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30000000029

第29章 张居正改革(2)

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在冯保和皇太后等人的支持下,由神宗皇帝作出裁决,以政务繁忙、不必离职守孝为由,下诏挽留张居正“夺情视事”。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夺情视事确实有利于改革。因为此时正值改革的关键时刻,整个国家百废待举,而内阁、六部和督抚之中,还找不出第二个人能够代替张居正,倘若张居正于此时回家守孝,就有可能中断擘划已久的政治改革。然而,夺情毕竟违背了“祖制”和“纲常”。因为根据传统礼教的惯例,丁忧者必须离职居丧守孝3年,否则便是违反伦常的虚伪矫情。故而“夺情”一事,让许多士大夫深感不满。他们纷纷指责张居正“恋栈”,要求朝廷罢黜张居正。虽然他们的反对不仅没有得逞,反而分别受到了惩处,但张居正的威望却因此在一些士大夫中间急剧下降。

稽考史实,在夺情之争中反对张居正的,并非完全是反对改革的奸佞小人,但张居正却认为这些人存心与自己作梗,因而采取了极不明智的手段,不遗余力地打击反对派。当时,在他的授意下,明神宗以“星变”为由,下诏考察群臣。因这一年适逢旧历“丁丑”,史称“丁丑京察”。此次京察共查处了51名官员,其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反对夺情者。有人虽然素负才名,只因反对夺情,就被冠以“才力不及”之名而降级调外;相反,有人虽屡次遭受弹劾,却因赞成夺情而青云直上。显然,“丁丑京察”助长了任人惟亲的风气,从而在朝廷上形成了一股依附于张居正的亲信势力。由于掺杂着个人恩怨,处置不当,打击面过宽,无形中将一些原本并不反对改革的人推到了对立面。次年六月,户部员外郎王用汲上疏弹劾张居正,指出“丁丑京察”的结果必然会“驱使天下之士奔走于私门”。张居正见疏大怒,将王用汲削职为民。

早在夺情之前,张居正的政治作风就已相当专断。他对同僚的态度向来是盛气凌人。以至于当时的阁臣张四维、申时行等人只能随声附和,从不敢有所异议。诚如著名学者黄仁宇所说:“张居正虽没有独裁者的权位,却有了独裁者的神通。”万历三年(1575年),南京户科给事中余懋学将矛头指向了张居正,他是针对朝政中流行着的对张居正、冯保之阿谀逢迎而发难的。当时,无论是边防上打了胜仗,还是完成了水利、桥梁等工程,论功行赏时,六部官员总是将张居正、冯保列于首位,赞颂他们运筹帷幄,为之请求封赏。余懋学认为,内阁、司礼监作为中枢机构自有贡献,应该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但不能事无巨细全都归功于他们,盲目加以赞扬,从而助长了谀佞的风气。余懋学的主张不无道理,但张居正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不仅拒不接纳,而且还严厉处罚了余氏,将之革职为民,永不叙用。余懋学的被贬,更加深了一些官员对张居正的反感。“夺情之争”以后,张居正变得越来越听不得逆耳之言,并由听不得逆耳之言发展到只愿听阿谀逢迎之辞,从而丧失了正常的判断能力,整天陶醉于奸佞小人的歌功颂德之中。例如,有人送给他一副对联这样写道:

上相太师一德辅三朝,功光日月;

状元榜眼二难登两第,学冠天下。

这副对联的上联吹捧张居正辅佐世宗、穆宗和神宗,而下联则是说张居正的两个儿子分别考中状元和榜眼。对于这样肉麻的吹捧,张居正不仅泰然处之,而且还欣欣然地将之悬挂于厅堂。原礼部侍郎邱岳献了一副对联,对联上这样写道:

日月并明,万国仰大明天子;

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

“丘山”是邱岳二字的偏旁,而“太岳”则为张居正的别号。对此,张居正更是心花怒放,准备越级提拔邱岳。这种对阿谀奉承者的欣赏和鼓励,必然会使用人的标准由“惟贤”变成“惟亲”,从而形成党同伐异的个人宗派。这就使得张居正愈来愈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难以真正任人惟贤地选拔人才。事实上,张居正在任用人才的同时,也任用了不少亲戚故旧。其中,既有安邦治国的贤才,也有奸险的昏庸之徒。

