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寺事情一出,吸引住了整个京师的目光,此时此刻,就是倭人的海船进了京师码头也没有在汴梁引起一丝涟漪。
唯有林琅和几个亲近之人知道之后如释重负。虽然只有二十五船粮食,虽然只有数万石粮食,但是这是一个好消息,说明南洋的确有稻米,可以缓解中原的粮食危机。
为此,林琅赐给千代一把仪刀,表示希望千代能够再接再厉,带更多的粮食过来。这把仪刀虽然只是江湖制式装备,但是比千代自己的武器要强多了,至少,千代自己试过,两刀对砍,自己原来的那把连一个印记都没有留下就被一刀两断了。
为了尽快将更多的粮食运来,林琅再次通过王钦若拿到了皇帝的手谕,让千代带着船离开,这也让赵恒再次想起了林琅。
本来,赵恒是很高兴的。因为他的爱妃刘美人终于怀孕了,这可是他盼了十多年的孩子。他都想着乘此机会给自己的爱妃升下位置,结果兰若寺的事情一出,**朝堂一致反对,说刘美人肚子里的那个孩子不祥,拒绝册封刘美人为妃。
赵恒躺在林琅书房的正中央,扯着林琅的衣袖道:“朕册封朕的妃子关那兰若寺什么事情啦?兰若寺的和尚害人又不是朕的妃子指使的!他们个个都在说朕的爱妃的坏话。”
林琅道:“官家,也许诸位大人的意思也仅仅是指册封仪式繁杂,对胎儿不大好。刘娘娘年纪不小了,又是第一胎,小心些个也是应当的。”
赵恒道:“那些家伙真的不是故意扯上朕的爱妃?”
林琅道:“诸位大人也是以皇嗣为重,故而推迟了册封仪式。等刘娘娘肚子里的龙种平安落地,陛下再加封刘娘娘,诸位大人自然是无话可说。至于诸位大人心急兰若寺也是自然的,毕竟京师百姓可是人心惶惶呢。如果这个时候有人点把火,只怕整个京师都会动荡。”
赵恒道:“有这么严重?”
林琅点点头,道:“是的,官家。因为已经有流言出现,说兰若寺会这么做,是因为背后有人。还有流言说,兰若寺的和尚不吃素,他们吃人肉。”
赵恒硬生生地打了个冷颤,也不在地上躺着了。他坐了起来,道:“林琅,朕听说你也被盯上了?”
只见林琅哼了一声,别过脸,道:“只要他们有这个能耐,尽管动手。”
赵恒见林琅骄傲的样子,忍不住逗他:“谁让林琅长得实在是太好了,叫人想不误会也难呢。”
林琅道:“既然他们的眼睛这样不好使,就请他们回去问父母要一双好使的眼睛来;如果嫌弃自己长相不够好,那就直接去投胎!”
显然林琅的火气也不小。
赵恒看见这样的林琅却忍不住笑了起来。
可不是么,在刚刚十六个虚岁的孩子装什么大人,撒娇耍无赖才可爱么。
在转脸偷笑见,赵恒终于看见了在角落里跟林黛玉玩耍的薛宝钗。赵恒笑道:“林琅,你家里添了侍女?”
