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27900000044

第44章 为官之道

书接上文。

林星听到苏轼将他比作周瑜,心中大感受宠若惊,连忙道:“先生此喻,晚辈愧不敢当。周瑜是个武将,纵横沙场,所向披靡,是个人人敬仰的江东大英雄。而我只是一介寒儒,只知治州惠民,对于两军对垒,晚辈却是一窍不通。”

苏轼似乎有感而发,沉思细想,随即示意林星坐下,道:“你说起此事,我正好有些想法,想和你交谈,之前一直没有机会和你分享为官之道,今日一并和你说了吧!”

钟凤娇和小绿看见这种气氛,知道两人有要事相商,便识趣地到船头划水。

林星和苏轼相对坐下,自斟两杯美酒,道:“来,先生,我们一边喝一边说!”

苏轼接过酒杯,轻啜一口,润润嗓子,远远说道:“林老弟,你是读书人,想必知道,我们大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是个武将出身。当时正值五代十国的乱世时期,担任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趁着后周恭帝年幼,发动了陈桥兵变,从此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

林星点点头,道:“宋太祖陈桥兵变的典故,我听过很多次。”

苏轼续道:“因为是武将出身,而且兵变建国,所以宋太祖深知武将拥兵自立的严重后果。为了不重蹈覆辙,宋太祖决定加强中央集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杯酒释兵权,此举成功削弱开国功勋将士的势力,稳定了天下大局,在当时来说,不失为明智之举。”

林星长期混迹于官场,自然知道功高震主,伴君如伴虎的道理,笑道:“是呀!若不是这一招杯酒释兵权,让开国功臣们卸甲归田,宋太祖恐怕会寝食难安。”

苏轼却笑不出来,叹气道:“开国之时,重文轻武还情有可原。但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就完全是错误的国策了。我大宋北有大辽,南有大理,西有契丹,生存在外族包围的夹缝之中。强敌环伺,我大宋岂能不居安思危?可惜我大宋历代皇帝,均秉承祖训,崇文抑武,诗词歌赋倒是空闲繁荣,璀璨不输前唐,行军打仗却是屡战屡败,羸弱直追后晋。这种外战外行,逢战必败的局面,让老夫很是痛心。”

林星毕竟是穿越者,对于大宋的羸弱,只是在史书上看过,终究没有切身体会,见苏轼说得惨然,道:“先生也不用如此悲观。我大宋虽然军事羸弱,但并非没有一战之力。事实上,我们大宋在与外敌交锋之时,还是胜多败少的局面吧!而且我们大宋,并非没有名将精兵,像杨氏一门,均是忠心耿耿的虎将雄师,足可护卫我大宋千里疆域。论战斗力,我认为大宋可与任何强敌有一拼之力,先生完全没有必要如此悲观。”

苏轼沮丧地摇摇头,苦笑道:“林老弟,你终究太过年轻,看不透其中玄机。要打赢一场战争,并不是兵强马壮就可以的,还有许多战力之外的因素,同样会制约战争的走势。我大宋实行文官管武将的制度。由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枢密院听命于皇帝,调派天下兵马,是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枢密使大人,是天下一等一的大官,掌管天下生杀大权,但可悲的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官位,却是由不懂军事的文官担任,试问如何能打胜仗?枢密院之下是三衙,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分统全国禁兵和厢兵,各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等,地位低於枢密院长官。虽然根据国法,枢密院与三衙分握发兵权和管兵权,互相牵制,但实际上由于枢密使势大,三衙早已臣服于枢密院,成为枢密院的下属。这样一来,枢密使就掌管天下兵马。然纵观我大宋先例,历任枢密使中,真正有军事才华的人寥寥无几,更多的都是些只会攀龙附凤的庸官。”

苏轼说出这番针砭时弊的话,很显然是要开诚布公地和林星探讨,并不打算遮掩什么,唯唯诺诺。想不到他是个诗词巨匠,竟对宋朝武官制度了如指掌,而且看得深入透彻,这番见解令林星受益良多,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苏轼沉沉地舒了一口气道:“文官不知军却治军,武官知军却不治军,这就是我大宋军制的矛盾所在。当年我在黄州当团练之时,对这种矛盾感受最为深刻。那些领军打仗的武官,出发前必须要得到文官的批准,这样不但容易延误战机,而且常常会因为将相不和,闹出将欲战而相不准的闹剧。”

林星听他说了这许多军官之事,有些疑惑道:“不知先生和晚辈说这些,有何深意?”

