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200000030

第30章 下篇 成“我”与成“佛” (1)

第四章 成“我”与成“佛” (1)

上与天地同流,下逾禽兽之恶

“人类远高于动物者,不徒在其长于理智,更在其富于情感。”

儒家和佛家都希望人能够生活得更好,这里就包含着一个前提:人的生活很容易变得不好,甚至糟糕,所以才需要他们的指导。梁漱溟先生于是对“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他说:盖两家虽同以人生为其学术对象,而人生却有两面之不同,亦且可说有两极之不同。

梁漱溟先生所说的两面是以动物为参照的。人有其崇高的一面,那就是高于动物的本能而拥有无可限量的发展可能性,“他在生活上是光明俊伟,上下与天地同流,乐在其中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可能近于动物,其下流、顽劣、奸险、凶恶远非动物能够相比。“它在生活上时暗淡龌龊的,又是沉沦莫得自拔的。”

但是他又特别指出了两极:人类近于一般动物之一面,不等于生活表现上之低极;人类远高于任何动物之一面,不等于生活表现上之高极。

可见人有本性上之两面和生活中之两极。儒家的学说立于后一面和前一极,而佛家之学出自前一面和后一极。也就是说,在儒家看来,人有“仁心”,好善恶恶便是人的本性,这是动物所没有的,梁漱溟先生说:人类远高于动物者,不徒在其长于理智,更在其富于情感。况且有礼乐的引导,因此人完全有着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可能,能向着善无穷地接近,最后达到与天地同在的自由翱翔的理想境界,也就是“君子坦荡荡”。而佛家不是这样,在它看来,人有太多出错的可能,而人因其智慧为动物所不及,因此一旦作恶,其后果更甚于动物,而且自己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所以需要佛的教化。

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父:“师父,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如何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

师父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我”,但字是反写的,如同印章上的文字左右颠倒。

“这是什么?”师父问。“这是个字。”小和尚说,“但是写反了!”

“什么字呢?”答:“‘我’字!”

“写反了的‘我’字算不算字?”师父追问。

“不算!”

“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说它是个‘我’字?”

“算!”小和尚立刻改口。

“既算是个字,你为什么说它反了呢?”

小和尚怔住了,不知怎样作答。

“正字是字,反字也是字,你说它是‘我’字,又认得出那是反字,主要是因为你心里认得真正的‘我’字;相反,如果你原不识字,就算我写反了,你也无法分辨,只怕当人告诉你那是个‘我’字之后,遇到正写的‘我’字,你倒要说是写反了。”师父说,“同样的道理,好人是人,坏人也是人,最重要的是你须识得人的本性。于是,当你遇到恶人的时候,仍然一眼便能见到他的‘本质’,并唤出他的‘本真’;本真既明,便不难度化了。”

故事中的师父正是在教导小和尚:人性之中有恶的存在。与儒家把善作为人的本性不同,佛家就是要见人之恶并加以度化,所以佛家所着眼的是人的劣根。两者的指引方法不同,效果自然也不同。

明朝的时候有一位读书人叫陈世恩,他的弟弟每天在外面游手好闲不干正事,他的哥哥看了之后很生气,每天弟弟三更半夜回来,大哥就给他破口大骂,气得半死:

所以陈世恩就跟他大哥说,他说「哥哥,你就别再骂弟弟了,让我来试试看」。当天晚上陈世恩就站在门口等他弟弟回来,结果一看,十一点过去了,十二点过去了,一点,他弟弟才走进门来,这个时候你会说什么?你在那里等,十一点、十二点,你会怎么样?会不会火都上来了?所以很多时候都要靠我们的修养,靠我们忍耐的功夫,所以有一句话叫一切法要成于忍耐的功夫。当他弟弟一回来的时候,他马上跑过去摸摸他弟弟的身体,「弟弟,你穿这么少,会不会冷?」然后就一边扶着他说,「你肚子一定饿了,我叫嫂子帮你煮一碗面」。然后把他弟弟带进来,还亲自把门锁好,然后陪弟弟走进来。第二天还是一样站在门口等,三天、四天都是这样做,而且每次见到弟弟的时候都是充满一种关怀,一种爱护他,把他带进来。后来他弟弟再也不出去游手好闲。

