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300000012

第12章 济颠罗汉净慈寺显圣记 (1)

诗曰:

裂风掀番出爱缠,金田得入效金仙。

发随刀落尘根净,衣逐云生顶相圆。

悟处脱离烦恼海,定来超出死生关。

皇恩佛德俱酬足,一朵争开火里莲。

此八句诗,见三教中,惟禅最妙,能离凡证圣,亦能临凡显圣。话说南宋光宗时,浙东台州府天台山国清寺,有一长老,名一本,号法空,乃累劫修来活佛。时值年终,密布彤云,扬扬飞雪。长老在方丈中独坐,令厨下整晚饭。一声云板,众僧皆集,至斋堂。饭罢,长老仍于方丈禅椅上坐,侍者进茶。忽闻一声响如霹雳。长老曰:“是甚么响?”乃与侍者同行至法堂,转上佛殿,入罗汉堂,见一罗汉连椅仆地,惟长老阴知,佯曰:“另作理会。”回至方丈,令寺者拈香点烛。此时雪下愈大,有诗云:

姑射真人宴紫薇,双成击碎玉琉璃。

朗然宇宙难分辨,大地众生正路迷。

长老危坐禅椅,闭口垂眉入定。少顷回来,曰:“也去不远。”众僧曰:“某等心愚道浅,不谙禅机,愿闻其详。”长老道:“便说无妨。适来紫脚罗汉,厌静思动,已投胎去了。异日你等亦有知者。老僧待一月余,亲往吩咐吩咐他一言。”众各散讫。

且说台州府天台县,有一人姓李,名茂春,乃高宗朝李驸马之后,官拜春坊赞善,为人纯厚,不愿为官,辞职隐于天台山。止有夫人王氏,年三十余,未曾生养,每每祈神求佛。忽一夜,王夫人梦吞日光,自此得孕,十月分娩。时值宋光宗三年十二月初八日,一更时分,产得一男,俗名踏莲花而生,双手合掌,红光满室,瑞气盈门。赞善大喜。渐至月余,有国清寺长老来谒。赞善迎接上堂。茶毕,长老曰:“近闻相公弄璋,特来拜贺,就求一观。”赞善曰:“承吾师盛意。奈小儿离胎日浅,身体未净。”长老曰:“愿见何妨。”赞善曰:“吾师少坐。

”即入内宅来问妻兄王安世,道:“国清寺长老欲见小儿,不知可否?”安世曰:“向闻此僧道高德厚,欲见此儿,君勿吝也。”赞善乃令丫鬟捧出。长老忙接过手曰:“你好快脚,不要走差了路头。”儿但微笑。长老看讫,递与丫鬟曰:“此子日后通天达地,入圣超凡,老僧送一名曰修元,令他修本命元辰。”赞善起谢,长老作别。赞善曰:“本留吾师素斋,奈舍下荤筵,尚容叩刹。”长老曰:“老僧来年正月西归,大人不弃,愿一送为感。”赞善曰:“吾师春秋未盛,正当安享清福,何故遽发此言?”长老道:“时至难留。”当下相别回寺。赞善是日广设华筵,管待亲友,到晚而散。

长老回寺,光阴荏苒,不觉已至来年正月,时届上元。长老于法堂升坐,击鼓三通,众僧云集,鱼贯焚香,两行排立,大众静听。长老云:

