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6200000014

第14章 名家—以“悖论”闻名的辩论者 (1)

第八章 名家——以“悖论”闻名的辩论者 (1)

“辩”的乐趣:不走寻常

名家的由来,说起来比较枯燥,在先秦学说中,名与实的关系是一个争论很激烈的问题。名,是语言中的一种称谓,比如“桌子、猪、牛、羊”,表现出来就是文字或者语言。这种名是抽象的,具体对应的真实存在的个体,便是“实”。在旧时,名和实之间的关系是比较稳定的,人们大多相信这种语言秩序是可以永恒不变的。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形势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名和实的对应发生了变化和错位,惠施和公孙龙等辩者把名与实的关系发展得更加抽象,于是就形成了名家。

名家这个称号是司马谈提出的,但是冯友兰先生认为他所指的“名家”除了辩者之外,把孔子的“正名”和法家的“循名责实”都杂糅在一起,是不妥当的。

冯友兰先生说,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也就是讼师。在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公布了法律法规,免不了有语言漏洞。一些语言能力好的人,熟悉了法律条文之后,利用一些条文的多重意义,来给人打官司,这就是讼师。讼师中有一位先锋人物,名叫邓析,善辩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法官在他面前都词穷,只好把他杀了。

在辩论中,有许多乐趣,辩的巧用更是一种使人陶醉的艺术。脑际的灵机一动,语言间的短兵相接,都令人回味无穷。辩,是一种文人间的打架方式,丝毫不比武斗逊色,这种斯文的战斗或许更有看头。

庄子和惠子有过一次辩论。

庄子说:“鱼很快乐。”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否快乐?”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否快乐?”

惠子说:“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的想法。你不是鱼,当然也不知道鱼的想法。这不是同样的道理吗?”

“辩”的极致,偏要和人持不同的看法,这大概不是挑衅和叛逆,而是辩者的职业习惯了。别人说一,我就偏要说二,别人肯定,我就偏要否定……当然,这只是辩的一种表现方式,并不是说处处与人唱反调就是“辩”,要把反调唱得站得住脚,才是真正的“辩”。

辩者们常常提出一些乍闻之下十分怪异的理论,比如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表现了他们非常高超的思辨能力,有许多命题也都值得人们深思。

在辩论的方法中,有一种被称为“诡辩”的手法,如何解释这种方法,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个老人教学生什么叫诡辩。他说:“有两个人,一个爱干净,一个不爱干净。现在只有一张澡票,应该给谁呢?”

一个学生说:“给爱干净的。”

老人摇摇头,回答道:“既然他已经干净了,还有必要再洗吗?倒是应该给不爱干净的人。”

另一个学生就说:“那就给不爱干净的人。”

老人还是摇头,说道:“他明明就不爱干净,让他洗澡不就成了强人所难?反而是爱干净的人应该洗。”

两个学生说不出话来,面面相觑。

老人笑着告诉他们说:“这就是诡辩。”

这种看似狡辩颠倒常理的方法便是“诡辩”。 比用比较平等的姿态来相辩显得无理,却又让人无法反驳。就算是狡辩,也要做到沉着冷静,应付自如可见,这“辩”的学问不简单。

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诡辩的例子,比如一个人去饭馆吃饭,先要一碗面条,服务员拿来之后,他不吃,而是让服务员把面条换成一盘包子,吃过之后不付款就走。服务员让他付钱,他说:“我吃的包子是用面条换的。”那么服务员就会说:“可是你没有付面条的钱。”这人可以回答说:“我又没有吃面条!”这个人就是用诡辩的方法来迷惑别人,带人走进误区。

辩者的思考方式值得我们学习,思想是没有界限的,也没有规定的方向,尝试与人相辩,用语言的力量铺出一条独特的道路,走在这条不寻常的路上,一定会有新的感受,新的发现。

文化拾遗

驴上驴下:祖孙俩买了一头驴,爷爷让孙子骑着走时,别人议论孙子不懂孝敬;孙子让爷爷骑着走时,有人指责爷爷不疼爱孙子;祖孙俩干脆都不骑了,又有人笑话他俩放着驴不骑是傻瓜;祖孙俩同时骑在驴背上,又有人指责他们不爱护动物。结果,不知所措的爷孙俩只好绑起驴扛着走了。

咬文嚼字是一种艺术

在《吕氏春秋》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洧水发了大水,郑国的一个富人不小心被淹死了,却找不到尸体。

原来他的尸首被别人捞了起来,这个富人的家属便想花钱把尸体买回来。可是捞尸体的人狮子大开口,要了一个天价。富人的家属找到邓析,请他帮忙出主意。邓析说:“别急,他不卖给你,又能卖给谁呢?”

所以富人的家属安心等待,也不急于出钱。

于是捞到尸体的人就等急了,只好也去找到邓析,请他指点一二。邓析说:“别急,他不找你买,又能找谁呢?”

