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30000000026

第26章 明代海防与海禁(1)

“片板不许入海”的海禁政策非但没有阻止倭寇的侵扰,反而断绝了沿海居民的生路。我们不该简单沉醉于抗倭战争的胜利之中,因为许多“倭寇”不过是被迫“下海”的大明王朝的子民。

海雾晓开合,海风春复寒。

衰颜欢薄酒,老眼傲惊湍。

丛市人家近,平沙客路宽。

明朝晴更好,飞翠泼征鞍。

观此五言律诗,辞旨清丽,构意精巧,意气昂扬,反映出作者不凡的才情与文学造诣。叹赏之余,谁也难以想象,此诗的作者竟是一个明朝历史上令人谈之色变的“倭寇”。生活在杭州湾畔的海宁人采九德曾亲身经历过一场所谓“倭寇”劫掠,这一群“倭寇”不过四十余人,其中一位临走之时,诗兴大发,在影壁上题下了这篇诗文。采九德在所著《倭变事略》中照录此诗后,感慨系之:“观此四十余贼,亦有能题咏者,则倡乱者岂真倭党哉?”很显然,即使是日本国内的汉学方家恐怕也难以挥洒出如此高妙的诗文,况且这种日本高级文化人并不多见,因此,这篇诗文的作者定为中国饱读诗书又怀才不遇的文士。采九德的怀疑确为我们了解明代“倭寇”问题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线索。有明一代,甚嚣尘上的“倭患”问题让朝野上下伤透了脑筋,而所谓“倭寇”是否为纯粹的日本国人,颇难一概而论。

古代中国与日本的交往可谓源远流长,随着地理知识的丰富与航海技术的提高,彼此间的往来开始变得愈来愈便捷。秦汉时期,日本诸国前往中国一般循朝鲜半岛北上,路途相当遥远,“渡三海,历七国,凡一万二千里”。但从六朝以后,日本人到中国多从南道浮海而来。如北宋雍熙年间,一位日本僧人由海路到中国后,曾上表陈述其旅途:“望落日而西行,十万里之波涛难尽。顾信风而东别,数千重之山岳易过。”信风的帮助可以使漫长的航路变得轻而易举。同时,从中国到日本,也相当便捷,他当时是从浙江台州离开的,“季夏解台州之缆,孟秋达本国之郊”。而日本群岛呈南北纵向分布,南部诸岛屿与中国闽、浙沿海地区的交通显然更是快捷。

日本至中国南路航线的开通,在中日交流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它为两国民间交往与海上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当然,这种民间的交往受到相当严重的制约。应当指出的是,海上航路的便利也给中央王朝的海防建设带来了新的考验。长期以来日本群岛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南部诸岛的武士与商人开始进入中国沿海,进行走私及烧杀抢掠等海盗活动。日本在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称为“倭国”,因而中国朝野便将入侵骚扰沿海的日本海盗称为“倭寇”。中国海岸线漫长,沿海抗拒官府的绿林人士也大多以海上诸岛为根据地,内外势力极易联手,共同向中央王朝的边区发动剽掠。这种严重的态势在明朝初年就已显露无遗。

元朝末年,江苏泰州人张士诚、浙江台州人方国珍分别在当地起兵反元。张士诚占领高邮等地后,控制了作为元朝南北交通枢纽的大运河。同时,方国珍起义军夺取了元朝运粮船只,以浙江沿海为根据地,阻断了元朝漕粮北运的海路。这两支义军中有不少是熟悉水路、精于海战的渔家子弟。元朝政府为恢复东南漕运与海运之路,用高官厚禄诱降张士诚与方国珍,但他们往往屡降屡叛,依旧各自占据着自己原有的地盘。如张士诚全盛之时的辖地就“南抵绍兴,北越徐州,达于济宁之金沟,西距汝、颖、濠、泗,东薄海,二千余里”。东南沿海重镇如宁波、绍兴、杭州、苏州等地,均在张士诚的势力范围内。方国珍的地盘,则主要限于浙江庆元、台州、温州三路。后来,在朱元璋军队的进攻下,张、方两个割据政权先后败亡,但其残部大多逃亡海上,成为出没无常的海盗。更为严重的是,这些“负固海岛”、行劫江湖的中国海盗与日本倭寇勾结起来,并为之向导,联合向明朝沿海地区频频进犯,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海患”。他们所到之处,焚烧民舍,掳掠财物,北起辽东半岛、山东,南到福建、浙江、广东,“滨海之区,无岁不被其害”。