正月半,放华灯,黎民处处乐升平。

元辰令节无敷演,归去来兮话一声。

既归去,弗来兮,自家之事自家知。

若使他人知得此,定被他人说是非。

故不说,只成呆,生死事,不须猜。

山僧二九西归去,待报诸山次第来。

话生死,谁谙悟,个个原来有此路。

光阴趱过几多人,绿水青山还似故。

山色清,水光绿,阎罗老子无面目。

寄与大众早修行,来此同登极乐国。

长老念罢,众皆跪下,告曰:“我师愿再留数十载。”长老曰:“死是定数,焉可稽留。”众僧泪下。长老令侍者抄录法语,速报诸山,令十八日午时来送我。是日长老下法座,遂令置龛毕。至十八日,诸山人等咸至,李赞善亦来。斋罢,入方丈相见。长老嘱赞善曰:“令公子诚非官吏,但可为僧。倘若出家,可投印别峰远瞎堂为师。”赞善应允。长老沐浴更衣,到安乐堂禅椅上危坐。诸山和尚一应人等,左右站立,后先发进。长老呼五弟子,吩咐衣钵之类。”若等均派监寺可记数,若等五人各宜谨慎为人,毋得放肆。”弟子大恸。长老曰:“时候已至。”急焚香点烛,众僧辞拜,同声诵经。长老令取纸笔,遂作一绝云:

耳顺之年又九,事事性空无丑。

今朝撒手西归,极乐国中闲走。

书毕,正值午时,下目垂眉圆寂讫。众各举哀,请法身入龛。后二月初九日,已三七矣。是日天朗气清,远近毕至送殡,乃请祗园寺道清长老指路。长老立于轿上曰:“大众听着:

柳媚花娇二月天,绮罗绵绣簇名园。

士人不爱春光好,撒手西归返本源。

恭惟国师长老,性空和尚觉灵,本性妈蓉,事情可有。争奈禅心,明明不朽。经诵《楞严》,字书蝌蚪。佛氏为亲,泉石为友。六十九年,无妍无丑。天命临终,自知弗守。约死期生,果然应口。稳坐龛中,便不须走。休得痴呆,听吾指剖。

咦!西方是你旧路,弗用弥陀伸手。”

赞罢,众人悒悒不已,迤逦而行,到山化局,停下龛子,松林深处,五弟子遂请寒石岩长老下火。长老立于轿下,手执火把曰:“大众听着:

火光焰焰号无名,若坐龛中惊不惊。

回首未知非是错,了然何必问他人。

恭惟圆寂紫霞堂上性空大和尚,本公觉灵,原是南昌儒裔,皈依东土禅宗,脱离尘俗性皆空,真是佛家之种,无喜无嗔和气,有才有学从容,名山独占乐其中,六十九年一梦。咦!

不随流水入天台,趁此炎光扫净土。”

念罢,举火烧着,舍利如雨,火光中现出一和尚,腾空而去。观者无不嗟叹。

赞善蒙长老临终之嘱,折折不忘。不觉修元年登八岁,有舅王安世一子名王全,年十岁,赞善与世安共延师教子。修元入学读书,过目成诵。读毕,静坐终日不言。自小会饮酒,父母禁之,故不至醉。年十二,吟诗作对,举笔成章,时时偷看佛门经典,累夜不倦。小时听人述性空和尚之语,欲见印别峰远瞎堂,无由相会。节届清明,先生假馆,赞善令二子送先生回家。转来,在祗园寺门首经过,修元拉王全同进寺中游玩。二人携手入寺,升阶登殿,遍绕回廊,遂入方丈。但见一床于中,左坐一官,右坐一僧,两边排立数十行童,各执纸笔。修元向前揖曰:“许多行童在此何为?”长老曰:“在此争功。”修元曰:“学生年幼,不识所争何功?”长老曰:“此位大人乃王太尉,因下海至黑水洋,蓦然波浪狂起,许出一愿,方得平安。还家乃舍财一千贯,请道度牒,开剃一僧。为见行童多杂,乃成一对对得好者,便剃为僧。”修元曰:“对在何处?见赐一观。”王太尉因见修元人物俊雅,语言洒落,遂取所出对与修元看之。对云:

茫茫欲界,总□□水狂波,谁人脱离。

修元不假思索,即援笔对曰:

