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72300000005

第5章 刘--源流复杂,多为帝尧之后

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5.38%。

刘姓大探源

刘姓家族,源流较为复杂。据考证,他们的来源有以下五种:尧帝的后裔、王季(周文王之父)的后裔、由娄氏改姓而来、由项氏改姓而来及由匈奴姓氏改姓而来。

另外,在黄帝的其他子孙之中,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还有一支以刘为姓的。该书指出:"周大夫食采于刘亦为刘氏,康公、献公,其后也",而这项文献中所谓的"周大夫",经过历来许多学者的考证,已知为周文王之父周太王的后裔,在周成王的时候,被封于刘邑,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偃师县西南的地方,其后代即以其封邑为姓。

繁衍之迹

河北唐县是刘姓的祖居之地,而刘姓的发源之地从探源来看亦当在今河南省境内。战国时期,有陕西刘氏播迁到河南及江苏地区,到了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大封同姓诸侯,刘姓显贵无比。纵观刘姓繁衍情况,可划分为三大时期:第一时期为汉代,江苏刘姓族人刘邦建立西汉,随着"同姓封侯",刘姓人遍布彭城、沛国、弘农、中山、南阳、东平、天水等地,成为当时全国第一大姓氏。汉末群雄争霸之际,中原刘姓为避战祸四方迁徙,从此分散全国各地。第二时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除刘姓人大举南迁外,许多少数民族在汉化的过程中,取刘姓代替自己原有姓氏。与此同时,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宋,其族在江南最为显赫,被封王侯的刘姓遍布江南。第三时期为唐至五代。这一时期,刘姓支脉遍布大江南北。宋元至明清时期,刘姓族人已遍布全国各地。

刘姓名人

1.西汉开国皇帝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是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字季,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谥号高皇帝。刘邦出身农家,早年当过亭长,为人豁达大度,但却不事生产;秦时因释放刑徒而被流放到亡芒、砀山中;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九月,刘邦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进抵霸上。秦王子婴投降,秦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因此受到人民的欢迎。项羽击溃秦军主力后,也引兵入关。

听说刘邦已定关中,项羽大怒,进驻鸿门,欲攻刘邦。刘邦因兵力不敌,听从张良的意见,亲至鸿门,卑辞言好。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刘邦不甘心亡秦的胜利果实被项羽独占,率军东出,发动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战争前期,刘邦处于劣势,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汉王五年冬,刘邦命韩信、彭越等人率军合围楚军于垓下。项羽率部突围,至乌江自刎。当年二月(按西汉前期以十月为岁首,同年二月在十月之后),刘邦即帝位,初建都洛阳,不久迁至长安,史称西汉。

2.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时期的西汉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比较强盛的时期。

在历代王朝的历史上,有"汉唐盛世"之说。这里的"汉",主要是指汉武帝时期。人们又常常把汉武帝和秦始皇相提并论,因为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是秦始皇创立,由汉武帝巩固下来的。他在位54年,实行了许多新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繁荣景象。

刘彻是汉景帝的儿子,汉高祖的曾孙,公元前156年生于猗立殿,他7岁时被立为太子,16岁时即皇帝位。

尽管汉武帝即位时还很年轻,可是他很有一套治国的办法。他即位不久,就下了一道诏书,让丞相、御史、郡守、诸侯王等人推荐贤良方正。诏令一下,各地推举了不少读书人,有100多人被选送到中央政府。汉武帝亲自询问他们的治国安邦之道。其中有一个叫董仲舒的,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种主张恰好符合汉武帝统一天下的愿望,因此,汉武帝大为称赞。丞相卫绾也向汉武帝上了一个奏章,指出各地派来的贤良方正,有的是法家一派的,有的是纵横家一派的,还有其他各派的,这些人不但不能治理好国家,而且各立一说,会把朝廷扰乱,应当一律不用。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和卫绾的建议,只把公孙弘等几个儒家学派的留下,其余的人一律不加任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整个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汉武帝在解决整个社会问题上,也很敏锐和果断。他懂得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首先要发展生产,增强经济能力。他一方面稳定个体小农经济,宣布"重本轻末"的政策;另一方面则对地主的兼并和不法行为加以限制。同时他还注意兴修水利,先后修了引渭入河、引汾入河、引斜入渭等渠道,这样既可通航,又可灌溉田地。在他即位后的20年里,又实施了新财政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整理币制,将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直接控制起来;废销各种杂劣铜钱,统一推行"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设立盐官和铁官;控制与经济命脉有关的大手工业和大商业。这些政策的实行,充裕了汉王朝的财政。