明朝初年“倭患”的出现还有一些客观背景。14世纪初,日本进入了南北朝对峙时期,大大小小的诸侯各据一方,为争夺土地与人口互相攻伐,战乱迭起。在争战中失利的封建主及其武士们组织起来,到中国沿海进行武装走私,一有时机便大肆杀掠。元末明初中国改朝换代的混乱更给了他们可乘之机,因此,在从辽东半岛到广东、海南数千里的海岸线上,“岛寇倭夷,在在出没”。可见,当时“海患”的性质较为单纯,主要有两股势力涉及其中,一是败亡海上与官府对抗的绿林人士,即“岛寇”;一是日本方面的武装走私者。

为解决这种海盗性质的“倭患”问题,朱元璋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他在以重兵武力镇压的同时,派遣使者照会日本国王敦促其制止这种侵扰行径。但日本执政者答辞简漫,毫无诚意,这使朱元璋十分不满。不过,鉴于元朝进攻日本严重受挫的历史教训,明太祖采取了克制与忍让的态度,力求从本朝内部解决问题。为断绝中外海盗的耳目与内应,他下令禁止滨海居民私自出海,并采取釜底抽薪的方式,大量招纳原张士诚、方国珍部下军士及濒海的船户、岛人、渔丁为兵,自淮、浙至闽、广,共计十余万人。这可以说是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之始。这种政策虽然断绝了无数渔民的生活来源,但由于大量渔民被籍入伍,事实上由国家供养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由海禁造成的严重矛盾。

洪武十三年(1380年),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事发,据供称,日本幕府与之有勾结。日本贡使伏兵于贡船,并将火药兵器藏于入贡的巨烛之中,等进宫朝见时,内外一齐动手。事情败露后,朱元璋无比气愤,立马断绝了与日本官方的关系,开始着手在沿海建设大规模的防务工事。洪武十七年(1384年),汤和等筑山东、江南、江北,浙东、浙西海上59城,以备倭为名,设置行都司。二十年(1387年),周德兴往福建福、兴、漳、泉四郡,筑海上16城,籍民为兵,以防倭寇。这种海防建设称得上是朱元璋的创举,对于保障中央王朝海疆的安全是必不可少的。明朝政府还增置沿海卫所,添造多橹快船。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从辽东至广东沿海共有五十多卫,拥有士兵二十余万,而且防御设施相当完备。如每卫有5个千户所,备有战船50艘,每船旗军50名。也正是由于拥有了强大的海防力量,才使洪武一朝的“海患”得到有效遏制,未酿成大患。

永乐初年,明成祖朱棣命太监郑和等率舟师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为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显示“天朝大国”的“物产丰饶”与“噱慨大度”,郑和携带大量中国珍奇特产,遍行赏赐。海上诸国对中国的珍宝财物极为艳羡,因而千方百计向明朝官府靠拢。日本国首先遣使致意,表示愿意“归附”,并提出“入贡”的要求。当然,这种“归附”与“入贡”只不过是一种外交关系,并不意味着中国与日本两国间有某种归属关系。在中国封建时代,外国人到中国的所谓“入贡”,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经济交换关系,即“贡”少“赏”多。以“天朝大国”自居的中国君主往往随心所欲,大行“赏赐”。这自然会吸引更多的外邦人士前来。出于前车之鉴,明成祖朱棣自然对日本充满戒心,规定日本10年“入贡”一次,并限制每次人员200名,“贡船”二艘。醉心于中国财物的日本国人自然不满于“十年一贡”的强行限制,他们结伙而来,进入明朝境内,遇到官兵诘问,就以“入贡使者”应对。每当碰到这种“贡不如期”的情况,各级官员往往“俯顺夷情”,以“下不为例”不了了之。但这些“入贡使者”每每趁明朝守军不备之时,大肆杀掠居民,满载而归。