薛宝钗的脸一下子红了。
林琅顺着赵恒的眼光看去,道:“官家弄错了,这位姑娘是隔壁家的小娘子,也被那些腌臜玩意儿给盯上了,来林琅家里避难的。”
薛宝钗早就跪伏在地上,上面不开口,他也不敢答话,却很有心计地露出了脖子上莹润的肌肤。
薛宝钗还没有忘记自己的青云志,可惜他这样的女子,皇帝身边实在是太多了。论雍容华贵,宫里有的是比薛宝钗气场强大、雍容华贵的妃子;论肌肤莹润,宫里的妃子哪个不是花了大力气保养的?论举止端庄,薛宝钗更是比不得宫里的妃子们。
可以说,在官家面前,薛宝钗非常的没有特色。
比起什么雍容华贵,赵恒更喜欢带着书卷气息的美人儿,尤其是那种带着清圣与空灵之美的美人儿,比如说林琅。有牡丹之誉的薛宝钗,在赵恒面前,还不如娇俏的又年幼的林黛玉得眼缘,说不定连史湘云都比他有市场。
所以,赵恒只是照例询问了一番薛宝钗遇见了什么了。赵恒万万没有想到,他在薛宝钗的嘴里听到了贾家。
赵恒皱起眉头道:“林琅,你也遇见过这恶鬼?可有受伤?如果留下什么证据就好了,也好让钦天监查查。”
林琅取过边上的一只小匣子道:“陛下,林琅第一次遇鬼的情形的确如这位薛家小娘子所说的一般。只是,这两只小鬼的实力未免太弱,不堪一击,被林琅一剑给斩了。倒是留下两个纸绞的小鬼,不知道能否成为证据。”
赵恒立即让内侍接过这只匣子,道:“既然如此,那朕就让下面好好查查。也许还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也不一定。”
赵恒心中一心想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孩子,也记挂这刘娥,也没有在林家多呆,说了一会儿闲话就走了。
可是那两只被带走的纸绞的小鬼可引出了不少事故。本来有关衙门已经够忙了,还没有几个有这个闲心弄这些东西。但是官家要查也不能不查。顺着贾宝玉的关系往下一查,可不得了,这贾宝玉还有个干娘,还是个道婆。
官府立即突击了这个马道婆的住处,结果在一间密室里面找到了好些害人的东西,其中就有跟纸绞的、青面獠牙的小鬼。然后,又在一本账册子上找到了这个马道婆的害人记录。别的还犹可,可是这上面居然还有贾赦的原配和嫡长子的生辰八字的记录,而这两个人已经过世有些年了。
涉及巫蛊之术,事态立即就严重了。
开封府连同大理寺和户部就这本账册子连夜进行了排查,结果发现,登记在贾赦的原配和已故嫡长子的名字后面,出了三百两白银的人,居然是京郊的一个地主婆,更加让人注意的是,这个女人之前居然是王夫人的丫头。
开封府马上就叫人将那女人逮捕归案。一审,自然是什么都交代了。
当事情在大朝会的时候爆发出来,贾赦伏地大哭,却是一句话都没有说。看贾赦的样子,他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只是有的事情他不好开口而已。相比之下,没有表情的贾政就非常可怜了。
看见这兄弟两个如此明显的对比,马上就有御史表示,这兄弟两个可以分家了,群臣纷纷附议。也正是因为贾赦得到了大家的同情分,礼部官员带着官吏来荣国府的时候,自然是明显地偏向贾赦的,以致于住在荣禧堂的贾政夫妇几乎就只带了身上的衣物就被赶了出来。
这里,礼部官员刚刚主持完分家将绝大部分的财物都归了贾赦,回头,贾赦就上本,说他的爵位不是国公了,直接上本祈求将荣国府归还国家。
皇帝马上就允了。
贾赦立马带着妻子儿子女儿和自己的财产离开了荣国府,至于贾母,因为他自己说自己心疼幼子的,所以礼部官员也立了文书,同意贾母跟贾政住,贾赦每个月只要奉上一定数目的财物就算完了对母亲的赡养义务。
对于贾母这样的偏心又作践国法的女人,礼部官员还特地注明了,贾母年迈、老糊涂,作此安排是为了贾母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两方面考虑。有了礼部官员的背书,还有开封府的官员的签名画押,日后就是有事情也找不到贾赦的头上。
也因为这件事情,贾琏跟王熙凤和离了,就是王熙凤再好,贾琏也没有办法跟杀母弑兄的仇人的侄女儿过日子。且不说贾琏自己心里无法接受,如果他不跟王熙凤和离,就是社会舆论也不会放过他,更不要说,王熙凤在很多时候并不尊重他了。
这件事也导致了贾敏的葬礼相当惨淡。本来林琅已经给贾敏买好的地,也挑好的日子,等贾敏入土为安之后,再做一场法事,也算是全了妹妹跟这位庶母的母女之情。可是兰若寺的事情一出,哪里还能够做法事的?就是贾敏的葬礼也不得不从简。
弄得林黛玉偷偷地躲在被子里哭了两天,让他父亲和哥哥担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