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600000017

第17章 (五国) (2)

第七卷(五国) (2)

恭承遗教高蹈俗尘。率其同好观礼圣迹。慨以薄福众所同弃。印度沙门莫顾羁旅。欲还本土巡礼未周。虽迫勤苦心遂后已。王闻其说用增悲感。即斯胜地建立伽蓝。白□题书为之制曰。我惟尊居世上贵极人中。斯皆三宝之灵佑也。既为人王受佛付嘱。凡厥染衣吾当惠济。建此伽蓝式招羁旅。自今已来诸穿耳僧我此伽蓝不得止舍。因其事迹故以名焉。

阿避陀羯刺拏伽蓝东南行百余里。南渡殑伽河至摩诃娑罗邑。并婆罗门种不遵佛法。然见沙门先访学业。知其强识方深礼敬。

殑伽河北有那罗延天祠。重阁层台奂甚丽饰。诸天之像鑴石而成。工极人谋灵应难究。那罗延天祠东行三十余里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太半陷地前建石柱高余二丈。上作师子之像。刻记伏鬼之事。昔于此处有旷野鬼。恃大威力噉人血肉。作害生灵肆极妖崇。如来愍诸众生不得其死。以神通力诱化诸鬼。导以归依之敬。齐以不杀之戒。诸鬼承教奉以周旋。于是举石请佛安坐。愿闻正法克念护持。自时厥后无信之徒。竞共推移鬼置石座。动以千数莫之能转。茂林清池周基左右。人至其侧无不心惧。

伏鬼侧不远有数伽蓝。虽多倾毁尚有僧徒。并皆遵习大乘教法。从此东南行百余里。至一窣堵波。基已倾陷。余高数丈昔者如来寂灭之后。八国大王分舍利也。量舍利婆罗门蜜涂瓶内分授诸王。而婆罗门持瓶以归。既得所粘舍利遂建窣堵波。拜瓶置内因以名焉。后无忧王开取舍利瓶。改建大窣堵波。或至斋日时烛光明。从此东北度殑伽河。行百四五十里至吠舍厘国(旧曰毘舍离国讹也。中印度境)。

吠舍厘国。周五千余里。土地沃壤花果茂盛。庵没罗果茂遮果。既多且贵。气序和畅风俗淳质。好福重学邪正杂信。伽蓝数百。多已圯坏。存者三五。僧徒稀少。天祠数十异道杂居。露形之徒寔繁其党。吠舍厘城已甚倾颓。其故基趾周六七十里。宫城周四五里。少有居人。宫城西北五六里至一伽蓝。僧徒寡少。习学小乘正量部法。傍有窣堵波。是昔如来说毘摩罗诘经。长者子宝积等献宝盖处。其东有窣堵波。舍利子等于此证无学之果。

舍利子证果东南有窣堵波。是吠舍厘王之所建也。佛涅盘后。此国先王分得舍利。式修崇建。印度记曰。此中旧有如来舍利一斛。无忧王开取九斗。唯留一斗。后有国王复欲开取方事兴功寻则地震。遂不敢开。其西北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傍有石柱。高五六十尺。上作师子之像。石柱南有池。是群猕猴为佛穿也。在昔如来曾住于此。池西不远有窣堵波。诸猕猴持如来钵上树取蜜之处。池南不远有窣堵波。是诸猕猴奉佛蜜处。池西北隅犹有猕猴形像。

伽蓝东北三里有窣堵波。是毘摩罗诘(唐言无垢称。旧曰净名。然净则无垢。名则是称。义虽取同。名乃有异。旧曰维摩诘讹略也)故宅基趾。多有灵异。去此不远有一神舍。其状垒砖。传云积石。即无垢称长者现疾说法之处。去此不远有窣堵波。长者子宝积之故宅也。去此不远有窣堵波。是庵没罗女故宅。佛姨母等诸苾刍尼。于此证入涅盘。

伽蓝北三四里有窣堵波。是如来将往拘尸那国入般涅盘。人与非人随从世尊。至此伫立。次西北不远有窣堵波。是佛于此最后观吠舍厘城。其南不远有精舍。前建窣堵波。是庵没罗女园持以施佛。

