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偶尔伴有几声鸡叫,村子旁边的碾麦场已经有人在劳作。杨家小院里,老杨头在整理农具,杨大郎、杨二郎正在大枣树边洗漱,而李氏在小灶房里忙碌地准备早饭。杨婆子和赵氏进到灶房时,李氏已弄好了早饭,按老杨头先前吩咐的,一人一碗鸡蛋花儿及昨晚上没吃完的油饼子,好尽早吃了赶太阳没出来前多做些活儿。怕太过寡淡,李氏又自作主张地拿麻油拌了些芥菜丝儿,杨婆子瞅了眼,撇了撇嘴没说啥便端了出去,李氏早前提着的心略放松了。
早饭摆放在院子里的石桌上,一边老杨头也停了手。王氏这时才出得房来,“刚秋娃被吵醒了,有些闹人,”过于露痕迹的解释,王氏亦显得有些心虚,杨婆子嗯了声让她赶快吃饭。村子里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讲究,老杨头发话了,把今天的活计念叨了一番,又催促着都动作快些。杨二郎第一个先吃好,他把碗筷拿到灶房里,便去牵牛套平板车。东西都已装上牛车,杨婆子等人也坐了上去,杨二郎在前头牵着牛。李氏正在收碗碟,杨婆子扬声说道:“老二家的,你今天也过去麦场做些活计。等孩子们醒了你让大丫照看着,你给他们备些早饭吃,剩的两碗鸡蛋花儿是给二牛和秋娃留的,你喂了鸡和猪就过来。”不待李氏说些什么,把铁叉放上车的老杨头便催着赶紧出发。
李氏坐在小木板凳上,看着灶台上剩的两碗鸡蛋花儿,有心给沐雪、大丫、春丫三个也冲一碗,可还没得婆婆应允。纵然她觉得闺女乖巧懂事,是贴心的小棉袄,可时下许许多多的人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想法根深蒂固,不然这些年来,婆婆不会这么看她不起。更何况鸡蛋虽收在灶房,婆婆那里却是有数目的,她不敢妄动。李氏想到还留有一些粟米,便打算熬些稀粥,这粥最是清热消渴,上次觅锦来也是极喜欢喝这粟米粥的,末了还让他带了些家去。李氏站起来,不料却有些眩晕,她撑在灶台前强稳了稳心神。这时,沐雪进来看到,急忙赶去扶着她,“娘你怎么了?病了吗?”“无碍,适才起得急了,”李氏按了按额角,待感觉好些,才看向沐雪,“怎不多睡会儿,时候还早着。”
杨沐雪扶着李氏又重新坐下,“奶奶说话的时候我便醒了,之后再睡不着。娘要做什么,我来帮您。”“娘来就可以了,你先去洗漱,待会儿帮娘去看看春丫和秋娃,看他们是不是要醒了。”沐雪自去洗漱。李氏找出了粟米,细细淘洗了番,看灶里还有火苗,便下锅慢慢熬煮。正要再拌些芥菜丝儿,大丫来了,已是梳洗过了。打过招呼,李氏让她去歇着,说早饭马上就要好了。大丫看了眼正烧着火的灶口,烟熏火燎的,便说道:“二婶,我来拌这咸菜吧。”边说着边自然地接过手。李氏只得由她去,约莫着粟米粥煮得时候差不多了,把灶口里没燃完的柴退出来拿到院子里浇熄,留待下次再烧。
早饭备好,天大亮了。大丫去他们屋里去瞧二牛醒了没,李氏也去三房屋里看春丫和秋娃,进去看到春丫已穿戴好坐在床边,沐雪正在哄着秋娃起床穿衣。“二娘!二娘!我要二娘给我穿!”五岁的小秋娃看到李氏,光裸着小身子便起来了,朝李氏伸着胖乎乎的小手。李氏心里顿时柔软了一片,快步走了过去,沐雪站起把位置让给了娘亲,仍跟春丫说着逗小秋娃:“春丫,走,咱俩去吃早饭,把秋娃那份也吃了!”听到早饭,小秋娃的肚子不争气地咕咕叫起来,看到大家在笑便不好意思地低着头,摸了摸自己的小肚皮,再听到沐雪说要把他的早饭也吃掉顿时急了,顾不得害臊拉了拉李氏的衣角,求救似的看着李氏。这一幅可怜兮兮地小兔模样,惹得李氏更是心生喜爱,忙安抚道:“你沐雪姐姐跟你说着玩儿呢,肯定会给咱们小秋娃留着的,不信你问她二娘说得对不对。”小秋娃忙又转头去瞧沐雪,沐雪忍着笑走过去:“嗯嗯,娘亲说得对,咱秋娃这么可爱招人疼,姐姐不舍得不给你饭吃!”说着要去搔他痒痒,惹得秋娃笑个不停,不住地往李氏怀里躲,春丫在旁边也腼腆地笑着。笑闹了会儿,李氏也给小秋娃穿好了衣裳,听到大丫在院子里喊二牛吃饭,便都出去了。
二牛很快地吃好,把碗往石桌上一放,嘴巴抹了下,开口说道:“姐,二婶,我去找胖婶儿家的栓子哥玩去了。”李氏叮嘱他别去河边,他答应着便跑了出去,大丫喊着让他慢些,刚吃好饭。“二婶,我吃好了,我回房里做针线了,”大丫起身离桌。沐雪吃完,顺手把自己的碗给洗了,春丫也有样学样,李氏看到了,笑着说她:“春丫,你放着,别学你沐雪姐的怪毛病,待会儿我一起洗了就是。”春丫诶了声还是把自己的碗给洗了。杨沐雪又去给家里的三只老母鸡喂食儿,春丫也跟着她一起。李氏看秋娃也吃好了,着急跟着沐雪、春丫去喂鸡,知道拘不住他,给他擦了擦嘴便放他去了。待李氏拿泔水喂过猪,日头已出来了。她喊过来沐雪,说自己也要去麦场,叮嘱她看好春丫和秋娃。杨沐雪早上已听到娘亲也要去麦场收麦子这话,倒是小秋娃也吵着要跟去,李氏说大人是要去干活,那里又脏又乱的,他才作罢。李氏又跟大丫说帮忙看顾好孩子,便收拾了下去麦场。
到了麦场,杨婆子嫌她来得迟,赵氏、王氏她们正在用铁叉翻麦穗秆儿。李氏忙拿过杨婆子手里的铁叉,“婆婆去歇会儿,我来做吧。”杨婆子面色略缓和,自走去阴凉地儿和老杨头一块歇着去了。麦穗秆被摊成了一大片,家里的老黄牛拖着石磨盘在上面缓缓碾过,以使小麦粒脱穗儿脱皮。杨大郎和杨二郎他们站在石磨盘上增重量,杨三郎牵着老黄牛碾一遍,赵氏、王氏她们用铁叉把麦杆儿翻一遍再碾过,如是几次。
伊始,李氏不会用铁叉,杨二郎便来教她,王氏看到心里不免又嘀咕,却也不好再说啥。晌午时,李氏又回去烧了午饭,待孩子们吃过,她也草草用了些,便又用瓦罐装了送到麦场,所幸这次离家近。快傍晚时,沐雪、春丫和秋娃都到麦场来了,大丫也拉着二牛来了,孩子们帮着递麻袋、装麦子,忙得不亦乐乎,麦场里多了欢笑声,大人们的疲惫里也带了些欣慰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