钱,那可也不少,特别是对那些无钱过节的穷户人家,更是意外之财。
整个大名府接到宣传单的人不多,靠近江湖楼的十几条街,每条街上有那么十几户人家。这些人家中,小康家庭占一半,富人和穷人各占一小半。这宣传单拿到手后,众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纷纷朝着江湖楼的方向聚集。
今天是中秋,也是州试考试的最后一场,题目是诗词。前面考试的都是大头,这诗词嘛,也就是为那些审核考卷的高官们,拿来轻松消遣的。看题目就知道,不限情不限景更不限题,只让学子们写下自己做过的最好的诗词。这南宋时期著名词人也不少,曹安捡了一首辛弃疾的西江月,一挥而就。许宣也是不凡,两人这出来的时间比以往都更早。
“想要取之,必先予之。曹贤弟,这江湖楼的掌柜可真会做生意!”
出了州试考场,许宣和曹安便想找个酒馆喝顿酒,祝贺这次考试顺利完成。漫步大街,两人正谈论着最后一场的考试,就四处听见了江湖楼的传闻。许宣好奇之下,细细打听,不由得出言相赞。
这江湖楼自然是曹安开的啦。曹安看着宣传的效果,呵呵一笑,摇着扇子道:“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去瞧上一瞧?”
许宣伴着曹安边走边道:“评书的多了,可没见谁能单独立户的,这个江湖楼出手不凡,想来定是有些门道。”
咚咚呛,咚咚呛,咚呛咚呛咚咚呛……
曹安和许宣刚走上东大街,就听见远处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一座张灯结彩的门楼前,两只硕大的舞狮,正在摇头摆尾,争夺绣球,旁边围满了人群。
没想到现实的情况比想象的还要好。曹安看了看天,这离午时还有一刻钟呢,便和许宣挤在人群中看起了热闹。
“曹大哥,你来了?”一双小手拉住了曹安的手掌。
曹安低头一看,只见一个明眸皓齿、粉妆玉琢的七八岁小童正仰着头笑嘻嘻的看着他。
“要叫叔叔,听见没?你怎么又一个人乱跑?”
这小童正是卢俊义的“儿子”卢月华。卢月华眉开眼笑的道:“我没乱跑,我跟爹爹一起来的。”说着指了指远处人群中,正在朝这边含笑而看的卢俊义。卢俊义的身边跟着燕青,也正在朝他招手。
许宣看着曹安身边的小童问道:“曹贤弟,这是?”
曹安笑道:“这是我侄子。许兄,请跟我来。”说着拉着卢月华,引着许宣向着卢俊义行去。卢月华边走边嘟着嘴嘀咕道:“他不是我叔!”
到了卢俊义跟前,曹安还没介绍。许宣已经拱手笑道:“卢员外的生意越发的大了,在下刚才还在猜测谁是这江湖楼的主家呢?”
卢俊义对着许宣还了一礼,看着曹安笑道:“怎么,你这主家请客,还瞒着客人啊?”
曹安本来想等一会儿再告诉许宣,现在被卢俊义说开,只好转过身对许宣笑道:“许兄,这家店是小弟所开,本想等会儿再告诉你的,请不要责怪小弟欺瞒之罪啊!”
“啊?是你开的?”许宣有些惊讶,随后呵呵笑道:“你也不早说,是不是担心为兄拿不出礼物啊?”
“哪里哪里!”
曹安笑完又对着卢俊义道:“你们两位原本认识?”
“卢员外名声在外,这大名府的人我看是没有不认识的吧。在下许宣,是曹贤弟的同科好友。”
当下许宣和卢员外又重新见礼。
小月华跟在曹安的身后,嘀咕道:“哎呀,都闷死了,一句话的事,说个没完!”
“你说什么?”
卢俊义眼睛一瞪就要发火。
曹安抱起小月华,笑道:“她这是向我们抗议呢,我看这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过去吧!”