在对阿谀奉承者欣赏和鼓励的同时,张居正还竭力压制言官,对言官采用利诱、威胁的两手,凡不听话的言官必定调出京师,至于公开唱反调的则必定罢官,乃至于流放。言路是明代政坛的晴雨表,言官是政坛上最活跃的分子,历任首辅不控制言路就无法长期执政,张居正为了推行改革而打击政敌是无可厚非的,但他缺乏大度容人的器量,在处置言官和其他持不同政见的官员时,往往掺杂着个人的恩怨,处置失当,打击面过宽,无形中将不少人推到了对立面,这显然是张居正处世为人方面不够明智之处。

另外,张居正与宦官冯保的关系,也使他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自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之后,明朝内阁对皇权的依赖性大大强于前朝,而皇权的伴生物——宦官势力,也始终成为左右明朝政局的一股重要力量。内阁大学士倘若无法取得皇帝、宦官等宫廷方面的支持,就不可能长期执政,故而张居正不得不殚精竭虑地采取妥协的方式处理与宦官的关系,以求得宫、府一体,将决策、行政权合而为一。在当时,冯保是张居正与宫闱内的皇帝、太后交通信息的最佳人选。然而,冯保其人贪财好货,张居正不得不竭力满足他的奢欲。有一次,张居正送给冯保的礼品有金3万两,银10万两,夜明珠9颗,珍珠帘5副,还特地为之写了《司礼监太监冯公预作寿藏记》,字里行间充满了肉麻的吹捧。为了取得冯保的支持,张居正在万历元年(1573年)和万历六年(1578年),先后两次赞成冯保收进六千多名宦官,扩大了宦官的人数,从而造成了万历中后期宦官势力的恶性膨胀。他还曾主动要求封赏冯保的子侄,并压制攻击宦官的朝臣,尽量减少朝臣与宦官的摩擦,以此巩固他和冯保的联盟。这一方针虽然在稳定政局方面,有着策略上的益处,但却不能不引起朝野士大夫的非议。一些讲究气节的文人,认为张居正阿谀逢迎宦官,人品卑下,因此对他产生了反感。张居正以冯保这样一个腐败的人物做自己的政治后盾,使他陷于一种两难的境地:拒绝冯保的支持,他便根本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与冯保结盟,则必然会被他拖入恶浊的深渊。

除了交结宦官之外,朝野上下对张居正人品议论最多的还有贪污受贿问题。贪污受贿原是明代官场上的通病,当时的官吏薪俸极其微薄,以权谋利蔚成风气。在明代的权臣中,张居正还算清廉持正。不过,他虽然自称自己当政以来,“私宅不见一客,非公事不通私书”,但在其私人信函中屡次提到他的亲信文官曾向他赠送贵重的“礼物”,包括现金和田地。譬如,万历七年(1579年),张居正曾说过,自执政以来,仅两广将帅所赠的财物就不下万金,但他都没有接受。尽管张居正本人不受贿,但他却未能制止亲属受贿。不少官员看准了这个门路,不向京师相府送礼而是直送到江陵张府。故而张居正死后,抄家时也还是抄出了黄金万余两,白银十余万两。

张居正执政之初,尚能约束子弟、家人,不许他们与权贵、督抚、边帅结交。然而,随着其权势的如日中天,张居正踌躇满志之余,便不再约束子弟家人,甚至为后者谋取进身阶梯。这些做法大大损害了他的政治形象,引起了正直的士大夫的不满。张居正当权时,其诸子皆登上第,一状元,一榜眼,一进士,悉由关节得之,其三场作文则请人代作。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次子张嗣修参加会试,廷试拆卷后,嗣修排在二甲。出于李太后、冯保的授意,神宗将嗣修列为一甲第二名榜眼。事后,神宗对张居正说:“朕无以报先生功,当看(顾)先生子孙。”神宗带头作弊,张居正泰然处之,遂使科场风纪大为窳坏,权贵子弟纷纷夤缘际会猎取功名。张居正的家人甚至扬言说:“明年殿试,吾家小公子必中探花。”只是后来张居正去世,才没能兑现。对此,后来有诗云:

相门子弟多才杰,甲第翩翩居上列。

兄为榜眼弟状元,一家盛事真奇绝。

丞相家儿贵莫伦,寒士原应步后尘。

彩笔未濡文已就,春闱欲入名先闻。

张家昆弟何竞爽,荣华海内真无两。

假使相公馆未捐,幼儿又复夸蝉联。

曳白那顾旁人羞,及时且为子孙谋。

岂料乃翁一朝陨,还复青衫到白头。

张居正凭借权势为子弟谋取进身阶梯,其政治声誉不能不受到严重损害。一般来说,明朝建国以来,科场作弊虽然屡有所闻,但基本上还是公道的,然而从张居正开始,“公道悉坏”。

