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皇帝,清平皇帝的王皇后陪着太后用完了晚膳。
太后道:“皇儿,你是想将德福那孩子嫁给刘世晨,把箫芸嫁给宽哥儿?”
清平皇帝道:“是的,母后觉得有什么不妥吗?”
太后道:“刘世晨那孩子,别的哀家也不说了,就只一点,哀家早上也和皇后说了,那孩子的身份不可能给德福公主安定的生活,德福公主自幼被我们捧着长大,不是吃得来苦的孩子,更何况这孩子是在哀家的膝下长大的,哀家不忍心让她受苦,所以这件事就作罢吧。”
清平皇帝道:“母后疼宠德福那孩子,朕又何尝不是呢?她是朕的第一个孩子,朕的子嗣又一向单薄,还记得五年前好不容易从京城逃到了晴城,朕的孩子在路上又夭折了三四个,等来到晴城的时候,就只剩下德福和明哥儿两个孩子了。当时朕看着仅剩的两个孩子,感叹着和他们父女情缘,父子情缘的深厚。当时朕就决定了今生要好好地珍惜同这两个孩子的缘分,朕对这两个孩子的情分自然非同一般。”
太后道:“既然如此,那皇上为何还打算将德福那孩子嫁给刘世晨?”
清平皇帝道:“母后你要相信朕的眼光,这刘世晨会是人中龙凤。只是他现在就是盘着的龙,卧着的虎,要不然当初天正皇帝不会不顾晨哥儿有一半的明国血统,都要把皇位传给他。更何况朕听闻,天正皇帝很可能暗中给了刘世晨玉玺和传位圣旨,要不然洪熙皇帝继位的时候,不至于会没有天正皇帝的玉玺。再加上,白天的时候,你们也看出来了,德福那孩子她已经对刘世晨产生仰慕之情了。”
皇后道:“是啊,母后,这回德福那孩子还真是对刘少爷他上心了,她这次回宫之后,还特意要求本宫为她请教琴棋书画的父子呢,暗中赌着一口气要将箫小姐比下去,好得了刘少爷的青眼呢。”
太后道:“德福那孩子怎么就和箫小姐较劲上了呢?莫非是刘世晨对箫小姐不一般,这才引得德福把箫小姐当成了对手?”
清平皇帝道:“母后,箫小姐和晨哥儿青梅竹马长大的,这彼此之间肯定会比对其他人多了一丝亲昵,至于儿女私情倒是未必有,毕竟箫小姐还没及笄呢。”
太后想想也是。太后道:“如此,那皇儿和皇后就看着安排吧。”
清平皇帝道:“那箫小姐和三弟的事…….”
太后道:“箫小姐出身不错,长得也不错,看她的言行举止不卑不亢的倒是个不错的女孩,只可惜是个孤女,没有父母护佑,又没有兄弟帮扶,最重要的是没人教导她,只怕这样长大的女孩,不足于做晨哥儿的王妃。”
清平皇帝道:“三弟他不需要外戚的帮扶,他有足够的能力,更何况他是朕的亲弟弟,朕还能亏待了他不成。至于教养这问题,如果母后放心不过的话,倒是可以亲自安排您信得过的嬷嬷跟在箫芸的身边提点着,箫芸也是个聪慧的孩子,想来一年后会达到母后的期望的。这样,等一年后箫芸及笄了,朕再赐婚。”
太后想想道:“皇上既然决定了要将箫芸赐给宽哥儿,想来皇上这么做也是有你的道理的,哀家自然不会同皇上对着干,只是哀家觉得她还是配不上箫哥儿罢。”
清平皇帝道:“母后,箫芸她看着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女,可是别忘了她身后还有近十万的箫家军。她嫁给其他人朕实在不放心。更何况,三弟他这些年来谁也看不上,把谁赐给他,他都不愿接受。这回倒是很乐意接受箫芸。朕自然乐于成全,三弟已经不小了。”
太后想想白天赵宽的表现,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很乐意接受这门婚事的,也就不再反对了,只是心里头还是觉得箫芸是孤女,只怕教养方面有些问题,还是有些配不上自己的小儿子。
太后道:“从明天起,哀家会让郭嬷嬷和秦嬷嬷跟在箫芸的身边教导她,如果一年之后,她能达到哀家心中的媳妇标准,哀家就成全了她和宽哥儿,要是达不到,哀家就不会同意,在此之前,我们就都别透露了。”
清平皇帝道:“母后放心,在没有给他们赐婚前,朕是不会让外面传出风声的。德福和晨哥儿的婚事也一样。毕竟是朕的至亲,朕也要观察观察才敢做决定,万不会乱点鸳鸯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