几人登上了江湖楼前的台阶,站在上面的鲁达笑呵呵的仰手止住了锣鼓声。待锣鼓舞狮的人撤开,便放起了长长的鞭炮。在众人的注目下,鞭炮的轰鸣中,曹安举起怀里的卢月华,让她拉下了门楼匾额上罩着的红绸布。
“江湖楼”三个大大的烫金字露了出来。
“各位父老乡亲,老少爷们儿,大家伙儿们,今天过节,投个喜庆,里面免费恭送的茶水、点心绝对超过五十文,想进来看热闹的,拿着单子请进,不想进来的,拿着单子兑换五十文,在下绝不食言!!”
听见曹安的话语,人群里爆发出一片喝彩声。
“我有话说!”人群里一位汉子扬声道:“没有宣传单,也想进去的怎么办?”
曹安笑道:“对于这个问题,大家稍安勿躁。人进去后总是要出来吧?等这些有单子的人进去后,我们会有人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谢谢各位捧场!”
说完,曹安便和卢俊义等人进了江湖楼。
这些拿着单子的人家,大部分都是不缺五十文的,再说里面的茶水点心可是超过了五十文,更别说还有书听。这家店开的这么大,里面肯定有新奇玩意儿,想到这里,绝大部分拿着单子的人都进了江湖楼。只有那些家里揭不开锅,等着下米的人才兑换成钱,匆匆而去。可他们也走得不安稳,时时回头观望一下。
等到拿着单子的人都进去后,外面还有百十号人不肯离开,梗着脖子往里瞧。此时,门楼外管理兑换宣传单的一个长相十分淳朴、三十岁左右的男人,走上台阶招呼起了围观之人,这人是刘老根。这江湖楼以后肯定得找个人看管,曹安就想起了干娘刘秦氏的儿子刘老根,所以就在前两天专门跑了一趟七里沟。
刘老根上了台阶,对着门楼外的人一拱手,笑道:“各位,刚才有十三个人兑换了单子,也就是说里面有十三个空位,但是现在你们这么多人,总不能让你们一哄而进吧?从现在开始,进门要买单,二十文一张。”
二十文?里面的茶水点心都值五十文呐,十三张单子没用多久便被抢售一空。没抢到的人还有不死心的,就等在了门外,刚才那个谁不是说了吗,人进去了总要出来的吧?他们的幸苦没有白费,终于有人出来了。
那人一出来就朝着小巷子飞奔!等他回来,等在外面的人早顶了他的缺,买了他的单。江湖楼没有茅房,这是曹安故意的。不然的话,花个二十文能听一天书,那还赚个屁钱啊。出来撒尿再进,必须重新买票。
江湖楼有八个评书先生,是曹安精挑细选后留下的。曹安连续给他们讲了三天的故事,其中有西游记,完整版本的三国,改装版本的水浒,以及转换朝代后的各种武侠故事。曹安说书当然不怎么样,因为他不是专业的,但是他提供了大量新鲜的素材。这些说书的行家,每天听完曹安的故事后,都会记下来,然后自己再加工一道。
大量精彩的故事,随着八个师傅的轮班上马,极大的刺激了听众的感官,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眼下台上的师傅正在讲述武二(武松)怒杀西门庆的故事,坐在二楼雅座里的卢俊义、许宣、极其燕青等人正听的津津有味。曹安看着卢俊义、燕青、以及鲁达,不由得哑然失笑,给水浒英雄讲水浒,也只有我做的出来吧。不过这些故事都经过“手术”的,不然可就麻烦了。
卢月华摇着曹安的手臂道:“我要听《笑傲江湖》,为什么只讲了一段就不讲了。”
曹安笑道:“今天是宣传广告时间,主要是看看每个故事的反响,另外也能勾起他们的兴趣啊!你要想听啊,以后我慢慢的讲给你听。”
“哦,”卢月华又问道:“真的有华山派吗?”
“现在没有,但是总有一天会有!”
曹安花大力气筹办评书场,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宣讲武侠世界,宣讲武侠道义,改变大宋多年积压的武弱习气,激起民间习武的浪潮,激发武人心中的热血。
*******,读书多是负心人。街头的贩夫走卒,都是古龙笔下的侠客,这些粗狂的语言,足够能点燃百姓心中的热血。另外,当官的贪赃枉法,草菅人命,这不是法治能完全解决的,有些时候需要有“神雕侠”来替天行道。让这些文官的头上悬起一把看不见的惩罚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