攘攘浮生,只有青山净土,凭我逍遥。

王太尉并长老一见骇然,便请修元、王全坐定。长老曰:“二位小官人请问姓名居住。”修元曰:“表兄王全,学生乃李赞善之子李修元。”长老曰:“可知可知。十余年前,国清寺长老归天之日,曾与尊府言,公子只可出家。今日既成此对,理合剃为僧矣。”修元曰:“出家亦美事,但未奉父命,不敢自专。”长老曰:“贫僧自造宅见令尊大人礼请,今日岂敢造次。”二子告别,长老送出山门,回方丈对王太尉曰:“此子慧性非凡,异日不可量也。倘剃度得此子,山门有幸。明日且看赞善主意如何。”

且说修元兄弟二人回府,参见父母。赞善曰:“汝二人归来何晚?”修元将祗园寺作对之事叙了一遍。赞善曰:“天台山有三百僧众,曩时国清寺长老性空禅师,并寒岩和尚皆已西归,近今却尊祗园寺长老,孩儿不可轻薄。”修元道:“孩儿随口一对,四坐皆惊。那长老约明日来见父亲,要孩儿出家。待他来时,孩儿自有答应。”是夜无话。

次早,忽报祗园寺长老至。赞善出迎,相见礼毕。长老曰:“日昨敝寺考对,令公子佳对先成,度牒有分。但不知大人肯舍令嗣出家否?”赞善曰:“荷上人厚德,奈下官只此一子,难以奉命。”长老曰:“谚云,一子出家,九族升天。况且十余年前性空长老之言,大人何故顿忘。”话间,忽屏风后走出修元,向前行礼毕,曰:“感蒙长老盛情,学生有三事,难以出家。”长老曰:“那三事?”修元曰:“一者学生年未及冠,不谙正事;二者父母在堂,乏人奉养;三者天台僧众无可为师。有此三事,难以奉命。”长老曰:“贫僧年老,岂不能为汝师?”修元曰:“学生有名言语,动问长老,如说得明白,愿为弟子。”长老道:“你且说来。”修元曰:“长老高寿?”长老曰:“年六十二矣。”修元曰:“年既六十二岁,不知前此一点灵光在于何处?”长老赧然无答。良久,修元曰:“只此一句,尚未省悟,焉能为我师乎。”长老惶愧,置身无地。赞善留斋,长老紧辞还寺,于心不乐,连卧三昼乃起。

忽报观音寺长老道净相探。坐定茶罢,道净曰:“闻知师兄清体不快,特来拜访。不知因何染病?”道清曰:“多感雅意,一言难尽。”遂叙李公子之话。道净曰:“若此何难。”道清曰:“贤弟毋得小视此子,才学诚然拔萃。”话间,又报李赞善及子二人来访。长老曰:“请进。”礼毕,献茶。赞善曰:“小儿昨日狂妄冒犯尊师。释怒为爱。”道清曰:“惶恐惶恐。”道净曰:“此间公子就是?”道清曰:“然。”道净曰:“公子甚表?”元曰:“名修元。”道净曰:“字号修元,本命元辰修未易”修元勃然曰:“名为道净,净生极乐道须成。”二上人悚然起敬。道清待斋罢,赞善辞别回家。

修元每日在书院吟咏,不觉年已二九。岂料夫人王氏卧病不起,时年五十一岁而亡。比及母服方阕,乃继父丧。倏忽三年服满,母舅王安世累与元言婚事,元不肯依,时往诸寺,但觅印别峰远瞎堂二长老,不知下落。又过半年,始知音耗。印别峰和尚在临安径山寺住持,远瞎堂先在苏州虎丘住持,今在灵隐。修元禀知母舅,欲去寻师。王安世再三苦谏,修元执意要行,收拾随身细软,约有千金,其余财产,尽付表兄王全。择二月十三日,拜别起行。安世曰:“我已年迈,可令王全送去。”元曰:“不劳贤兄,只带一二侍者足矣。”王安世嘱付道:“贤甥早去早回。”不觉泪下,修元全然不顾。