苏轼点点头,目光深沉地看着林星,像是在审视一颗冉冉升起的官场新星般,肃然正色道:“我说这些,是希望你明白军制的不合理之处。他日你若入朝为仕,封侯拜相,需当谨记我今日之教诲,除弊革新,扬我大宋军威。”

林星闻言一震,不能置信地脱口道:“什么!”

苏轼知他心中想法,平静道:“你是否觉得我太看的起你?林星,你自己或许尚未意识到,但我却知道,你必定是大宋官场的下一颗明星。以你的为官之才,绝非广州的池中之物,他日你入主京师,成就甚至不在王安石之下。”

林星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面对苏轼过度的称赞,他只有报以无边的苦笑道:“先生如此看得起我,只怕要令先生失望了。我是自己知自己事,我性格偏软,虽然不是妇人之仁举棋不定,但终究达不到杀伐果断不择手段的境界。以我现在的阅历和城府,能做到知州已经算是不错了,再往上爬,恐怕到了知府就会是瓶颈,至于入主京师,却是不敢奢想!”

苏轼淡淡道:“城府这东西是可以慢慢培养的,谁也不是一出生就精明得像只老狐狸似的。哪个八面玲珑的朝廷命官,不都是从小官慢慢往上爬的么?所以你根本不需要担心!”

林星依旧沉重道:“由不得我不担心!先生应该知道,官场黑暗,互相倾轧的行为屡见不鲜,而且结党营私之风盛行,更容易让人迷失,一旦跟错人,站错位,就很容易成为党派之争的牺牲品!我只怕以我现在的城府,可能到最后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苏轼反问道:“恕我冒昧地问一句,你既然害怕在官场斗争中落败,为何还要取仕为官,来趟这趟浑水,老老实实做个平民百姓岂不更好?”

林星面对他火热的目光和有些压迫的盘问,不动声色道:“先生或许觉得我虚伪,但我确实是抱着一颗为国为民的心来当官的,我只想以自己的才华,治辖乡里,保家卫国,规划大宋,这就是我的抱负了!”

“规划大宋?”苏轼微微一愣,随即道,“我怎么会觉得林老弟虚伪呢!相反我还感到很欣慰,虽然为国为民的好官越来越少了,但幸运的是林老弟算是一个!林老弟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抱负,此乃国家之幸啊!”

林星脸色微红道:“咳咳!这个,晚辈性格如此。不过说到为官之道,晚辈还有很多地方要像先生请教。”

苏轼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道:“诚如你刚才所说,官场党派斗争惨烈,稍有不慎就会沦为陪葬品。所以要想在官场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懂得审时度势,顺应潮流,切不可妄想以一己之力进行逆天,那样只会落得悲惨的下场,我本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审时度势,顺应潮流?”

苏轼点点头,道:“不错!当然,我不是叫林老弟做墙头草两边倒,林老弟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只是说,在历史的潮流大势面前,应该顺应时势,而不应该成为潮流的拦路石,否则只会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他见林星一知半解,便道:“就拿我来说吧。我仕途最巅峰之时,正值王安石变法之际,那是的我,只有一腔热血,目空一切,看变法的一切都不顺眼。因此我坚定地站在了新党的对立面,势要与王安石抗争到底。殊不知我这天高地厚的性格,最终得罪了新党,被贬离京城。当年我离京之时,对王安石充满怨恨,对新法更是抱有误解,这种偏见,一直持续了十年不曾改变。十年后的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我在湖州写下了讽刺新政的诗词,制造出连累文坛同辈的“乌台诗案”,虽然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我得以免于一死,但却被贬为黄州团练,所有这一切,究其根源,都是我咎由自取罢了!”