在张居正当权期间,不仅子侄青云直上,其奴仆也是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张居正自己虽表示要严厉约束奴仆,但实际上其家奴经常打着他的旗号狐假虎威。例如,张居正的宠奴游守礼(游七)纳资取得幕职,与士大夫结纳交往,招权纳贿。不少朝臣勋贵不惜降低身份,争相结纳游守礼,与之称兄道弟。张居正江陵老家的奴仆更是肆无忌惮,鱼肉乡里。张居正虽然对家人奴仆的不法行为有所察觉,有时也能稍加裁抑,但始终没有采取过有力的措施,以致当时的一些奸猾之徒,假冒张居正家人、奴仆之名,四处招摇撞骗,骚扰官府,欺凌百姓。这些,无疑都大大损害了张居正的声誉。

另外,张居正个人生活上的奢侈无度,也留下了道德上的疵瑕,这自然不能不贻人以口实。早在隆庆二年(1568年),江陵的辽王宪炜被废,豪华的辽王府归了张家。隆庆六年(1572年),湖广官员建议为张居正立牌坊,遭到张居正拒绝。于是,他们将建坊之费折价送到张家,张居正表示愿将此费交纳官府,作为购买辽王府的价款。但在实际上,这笔钱却成了翻修辽王府的费用。由于翻修费用大大超支,张居正又计划用历年所得的赏赐、俸禄和田租等加以偿还,但超支的部分却由地方官垫补。接着,湖广的地方官又动用公款,先后建造了三座石坊以颂扬张居正的功业。又有一次,明神宗听说张居正要改建住宅,增修一座阁楼以便悬挂御笔,就下令内库拨发白银1000两予为资助。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了表示尊宠,二是因为在他的心目中,“张先生”的官俸并不丰厚。但在张居正去世之后,神宗才听说北京张宅的增修费用竟为白银1万两。而且,就在北京张宅修造完毕之时,湖广的江陵立即出现了一座规模相同的张宅,建造的费用也来自官库。据说,张居正获悉此事之后,自称于心不安,但却并没有拒绝那些地方官的阿谀奉承。张居正整顿驿传,禁止官员及其家属的滥用,然而,张家的仆人甚至亲友的仆人却可以任意向地方官需索车马船只。张居正回籍葬父,排场浩大,气势也相当显赫。当时,他的坐轿要33个轿夫扛抬,内分卧室及客室,还有小僮两名在内焚香挥扇。行经各地,不仅地方官一律郊迎,就连当地的藩王也破例出府迎送,与之行宾主之礼。显然,张居正要求其他官员厉行节俭,他自己却不能以身作则。

除了张居正本身的缺点外,他的改革也有一些偏差。例如在清丈土地的过程中,虽然确实清查出了不少豪强富户隐匿、诡寄的漏税地亩,增加了明朝政府的赋税收入,但由于张居正清丈田亩是为了增加赋税,当时有的地方官吏为了迎合他的旨意,弄虚作假,以短缩弓步的手法多报田亩,用来报功请赏。

上述的这些,均给反对改革者留下了口实。尽管张居正在世时人们害怕他的赫赫威势,不敢不恭维他,但在这种恭维的后面,却积蓄着怨恨和蔑视。这种怨恨和蔑视,一旦时机成熟随时都可能爆发。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赍志以没。他刚死,新政即告废除。张居正被削除了官荫、赠谥,在江陵的老家也被查抄。长子张敬修自杀,次子张嗣修和其他几个孙子被发配到边远地区充军,全家被迫害致死者有十余人。张居正执政10年所进行的一些改革以失败告终。

张居正改革终以人亡政息而落幕,它给后人留下的启示是深刻的。纵观张居正改革,他不计私怨,改革吏治,整顿学校。尤其是大力选拔人才,实行检查公文落实情况的考成法,大大提高了国家权力机构的办事效率,使之成为能够有效推行改革的工具。实行清丈土地,推广一条鞭法等措施,缓和了财政危机,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此外,他支持对蒙古首领俺答的议和,加强对青藏地区的关系,扩大互市规模,整顿军备,取得了边境的安宁,促进了和蒙、藏等民族的经济交流。这些改革客观上收到了积极的成果,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因而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但是,张居正改革发生在明代后期,从整个明王朝来说,已处于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帝国斜阳最后的一抹余晖虽然耀眼,但却已近暮色。这种总体趋势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腐朽的封建生产关系。决定了张居正改革不可能取得进一步的成效。

