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1700000025

第25章 心理与经济的美丽邂逅 (2)

第六篇 第一章心理与经济的美丽邂逅 (2)

人常说“好朋友,勤算账”,也是一种理性。因为人与人之间说到底是一种利益关系,朋友之间如果账算不清,彼此都感到自己好像是吃了亏,久而久之,好朋友也会疏远。现实婚姻中的门当户对,是另一种理性,因为彼此条件相当,所以彼此的付出与收益也就相对平衡,双方结合的基础就比较牢固。而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则是一种不理性,最后受伤与吃亏的只有癞蛤蟆,因为你和对方相差太远,你付出的再多在对方眼里都是微不足道的,对方也许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

为什么你会为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掏钱

为什么你会为根本不需要的东西甘心掏钱?

要想解释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非理性消费一词。所谓非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的一种消费心理。多指人们为了一时的冲动、炫耀、获取某种心理安慰等的购物行为。就像《购物狂》中的女主角,她就是为了寻求购物的乐趣和安全感而疯狂购物,却没有考虑这些东西是否有用。所以,消费者会为不需要的东西掏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非理性消费在作怪。

例如,你可能因为一时心情不好,把购物当成发泄的方式;也可能因一时的好奇心起而购买看起来很好的东西;或者临时起意,在逛超市的时候,看到漂亮的衣服就买下;亦可能不为商品的效用,而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地位或者攀比而购买一些奢侈品。一句话,非理性消费,让顾客花了很多无意义的钱,虽然当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消费行为是不符合自己的初衷和根本利益的。它会把社会财富引导到无用或者效用被夸大,甚至有害的生活方式上去,却让人们最后无力去追求真正需要的生活资源。并且,当消费者拥有一堆无用或者使用效率较低的东西时,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因此,过惯挥霍生活的消费者,应当适可而止了。看看衣橱里还九成新的衣服、家里买的根本没怎么用过的物品,自己是否该反省一下了?不要一看到某某商场挂着“买100返50”、“买200返100”等促销牌就不自主地走进商场,还美滋滋地觉得自己赚了大便宜,而是要看这些东西是否对你真的有价值!不管这些东西的标价是多少,看起来有多新奇,或者有多拉风,若只是买回去摆在家里、塞进杂物柜,根本用不上,就只能说明它对你的价值是零,你在这场交易中吃了亏。

如今月光族、卡奴,都犯了这样的错误!手头拮据的生活也很可能是由过多的非理性消费造成的。仔细观察一下,身边不缺乏这样的例子,不由得你不相信。所以说,非理性的消费,对于个人的经济生活绝对没什么好处,广大消费者还是尽量控制,减少此类行为为好。

马太效应:商家就喜欢扎堆

人们常说买东西要“货比三家”,如果三家商店分布在城南、城北、城西,这显然不如三家商店一家挨着一家更能吸引消费者。人流对一个店面来说是最宝贵的资源,品牌扎堆正是为了吸引人流,也就是说,只有商家先扎堆弄出热闹氛围,顾客才会过去凑热闹。

经常光顾麦当劳或肯德基的快乐一族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麦当劳与肯德基这两家店一般在同一条街上选址,或在相隔不到100米的对面或同街相邻门面。不仅麦当劳与肯德基的布局如此,大多类型相似的商场、超市的布局也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从一般角度考虑,集结在一起就存在着竞争,而许多商家偏偏喜欢聚合经营,在一个商圈中争夺市场。这样选址会不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会不会造成各商家利润的下降呢?