哥哥的骂就相当于佛家的“戒”,告诫弟弟犯了那些错。而陈世恩则选择以礼乐来感化,他相信弟弟的心中一定能够感受到那份温暖,依然有着向善的心,因此他成功了。因佛门众多,佛家各门之“戒”也不尽相同。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四十八轻戒等。小乘五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八戒为:在五戒外另加卧高广大床、花鬘璎珞、歌舞戏乐。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项应戒的言行细目,合并为五项时,称五篇门。大乘三聚净戒为: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十重禁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说过罪、自赞毁他、悭、瞋、谤三宝。四十八轻戒为:不敬师长、不举教忏、背正向邪、不瞻病苦等四十八项具体戒条……如果说儒家属于美育,给人展示好的前景让人在潜移默化之中离善越来越近,佛家更注重对于“恶”的惩戒,指着身后的阴影,告诫人们:一不小心,你就可能堕入黑暗的深渊之中,万劫不复。所以在佛家中方有十八层地狱之说,当头棒喝。至于效果如何,见仁见智。

弦外听儒音

当头棒喝:唐朝时有个叫黄檗的传佛禅师,他接纳新弟子时有一套规矩,即不问情由地给对方当头一棒,或者大喝一声,而后提出问题,要对方不假思索地回答。而且每提出一个问题时,都要当头棒喝。禅宗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用心即乖。所以,不少禅师在接待初学者,常一言不发地当头一棒,或大喝一声,或“棒喝交驰”提出问题让其回答,借以考验其悟境,打破初学者的执迷,棒喝因之成为佛门特有的施教方式。

http://bjmsg.focus.cn/msgview/915/1/57400325.html

无论佛儒,修行为要

“两家同为在人类生命上自己向内用功进修提高的一种学问。”

佛家抑或儒家,都不避讳谈人之善恶,只是侧重有所不同。儒家重在人之善,重在生活之乐;佛家重在人之恶,重在生活之苦。他们都在指点平凡的人们去寻求生命的完美,虽然指引的方向不同,但两家都对修行尤为强调,梁漱溟先生说:两家同为在人类生命上自己向内用功进修提高的一种学问。然在修养实践上,儒家则笃于人伦,以孝悌慈和为教,尽力于世间一切事务而不怠;佛徒却必一力静修,弃绝人伦,摒除百事焉。

儒家对人提出的要求是“不迁怒,不贰过”,要做到这两点,必须“不懈”。梁先生说,“人本来就好善恶恶,哪里有什么恶可说,于是可见恶是无根,却是也可以说几乎是有根,因为有一个误认。然则恶之由来,即如是乎,尤要者,恶即惰力是也。”要摆脱惰力,摒弃恶的倾向,自当我心不懈地谨守“孝悌慈和”之人伦,方能洞察宇宙命运之流行趋势。也就是时时像颜回那样检查自己的心是否保持着“仁”的清澈透明,最后做到不违仁之境界。

在佛家看来,“要消灭人生之苦必得修道……修道为寂灭之本”。梁漱溟先生说:世间是生灭不住的,人生是造业受苦,沉沦在生死轮回中的;印度各教派几乎都求超脱生死,归于寂灭为乐之境;但它们总不免认识有错误;修行有错误,不能契合真理,妙达出世之境界。唯独佛家能以成就的涅槃寂静。人之恶,不仅在于他有很多欲念痴嗔,还在于他自身无力进行摆脱,所以才要一心向佛,通过修行来摆脱人之恶,达佛之善。

佛曾说:凡我弟子,非禅即诵,非诵即禅。

禅和诵都是佛家的修炼之道。凡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跟着佛学习其实就要做修禅定和念诵这两件事情。。禅主要是修定。诵呢包括听讲、念经、背书、讨论法义、辩论,这些都是属于诵的表现形式。但是并不是说除了禅和诵之外就什么都不做。诵是浅的禅定,普通人与深的禅定难以相应,那么最初的念诵培养自己的心能够逐步定下来,到一定程度那么就主要是心里的诵了,因此禅定并不是什么也不想而是在心里面诵。不光是嘴巴念,心里也要跟着法义转,你能够心在法义上一直保持不动,那就是定,那么如果说一个佛弟子超出这些范围以外去做一些七七八八的事情,那就跟佛陀当年的要求有距离了

慧能禅师见弟子整日打坐,便问道:“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呢?”

“我参禅啊!”