苏轼目光出神地望着水中的明月,道:“那时候我还年轻,虽然被新党压制,心中却完全不屈服。然而这些年来辗转于天下各地为官,看到新法实施所带来的变革,我才意思到自己当初的抵触行为是多么的幼稚和愚蠢。这些利国利民的新法,是王安石费尽心思想出来的治国良策,我却因政治成见而全盘否定,未免太过儿戏。现在回想起来,当初王安石见我不同意他的新法,想必也十分心寒吧!毕竟我们曾经是文坛至交,在他的新法最需要支持的时候,我却与他背道而驰,哎!但他却从未怪过我,他总是对我说,我还年轻,许多事还不懂。”

苏轼的语气渐渐转伤,话语中蕴藏着说不出的落寞,神色痛苦,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年般,喃喃道:“现在我已经懂了,可是安石公却再也听不到了。我多么想亲口对安石公说一声对不起,但却永远没有机会了!”

一时间,林星感受到这大文豪无限的追思和缅怀,心中默然。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霸道与王道:秦汉帝国

    霸道与王道:秦汉帝国

    中华帝国的脚步沉重而拖沓,而且,陷入了一个怪圈:从王朝初建的清明,到末期的腐朽,随后被不堪重压的农民起义推翻,而新的王朝又重复这样的轮回。我们的帝国,犹如意气风发的少年,在这样的轮回中逐日变为垂垂老者,巨大的身躯轰然倾倒于烟尘之中。在帝国的历史中,我们看到惊人的相似:制度的承袭、人物的脸谱化……每个中国人,在借《霸道与王道.秦汉帝国(图文本)》回望来时路之时,都将为我们的历史而欢呼、惊讶、愤怒,甚至于椎心泣血。《霸道与王道.秦汉帝国(图文本)》内容包括天下奇观兵马俑、帝王一怒天下秋、富丽堂皇阿房宫、孟姜女哭倒长城等等。
  • 宋史通俗演义(二)

    宋史通俗演义(二)

    后儒之读《宋史》者,尝以繁芜为病。夫《宋史》固繁且芜矣,然辽、金二史,则又有讥其疏略者。夫《辽史》百十六卷、《金史》百三十五卷,较诸四百九十六卷之《宋史》,固有繁简之殊,然亦非穷累年之目力,未必尽能详阅也。柯氏作《宋史新编》凡二百卷,薛氏《宋元通鉴》百五十七卷,王氏《宋元资治通鉴》六十四卷,陈氏《宋史纪事本末》百有九卷,皆并辽、金二史于《宋史》中,悉心编订,各有心得,或此详而彼略,或此略而彼详,通儒尚有阙如之憾,问诸近今之一孔士,有并卷帙而未尽晰者,遑问其遍览否也。
  • 夏初之汉骑

    夏初之汉骑

    刘睿没想到自己穿越了。唉,既来之,则安之。第一年:我决定先当个军阀,但是,咱们得先找个地方种种田第五年:什么?要老子称臣纳贡,你特么吃翔去吧第十年:老子的铁骑天下无敌。白皮猪?老子照揍不误第二十年: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 中世纪生活变成这样居然没错

    中世纪生活变成这样居然没错

    这是一本关于身处中世纪的青年守护心中之人的书。为了她,他层层布算,但也难免伤痕累累。此间恋爱奋斗,阴谋诡计,斗智斗勇,攻城围城,幕幕上演。··················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穿越民国当大佬

    穿越民国当大佬

    荒诞的故事,一曲悲欢离合,一场硝烟战争……阴差阳错的穿越,民国的风月故事,霸王称雄,旧上海灯红酒绿,繁华奢华,舞台广大。一曲夜上海,让人迷醉红尘。大佬,最总属于厮杀的强者,王中之王。拼杀,明争暗斗无法避免。保全自己,卧薪尝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热门推荐
  • 前世今生缘究竟梦琉璃