庵没罗园侧有窣堵波。是如来告涅盘处。佛昔在此告阿难曰。其得四神足者。能住寿一劫。如来今者当寿几何。如是再三。阿难不对。天魔迷惑故也。阿难从坐而起林中宴默。时魔来请佛曰。如来在世教化已久。蒙济流转数如尘沙。寂灭之乐今其时矣。世尊以少土置爪上而告魔曰。地土多耶。爪土多耶。对曰。地土多也。

佛言。所度者如爪上土。未度者如大地土。却后三月吾当涅盘。魔闻欢喜而退。阿难林中忽感异梦。来白佛言。我在林间梦见大树。枝叶茂盛。荫影蒙密。惊风忽起摧散无余。将非世尊欲入寂灭。我心怀惧故来请问。

佛告阿难。吾先告汝。汝为魔蔽不时请留。魔王劝我早入涅盘。已许之期。斯梦是也。

告涅盘期侧不远有窣堵波。千子见父母处也。昔有仙人隐居岩谷。仲春之月鼓濯清流麀鹿随饮。感生女子。姿貌过人唯脚似鹿。仙人见已收而养焉。其后命令求火至余仙庐。足所履地迹有莲华。彼仙见已深以奇之。令其绕庐方乃得火。鹿女依命得火而还。时梵豫王畋游见华寻迹。以求悦其奇怪。同载而返。相师占言。当生千子。余妇闻之莫不图计。日月既满。生一莲花。花有千叶。叶坐一子。余妇诬罔咸称不祥。投殑伽河随波泛滥。乌耆延王下流游观。见黄云盖乘波而来。取以开视乃有千子。乳养成立有大力焉。恃有千子拓境四方。兵威乘胜。将次此国。时梵豫王闻之甚怀震惧。兵力不敌计无所出矣。是时鹿女心知其子。乃谓王曰。今寇戎临境上下离心。贱妾愚忠能败强敌。王未之信也。忧惧良深。鹿女乃升城楼以待寇至。千子将兵围城已匝。鹿女告曰。莫为逆事。我是汝母。汝是我子。千子谓曰。何言之谬。鹿女手按两乳。流注千岐。天性所感咸入其口。于是解甲归宗释兵返族。两国交欢百姓安乐。

千子归宗侧不远有窣堵波。是如来行经旧迹。指告众曰。昔吾于此归宗见亲。欲知千子即贤劫千佛是也。

述本生东有故基。上建窣堵波。光明时烛祈请或遂。是如来说普门陀罗尼等经。重阁讲堂余趾也。

讲堂侧不远有窣堵波。中有阿难半身舍利。去此不远有数百窣堵波欲定其数未有克知。是千独觉入寂灭处。吠舍厘城内外周隍。圣迹繁多难以具举。形胜故墟鱼鳞间峙。岁月骤改炎凉亟移。林既摧残池亦枯涸。朽株余迹其详验焉。

大城西北行五六十里至大窣堵波。栗咕(昌叶反)婆子(旧云离车子讹也)别如来处。如来自吠舍厘城趣拘尸那国。诸栗呫婆子闻佛将入寂灭。相从悲号送。世尊既见哀慕非言可喻。即以神力化作大河。崖岸深绝波流迅急。诸栗呫婆悲恸以止。如来留钵为作追念。

吠舍厘城西北减二百里有故城。荒芜岁久居人旷少。中有窣堵波。是佛在昔为诸菩萨人天大众引说本生修菩萨行。曾于此城为转轮王。号曰摩诃提婆(唐言大天)有七宝应王四天下。睹衰变之相体无常之理。冥怀高蹈忘情大位。舍国出家染衣修学。

城东南行十四五里至大窣堵波。是七百贤圣重结集处。佛涅盘后百一十年。吠舍厘城有诸苾刍。远离佛法谬行戒律。时长老耶舍陀住憍萨罗国。长老三菩伽住秣兔罗国。长老厘波多住韩若国。长老沙罗住吠舍厘国。长老富阇苏弥罗住娑罗梨弗国。诸大罗汉心得自在。持三藏得三明。有大名称众所知识。皆是尊者阿难弟子。时耶舍陀遣使告诸贤圣。皆可集吠舍厘城。犹少一人未满七百。是时富阇苏弥罗以天眼见诸大贤圣集议法事。运神足至法会。时三菩伽于大众中。右袒长跪扬言曰。众无哗。钦哉念哉。昔大圣法王善权寂灭。岁月虽淹言教尚在。吠舍厘城懈怠苾刍谬于戒律。有十事出违十力教。今诸贤者深明持犯。俱承大德阿难指诲。念报佛恩重宣圣旨。时诸大圣莫不悲感。即召集诸苾刍。依毘柰耶诃责制止。削除谬法宣明圣教。

