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2400000030

第30章 王力:厚今薄古,古为今用

名人简介

王力(1900~1986),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诗人和翻译家。广西博白人。1931年获得法国文学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西南联大、中山大学等校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并曾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语法》、《汉语诗律学》、《中国语言学史》等。

心法探源

王力先生的读书观,概括起来有三点:

一、读书要有选择

王力先生认为:“好书才读,不好的书和没用处的书就不读。”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要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然而,好书和有用书的标准是什么呢?这要根据每个人所学的专业、从事的工作来定。一般地说,对专业有关的、对工作有关的,能学以致用,产生经济或思想建设效益的就是好书和有用之书,对这些书,必须认真读、每天读、反复读,这就叫去粗取精。至于那些休闲书,只要是内容健康的,作为生活中的“调味品”,也可浏览,但那不是什么读书的问题,另当别论。

二、读书要由博返约,在博的基础上达到精

王力先生认为:“我们研究一门学问(或者说读哪一个专业,做哪一种业务工作——笔者注),不能说限定在哪一门学问里的书我才读,别的书就不念。”因为只读某一门学问的书,知识面就太窄了,碰到别的问题你就不懂了。他举了一个例子:“搞汉语史的,除了汉语史的专著要读,还有(与之相关的)很多别的书也要认真读,首先是历史,其次是文学。”没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专业的“金字塔”是筑不起来的。“博”就好比塔基,“精”就好比塔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三、读书要厚今薄古,古为今用

王力先生认为:“古书是古人知识和经验的记载和总结。”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今人在继承古人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之需要,对旧知加以修正,不断充实,不断创新,增加了新知。因此,今人的著作中无不包含对旧知精华的肯定,我们读书就不必再钻进纸堆里去重复古人的经验,而要把精力和时间放到利用已知去探索和创建新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根据这样的读书观,王力先生提出了4点读书方法:

1要读书的序例(即“序文”和“凡例”)

人们拿到一本,一本散溢着油墨清香的新书,往往迫不及待地跳过目录,直接读起正文来。王力教授却不是这样,他拿到一本书后总是一丝不苟地先读序言和凡例。有些书的序言装在书末。他就把序言提到前面来读。王力教授为何如此看重读序呢?在一次与北大研究生的谈话中,他举了个简单的例子:譬如研读我国第一部用近代理论研究古汉语规律的著作《马氏文通》,如果不读序,用传统汉字学的眼光看正文,就很费力,甚至不知所云。反之,如果我们先读序,则序里的一句话“会集众字以成文,其道终不变”就会使我们明白,许多单词集合起来组成文章,语法有其稳定性。序里还说:“字之部分类别,与夫字与字本配成句之义。”意思就是研究语法,首先要分清词类,然后再看这些词跟其他词怎么搭配成句子。了解了这些,读正文时就会得到指导,感到方便。因此,王力教授特地强调说:“序例常常讲到写书的纲领、目的,替别人作序的,还讲书的优点。凡例是作者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这些我们切勿忽略。”他要求研究生们重视阅读序文和凡例,这样往往能首先在总体上把握全书的特点和大致内容。然后,再去具体阅读各个章节。

2要摘抄内容并记读书笔记

王力教授认为,应该在重要内容旁边圈点(必须是自己的书),然后抄在笔记本上,再加以评论,这样做,能养成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

3在书上作眉批(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可写在读书卡片上)

王力教授指出:“看一本书如果自己一点意见都没有,可以说你是没有好好看。”眉批的内容很多:可以评好,也可以评不好;评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评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也可以发表个人见解:同意什么,反对什么;为什么同意或反对。还可以借题发挥,由此及彼,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4写读书报告(即书评)或读后感

把摘录的内容、眉批的文字同自己的总的感受、收获结合起来,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全面系统地对整本书内容、观点、构思、文字作一总评式的回顾。这种方法既有利于加深对所读之书的全面理解,又有助于学用结合,知能转化,更能培养和提高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同类推荐
  • 穿越灾难的心灵之路

    穿越灾难的心灵之路

    本书是纪实文学,本书作者在甘肃舟曲泥石流灾难后赴灾区支教的小学老师。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真实地记录下在两个多月的支教经历中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的可歌可颂的人和事,充分展示了灾难无情、人间有爱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灾区人民坚强不屈,重建家园的精神。
  • 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宿松

    宿松

    石一龙是“70后”诗人之一,其诗也具有很多70后是个的特色,诗歌意象大胆先锋,体现了70后比较丰富的学养和对历史的继承;另一方面在诗歌技巧探索、现实观照上又有与传统不同的地方,这是诗歌向前迈进的明证。
  • 郁达夫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郁达夫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乡愁·余光中诗精编