    前世今生缘究竟梦琉璃

    ——十里桃花终只为你而开,昙花一现只愿得你回眸,醉倾城。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你若爱上他人,我定允你一生幸福。只愿用我今生今世换你我来世再爱。这是一场跨越两世的爱。前世,他是首富独子,她却只是一个普通女孩。他与她终究是一场孽缘。前世的她为他而死。她未喝下那碗孟婆汤,只为在来生寻找他。然而来生。她却来到一个不知是古是现的时代。他是一国太子,她是天之娇女。可后来她却发现,他并非那个他。终于。她找到了前世的那个他。却没想到他为她也未喝下那碗孟婆汤。他说自己前世与今生相貌不同。她究竟是否会信任他?这场轰轰烈烈的爱能否延续?那个为他付出生命的她能否与他厮守来生?
  • 某魔法的蕾米莉亚

    某魔法的蕾米莉亚

    幻想乡的红魔馆中居住着外地来的吸血鬼姐妹,关于她们的过去知者寥寥。好在终于有人发表了自己的猜想——《妹妹大人的幻想乡》,可惜弃坑了。为了追随这位富有幻想的先辈,我也提出了自己关于这方面的猜想。嗯,这真的不是魔禁同人哦!
  • 耶路泽尔

    耶路泽尔

    遥远而庞大的耶路泽尔大陆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天赋异禀,恍若神的使者,他们以睥睨天下的姿态协助统治着这片大陆,然而却鲜有人知道他们高贵的身份背后,欺瞒背叛,杀机四起。他们脚踏鲜血一路走来,究竟迎来的是友情、忠诚、荣耀万千,还是浩瀚大陆上渺小而卑微的宿命......
  • 腹黑王爷:厨神小王妃

    腹黑王爷:厨神小王妃

    逼婚遭穿越,金牌厨神秒变弃妇。家徒四壁,食不果腹?她决定利用看家厨艺发家致富!偶然救回一个男子,外表呆萌,内心腹黑。长相妖孽,身份尊贵,却死乞白赖要做上门女婿。难道是老天见她的致富之路走的辛苦,所以送给她送来了一个美男?喂喂喂,你的手往那儿搁呢?!信不信老娘一把厨刀剁了你的爪子?【文文1v1,男女主身心干净,赶紧的收藏哦】
  • 甜宠:总裁太缠人

    甜宠:总裁太缠人

    新婚之夜,遭到老公和小一起玩到大的闺蜜双重背叛。她火烧酒店,还抢了酒店总裁的车逃跑……
  • 花开如初你还在

    花开如初你还在

    世人皆知的黎家小公主突然订婚了,对象居然是季家少爷。众人点点头,嗯,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对。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小公主竟然跑了?跑到外国了?这可怎么办?于是,季少爷亲自去逮自己的老婆。可只有她自己知道,这货就是一头狼,一头闷骚的狼。连逃的机会都没有。“季先生,你这么不要脸你父母知道吗?”“乖,只有你知道”"季先生,你这么闷骚你父母知道吗?”“乖,只有你知道”“季先生,,,,,,”“乖,别说话,赶紧吃饭”季司明————当初惊鸿一瞥,便注定了她,只是没想到会被人占了先机,他便等,终于有了机会,这次,他肯定不会放手。
  • 同居三百六十五

    同居三百六十五

    这不是个可怜可爱可笑的女子。这不是个可悲可喜可痛的故事。可就是这样,她爱上了自己的同居哥哥。重点是,这位哥哥并不喜欢她。于是,女追男的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开始了。
  • 明末黑水都督传

    明末黑水都督传

    这是一个战斗在明末敌后白山黑水间的故事......
  • 洪荒战神域

    洪荒战神域

    有一块远古的大陆名唤战神域。何为战?战天,战地,战命运!没有实力你什么都不是!唯有手持战斧,涌满腔热血,与天比高才对的起自己!不为别的,只为一个问心无愧!我为战神,谁敢一战!
  • 那些温暖的乡野物事

    那些温暖的乡野物事

    以乡村生活为背景,以系列随笔的形式对乡村的全景书写!并揉入大量乡村民风民俗,且主题相对集中,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文字质朴静谧,唤醒人们对乡村那种“无防”境地的心灵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