“参禅与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

“可是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安住容易迷失的心,清静地观察一切,终日坐禅不可躺卧吗?”

禅师说:“终日打坐,这不是禅,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体。”弟子迷茫了。

慧能禅师紧接着说道:“禅定,不是整个人像木头、石头一样地死坐着,而是一种身心极度宁静、清明的状态。离开外界一切物相,是禅;内心安宁不散乱,是定。如果执著人间的物相,内心即散乱;如果离开一切物相的诱惑及困扰,心灵就不会散乱了。我们的心灵本来很清净安定,只因为被外界物相迷惑困扰,如同明镜蒙尘,就活得愚昧迷失了。”

弟子躬身问:“那么,怎样去除妄念,不被世间迷惑呢?”

慧能说道:“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就化为地狱。心生毒害,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处处就是菩萨;心生智慧,无处不是乐土;心里愚痴,处处都是苦海了。在普通人看来,清明和痴迷是完全对立的,但真正的人却知道它们都是人的意识,没有太大的差别。人世间万物皆是虚幻的,都是一样的。生命的本源也就是生命的终点,结束就是开始。财富、成就、名位和功勋对于生命来说只不过是生命的灰尘与飞烟。心乱只是因为身在尘世,心静只是因为身在禅中,没有中断就没有连续,没有来也就没有去。”

同类推荐
  •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是用佛陀的话解读或者解答的一些现代都市里最棘手、最热门、最时尚、最前卫、最隐私、最尖锐等的话题。比如禅师对贪污、疯狂玩微博现象、婚外恋、奢华假日游、富二代、拜金女、明星绯闻等等问题的看法。它是用传统的观点阐释和解答新颖的问题。相对于较多的传统佛学类出版物来说,它的话题新颖,与时效结合紧密。市场上很多星云、弘一、证严等法师本人的著作《舍得》、《宽心》等以及写他们的著作《禅的行囊》、《禅心莲韵》等销量都很可观,相信将传统的畅销作品融入新的话题会更加有卖点。
  • 中国佛教文学

    中国佛教文学

    本书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佛教的产生与基本要义、萌芽期——汉魏六朝佛教文学、发展兴盛期——唐宋佛教文学、衰变期——元明清佛教文学、余响期——佛教与近现代文学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是台湾学者郭永进先生经过真修实证以后的解经之作,通过很多幻灯片的生动演示,图文并茂地来诠释《心经》这部深奥经典的真正内涵。让很多人都能轻松读懂这部“无字天书”, 透过这些超越经典、超越文字的“心路”,直接指引大家去看到那活生生的生活,进而通过实证而渐入心灵自由的解脱之境。
  • 道教

    道教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讲到宗教时,曾说:“大凡人类奉拜相同的神和信仰相同的祖宗,也可以结合成一个民族”,根据这个道理来看我们中华民族,我们中国固有的宗教是道教,道教崇奉的是“虚无自然元始天尊(王)”,相当于一般人通常所称的上帝,这就是中国人所奉拜的相同的神。而我们信仰相同的祖宗就是黄帝,大家都知道我们都是黄帝的子孙,因此道教是我们大部份中国人所信奉的宗教。
热门推荐
  • 禅门诸祖师偈颂

    禅门诸祖师偈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生活窍门早知道

    生活窍门早知道

    家居如何布置,才能显现出自己的风格和个性?食物如何处理,才能让您和家人的胃愉快的歌唱?衣服如何购买和搭配,才能让您和家人穿在时尚的前沿?爱美如何“妆”点,才能让您留住明天和未来?突发意外如何处理,才能让家人安全度过危机……
  • 重生之书界纵横

    重生之书界纵横

    一书一世界,一界一轮回,这是一个穿越在书的世界里故事。可是当你在某处待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上万年以后,你还会记得你来自何方将要去何处吗?当你已经是一代霸主天下无双的时候,你还想做回那个只比普通人不普通不平凡的你吗?当你得到了一切幸福,妻妾成群,儿孙满堂,你还打算回去那个你一无所有只有你的右手陪伴的日子吗?似真似幻却该如何选择。
  • 宠爱有加