迤逦过钱塘江,登岸入城,径到新宫桥客店安歇。问主人曰:“久仰临安胜概,小子特来闲玩。”主人曰:“此城市中,无非官府衙门,街坊市店,有何好处。若要闲戏,可往西南二山诸寺。西湖胜景,天下罕有。”元曰:“有一灵隐寺却在何处?”主人曰:“此寺正在西山飞来峰对过。”元曰:“路从何达?”主人曰:“出一塘门,便是西湖。过保叔塔下,沿湖北山,至岳武穆王坟,入西,乃是灵隐寺。前有石佛洞、冷泉亭、呼猿洞,无穷佳景,水明山秀。”元曰:“此寺有几多僧众?”主人曰:“约有三五百僧。上年殁了住持长老,往姑苏虎丘山请得一僧,名远瞎堂。此僧善知过去未来之事。”元曰:“来早即当往见。”元乃扮一秀士,同侍者沿路出钱塘门。时当三月,风日晴和。元顾谓侍者曰:“闻说杭州西湖景致,果然不谬。”入昭庆寺,见大悲像,颂曰:

一手动手千手动,一眼观时千眼观。

既是名为观自在,何须拈弄几多般。

题毕,行至大佛寺,见大佛半身,颂曰:“背倚寒岩,面如满月,尽大地人,只见半截。”题毕,迤逦过飞来峰,坐冷泉亭。元观亭侧,有唐白乐天诗曰:

朔月凛凛雪漫漫,未比清泉一道寒。

六月炎天不飞雨,请君就此倚栏干。

同类推荐
  • 测量子午线(英文版)

    测量子午线(英文版)

    这是一部充满传奇、冒险与幻想的科幻著作,它由法国著名作家、“现代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编著。书中内容是英、俄联合科考队为了测出子午线的准确长度,来到了神秘的非洲大陆。科学家们性情各异,英、俄两位领队也在科学问题上各持已见,但为了科考目的他们求同存异。科学家们不仅要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提防土著部落的侵扰。更令他们始料不及的是,在科考期间英、俄两国之间还爆发了战争。最后,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了科考任务。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而关于非洲大陆风土人情、自然美景的描写也同样引人入胜。
  • 宝贝儿

    宝贝儿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人品是个大问题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人品是个大问题

    这套书阵容强大,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由100个当代小小说作家一人一册的单行本组成,不愧为一个以“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为宗旨的小小说系统工程。我相信它的出版对于激励小小说作家的创作,推动小小说创作的进步;对于促进小小说文体的推广和传播,引导小小说作家、作品走向市场;对于丰富广大文学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人文精神世界,提升文学素养,提高写作能力;对于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 与亡灵换位

    与亡灵换位

    吴天明虽然还有些糊涂,但也似乎明白了不少,想想自己过去,阴暗的想法多去了,只不过都是一闪而过,从来没有行动过罢了。大夫拿着插在他脖子上一针,突然一抽,叫了声:“好了!”吴天明这才感觉到脖子已经能直了。他走出诊所外时,发觉外面一片明亮。这样的感觉真好。
  • 一个女人的回忆录

    一个女人的回忆录

    这是一个女人的故事,记录的却是跨越了大半个世纪的变幻风云。貌似平静的叙述背后,娓娓道来的是一个普通女人在中国新旧交替的历史大潮中,被托起,被摔下;被折磨,被消耗……她个人的悲喜剧中,隐藏的却是整个社会的动荡。本书的文字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个人命运和整个国家的命运是那样的息息相关。与当下红男绿女们的喜好相比较,作家似乎更愿意去回眸历史的浮云,关注我们当代人内心的浮躁不安与惶恐。阅读过去,正是为了更好的迎接未来。
热门推荐
  • 宝贝闹学记