七百贤圣结集南行八九十里至湿吠多补罗僧伽蓝。层台轮焕重阁翚飞。僧众清肃并学大乘。其傍则有过去四佛坐及经行遗迹之处。其侧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如来在昔南趣摩揭陀国。北顾吠舍厘城。中途止息遗迹之处。

湿吠多补罗伽蓝东南行三十余里。殑伽河南北岸各有一窣堵波。是尊者阿难陀分身与二国处。阿难陀者如来之从父弟也。多闻总持博物强识。佛去世后继大迦叶。任持正法导进学人。在摩揭陀国于林中经行。见一沙弥讽诵佛经。章句错谬文字纷乱。阿难闻已感慕增怀。徐诣其所提撕指授。沙弥笑曰。大德耄矣。所言谬矣。我师高明春秋鼎盛。亲承示诲诫无所误。阿难默然退而叹曰。我年虽迈为诸众生欲久住世。住持正法。然众生垢重难以诲语。久留无利可速灭度。于是去摩揭陀国趣吠舍厘城。度殑伽河泛舟中流。摩揭陀王闻阿难去。情深变德。即严戎驾疾驱追请。数百千众营军南岸。吠舍厘王闻阿难来。悲喜盈心。亦治军旅奔驰迎候。数百千众屯集北岸。两军相对旌旗翳日。阿难恐斗其兵更相杀害。从舟中起上升虚空。示现神变即入寂灭。化火焚骸骸又中折。一堕南岸。一堕北岸。于是二王各得一分。举军号恸。俱还本国。起窣堵波而修供养。从此东北行五百余里至弗栗恃国(北人谓三代恃国。北印度境)。

弗栗恃国。周四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土地膏腴花果茂盛。气序微寒人性躁急。多敬外道少信佛法。伽蓝十余所。僧徒减千人。大小二乘兼功通学。天祠数十。外道寔众。国大都城号占戍挐。多已颓毁。故宫城中尚有三千余家。若村若邑也。

大河东北有伽蓝。僧徒寡少学业清高。从此西行依河之滨有窣堵波。高余三丈。南带长流。大悲世尊度渔人处也。越在佛世五百渔人结畴附党渔捕水族。于此河流得一大鱼。有十八头头各两眼。诸渔人方欲害之。如来在吠舍厘国。天眼见兴悲心。乘其时而化导。因其机而启悟。告诸大乘。弗栗恃国有大鱼。我欲导之以悟诸渔人。尔宜知时。于是大众围绕神足凌虚至于河滨。如常敷座。遂告诸渔人。尔勿杀鱼。以神通力开方便门。威被大鱼令知宿命。能作人语贯解人情。尔时如来知而故问。汝在前身曾作何罪。流转恶趣受此弊身。鱼曰。昔承福庆生自豪族大婆罗门。劫比他者我身是也。恃其族姓凌蔑人伦。恃其博物鄙贱经法。以轻慢心毁讟诸佛。以丑恶语詈辱众僧。引类形比谓若驼驴象马诸丑形对。由此恶业受此弊身。尚资宿善生遭佛世。目睹圣化亲承圣教。因而忏谢悔先作业。如来随机摄化如应开导。鱼既闻法于是命终。承兹福力上生天宫。于是自观其身何缘生此。既知宿命念报佛恩。与诸天众肩随戾止。前礼既毕右绕退立。以天宝香华用供养。世尊指告渔人为说妙法。于即感悟。输诚礼忏。裂网焚舟。归真受法。既服染衣。又闻至教。皆出尘垢。俱证圣果。

度渔人东北行百余里。故城西有窣堵波。无忧王所建。高百余尺。是佛在昔于此六月说法度诸天人。此北百四五十步有小窣堵波。如来昔于此处为诸苾刍制戒。次西不远有如来发爪窣堵波。如来昔于此处近远邑人相趋辐凑。焚香散花灯炬不绝。从此西北千四五百里踰山入谷至尼波罗国(中印度境)。

