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12900000295

第295章 和蔼大叔

自河北袁氏兄弟打起内战后,曹操便从宛城逐步撤军,刘表虚惊一场不谈,曹操在许昌悠然地观望那两兄弟你死我活。

坐山观虎斗是一盘好棋,但这个局面还能再分出个好次出来。

曹操对曹冲的偏爱几乎是他手下人尽皆知,只要曹操在家无事,就会亲自教导曹冲,手下的人来拜见曹操,往往就会见到曹冲从曹操身边离去。

与往日相同,荀攸来见曹操,曹冲这个年少懂事的孩子便告退离去,曹操带着十分宠爱的神色目送曹冲身影消失在门外后才转过目光望向荀攸。

“公达,河北战况如何?”

曹操整了整衣襟,坐在主位上一副自得其乐的模样。

现在曹操的战略目标是河北,他所关心的无非是两个势力,防住郭嘉,吞下河北。

荀攸坐下后轻声道:“袁尚主动攻打袁谭,袁谭不敌逃往青州,这两兄弟一个在前面逃命,一个在后面追杀,在青州平原正打得不可开交,不过看态势,袁谭快顶不住了。”

曹操闭着眼睛思索一阵,摇头道:“这不好,袁谭怎么能败得这么快呢?他可是兄长啊,我怎么说也是他的叔叔,这个时候,应该帮他一把。”

荀攸露出一丝轻笑,点头道:“主公所言甚是。”

二人心照不宣地相视一笑。

在青州平原,袁尚眼看即将打垮袁谭的时候,曹操忽然率军杀入战场。

招呼也不打,曹操的兵马就直接冲杀向了袁尚的军队。

袁尚吓得心胆俱裂,就算不是曹操突然袭击,他的兵马明刀明枪也敌不过曹操。

本来是追杀大哥来到平原,结果袁尚又调转马头变成了逃命的人,一路马不停蹄地逃回邺城,并且下令严防曹操来袭。

袁尚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但兵马折损,就连手下两员能上得了台面的武将吕旷吕翔都被曹操招降。

而另一边没有死在亲兄弟手中的袁谭也六神无主魂飞魄散起来,为什么?因为他的处境跟俘虏没有区别。

想到不久之前还与曹操打了个旗鼓相当,这会儿就变成了阶下囚,袁谭心里很不是滋味,更加惊恐。

可曹操一没有杀他,二也没有把他锁入囚车,反倒是袁谭自己紧张兮兮地在营帐里浑身哆嗦。

哈哈哈哈

一阵爽朗的笑声从营帐外传来,袁谭听到这把笑声几乎瘫软在地。

曹操是一个爱笑的枭雄。

袁谭作为袁绍长子,依袁绍与曹操的交情,他小时候就领教过曹操的笑声,那时听起来觉得曹操是个憨傻的大叔,现在听起来更似阎王催命的号角。

曹操孤身走入帐内,袁谭噤若寒蝉,浑身发抖,表现的一点也不像个成年人,他极力挤出一个笑容来迎接曹操,却比哭还难看。

“显思啊显思,可真是虎父无犬子,半年前你可让我头疼数月啊。”

曹操的表情,言语,都瞧不出是在明褒暗讽,看似这赞赏袁谭的话都是发自内心。

袁谭身子不哆嗦了,腰杆也挺直起来,曹操见了他没有挥起屠刀,至少让他冷静下来。

曹操要杀他,易如反掌,何必多费唇舌?

可偏偏曹操呈现出一副友善的态度,似乎忘却了袁曹两家的恩怨情仇,远的有官渡之战之惨烈,近的也有袁谭与曹操对垒数月之胶着,可曹操仿佛将这一切都抛之脑后。

现在的曹操,就像是十年十几年前袁谭眼中那个会不着痕迹恭维袁绍的大叔一样。

“明公说笑了,我,我怎么比得上父亲?”

