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00500000129

第129章 偷渡猪仔(上)

无论是盖猪舍,还是找饲料,刘邦的扩大规模计划,已经从方方面面都准备好了,可到最后,刘邦才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猪源。

经历了“五号病”那黄金十五天的一番屠杀,养殖场里原来的猪减少了一半。但猪的繁殖能力是有限的,刘邦原来弄回来的那几十头小母猪现在还不到繁殖期,而村里以前繁殖出来的琼山土猪和野猪,不是被刘邦收购进他的养殖场了,就是被别的村民抢购去养了——现在的猪肉价格那么贵,生猪那么缺,不去养猪那才是笨蛋呢。

至于普通的白猪,原本就是从外面买进来的猪苗,现在外面“五号病”肆虐,哪里还有什么猪苗呀?就算有,也没人敢去买回来。

琼山土猪和野猪暂时是没什么办法可想了,只能等那些母猪生下下一批时再作打算。但普通白猪却是可以通过别的途径来想办法的。既然政府都可以从RB进口生猪,自己从别的国家进口一些猪仔,想必也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可从哪个国家进口呢?刘邦有点为难了,他对别的国家的生猪行情,那是一点都不了解的,想来想去,他觉得自己终究是个华人,粤语也略懂一二,如果混进祖国去,说不定还真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呢。

不过,这贩卖猪仔看似小事,但由于涉及到两个国家,那就是个大问题了。尤其是刘邦暂时还不愿去跟政府申请(注:越南政府的办事效率太低,涉及到国家之间的进出口问题,往往需要评审、调查两个月以上,像进口RB猪肉这事,虽然是特别紧急,但也用了半个月之久),那么只能通过地下的渠道进来了。

然而,这地下渠道也不是谁都能找到的,N市和M市离中越边境都距离遥远,必须找一个熟悉中越边境的地理环境的人带一下才行。

刘邦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那二十几个员工,如果他们有亲戚朋友在边境一带的话,这事就好办了,就算他们不参与这事,一起带带路或再介绍认识几个道上的朋友总可以吧。

刘邦透露想找熟悉中越边境情况的人好几天后,才有一个人前来给他回复,说是在边境有熟人。刘邦盯着这人看了半天,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这人竟是那才十多岁的实习兽医涂幻!她告诉刘邦,她们班上有一个同学的姑姑嫁在离中越边境很近的一个小镇里,去年放假的时候,她还跟这位同学一起到姑姑家去玩呢!

刘邦虽然很不愿意跟这样的小姑娘一起去办事,她们年纪那么小,谁知道能办得成什么呢(而且养殖场也离不开她,现在正是“五号病”肆虐的时候,她尽管只是个实习兽医,可毕竟是懂得技术的,这次琼山地区能避免“五号病”的侵袭,有很大的程度是她和阮大大的功劳)?但刘邦也实在找不到更好的人选,购买猪仔却成了势在必行的事,再迟个十天半月的,猪肉超市将来就会面临无猪可杀的尴尬。

在无可奈何之下,刘邦只得跟着涂幻和她的那位同学一起到同学的姑姑家去。

同学的姑姑家位于中越边境的一个小镇,离中国只有几公里,几公里外的河对面就是中国了。刘邦以前只在书上和影视中见过中国的样子,这次亲眼得见,自然很是兴奋,刚下车便迫不及待地跑到河边去看中国。然而,令他失望的是,河的对面只是山,跟越南这边的并没有多大的区别,看来,只能等真正进入到中国后,才能深彻地感受了。

同学的姑姑看到侄女竟然来看她,自然很是高兴,但看到这次来的不仅有上次一起来的那个同学,还有一个陌生男子,脸不由自主地沉了下来——侄女看来是越来越野了,不仅带着女同学到处跑,还带着男人,这样下去怎么了得?

那女同学显然是很了解姑姑的性格的,她一察觉到气氛有点不对,马上向姑姑介绍道:“这位是刘先生,是涂幻的老板,他因为要到中越边境来办点事,所以就一起来了。”

刘邦对交际也是很在行的了,此时便上前去跟她握手,然后自我介绍。姑姑的脸色这才缓和了些。

尽管刘邦对进入中国去购买猪仔的心情很急,却不得不按部就班去做,因为总不能一进门便跟别人说,想到中国去偷渡猪仔的。真要是那样的话,人家不以为你是个疯子才怪呢!

…………

入夜,在闲聊中,主人终于向刘邦问道:“不知道刘先生到中越边境来,是想办什么事呢?”

“说起来惭愧。”刘邦道,“我是做猪肉生意的,开有几家猪肉超市和一家养殖场,本来经营得好好的,没想到最近越南却暴发了‘五号病’,搞得大家都没猪杀,没猪肉吃了。后来政府引进了RB猪肉,我是不甘心让RB猪独占市场的,所以想到中国去进一批猪仔回来……”

“原来是这样啊。”主人压低声音道,“不瞒你说,我们小镇也受到‘五号病’的影响呢,不过我们这里的人都不吃什么RB猪肉,因为从‘五号病’一开始,我们这里便有人从中国那边弄一些猪回来了。中国的猪肉好吃,价格也不贵。”

“真的?那太好了!”刘邦兴奋地道,看来之前已经有人走在自己的前面了,原本自己还担心,边境没人做这种事,检查得又严,这事很难成功呢,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啊!

兴奋之余,刘邦忍不住又问道:“那边查得严不严?做这事的风险有多大?”