    宝贝闹学记

    这是一部充满温情的小说,完全以孩子的视角,孩子的语言,以孩子的理解来看待世界。书中的几个主人公背景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或是从小失去母爱,或是被寄养在亲戚家,或是父母正在闹离婚……,但有幸,他们遇到一位非常有爱心的幼儿教师,在方小妍老师的照顾和帮助下。调皮的阿毛变得乖巧,自卑的元宝找回了信心,还有迷糊的小点点最终找回了妈妈,另外,书中还有二个穿插的小主人公,可爱的小肥羊和爱拍马屁的丫丫。整个故事情节既有儿童所特有童真童趣,又不乏教育意义,是宝爸宝妈和小宝宝们理想读物。
  • 至尊血修

    至尊血修

    他是天生的至尊,他历经这血一般的修炼之路,跌宕起伏的故事,成就了一代传奇……
  • 心理养生与健康

    心理养生与健康

    本书将中医心理养生的思想与西方心理学的知识结合起来,阐述心理养生与健康。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对心理学的认识、心理活动与心理过程、心理咨询和心理保健、心理测验与评估等。
  • 汉杂事秘辛

    汉杂事秘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日笔记本

    末日笔记本

    周云峰随便买了本笔记本,却时不时冒出未来日记!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危机,也看到了机遇,所有生命都在改变,要么重生要么灭绝,人类的地位岌岌可危,地盘不断缩小,是在进化中重生?还是在无情的淘汰中灭亡?
  • 倾世红颜统御天下:温柔之手

    倾世红颜统御天下:温柔之手

    写完存word里先哈。至少要写完大半再更新。其实也没啥新鲜梗,就是修炼么,但是我尽量做到跟别人情节不一样,我也蛮烦就知道抄人家的创意那种。还有一点就是,我喜欢逻辑性强,虽然这些小说也是扯淡来的,但很多人真的写得很扯,包括一些我觉得写得不错的作家,就是各种逻辑不顺,人物性格、处事方式违背现实,完全就是为了凑剧情而写一些冲突和那些炮灰女配男配。反正吧,看不下去,自己出来写一本也有,主要是为了打发时间,顺便了解一下这职业,看看有没有钱铮(哈哈)。总之我也只是一个平凡而又无聊的小读者。我会尽力写好,我也讨厌断断续续的感觉,所以尽量写多点存稿,然后每天多发、卡文的时候就不会让大家空等
  • 一念痴狂

    一念痴狂

    他对她,大概是一见钟情吧,要不然怎么会第一眼看到她就如此渴望把她留在身边呢?可她心心念念的却是另一个男人。既然如此,为什么他向她求婚的时候,她一口就答应了呢?和他结婚还不到一个月,她竟然提出了离婚!他不答应,她便数次出逃。——【宋霖华】唐冬语,我倾尽所能对你好,但却始终无法在你心中占据一席之地。【唐冬语】我爱唐冬至,因为他对我一心一意。而你,宋霖华,我真的高攀不起。【蓝夏晴】宋霖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守候在你的身边,纵然你有了另外的女人。【陆景天】蓝夏晴,只要是你想要的,我都会尽力为你得到。——约·福特:爱情是心中的暴君。它使人理智不明,判断不清;它不听劝告,径直朝痴狂的方向奔去。——这是新人小慈第一次写的长篇小说,经验不足,遭遇了不少困惑,还望各位看官多多指点。不过,我还是要为新文求收藏,求品读,求鲜花,求各种支持啊(*__*)嘻嘻……
  • 夫君,不安好心

    夫君,不安好心

    好冤枉啊!她怎会成了他杀父仇人的共犯呢?她是清白的,可这坏家伙就是不相信,硬要她补偿他的损失,闯入她婚礼还强占她!既然他那么狠心,她也要他不好过!坑爹,谁知他竟用最心动的诱引,逼使她的芳心一寸寸沦陷?
  • 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截教传承

    截教传承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其一,视为生机。截教龟灵圣母留下一丝真灵遗传后世,黄鸿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传承,重返洪荒,誓要为其师龟灵圣母报仇。为截教香火传承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