袁谭脑子是清醒了,但说话还是有些底气不足,甚至吐字都有些走调。

曹操拉着袁谭在帐中坐下,摆出一副不胜唏嘘的嘴脸开始与袁谭谈话。

从袁绍和袁术的内斗,再到眼下袁谭被袁尚打得濒临绝境,曹操痛骂袁术不知好歹,又骂袁尚不尊长兄的无礼。

袁谭听着听着,也开始动嘴皮子回应曹操。

曹操说来说去,就是不提袁曹两家的恩怨,把袁家的家事从里到外说了个遍。

袁谭频频点头,对曹操的话积极附和。

袁绍和袁术争家主,说白了是袁绍不对,毕竟袁术是嫡子,可曹操偏说是袁绍作为兄长理应承继家业。

这个说法其实也可以从情理上通融一下的确没错,毕竟袁绍本和袁术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是过继出去后才变成了从兄弟。

至于袁尚被审配等人拥为袁家继承人,袁谭不甘心是实打实的在情在理,他是长,也不是庶,凭什么轮到袁尚在他前面继承家业?

血统和身份,是理,袁谭占理。

而袁谭自袁绍平定河北开始就屡立战功,比起袁尚不知强多少,这些功劳都是有目共睹的,这是情,他也有优势。

所以别说袁尚忌惮他来打他,如果袁谭有实力的话,恐怕早就攻进邺城了。

曹操言语之中支持袁谭,这让他十分感动,他心底无限的委屈与嫉恨,仿佛只有坐在他身边这位相貌粗鄙却十分和蔼的大叔才能理解。

“显思啊,袁家不能这样乱下去了,本初兄打拼出的基业也必须有人挑起大梁嘛,袁尚胡作非为,倒行逆施,本初兄若泉下有知,也会死不瞑目的。我看哪,袁家要重归正轨,必须有一个名正言顺而且能够服众的人来主持大局。”

袁谭听到曹操的话,狠狠点头。

像袁尚这种目无尊长又在兄弟背后放冷箭的人有什么资格继承袁家?

但袁谭愤怒的神色又突然变得愁眉苦脸。

“唉,明公,实不相瞒,袁尚如今是大将军,审配那贼子伪造父亲遗嘱,现在冀州是人人都以为袁尚才是袁家的主人,我这……唉。”

曹操脸色一变,怒骂道:“笑话,官职爵位岂是他自说就算的?显思,我不瞒你,天子对袁尚所作所为异常愤慨,本初兄的官职与爵位,他想要继承,天子可不答应,这一回我率军来救你,就是天子授意,袁家的一切,理应由你继承,袁尚如今是大逆不道,你又何必怕他?”

袁谭倍受鼓舞,涌起信心。

甭管是天子还是曹操这么想,只要许昌朝廷说你袁尚是大逆不道的反贼,那从政治层面上,袁尚就没有立足之地。

看到袁谭意动,曹操神情缓和了几分,对他柔声道:“显思,我与本初兄是从小到大亲如手足,后来的确有一些误会和冲突,但我曹家一向对袁家怀有敬意与善意。你看,现在天下人都以为咱们两家翻脸不死不休,而袁家在河北,曹家在中原,你我两家就是大汉半壁江山的中流砥柱,为中兴大汉,首要便是结束这乱世,我为天子效命,若是不能与袁家化干戈为玉帛,那又谈何复兴大汉呢?我膝下有一子名整,若显思不嫌弃,咱们两家重归于好再亲上加亲,你不是有个女儿吗?我舔着老脸高攀一次,咱们做个儿女亲家。”

袁谭受宠若惊,立即给曹操拱手一礼。

曹操话里话外都是天子,袁谭听在耳中似乎有些明白。

天下人骂他是曹贼,但曹操至少这会儿还做着忠臣的姿态。

曹家,袁家,都是汉臣,两家结好总比两家刀兵相见要好。

在袁谭落魄的时候,曹操愿意与他结亲,撇开辈分不谈,的确是让袁谭切身感受到了曹操的诚意。

曹操拉拢人挺有一手,心肠也足够狠辣,他能把两个女儿送去给郭嘉的儿子,只为做一个善意的表象,也能笼络人心而用儿女婚事把手下重臣拉上曹家的船。

袁谭除了一份惊讶外,脸上更是展露出喜出望外的表情,当即答应下了曹操的提议:两家结亲。

当然,袁谭虽有女儿,但年纪还幼小,两家顶多是订婚,还没到真正嫁娶的时候。

曹操不杀袁谭已经是袁谭意料之外的事情,结果还成了这样的一个局面,袁谭有些措手不及但肯定是在感叹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解了袁谭的危难,又跟他订下儿女婚事,还保证只要袁谭打败袁尚,天子就会将袁绍之前的官职爵位都一并封给他。