张居正的遭际,被当时人视作擅操威柄,权高震主,以至于祸发身后。此次改革的最终失败,对于晚明政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张居正执政期间,大明帝国的财政收支状况良好。张居正去世之后,开支急剧增加,国家财政重新出现了入不敷出、储备减少乃至匮乏的局面。摆脱了张居正约束之后的明神宗,从此失去了首辅的有效制约,遂得肆意妄为。他整日耽于逸乐——“因曲蘖而欢饮长夜,娱窈窕而晏眠终日”,躲在深宫里朝歌夜舞,没日没夜地与宦官、宫女们厮混。甚至连庙祀亦不亲祭,而改遣大臣代祭。对于治国,明神宗愈来愈失去了兴趣。他先是纵容言官弹劾大臣,却拒不接受朝臣的忠言直谏;继而又以冷漠的态度,视言官的进谏为沽名钓誉。凡是进谏奏章,一概不理不睬,置若罔闻。由于长期拒不批答章奏,拒绝接见朝臣,使得万历中、后期的君臣隔阂日益加深。明神宗的怠于政务,再加上张居正推行的考成法之废止,使整个国家机构陷入了瘫痪的境地。考成法既废,政归内阁与政归六部之争愈演愈烈。此后,大明帝国的世风日趋颓唐,举朝上下失去了起码的政治是非标准。继任的阁辅权臣为了明哲保身,往往尸位素餐,故作平庸,惟皇帝的马首是瞻。而大小官员亦不以国事为重,遇事相互推诿,除了升官晋职之外均无所用心。特别是先前受张居正信任的官吏,如戚继光、张学颜、潘季驯、梁梦龙、徐学谟、曾省吾、李成梁诸人,均因张居正的缘故而遭斥革;而此前遭受冷落或罢黜的官僚,则因迎合神宗旨意,罗织各种罪名对张居正横加攻击而得以升迁,这就使得嘉靖以来逐渐形成的朋党风气更趋膨胀。此后,朝廷官员结党营私,相互攻讦愈演愈烈,王朝衰颓之势日益加深。明王朝从此日薄西山,一蹶不振。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张居正改革的废止不仅仅是他个人事业的失败,同时也加速了明王朝政治的腐败。对此,著名的明清史专家孟森曾说:“故居正没而(明朝)遂人醉梦期间矣”,“明亡之征兆,至万历而定”。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也指出:“张居正的不在人间,使我们这个庞大的帝国失去重心、步伐不稳,最终失足而坠入深渊。”

同类推荐
  • 破汉立天

    破汉立天

    世界黑了,我的道路充满光明,我的爱没了,我得坚强,乱世来了,我得挺住,为自己,为所爱的人撑起一片天,风云际会,杨立天由二十一世纪的企业老板,成为东汉末年的一份子,后世的孤独,化作前世的动力,白虎为伴,手执飞龙,荡戟天下,还我一个朗朗世间。
  • 武威通志-人物卷

    武威通志-人物卷

    本书是武威历史上第二部地市级地方志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武威市编纂的第一部通志,是武威及武威人民几千年来文化历史的记录。
  • 大秦王朝3

    大秦王朝3

    大秦王朝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王朝,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王朝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本部丛书中,我们立足传统史学,借鉴正史的观点,以期全面解读大秦王朝的历史,给青少年朋友奉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
  • 最强军师

    最强军师

    夜景苍凉,雷电交加,狂风肆虐,大雨倾盆!一间破败的庙宇,不知存在了多少年,只剩下四面徒墙。顶上的梁柱已经腐朽,几片古老的瓦片,在风雨中颤颤巍巍,似乎就要脱落的样子,十分荒凉。
  • 金匪

    金匪

    一个失意的网络写手、临时工,路边摊的一次酒醉,穿越到混乱的民国年代,成为一个一无所有的农民。一同穿越的居然还有酒肉朋友和烤串的师父,他们非富即贵。朋友背叛、一无所有,看主人公伊万三如何混迹时代的铁血征程
热门推荐
  • 阳光刺青