“最近中国那边确实查得严了点,因为这种事一下子增多了。但在我们这边,却是很松的,因为就连镇里的官员和检查站里的官兵也在吃廉价又美味的中国猪肉呢,只要不是做得很过分,他们都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来检查的。”

“请问你们熟悉有这方面的人吗?我想从中国那边进一批猪仔。”

“有是有,”主人很认真地看着刘邦,似乎想要把他这个人看透,“在这边境的小镇,大多数人都是靠这种边境小买卖混口饭吃的(确实,刘邦并没有见当地的居民什么了不得的行业,却显得比越南的内地富裕许多,小洋楼、小别墅之类触目皆是),只不过……你想进多少?”

“一千多头吧,最好是那种生长速度快的良种。”

“啊……”主人似乎被这数字吓了一跳,道,“这一千多头可不是个小数目,我们从中国弄进来的猪,都是小打小闹,每次都只是三五十头,现在一下子要这么多,真的有点难办。你既然要这么多,为什么不向海关申请进口呢?价格好像也贵不了多少。”

“我原本也想这么做的,但向海关申请,需要耗费的时间太多,我实在没有时间去等他们像蜗牛一般的审查。”

“这样吧,我带你去见一个人,他是专门从事这边境的生猪买卖的,在中国那边也认识不少人。我们去问问他看有没有办法。不过他收的介绍费可能有点高。”

同类推荐
  • 风云欲起

    风云欲起

    一位来自上官家族的少年被家族赶走,因为遇到了一个乞丐,自己的道路就变了。
  • 灵媒传

    灵媒传

    灵界与人界,交织与背叛!21世纪的灵媒师,到底是堕落都市人间,还是归隐灵山?王小森年幼时,祖父因为一场大病而逝世。祖父临终前,将家传的一条项链传给他,并告知了他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寄宿在青花瓷里的鬼魂,身份不明的神秘人,故事不是早就开始了吗?
  • 鬼医圣手

    鬼医圣手

    杀手回归都市,卷入一场纷争,贴身守护踩小人,鬼医圣手灭狂少……
  • 守望之春生

    守望之春生

    他经历了一世又一世的轮回孤独地流浪在各个奇异的世界当中不过他没有迷失自己的方向始终走在前进的道路上终于东风来了……
  • 从超凡世界归来

    从超凡世界归来

    五年前,尹江神秘失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当他再次出现,他已经是一个被超凡世界通缉的要犯!他带着一枚神秘莫测的水晶头骨,以霸者无双的姿态回归了世俗界!
热门推荐
  • 凤女漓烟

    凤女漓烟

    她是普通大学生,穿越到未知世界,卷入了一场波云诡谲的皇家争锋中。身不由己,步步为营,小心翼翼地前行,以为自己早已孤身一人……回首处,却见那白衣胜雪的男子,在不远不近处等待着、守护着她。她冷眼看着那些欢欣鼓舞,那些尔虞我诈,那些背叛与仇恨,不敢再相信……可唯有他,亦只是他……沐漓烟:漓江的孩子,名字里定要带着江水的气息,这样才不会在世事变幻中迷失自己,寻不到归家的路……寒雪玉:那日你为我取名“云舒”,冥冥之中便已是上天注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春秋繁露义证

    春秋繁露义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从未忘记你

    我从未忘记你

    她从来不知道心里还有他,当后悔时已经晚了,可,这才是完美的结局,他是自愿的,真正的爱便是放手。
  • 相思了无益

    相思了无益

    明嘉靖十六年,苏州城,观前街,陆羽茶社。今天是九月初三,茶社里别于以往的清雅闲散,气氛有些凝重。往日里从早上就开始熙熙攘攘,进进出出的茶社显得冷清了许多。不少常客刚刚走上茶社门前的台阶,就被告知“本店今日包场,不接待散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世蓝眸
  • 锐雯的无限之旅

    锐雯的无限之旅

    这是一个在瓦罗兰大陆里孤独的骑士穿越了的故事。第一世他只是个普通的伪宅青年。第二世她是那为重铸断剑,而行走与黑夜之中的少女。这一次她来到了无限,又会谱写怎样的传奇。求点击评论收藏。
  • 风绽

    风绽

    祁风沐祁家少主,因为天赋极差常常被留在祁家的子弟嘲笑,体内封印一朝破除,修炼不再受阻碍,离开祁家历练,在大陆上绽尽风华。
  •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重点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艺术叙事”、“现代性体验”、“艺术生产”和“艺术接受”等几个主要方面来揭示和阐述改革题材电视剧审美现代性的内涵与特质,是中国电视剧艺术研究的新探索和新尝试。改革开放30年是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生巨大变化的30年。作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一种典型形态,改革题材电视剧以其影像表意系统,生动、形象地表征了世纪转型期人们精神历练的诗意轨迹,成为了“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
  • 我们全家都是狼

    我们全家都是狼

    本王当年浪尽神魔人三界哪来的孩子呀,被困在人界的狼王无尽嗷嚎
  • 花鼓歌

    花鼓歌

    从国籍来说,王戚扬是一个美国人,但是他从内之外都散发着中国味道。虽然年轻的时候从战乱的中国移民到了美国,但是就算是在异国的土地上,他也不愿意入乡随俗。他不愿意穿西服、不愿意儿子跟外国女人交往、不愿意看西医,不愿意跟银行打交道。他从内至外都在刻意排斥着美国。甚至活动范围也仅限于唐人街的那短短几百米,久而久之,他跟两个儿子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父子之间因理念只差变得形同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