从经济学上考虑,如果市场上有甲、乙两个商家,他们向消费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具有优势互补关系,则应该聚合经营,这是因为聚合经营能够聚集人气,形成“马太效应”,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购买,进而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分散经营使企业无法获得与其他企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从而市场风险明显增大,所以获利能力下降。

聚合经营意味着竞争的不可避免,竞争的结果是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商家要想在聚合经营中获胜,则经营上一定要有特色和个性,这需要商家明确市场定位、深入研究消费者的需求,从产品、服务、促销等多方面进行改善,树立起区别于其他门店类型和品牌的形象。如果聚合的每一个商家都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发挥互补优势,形成“磁铁”效果,这样不仅能够维持现有的消费群,而且能够吸引新的消费者。

此外,商业的聚集会产生“规模效应”,一方面,丰富的商品种类满足了消费者降低购物成本的需求,而且同行业大量聚集实现了区域最小差异化,给消费者购物带来更多的选择余地,让消费者充分感受到“一站式”消费的便利;另一方面,经营商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谋求相对竞争优势,会不断进行自我调整,通过竞争提升自己的同时让普通消费者受益。正因为如此,聚合经营使商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将更多的消费者吸引过来。

需要说明的是,“聚合”不代表“饱和”,商家决定在某区域实施聚合经营的策略时,一定要避免在已经饱和的区域选址,否则恶性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某一区域,两家超市已经足够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再有进入者,只会引发残酷的价格战,导致各方俱伤。

吉芬现象:落魄的时候更要抬高自己

一个在全国报刊上发表过几十篇文章的业余作家,离开自己居住的小城镇,来北京发展,他希望谋求一个编辑的工作岗位。面试时,主考官问他有无经验,业余作者如实回答,没有做过相关的工作。面对主考官,业余作家表现得非常谦虚,姿态很低,表示只要能给他一次机会就心满意足了。但业余作家面试了多家单位后,没有一家录用他,很快两个多月过去了,业余作家还是没有找到工作。业余作家泄气了,难道北京的工作这么难找吗,北京做编辑的人一个个都是大作家吗?

就在业余作家准备放弃时,意外地碰到了大学时的一个同学,当时他已是某知名杂志社的编辑部主任了。业余作家谈起自己的情况,这位同学听完后,大声说道:“像你这水平,哪能找不到工作!你知道原因在哪儿吗?关键在于你的姿态,你把自己放得太低了。”

于是在大学同学的安排下,业余作家将自己的履历表重新“粉饰”了一番。由没有工作经验转变成了某报社的出色编辑,只因所在报社由于国家有关政策停办了,不得不重新求职,期望月薪不低于三千元。面试的时候,业余作家一改往日的谦虚姿态,以不卑不亢的自信姿态一下子就赢得了某公司的青睐,第二天就让他上班。上任后,由于业余作家本身底子不错,很快就适应了工作,赢得了单位领导的高度认可。

这种把自己身价提高,却反而受到欢迎的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吉芬现象”。

推销自己其实就和在市场上卖东西一样,适当抬高自己是完全必要的,过分谦虚实际上就像把自己低价处理一样,反而让人认为你是“假冒伪劣品”。

这样的情形大家也许都见过,当一个唯唯诺诺的人向人借钱时,一般很难借到,倒是那些理直气壮的人,借起钱来很容易,他会说:“我现在一时周转不开,借钱只为救个急,等这个急缓过来了,立马连本带利还你。”如此爽快,别人还能不放心地把钱借给他。或者他说现在手头上的生意很赚钱,故意把生意的收益夸大一些,对方也乐意将钱借给他。一般来说,人们决定是否把钱借给你,并不由你的困难程度决定,而是由你能否按时还款的预期决定。如果你一开口就让人感到一副活不下去的样子,那么你借钱十有八九要失败。因为他感到借钱给你,很可能是把钱扔到水里,打了水漂。

有些热心人尽力帮忙别人,最终却没落着好,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太低,别人来求自己办事,自己却像是在求人。

当别人求自己办事时,有经验的人通常会适时抬高自己,先说明别人求自己办的事比较难办,然后表示虽然有难度,但自己会尽量帮他办好。这样一来,别人自然会觉得求对人了,也会打心里重视他。