    宠爱有加

    她只是想买一条鱼而已,却买了条龙回来,可让她怎么下锅?他住她的,吃她的,喝她的,惹来无穷的麻烦,让她几乎倾家荡产……
  • 盛世小鳄鱼

    盛世小鳄鱼

    她被最亲密的伙伴亲手送进地狱,一朝穿越,将现代腹黑强大的她带进一个玄幻修炼的世界。他是最年轻的异世之王,也是神秘的地域统领者,他遇上她,是风云万变,是宿命,还是苍天的玩笑。她年纪轻轻,拥有着盛世小鳄鱼的头衔,且看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颠覆天下,倾他的心。当他揭开那神秘的面纱,他是谁?
  • 千妖昊行

    千妖昊行

    上古时期,大地战乱不断,大量人类死后的怨气吸引了大批妖怪来到人间作乱,在这困境中,诞生了人类与妖怪的第一份契约,借妖怪的力量来对付妖怪,就此——妖师一脉崛起。持续几千年的融合与分裂,走进21世纪,妖师与妖怪、普通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变得微妙起来。昊天一,作为不入族谱的世家后人平凡的成长,却因为机缘巧合而踏入了妖师这个世界,等待着他的又会是什么样的奇遇……
  • 以你为首

    以你为首

    廖文斌,一个八岁留学美国,18岁为躲避家族危机回国勇闯天涯的传奇人物,作为南亚廖华公司的唯一继承人,第五代廖先生,世界各大公司都对其虎视眈眈,其中不乏以暗制生化武器的安布雷拉公司,宣称通过力量和控制得到秩序的阿布斯泰格工业公司,制毒起家的崔佛菲力普企业,研究外星生物的赛博鲁斯公司等等,看廖文斌怎样用知识,力量和商业头脑来武装自己,保护家族企业勇夺高峰。
  • 召唤师的魔神养成

    召唤师的魔神养成

    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即使是重生了,也改变不了自己命运那该怎么办?如果发现生活给了你很多个选择,你最终只能选择其中一样,又该怎么办?上一世他为了修复自己的魔导力,挫折了一生,这一世他决定整个将自己的生活换掉,选择已经沦为鸡肋的职业召唤师,然后炼魔剂、造魔导器,混公会,一切的风生水起,一切的准备都是为了再次遇到上一世陪伴了自己多年的那一只大猫。本文男主的确是为了串联剧情用的,有slg公会创造经营,种田的情节要素,感谢支持。
  • 相思茶话

    相思茶话

    身为一只活了千年的相思树妖,傅南思既不喜欢修仙,也不沉醉于世间情爱,独独拥有一个低俗的怪癖————喜欢看别人谈情说爱,花前月下。一见钟情的,一见钟脸的,两情相悦的,单恋成疾的她都走马观花的见识过,傅南思曾以为,世间的情爱不过凡人徒增纷扰。当有一天,她遇到了她的纷扰,才发现这纷扰的背后,似苦却甜,让人甘之如饴,欲罢不能。精彩片段一:“南思,借把剪子,”白长珺轻叩紧闭的房门。“白长珺,你先把你的风流债收拾了再来。”南思正在气头上,才懒得理他。“南思,已经收拾好了。”白长珺又轻轻叩门。“这么快?怎么收拾的?”南思半信半疑的探了个脑袋出门。“我把她剪成了秃子,还划花了她的脸。”白长珺异常得意的笑道。南思睁大了眼睛,同情的看着他提着的魏紫,“也就是剪了人家的叶子花瓣罢了,何必说得这般血腥?”精彩片段二:“相思茶,以茶忘相思。南思,我以后再不会喝相思茶了。”白长珺沉吟片刻,望着南思的目光坚定而柔软。“你又不会忘。我这相思茶对你偏偏无效,你又何必怕忘?”南思浅笑,伸手捏起一块盛在高脚盘中的桂花糕塞入口中。“我怕忘。”白长珺极快地接过口,伸手握住南思的手,“以前我敢喝,是不曾害过相思,可如今我才害相思,便爱相思。”精彩片段三:化为凡人的白长珺竟然是个瞎子。“南思,让我摸摸你的脸,这样我就能猜到你的长相了。”“白长珺,你不是摸脸么?你的爪子现在放在哪里?”“全身上下都摸摸,就绝对不会认错了。”
  • 双月之道

    双月之道

    银色双月下的大陆,强者横行,驯兽师当道,魔兽雄踞一方,且看主人公如何闯荡大陆,敬请关注玄幻《双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