    阳光刺青

    颜睿暄、尹学辰,同样被命运抛弃却性格迥异的小男孩相遇在福利院,院长爷爷离奇死亡,睿暄踏上暗无天日的复仇之路,改名韩熙扮演凶手的长子忍辱偷生。14年后,商界新秀韩熙打造的男装品牌名噪海外,当红艺人Allen在韩国出道成为炙手可热的影视明星,名字改变了两个人存在的形状,却无法让颜睿暄和尹学辰的灵魂从孤独中剥离。家世煊赫的苏滢隐藏身份在建筑企业做编辑,她的心,整个世界都圈不住,而韩熙一个慵倦的笑容就画地为牢,让她甘愿受刑一辈子。对苏滢来说,爱,是拯救彼此的天性。而她的克星许灿觉得,爱,首先要遇到让你心甘情愿当傻子的那个人。两对男女,几段浪漫情缘,豪门暗战,心计较量,噬心分合,谁才是谁的心之所向?
  • 妖刀异界游

    妖刀异界游

    一把妖刀,带领着主角的穿越,且看主角如何在异界玩转所谓的神魔,玩转生活。
  • 远古幻斗

    远古幻斗

    远古时代,人、神、妖、魔族占据整个世界,各族坚守着自己的一方。本来和平相处的世界,因为魔界和妖界的一次纷争,人族无辜死伤惨重,为确保人族的生存,人族不得已退居到边远地带,开始教化子孙自保的幻术,在确定有自保能力后,人族踏上为夺回自己的一方领土的征途......
  • 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

    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

    《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献给还在畏惧改变的你。有多少人如此将就着过着每一天?总是看着很忙碌、总有借口、总能自我安慰、总会安于现状不去改变。“明儿再说吧。”“时间还早,我再睡一会儿。”“世界那么大,怎能看得完?”“我们两个能凑活着过。”……《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让我们:面对生活,拼尽全力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面对理想,要永不言弃而不是随意放弃。面对婚姻,是因为爱情才在一起,而不是因为合适。面对一切未知,就算遍体鳞伤,也要撑起坚强。其实一世并不长,既然来了,就要活得漂亮。
  • 魂系异处之情归何处

    魂系异处之情归何处

    东离公主的身份,天下第一谷——罗刹谷谷的亲传弟子。天生患有寒症,从小被父皇母后宠着,八岁被罗刹谷谷主选中为关门弟子,从此被亲皇兄、西熙国太子西门铭哲、南邪太子南宫不凡、还有四城城主的千金宠着。她是最小的师妹,被宠是应该的!宠她的师兄姐们都是谷主的弟子,而她不是。她的师傅是谷主的师妹,一身当中只收了她一个弟子。罗刹谷可以说是她师傅的,因为师傅嫁给了谷主,罗刹谷就成了现在谷主的。她可以说是武学奇才,五年不到就把谷主谷主夫人一身的武功学会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武艺十八般无一不精。因寒气的原因,她学会了医术。
  • 气魂世界

    气魂世界

    偶然间在一个山洞寻到一尊古鼎,再次醒来时却发现身处异世,这个世界的人,都修炼一种叫做气魂的东西,不知道他还能否在这陌生的世界闯下自己的一片天地……
  • 《无上邪祖》

    《无上邪祖》

    生与死的经历,一切的爱恨情仇,看少年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
  • 小小尘埃的困惑

    小小尘埃的困惑

    《最让孩子入迷的科普童话读本:小小尘埃的困惑(原创经典美绘版)》是一本科普童话集,作者贺维芳把科普知识融合在有趣的童话故事之中,把复杂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其中包含了动物、植物、生活常识、自然探索等多方面的科普知识。每一则故事的后面都带有相关知识小贴士,对故事中的科普知识加以提炼,以帮助孩子在读完故事之后,再对其中的科普知识强化认知。 最让孩子入迷的科普童话读本:小小尘埃的困惑(原创经典美绘版)》中的科普童话故事的阅读对象范围比较广,从婴幼儿时由家长讲述,到孩子能独立阅读,3—12岁的孩子都适宜。阅读这本书,有助于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和对科普知识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孩子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
  • 重塑天下,改变自然规律

    重塑天下,改变自然规律

    她,活泼可爱开放的萝莉女孩,但严肃起来却是一个冷血美人,拥有倾城的容颜,超凡的能力,后来,经过了种种事情,她梦想着,能改变大自然的规律!他,拥有权利,金钱,样貌,能力,可以说是完美无缺,但却冷血无情,狂傲霸道,但自从遇到她之后,他便决定,此生定要得到她!
  • 大圣天魔传

    大圣天魔传

    一步一天地,一方一世界!当万物即将毁灭之时,唯有他以血肉之躯,撑起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