在这些伪装的“入贡使者”之外,为数众多的日本海盗直接使用武力对明朝沿海地区进行杀掠,为此,明朝政府进行了积极的抵御,给肆虐的倭寇以沉重的打击。当时最辉煌的战役即刘江指挥的辽东望海埚之战,生擒数百,斩首千余,使来犯的倭寇无一逃脱。这一胜利力挫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倭寇不敢再组织较大规模的武装入侵。可以说,到永乐年间,随着中日关系的密切,“倭患”问题也变得日趋复杂。

正统、弘治年间,沿海倭寇入侵屡禁不止。为此,明英宗特下诏沿海地区全力备倭,遣重兵防守要地,增筑城堡,严把关口,派兵分番驻屯海边咽喉之地。严阵以待的明朝海防大大减少了倭寇偷袭的机会,使附近居民得到较大的安全感。可以说,从明初到弘治时期,沿海“倭患”问题的性质较为单纯,中日两国的关系在表面上还维持着“朝贡”往来,即使在朱元璋与日本绝交之时,沿海3个市舶司并没有废止,也就是说中日仍然保持着相当密切的贸易关系。及至世宗嘉靖年间,中日贸易关系及“倭患”问题发生了重要的转变。

15世纪末,日本诸岛又陷入诸侯割据的混乱之中,各大封建主都力争向中国的所谓“入贡”权,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嘉靖二年(1523年)五月,日本左京兆大夫内艺兴遣僧宗设,右京兆大夫高贡遣瑞佐及宋素卿先后至宁波。按规定,入贡须按先后顺序,由市舶司验货及招待。宗设早到一步,照例应先予接待。可是宋素卿是一位迁居日本的宁波人,熟悉明朝官场交接之道,他通过贿赂主管太监,让后者先行查验货物,而且款待规格远在宗设之上。宗设大为不满,凭借其人多势众,咆哮公堂,追杀瑞佐及其随从,并向明朝守军发起攻击。他们大肆掳掠宁波及周围地区,如入无人之境。备倭都指挥刘锦等人惨遭杀害。这一事件一时震动了朝野上下。

一小股入贡使竟然造成如此巨大的危害,这显然与明代中期海防力量废弛有着直接的联系。据记载,时至嘉靖年间,由朱元璋及朱棣等苦心经营的海防工事废坏已相当严重,战船、哨船“十不存一”,备倭卫所的士兵数量锐减,仅为原来的4/10,这使得明朝军队在气焰嚣张的倭寇面前束手无策。当时,内阁首辅夏言等人闭口不谈海防问题,而将这件倭人侵扰事件简单归咎于市舶司的存在,认为“倭患起于市舶”,建议罢置市舶司。明世宗以为言之有理,遂于当年罢省沿海市舶司。这一举措可以说是明朝海禁政策最极端的表现。事实证明,这种极端的海禁政策是导致明朝中叶沿海“倭患”日益严重的最主要原因。

从根本上讲,“倭患”问题反映了日本对中国物产的贸易需求。明代社会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日本方面对中国许多商品需求量很大。胡宗宪《筹海图编》中专有《倭好》一节,记载了日本人喜欢的中国物产。如衣料类:丝、丝棉、布、锦绣、红线;日用器物类:针、铁锅、瓷器、漆器、女人脂粉;书籍类:佛经、医书及四书五经。除此之外,日本方面还特别需要中国药材。同时,中国士民对日本商品也有浓厚的兴趣。如日本所产倭刀以其锋利精巧备受称道,成为官绅士民争相求购的珍品。另外,倭扇、描金饰物等,也颇受明朝百姓的欢迎。

起初,朱元璋虽与日本官府绝交,但仍保持着官方贸易,市舶司就是明朝政府专管海外贸易的正式机构。市舶司原设于江苏太仓黄家渡,后以地近南京,改设于福建泉州、浙江宁波、广东广州三地。市舶司在禁止海上走私、抑止奸商牟取暴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使明官府调节有无,增加收入,节省海防建设的开支,达到了“利权在上”的目的,控制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日本使者到中国“进贡”之时,除正常的官方贸易外,还可以进行私人交易。明朝政府规定:日本官方贡物由朝廷收管,而使者自行携带的物品则可以自由处理,官方可以出价收购,日本人对官方收购不满意者,可自行上市交易,因而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日本入贡使者实际上是一个特殊形式的贸易团体,也正因为有利可图,才会发生争相“入贡”的骚乱。