由于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空前雄厚,为了维护北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汉武帝决定改变汉初以来对匈奴的和新政策,进行一场反击匈奴的战争,并于公元前127年、121年、119年对匈奴发动了3次大规模的战役。这3次战役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给匈奴贵族以致命的打击,基本上解决了匈奴的威胁,保障了边境地区人民的安居生产。但这些战争消耗了国家的财富,使广大人民增加了徭役之苦,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他为了联合西域,共抗匈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同西域的联系,开辟了"丝绸之路",开创了中原和西域各地文化、物产交流的新纪元。不但促进了亚洲各地经济和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欧亚之间的联系。

公元前88年,汉武帝70岁时,开始考虑自己的后事。他叫画公画了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送给霍光,意思是让霍光辅佐他的小儿子刘弗陵做皇帝。为了防止太后专权,汉武帝又杀死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汉武帝安排好后事以后,不久就死去了。

3.一代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生于公元772年,卒于公元842年。他是匈奴人的后裔。其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刘禹锡耳闻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19岁游学长安,21岁时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后来被贬为朗州司马。但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他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触怒权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

后来,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哀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皇帝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4.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

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文笔精彩,所写文章非同凡俗。他14岁时入处州郡学读《春秋》,17岁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理学,同时积极准备科举考试。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使年轻的刘伯温很快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他的老师郑复初就曾对刘伯温祖父说:"他日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你家门楣,振兴刘氏家族!"西蜀名士赵天泽在品评江左人物时,将刘伯温列为第一,将他与诸葛孔明相比,说刘伯温他日一定会成为济时大器。

1360年,义军统帅朱元璋两次向隐居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出山辅助朱元璋,希望通过助朱氏打江山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志。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刘伯温初次与朱氏相见,就提出了"时务十八策"。朱元璋一见刘伯温之后,更是大喜不已,从此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师。

刘伯温出山之后,忠心耿耿地为朱氏政权效力,积极为朱元璋出谋划策。他为朱氏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而朱元璋得到刘伯温的辅助,正是如虎添翼。他基本上按照刘伯温为他定下的战略、战术行事,先用诱敌之计大败陈友谅,挫其锐气,再于1363年在鄱阳湖与陈氏决战,将其彻底消灭。第二年,又依计将张士诚的势力消灭。然后,朱元璋派部队北上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时准备在南方称帝。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为朱氏最后平定天下、开创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伯温,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为了表彰刘伯温的特殊贡献和巨大功勋,朱元璋还下诏免加刘伯温家乡青田县的租税,这是处州地区惟一不加税的一个县。

同类推荐
  • 传说哈密

    传说哈密

    由中共哈密地委宣传部、哈密地区文联组织编纂的“哈密文库”第一辑七册著作包括《红色哈密》《甜蜜哈密》《亲情哈密》《大美哈密》《传说哈密》《名人与哈密》《创业哈密》《援疆干部看哈密》,这套书为广大读者认识哈密、热爱哈密打开了一扇窗。
  •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

    本书从国学经典、诗词曲赋、书法绘画、乐舞戏剧、古玩收藏,以及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入手,在参考了大量权威性著作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浓缩,采用设问方式,介绍丰富多彩而又震撼人心的历史,阐释中华传统文化丰满而深刻的精神内涵。
  • 汉民族发展史

    汉民族发展史

    本书以研究汉民族发展源流为对象,对汉民族的起源、形成、发展、特征、文化进行了全方位审视,综合了几十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材料翔实,并有不少创见,填补了民族学研究的一项空白。可供学者、大学生和关心改革与民族前途的读者研究、参考。
  • 中国鄱阳湖