这个故事到最后也没有说出明确的结局,但是我们也就可想而知了。儒家的荀子说他“好治怪说,玩琦辞”,在这则故事中也得到了证实。他在不同的案件中,能随意做出不同的解释,在同一个案件中,也能给双方都作出使人信服的说法,诀窍就在于他的咬文嚼字。

冯友兰先生说,可见辩者就是讼师,虽然邓析并不是名家真正的创始人,但是他对咬文嚼字这门学问的传播已经为名家精神打好了基础。

古时候,有三个秀才进京赶考,他们在路上碰到一个算命先生,人称“活神仙”。

这三个秀才于是上前请教他,问道:“活神仙,您能不能算算我们当中有多少人能够考中?”

算命先生闭上眼睛掐算了一会儿,然后竖起一根指头。三个秀才当然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就请他把话说明一点。可是算命先生却以天机不可泄露为由拒绝了。

后来,这三个秀才当中只有一人考中,那人特地回来拜访算命先生。一见面他就佩服地说:“您果真赛神仙!料事如神,真是名不虚传。”说完,他还一边念叨着“只中一个”一边学着当初算命先生那样竖起一根指头。

秀才离开后,算命先生的老婆问他:“你怎么能算得这么准?”

算命先生嘿嘿一笑说:“你不懂其中的奥妙,竖一根指头,可以作出多种解释。如果三个人都考中,那就是‘一律考中’;如果三个人都没有考中,那就是‘一律落榜’;要是一个人考中,那就是‘一个考中’;要是两个人考中,那就是‘一人落榜’。不论哪种情况,都能证明我算的是对的。”

从这之中我们便能看出咬文嚼字的魔力,只要抓住关键,横竖都能自圆其说。咬文嚼字这种艺术,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奥妙。

咬文嚼字,不单指辩论,它还有一个妙处表现在对文字本身的驾驭上。许多著名的作家在创作的时候,往往为了一个词或是一个字都下足了功夫,才使得佳作流传于世美名远播。中国的汉字本就及其独特,每一个字都意义深远,再咬一咬,嚼一嚼,就更有味道了。

从前,一名巡按上堂审犯人。他看着跪在堂下的死囚面无血色的样子,突然心血来潮,作了一句上联:水上冰冻,冰积雪,雪上加霜。

这看似平常的一联其实很有讲究。首先,采用了顶针手法,也就是后面一句的第一个字与前面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相同。其次,结尾处的成语与当下情景十分相符,是双关。

所以巡按说出上联之后,想了半天都对不出下联。这时,死囚畏畏缩缩地说:小人愿意对个下联。

巡按心想,一个死囚能有多厉害,于是立刻说道:如果你能对上来,你的死罪就免了!

这时死囚开口说道: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

巡按十分佩服,遵守承诺,当堂释放了他。

这下联妙在什么地方呢?同上联一样,也是用自然现象来入题,顶针和双关都用上了,结尾的成语更是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一名死囚因为对上一副对联就捡回了命,实在令人称奇,我们且不论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但是这当中的咬文嚼字却是十分精彩的。

其实在生活中,咬文嚼字也是无处不在的,文雅一点的,比如学生写作文、朋友间的书信往来,粗俗一点的,比如吵架,更实用一点的,比如买东西时候的讨价还价,这些都是咬文嚼字的表现。

在适当的环境下,用最合适的语言来说明逻辑,表达出准确的意思,这就是咬文嚼字的艺术。让思想情感和语言互相吻合,你就能逐渐达到这门艺术的完美,也能逐渐从这门艺术中获得乐趣。

文化拾遗

未必敢来:有一次,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皇上拆开一看,原来是“天心取米”四个大字。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解得此谜。皇上无法可想,只得张榜招贤。这时,宫中一个名叫何瑭的官说,他有退兵之计,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同类推荐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 温古知今

    温古知今

    2010年,一个权威智囊机构评选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领导,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温家宝荣登第一。温家宝每次在重要谈话上都会引经据典,使人眼前一亮,那些诗句无不闪耀着总理的博学和智慧,让我们追随那些诗句,再次感受那些经典诗句所散发出的无尽的魅力。《温古知今》辑录了温家宝总理在历次谈话中所引用的古语和古诗句,并追根溯源,加以评析,更有对温家宝总理引用古语谈论当下问题的妙语点评,有利于我们了解一个血肉丰满、饱含着大爱而又博学多才、学富五车的总理。
  • 花鼓戏

    花鼓戏

    《花鼓戏》主要内容分为走进花鼓戏、瑰丽的艺术、花鼓戏的种类等。 花鼓戏是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各地的花鼓戏、采茶戏、灯戏和杨花柳等剧种的统称。主要曲调来源于民间小调,如花腔、打锣腔、川调、口子调、筒子腔等。
  • 素书

    素书

    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2012年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引用书中名句“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 气象谚语与历法节气趣谈

    气象谚语与历法节气趣谈

    《气象谚语与历法节气趣谈》是一本有关谚语或曰气象谚语的科普性读物。全书共分两部分内容:谚语和历法节气。全书内容相当丰富,且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都相当强。可作为中学生补充文学知识的课外读物,也可作为普通成人文学知识的自我充电读本。
热门推荐
  • 灭生者