曹操率军回了许昌。

袁谭留在青州,在这里,他可以发展出一股对抗袁尚的势力。

可以说青州是袁谭的大本营,在袁绍开始与公孙瓒争夺河北霸主的时期,袁谭屡立战功都是在青州,后来被封为青州刺史,他在青州不管从各个方面,都绝不是毫无根基可言。

有了曹操的杀入战场,袁尚逃回邺城严加防备,给了袁谭足够的时间重整旗鼓。

就在曹操走后不久,袁尚在邺城得知消息,并且注意到了袁谭开始募兵扩军,目的是什么已经不用猜了。

两兄弟既然已经反目成仇,那自然是有你没我。

所以袁尚立即又调集兵马向青州杀去。

这一来二去,本来势强的袁尚又只能和袁谭陷入僵持的战局中,高下难分,彼此的实力却都在每日逐渐被对方削减。

在许昌过的比较清闲的曹操做梦都能笑醒,两兄弟内斗是个好局,但有一方败得太快则是这个好局的美中不足之处,所以曹操亲自率军插了一足,将局势演变成现在这样,河北不管有多少兵马,有多少粮草,反正都是在每日巨大的消损之中,曹操现在只要自己稳步发展,时机成熟时直接去河北接管属地就行。(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同类推荐
  • 三国之江山美人图

    三国之江山美人图

    类三国时代,群雄并起,草莽为王,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曹操、刘备、孙坚、吕布……江山如画,美人如玉,唯有强者居之。魂系千年,庶子少年自布衣起家,横枪跃马,身伴美娇娘,白手争天下。英雄逐鹿,美人倾国,一曲曲热血激昂的壮士赞歌,一幕幕柔情似水的美人珠帘,尽在《三国之江山美人图》!【禹宕出品,必属精品,有禹三哥,必有三千娇娘!】
  • 三国争霸黄巾崛起

    三国争霸黄巾崛起

    三国杀,为谁杀?三国争霸,为谁而战天下?三国是你的,为你而杀,为你而战天下!
  • 极品侍卫俏佳人

    极品侍卫俏佳人

    身怀佛门绝世武功,却阴差阳错的成为唐朝一个俏皮小姐的侍卫。身为侍卫的主角能干嘛?家主见了,“少侠,你若想要,我王家上下都是你的!”王家三少见了,“逸哥,那醉香楼又新来了个姑娘,要不?”武林人士见了,“盟主,又出来执勤啊!”少林方丈见了,“施主,你看何时方便来接手我这方丈之位啊?”番邦见了,“大侠饶命,我们也是大唐子民啊!”主角林逸:“别闹,我只是小姐的侍卫...”一个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婴儿的到来,将会给这个时代带来怎样的变化?是随波逐流,泯然于众。还是迎难而上,缔造传奇!
  • 世界简史

    世界简史

    《世界简史》的时间节点是从宇宙中的地球,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和约”,是一部独具韵味的世界史,从人类文明的起源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把人类文明各种滋味的旅程都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这本书中,对于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美国独立战争等,作者都进行了独具特色的描绘,还涉及到了像儒家和道家这样的东方文化。作者没有用枯燥堆砌的文学史料进行陈述,而是用剥离的方式对繁冗的文学史料进行简炼,把这段历史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可以称为世界史的代表作品。
  • 春秋战国的那些CEO们

    春秋战国的那些CEO们

    自大周证监会重建市场秩序后,各地相继设立了几大股份公司,以维护证监会的地盘。各股份公司的董事长和CEO各施手段,在市场上左突右杀,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其中绩优上市公司有齐国、楚国、晋国……
热门推荐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永镇仙魔