    中国鄱阳湖

    详细讲解了鄱阳湖古今历史之演变,描述鄱阳湖周边各地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地理资源概况,熔历史、思想、知识及趣味性于一炉,资料丰富详实。
  • 生肖民俗

    生肖民俗

    生肖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已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肖民俗》归纳、总结、展示了十二生肖文化的内涵、历史传承和其基本构成,让每个属相、而又意欲了解其知识的人都能从中有所获益,抑或是为临时需要者答疑解惑。它能成为您的案头之物,贴近您的生活。
热门推荐
  • 独宠娇妃:暴君,你走开

    独宠娇妃:暴君,你走开

    云冉,毕业于某大学历史系,一个名副其实的考古工作者。一次考古开启了她前世今生的爱恨情仇,当尘埃落定后发现相爱与分开,都是偶然中的必然,无论结果如何无论时间对错。
  • 浴火重生之嫡女谋策

    浴火重生之嫡女谋策

    她嫁他爱他五年,帮他取得侯位,他却忘恩负义把她当作棋子残忍杀戮。她把她当作最亲的妹妹看待,她却害死了她的娘亲弟弟与外祖家。他们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他们欺骗她,逢场作戏,让她含恨九泉。老天有眼,当她绝望死去后却给了她一次重生。今世她发誓要他们血债血偿,发誓再不动情,谁知天意难料,当初忘恩负义的渣男说非她不娶,如冰山一角冷酷无情,如地狱修罗般的一国王爷,对她宠溺无边,死缠烂打。且看她如何翻云覆雨,惩治仇人。当冷酷无情的他遇到对人拒之千里的她,他们的结局又该是如何。
  • 佛说阿难同学经

    佛说阿难同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希望我的世界里有风有雨也有你

    希望我的世界里有风有雨也有你

    我的一生那么短能和你相遇我甚是欢喜不管你们让我哭了还是笑了我都谢谢你的盛装出席我可以把所有的美好铭记也可以把所有的苦难忘掉记住我叶璇的名字和带给你的故事那些陪我经历风雨坎坷还在我身边的人你们真的应证了那句话希望我的世界里有风有雨也有你时间会告诉你哪些人值得去珍惜和维护如果你懂你便会发现其实我一直都在
  • 观世音菩萨救苦经

    观世音菩萨救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天:凤逆天下

    逆天:凤逆天下

    30世纪佣兵女王‘影煞’穿越到一个架空大陆,成为大陆上大名鼎鼎的绝世废材,说她是废材?那她就让你们看看废材是如何逆天成为妖孽鬼才!妖孽的修炼速度,妖孽的战斗力,妖孽的契约兽,妖孽的老公!无一不是羡煞旁人!
  • 进化至神

    进化至神

    世界大战,陨石坠地,一场进化风暴快速爆发,大灾变后,无数生物开始变异,人类失去了地球主宰的地位。高约五十多米的恐怖巨猿,长达千米的惊世蛟龙,各种恐怖的凶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此同时,人类也在进化,强大的武者受人尊崇!这是个没有信仰的时代,需要一个神来拯救地球!许君宝:“既然没有神来拯救世界,就让我来成为神吧!”ps:路过的客官请留下你的意见,顺便点点加入书架,如果你觉得本书写得还符合你的口味,可以投投推荐票,谢谢!↓↓↓喜欢本书的小伙伴们有能力的话就为本书投一票,梦想杯↓↓↓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神印皇座

    神印皇座

    这是一个失落的世界,这是一段失落的神话。少年古月应劫而生,持神斧,斩巨孽,开纪元,救苍生。百族争霸,妖兽横行,我们且看少年古月如何在蛮荒世界闯出一片新的天地。一切,都从蛮荒开始......
  • 丑女偷心:误入豪门

    丑女偷心:误入豪门

    为救暗恋多年的他,她被动“嫁”给他最好的兄弟。一桩假婚姻让她饱受人间悲苦,陷入重重矛盾和误会。亏欠了两个男人的她无从选择。而造就这一切的祸首却是她的亲姐姐。当姐姐得知她的婚姻是假的时,竟告诉了她一个惊天的秘密,并狠心地向她伸出通向死亡的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