明朝官府本应正视与鼓励这种双方均获益的贸易关系,与此同时,还应该积极加强海防,以保证万里海疆的安全。然而,首辅夏言等人敷衍塞责,将“倭患”起因完全归咎于负责对外贸易的市舶司,轻率地予以关闭。这种简单而愚蠢的做法不但不能遏制中日之间的贸易联系,反而使问题复杂化。从此,公开的交易转为暗中的走私,断绝了官方的大批收入,使奸商从中牟取暴利。并由这种私下交易引起的争端,酿成更为严重的“倭患”。

同类推荐
  • 特工皇爷

    特工皇爷

    “雷雨,你小子到底有什么理想?”沁国皇帝问道“理想?我说我是重生来解救世人的,你信吗?”雷雨道。。。。。。。。。。“你就不能说句真话吗?”沁国皇帝说道“那我说我是来解救所有漂亮姐姐妹妹的,你信吗?”雷雨道PS1:这是一个特工转世,解救异世漂亮姐姐妹妹的故事。PS2:这是一个特工转世,上的书堂,下的了战场的故事PS2:这是一个特工转世,开疆扩土,横扫一切的风骚故事。。。。。。。
  • 三国之龙贯九天

    三国之龙贯九天

    “被赵云的师公收为义子,习得一身绝世武学,镇压黄巾之乱,娶了公主,代替当朝大将军何进成为外戚,刘大耳,曹阿瞒都要听我的,猛将、名士、美人、都是我的,这是我的三国,我是王烨,我为自己代言。”王烨重生东汉,且看他如何奉天子以令不臣,争霸天下。这正是:烽火焚东汉,群雄欲换颜,谁能震寰宇,苍龙贯九天。
  • 楼观道源流考

    楼观道源流考

    本书内容包括:研究楼观道的史料依凭、楼观道的历史演变和道法承传、楼观道的宗派特征。
  • 回到明朝做军阀

    回到明朝做军阀

    乌骓马,霸棱枪,天狼犬,四军役,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爷们儿玩儿的是特种作战!美少女,娇小姐,俏公主,冷美人,香艳群中坐怀不乱,爷们儿寻的是情真意切!了国恨,报家仇,结良友,杀凶顽,人生途中漫漫求索,爷们儿图的是酣畅淋漓!驱鞑虏,斩魔头,平四海,震八方,乱世界中披荆斩棘,爷们儿战得是天下太平!
  • 枭臣

    枭臣

    现代人谭纵意外回到一个陌生的历史时空中去,成为东阳府林家刚考中举人、性格懦弱、有些给人看不起的旁支子弟林缚。还没来得及去实现整日无事生非、溜狗养鸟、调戏年轻妇女的举人老爷梦想,林缚就因迷恋祸国倾城的江宁名妓苏湄给卷入一场由当今名士、地方豪强、朝中权宦、割据枭雄、东海凶盗等诸多势力参与的争夺逐色的旋涡中去。不甘心做太平犬,也不甘沦落为离乱人,且看两世为人的林缚如何从权力金字塔的最底层开始翻云覆雨,在“哪识罗裙里、销魂别有香”的香艳生涯中,完成从“治世之能臣”到“乱世之枭雄”的华丽转变。
热门推荐
  • 大神且行且珍惜

    大神且行且珍惜

    她宅女一枚,没事情除了打游戏还是打游戏,因此在游戏混的风生水起。为了参加夫妻PK大赛,某人果断的选择了闪婚,而对象居然会是某位大神!本以为会实行闪婚闪离的制度,可没想到大神的耐力那么好!又送嫁妆,又送神器的!最后还把人给送来了!“你,你,你欺人太甚!虐待我!”某大神眉头微微一挑,“我只记得我养了一只大白兔啊。”“……”正如一句话说得好,大神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百变天机

    百变天机

    百变天机敬请期待!!!!!!!!!!!!!!!!!!!!!!!!!!!!!!!
  • 五行幻宗

    五行幻宗

    一个平凡的少年,一个不平凡的人生。一个奇幻的大陆,一个励志要当五行幻宗宗族的平凡小子。看他怎样以平凡的资质闯荡浩瀚的魂影世界。一个全新的大陆,一个全新的设定。一个以魂影数为衡量实力的世界,一个以成为魂影师为傲的世界。竟在本书!
  • 妃常穿越:皇妃武媚娘