中国有句俗语,“落难的凤凰不如鸡”,是说人一旦落魄了,在别人心目中就没有地位、尊严可言了。其实越是到落魄的时候,越不要贬低自己,而要抬高自己,如果自己对自己都不抱希望了,那还指望别人给你什么呢?要自己给自己长志气,不要让人看轻自己,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帮助和支持。

同类推荐
  • 心理学与微动作

    心理学与微动作

    微动作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的重要线索,眨眼、瞪眼、睁眼、闭眼,挥手、握手、绞手、搓手,点头、摇头、叉腰、含胸,每一个不起眼的动作都暗藏玄机。本书对人的身体、手部、五官等微动作进行了深入分析,讲述了隐藏在背后的心理秘密,介绍了读懂人心的方法,让你轻松看透他人的微动作,巧妙隐藏自己的微动作,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成为职场、社交中的佼佼者。如果你想跟FBI一样,成为行为分析和心理解读的高手,就赶快拿起本书读一读吧。
  • 第六感之谜:破译生命中的隐形密码

    第六感之谜:破译生命中的隐形密码

    本书教你如何主动向自己的第六感靠拢,主动思考,主动和心灵作交流。当我们应和了自己的第六感,随之便会不由自主地去关注身边那些微小的变化、细枝末节的相互联系,并追根溯源,从而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去思考身边的人或事。这便是在我们第六感支配下的全新思维方式。
  • 弗洛伊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弗洛伊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此套《弗洛伊德文集》(12卷)是中国第一部且唯一一部关于弗洛伊德文萃性的经典恢宏译著,由中国研究弗洛伊德第一人、学术界公认的弗洛伊德研究权威、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主编,经全国四十余位专家教授严谨翻译多次修订,堪称海峡两岸最权威、最完整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版本。本卷仅收录《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是弗洛伊德用动力心理学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事件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从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常见的遗忘、口误、笔误、失误行为等现象入手,挖掘了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的制约性,说明了潜意识的活动和对潜意识的压抑不仅存在于变态心理活动当中,而且广泛存在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当中。
  • 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研究

    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研究

    《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研究》包括梁漱溟生平及其心心理历程,梁漱溟人格特质研究,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梁漱溟对心理科学学的理解,梁漱溟的分支心理学思想等八章内容。
  • 每天学点心理学(全集)

    每天学点心理学(全集)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瞬息万变,每一个人都无时无刻不在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往。要想从这波诡云谲的人生之海中,绕过波涛汹涌的暗流,驶过错综复杂的险滩,寻找一个人生航向的指南针,必须要多学点心理学,具有了解他人心理变化与动向的本领是非常关键的,它能让你的人生方向不致有所偏颇,摆脱无所适从的困惑;它让你具有认清环境和辨别他人的能力,使每个人在风云突变之际,从容地让心灵栖息在生命的港湾。
热门推荐
  • 邪灵空间

    邪灵空间

    传说,在每年的最后一天,如果凌晨你还睁着眼,就可能到一个可怕的地方,这个地方散发着阴森森的邪气,里面有个无上邪灵,传说进去就要做他的奴隶,如果运气不好,要成为贡品,我们的主角,就是意外闯入的人,而他却是拥有掌管邪灵空间的冥王之力的人,他是上古诸神之一的冥王所选出掌管邪灵空间的人,在这个邪灵岁月中,他将如何掌管邪灵空间,击败那至高无上的邪灵?请看本书,《邪灵空间》(更新慢别介意)
  • 我是战魂王

    我是战魂王

    一群少年坐在草皮地上,沐浴在晚霞之下各自展现着各自的梦想迪亚:“我啊,总有一天是要成为战魂王的男人。”贝尔:“强者的刀,需要用更强人的血来滋养,而我的刀的尊严却是为了打败某一个男人而存在。”莫尼娅:“你们这些家伙一天到晚打打杀杀的,不过,有的时候也真的很刺激呢,我很喜欢。”……
  • 三国兄弟情义