    永镇仙魔

    上联:诚收八荒六合宝;下联:广纳九天十地丹。横批:非诚勿扰。沈奇的脑袋里有个系统,能够快速修复世间任何破损的法宝和丹药,然后沈奇的业余爱好就变成了收购各种二手法宝和丹药,并且还打着一副水到极致的对联。于是乎,修者们绝望的发现,当自己为了买某件法宝累得像狗一样赚钱的时候,沈奇却在为了使用哪件法宝而纠结;当自己险死还生战胜敌人的时候,沈奇已经祭出一堆法宝直接将敌人轰杀成了渣渣。可是最让修者们绝望的是,自己为了某颗丹药低三下四抱大腿跪舔某位丹师的时候,沈奇却拿着一把丹药花生米一般的吃着,并且还关切的问你一句:“吃了么?”
  • 校园之转角追爱记

    校园之转角追爱记

    转学生郭王蕴来到了奇幻中学的(初)一(2)班,受到许多女生的欢迎,只有一个人例外,就是五大校花之一——章梦园。章梦园虽然家事富裕,但这所中学是靠自己努力考进去的。因为她的特殊,所以郭王蕴想试图接近她,但章梦园不怎么理睬,但这更吸引了郭王蕴的兴趣。后来,班里的女生误以为章梦园勾引了郭王蕴,引起了一系列的麻烦……
  • 读《中庸全书》学生活

    读《中庸全书》学生活

    人的禀赋是自然形成的,这就是含有道德内容的性。人人遵循各自的性,在日常生活中,就知道当做什么,不当做什么,这就有了常规,这就是道。从道入手,修饰品节,这就是教化。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慎其独”的话题,要求人们加强道德自觉,谨慎地修养自己,并特别提出了“中和”这一范畴。“中和”是儒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历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的,不偏不倚的,所以叫做“中”。喜怒哀乐总是要发露出来的,但发出来要有节制,无过不及,这就叫做“和”。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整个社会大家都心平气和,社会和自然界很和谐。
  • 天使的印记

    天使的印记

    故事发生天族,在天使族,巫族,精灵族新一代的王子公主之间,展开了一段生离死别的爱恨情仇。而伴随着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逐渐浮出水面的还有那一段段不为人知即将被冰封的往事~当往事浮出水面,现在的人儿又将何去何从?是忍痛舍爱,还是要生死不相离!
  • 清冢

    清冢

    穿越清宫,开启一片宿世的姻缘。。。
  • 烧味食谱

    烧味食谱

    《家庭美食坊丛书》根据四季的特点、不同的家常菜式、南北方的不同饮食习惯,精选了一千多道家常菜。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又有保健功效,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家庭美食坊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还有相关的营养知识,是家庭食物调养的有益参考书。
  • 墨色凉歌:骨弦

    墨色凉歌:骨弦

    一晓风,一残月,冷月醇酒谁共眠,天地苍茫,半生流浪,怎堪忆华年;斟一杯清酒,饮一段风月,梦里她一曲锦瑟幽雅,鸳鸯瓦冷,玉枕纱厨,夜半凉透孤庭深,曾经的誓言,掩盖上风沙,谁孤独一生,等,一世长安一明灯,一冷弦,千载弦歌叹情绝,一曲锦瑟,三生离殇,不过凡尘梦;织一段锦瑟,弹一段离殇,梦里她弦起锦瑟喑哑,十里长亭,千里惆怅,夜半琴声孤山冷,曾经的回忆,揭开了旧伤,谁深陷红尘,葬,锦瑟华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诱君入瓮

    诱君入瓮

    青梅竹马,十年后再相见,她用尽办法靠近他,他以为她有多爱他。她游离在几个男人之间,只为实现自己的目的,当真相揭开,他们是否还能走到一起?
  • 艺术文化论

    艺术文化论

    针对当代艺术存在的新现实,针对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艺术变相、艺术表现,试图从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人类文化价值系统中的艺术文化进行新的诠释,其目的是为了某种意义上的解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