    灭生者

    神武大陆亿万里疆域,山峦如画,川河壮丽。强大的射手一拉一松之间,天地破裂,山河崩碎。战士巅峰大能挥手间星辰陨灭,抬脚间天地崩塌。法师中的法圣强者能掌控天地间规则之力,制造出的法卷拥有毁天灭地之能。刺客之王的身影神鬼莫测,能在无形中夺人命魂,定人生死。………君无落携带着万古罕见的灭生者之躯,从偏避的青石镇走出,用手中的刀与剑,点燃血与火的王座。
  • 魂灵道法

    魂灵道法

    李萧一个落魄家族的后代,从小听闻修仙,视修仙为梦想。当他九岁那年被迫修炼时,开始明白了修仙谈何容易?仙途何其崎岖?以他平凡的灵根,平凡的头脑如何坚持出他的修仙道路?既不想逆天,也不想顺天的性格又有多少困难在其中?他能在‘本我’的情况下,完成自己的修仙梦想吗?
  • 风从耳过

    风从耳过

    有些事,像风从耳边吹过,毫无痕迹;有些人,像是游客,从你身旁走过.......此书,纯属个人的回忆录,不喜,请绕道很多的故事,在回忆风从耳过
  • 全职尊者

    全职尊者

    老头师傅:“我全职而学不精,乃是万金油。”方言:“我全职个个变态,乃一代尊者。”老头师傅:“身为小辈,尊老乃第一。”方言:“身为老辈,爱幼也应在理!”作者:“二位能不吵?小心我按删除键!”老头师傅,方言:“大神饶命,小的们不敢了!”
  • 小兵争霸

    小兵争霸

    一直受气受欺受人耻笑的乐家着名笨蛋乐凡站在家丁中,成为一名与强者抗争的小兵,没想他却能拯救家族……
  • 风起仙尘

    风起仙尘

    此文口味清淡,注重逻辑合理,水平一般会努力提高。不会有主角的全屏嘲讽,也不会有走到哪死到哪的情节;配角都有智商,珍惜生命,没有特殊原因不会送死;世家设定主要是以枭雄为主,不会一人坏一家子全坏出水。主角只有正常人的智商和情商,随着经历的丰富性格会有一些变化,但不会走极端。喜欢激情澎湃、暴力、情节时刻跌宕起伏的朋友就不要看了,因为整个大环境的设定和现实构成相仿,没有那么多二世子天天出来飞扬跋扈,主角更不会随意灭宗屠门。小说写的就是一个普通少年通过自己的努力,脚踏实地、拼搏奋斗的人生历程,有欢笑,有泪水,就如我们每个人为了梦想而努力迈出的人生路。作者水平的确很一般,尤其是前面的章节问题多多,还望不吝指教。
  • 这是一部抗日神书

    这是一部抗日神书

    明朝初期,倭寇之患不断;数年后,东瀛三洲统一,次年进犯大明。倭寇已各种强大的异术以及能力,占领了大明大批疆土,在多处地带建立东瀛阁。明将以戚继光为首,组织大批军队,与其对抗。为了平复战乱,他借失落的陨星,引发天地灵气,创出仙术,一举平复东瀛战乱。战乱后,众多参悟仙术的人,坐道结观,开辟洞府,形成无数修仙门派。二十年后东瀛再犯王朝净土,同样研习仙术的他们能够与众多门派一战,并且力压各派!东瀛汹涌的来势,东瀛阁的分派建立,各个天朝门派的誓死抵抗。少年杨泽宇,以天地之势,破立万物。战天下,除倭寇!平大乱!终有一死!枉此生不愧天朝人,来世再做天朝魂!
  • 岁月无恙

    岁月无恙

    路过生命的人,原来如同四季的经过,来来往往。青春总是充满惊喜的,经历了种种事情的夏昕和陈子昱能否回到最初的纯白
  • 快穿女配逆袭:男神请上钩

    快穿女配逆袭:男神请上钩

    【推荐新书《快穿攻心战:BOSS,别追我》】女配:颜值高、家世好、死得早!人生赢家一朝踩空居然被绑定个女配逆袭攻略系统。寻觅:这什么鬼(╯‵□′)╯︵┻━┻为了能够找到记忆回源世界,寻觅不得不穿到各个世界完成任务。未婚夫被抢了?被家族抛弃了?前程被毁了?名声被污了?没关系,转身勾走金大腿,称霸天下,虐渣打脸,为非作歹永不愁。寻觅:我只是想要安安静静做个任务就走。忠犬:我只是想安安静静的跟你走。PS:【一见钟情】男主始终都是一个人,1V1,双洁,绝宠,虐渣,逆袭人生!
  • 一个舞者的时光

    一个舞者的时光

    世道艰难,人心难测。在短短的几年里,我明白了真兄弟难得,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坎坷过后,我已经慢慢的被磨去了原来的爪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