    妃常穿越:皇妃武媚娘

    别人穿越都是官家小姐,可她穿越偏偏确是个尼姑。好了安心做尼姑,不问世事吧,忽然却来了皇上。温泉池边,她疑惑问他,“你谁啊。”“媚娘,我是李治,你不记得我了?”他眉头深锁,眉宇含情道。顿时如雷轰顶。李治,李治…咋这么熟呢,等等,武媚娘,那不就是武…则天!不行,不行,想要躲开宿命的追随,奈何却扭不过作者,哈哈!好了进宫就进宫,刚好去见见鼎鼎大名的王皇后和萧淑妃,来个化敌为友,三人一桌刚好斗地主!只是事不如人算,后事如何…敬请期待!唐朝各路帅哥粉墨登场!(谢谢大家收藏)
  • 城怀玛瑙酒怀歌

    城怀玛瑙酒怀歌

    想当初,她全身崩溃,五感尽废,惨状何其威武,无息何其高冷,诈尸何其熟练。想如初,她重获葱花大脑,以眼神凌厉,扮忧伤清新,吓虫鸟飞鸣,震鬟鬟梗塞,瞟草木尽枯,如巴拉巴拉。想最初,她叱咤山头,虽何其不满,自怨自艾,终于重获新生。为了庆祝,恭迎大帅哥,死缠如玉温婉,从此风风火火下山坡。从此,她拿乔失败,拿乔失败,拿乔失败。从此,她装蒜失败,装蒜失败,装蒜失败。从此,她抗议失败,抗议失败,抗议失败……还好,非正经通通看不出来。随便拉一个都比她会欺负是怎么回事儿?不知世事冷暖,果然还是太嫩,她稍稍惆怅。某鱼:谁告诉你你想当初很威风的?不就会鲤鱼打挺,会俩眼乱抽么?琰啊琰:嘛?
  • 已然情深何惧缘浅

    已然情深何惧缘浅

    她,是学校的校花不少人追求她。可身为高二学生的她只想好好学习考上哈佛她学习好可不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有一天却穿越到了异世大陆,一个以魔法和武为尊的大陆。这个大陆可不讲究人人平等只拿实力说话。可她不会魔法不会武该如何生存下去呢?他,异世大陆的王者。也是他所在地方的六殿下。腹黑的他碰上玲珑心的她会发生什么?因为第一次写小说而且又是玄幻的,所以里面的魔法等级和武的等级等,这些都是有些玄幻小说上借鉴的。但故事情节绝不是抄袭的!是本人原创。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包含我这位新作者。因为莫兮我还是学生,又时候不会准时更文希望亲们谅解哈。有写的不好的地方或写错了的地方大家可以提些意见,指出我的错误我会改正哒不喜勿喷
  • 寻宝记

    寻宝记

    秘宝一出风云变,灭人灭妖灭乾坤!一张记载秘宝所在的藏宝图出世,人界妖界爆发争斗,却意外让藏宝图失落,机缘为妖界一群少年所得。关乎灭世,他们如何保得住这惊天秘密?面对至高的力量,他们之间又会爆发怎样的争斗?
  • 名门娇

    名门娇

    为了家族地位得以承袭,李世兰不得不化身成男,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受‘袭封’顶了她爹爹的爵位。蛋酥---这件能让她家满门抄斩的欺君之行被一个无权无势的九皇子知道了。*世兰强装镇定,忍着揍他满头包的冲动,僵硬道,“不日前,本王练武时受了点伤……”突然,另一边的柔软也被他覆上,只见他双手齐下,表情如常,语气平淡,“……两边,都伤了?”
  • 爱对人表错情

    爱对人表错情

    本书是一部反映校园生活的长篇小说。以县长独生女热恋农家子黄天赐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一个悲情故事。作者以幽默的笔调叙事,读来让人悲中含笑,笑中含泪。
  • 夫君追着跑

    夫君追着跑

    出祸加借尸还魂外加新娘?人家不想嫁啦!新郎美貌,却只能看不能吃?算了,还是袱款款闯江湖去吧,岂料桃花一朵接一朵,让我有些应接不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