    三国兄弟情义

    讲述六兄弟的奇异三国之旅!是一统三国还是隐姓埋名度过一生!精彩尽在三国兄弟情义
  • 天地灵鉴

    天地灵鉴

    天地灵鉴穿越引起的故事,末法时代,一只神秘的宝鉴落入人间,其中竟包含着各种已经失落的传承......一位少年,本以为被仙女垂青,却被藐视为蝼蚁,怀着恨意和对仙道力量的向往却遇到奇缘,灵之宝鉴加上少年的向道之心能创造什么奇迹......
  • 幻想三国志之校内枭雄

    幻想三国志之校内枭雄

    一群妄想改变历史来改变自己命运的大学生,参加了一个秘密的时空穿梭实验,回到了三国时期。阴差阳错下,他们各自取替了原来的刘备,曹操等角色,成为改写历史的新人类,然而一切奇幻的经历从一个叫刘达尔的大学生开始……
  • 超级反恐系统

    超级反恐系统

    想要实现一枪爆头的英雄梦吗,想要使自己变得足够强大足够威猛吗,想要横扫世界肮脏的角落彻底消灭犯罪吗,还犹豫什么,快快加入,快快开始,让自己成为正义之师,罪犯的梦魇!张志飞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屡屡碰壁之余却阴差阳错地得到了一台神奇的手机,手机上面装有《反恐系统》,每一次来电就会发放一次反恐任务,巡逻,侦察,破案,缉拿,行刑……监狱在手,无所不有!随着任务积分的累积,他也变得越来越强大,不但身体各项素质得到强化,还学会了各种技能,为完成反恐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世人皆有罪,不服者,统统让他葬身九层炼狱,永世不得翻身!
  • 半弦乐

    半弦乐

    上辈子半弦乐嫁与三皇子殷晟,经历十四年皇室斗争,助他登上王位,自古后宫多算计,身为皇后的她谁也算计不来,却没料到,自己从一开始就被算计,甚至于自己的枕边人也没有真心待过自己。半弦乐凄楚的看着面前的男人,一起生活了十四年,却和表妹半琦欢暗度陈仓,怕是一直把自己当个棋子!如有来生,殷晟你必定死无全尸!张琦欢,你最好别再让我遇到你,你害了我一世,我还有生生世世,不死不灭!
  • E.C.心理破坏师之情感崩源

    E.C.心理破坏师之情感崩源

    “他所接手的案子,有一半以上的犯人精神崩溃甚至自杀。我们要比他更早找到犯人,不能给他跟疑犯接触的机会!”这是重案组的队长李青所接到最棘手的任务。这个叫蓝麟的男人从此成为最令他头疼的对手。罪与罚的真实,人性的黑暗与光辉。EMOTIONALCRASH——行走在善恶边际的心理诊疗师将带你走入情感崩溃的边缘!
  • 暗恋的他向我告白

    暗恋的他向我告白

    在王俊凯走在路上时遇到了一个长得美如天仙的女孩子李涵霜在森林中迷路,正好李涵霜和王俊凯是同一个学校桦林学校(纯属是作者瞎编的根本就没有这个学校)所以王俊凯就把李涵霜带到了他们的学校......
  • 婚内生诡

    婚内生诡

    在别人的新婚之夜,她穿着新娘的婚纱,走进昏暗的房间。第二天离开的时候,她被逼吃下药。本不会再有任何交集,他也不知道新娘被替换的事,但是……她却怀孕了。七年后。“爹地,初次见面你好,我叫天明,今年六岁半啦。”“你是谁?”“爹地,你脑袋瓦特啦,我刚刚不是自我介绍过了么。”“你妈咪是谁?”“唉,这脑子……”小男孩无奈的叹了口气,小手伸进口袋里,拿出四个钢镚,不舍得塞进他的手里。“爹地,对面超市,三块八一瓶,记得找零哦。”“什么?”“你……需要六个核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