尼波罗国。周四千余里。在雪山中。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山川连属宜谷稼多花果。出赤铜牦牛命命鸟。货用赤铜钱。气序寒烈风俗险诐。人性刚犷信义轻薄。无学艺有工巧。形貌丑弊邪正兼信。伽蓝天祠接堵连隅。僧徒二千余人。大小二乘兼功综习。外道异学其数不详。王剎帝利栗呫婆种也。志学清高。纯信佛法。近代有王号鸯输伐摩。(唐言光冑)硕学聪叡自制声明论。重学敬德遐迩着闻。都城东南有小水池。以人火投之水即焰起。更投余物亦变为火。从此复还吠舍厘国。南渡殑伽河至摩揭陀国(旧曰摩伽陀。又曰摩竭提。皆讹也。中印度境)。

同类推荐
  • 冰鉴(中国传统文化选编)

    冰鉴(中国传统文化选编)

    《冰鉴》一部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它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冰鉴》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智慧之道,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冰鉴》与《挺经》皆是曾国藩吐尽毕生的心血于临终前写成的“压案之作”。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在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中,影响最巨、传播最广者,无过于《梦溪笔谈》一书了,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辩证、乐律……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追述了酿酒的发展历史,中卷和下卷介绍了酿酒的具体技艺。《北山酒经》虽为酿酒技艺的专著,实则却渗透着酒文化的浓重缩影,为饮而酿,酿则必饮,可谓关乎酒之品质的重要著作。
  • 三略

    三略

    顾名思义,《三略》是专讲战略的兵书。其上略、中略、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始终贯穿着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这样紧紧围绕战略问题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可以说,《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专著,影响极为深远。
  • 劫余灰

    劫余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王子的保镖老婆

    王子的保镖老婆

    不过是出次任务,谁知对方居然是个王子?王子也就算了,你品行不端,种马行径也别拉上她啊,没事就现场春宫谁受得了,额,这个帅男保镖也有内幕?啥,不会也是个王子吧?老天,她运气真是好到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致命的错误

    致命的错误

    悬疑之父,大师之中的大师,只可模仿,不可超越的巅峰,直逼理性与疯狂、压制与抗争的心理极限,你永远都猜不到故事的结局,你也无法预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精品、经典、精装、超值价蕾遇生与死、罪与罚的灵魂拷问。
  • 全球感染

    全球感染

    T病毒全球蔓延,波及到了中国。这是一个关于中国富家少爷的成长之事。
  • 刀落苍穹

    刀落苍穹

    一代天骄的蜀山之殇,重生之世,偶得古帝传承,从此踏上奋斗之路,站在强者之巅,傲视天下众生
  • 风物岂无情

    风物岂无情

    她对我说——你,要坚持。对,我要坚持,因为我相信这个世界,是值得留恋的,所以我们要好好活下去的。
  • 贵族学院:恶魔少爷独宠

    贵族学院:恶魔少爷独宠

    她是冷酷美艳的女王,却遇到了恶魔一般的校草。在外人面前冷酷霸道腹黑帅,在她面前就是小气幼稚爱吃醋。她受到好多男生的爱慕,他霸道地将她圈进自己怀里宣示主权:“你们的女神,是我的女人。”【群号码:481601610】
  • 浅时光回忆录

    浅时光回忆录

    这是一部短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人的回忆录,回忆儿时于你的经历,那是一段淡漠的回忆,是痛苦的,也是欢乐留恋不舍的……
  • 勤俭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勤俭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勤俭故事》每个典故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炼,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 真神校园

    真神校园

    苏星荣出生普通,长相普通,连上的大学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似乎看不到未来的学校,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有一个很漂亮的女朋友……连这也是随时要分手的状态……可是,扯淡的是,在他一夜被恐龙追逐后,竟有人要让他接受“神”的恩赐……在他接受“神”的礼物后,他以为自己的人生要彻底的被改变,殊不知,这才是他悲惨人生的真正开始……
  • 换魔经

    换魔经

    无敌的天魔,不败的神魔,神秘的心魔。仙界王朝的皇帝,法宝众多的天帝,高深莫测的青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