    乡愁·余光中诗精编

    《乡愁(余光中卷)》主要收录了余光中的算命瞎子、舟子的悲歌、昨夜你对我一笑、祈祷、珍妮的辫子、新月和孤星、西螺大桥、招魂的短笛、新大陆之晨、呼吸的需要、我之固体化、我的年轮等诗歌。
热门推荐
  • 封天神尊

    封天神尊

    天帝陨落,诸天大乱,魔道横行,人神两界,浩劫将至。正所谓,诸天大乱必出妖孽。聚,天地之子,魔界之子,于一身的楚惊天,逆天而起,撕裂苍穹,踏破诸天,势诛尽漫天邪魔,还人,神两界永世太平。群531401961让我们一起期待,天降大任的楚惊天,强势崛起,逆流而上,平尽漫天诸邪的传奇故事。
  • 天外玄机

    天外玄机

    脚踏四方大路!手掌八方绝地!身临宇内乾坤,号令群雄并武!破入苍穹之外!天外天,人外人,遥遥无期修练路,极尽成神不归途!
  • 祸世魔女哪里逃

    祸世魔女哪里逃

    百转千回,她终是抵不过宿命的安排,再次深陷他伪装后的温柔,真相揭晓,本以为苦尽甘来,终可相守相依,殊不知,一场更大的阴谋早已悄悄地朝他们布下!相爱相杀,她的心已是千疮百孔!面对曾深爱之人,她又该何去何从……
  • 星河云梦缘

    星河云梦缘

    难言的深情,似星河般真切而遥远。迷离的身世,难解的情仇,交杂凌乱。渺小的个人,教他如何抉择世人的福祸?茫茫人世,又该如何区别正邪明暗?情感、武林、国家、万民,究竟孰轻孰重,如何保全?
  • 万世永劫

    万世永劫

    九界往生,冥冥天意,在这世界里,诉说着一段段的传奇,无数的神话在九界传颂。大道超凡,逍遥域界,上古的荣耀至今流传,可谁又明白他们的艰苦,在当世,他们只为了活下去,努力地活下去!让我们一起共游荡在这片世界!在这里,九界!
  • 豪门千金:还好,我只爱过你

    豪门千金:还好,我只爱过你

    学成归国的豪门千金江圆圆,执拗的要靠自己打拼一番事业为理由拒绝回到父亲的公司,却阴差阳错的再次遇到了大学和她处处做对的田明。“这次你是不可能赢过我的。”江圆圆好胜。“是吗?那咱们就试试看。”田明好不服输。好胜心超强的二人的相遇,又将迸发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神器玄奇

    神器玄奇

    神州大地,神魔两器并存。神器,种器体内,炼化天地元气育养与身,形态万千,变幻莫测。魔器,以自身精血为引,吸人血魄,损人利己,邪恶诡异重生少年,身藏神秘之器,非神非魔,变化万千。“我站的地方,守我的规矩!”沈傲如是说。一段玄妙奇幻之旅,请君观赏。神器师等级:种器,育器,融器,化形,成型,始解,终解,生灵,灵化,寰宇【纯棉出品,必属精品】
  • 淘宝创业内幕

    淘宝创业内幕

    《淘宝创业内幕》由周俊宏编著。《淘宝创业内幕》讲述了:淘宝网成立于2003年,起初只是 C2C市场的跟随者,但仅仅两年后的 2005年,淘宝网即超越eBay易趣,并且开始把竞争对手们远远抛在身后。到了2006年,淘宝网已成为亚洲最大购物网站。2010年,致力于B2C的淘宝商城独立,淘宝开始“两条腿”走路。如今,创立9年,淘宝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其制胜的秘诀在哪里?网购改变了数以亿计人的消费方式,更为数百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在大淘宝战略下,淘宝的未来将会怎样?
  • 彩虹与雪

    彩虹与雪

    讲述的是江湖女子与少将军杜卓崇之间的虐恋,分分合合,经历了如杨过小龙女般的分离之后后又重逢的故事。
  • 磨尖掐尖

    磨尖掐尖

    高考成大决战,每个人都带着决一死战的心理参与进来,周密部署,甚至不惜动用阴谋诡计。为了“掐尖”,学校之间相互收买“奸细”,“掐尖”的报酬也明码标价。尖子生是学校的活广告,给学校带来声誉、生源,生源就是财源。掐尖儿对每所学校都是一桩大事--防别人掐自己尖儿,又要去掐别人的尖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