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72800000005

第5章 暗藏危机的“世界债主”(3)

德毕雷先生在他1919年3月8日的回复中删掉了有关还款不确定性的说法。1919年3月18日后,美国提供给法国的现金贷款总计690 000 000美元。除此之外,法国为了购买战争债券还欠下美国407 000 000美元的额外债务,这两项加起来总共约1 100 000 000美元。

在之后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法国人没有再传递任何意见,反而是英国人开始发表看法了。

在美国人看来,有两封值得关注的信件来得有点不合时机,但却十分引人深思。其中一封是助理财长诺曼.H.戴维斯(Norman H.Davis)在1920年2月23日写给威尔逊总统的信函(此信于1921年12月6日被重新装印在参议院86号文件中),信函内容如下:

“这段时间以来,我总觉得英国借给法国和意大利的贷款与我们借给协约国的贷款不是同一类别的。我记得劳合·乔治先生曾说过,英国不会强迫这些国家归还债务。《伦敦条约》(Pact of London)第11条规定:‘根据意大利的国家实力和所做的战争牺牲,他应当享有一笔相应的战争补偿金。’我不太清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可能与英国政府持有的意大利政府债务有直接的联系,英国政府很可能想要各国全面取消政府间的债务,以此来撤销秘密的条约协定。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英国可能会为了免除他们在条约上的债务不惜以牺牲掉我们的利益为代价。”

另一封信来自尊敬的奥斯卡·P.克罗斯比(Oscar P.Crosby)先生。他在担任助理财长期间在美国和欧洲经常接触到这些事务。英国财政大臣正是首次向他提出的合并战债建议。基于他在欧洲的丰富履历,克罗斯比先生在信中写道:

“……欧洲各国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一点都不简单。金钱的考虑、领土割让、商业特许权,所有的这些都在不断变化。在盟国间,贸易问题乃是当务之急。贸易问题在战争爆发之前就已经长期存在了,而且在战争中也没有消失,最突出的是在和平谈判上,可能这个问题会继续存在于战后多年的调整期……英法两国间的金钱问题仅仅是他们之间许多问题中的一个。

法国肯定会用上他所拥有的各种资产,无论政治上的还是物质上的,法国可以在完全合法的贸易过程中获得这些……虽然英法两国还在这些事务上争吵着,但是英国很有可能还没等到冗长的结果出现,就决定做出慷慨之举,即提议免除法国的债务,只要美国也同时取消他的债务……如果我们拒绝这种提议,那么对英法两国的民众来说,我们扮演的无疑是铁石心肠的角色,等等。”

此番陈述如此准确地预测到了著名的贝尔福备忘录的内容。英国的债务政策的基础就是贝尔福备忘录。

取消战债成了和平会议上一个被禁止讨论的话题。尽管如此,英国财政部的代表们还是通过一些旁敲侧击的方式提及了这个主题。

在和平会议过后,其中作为和平会议代表的布莱克特(Blackett)先生于1920年2月4日在写给美国财政部助理财长的信件中说道:“正如你所知的那样,(英国)财政大臣表示愿意随时采取必要措施以缓解欠英国政府债务的外国政府的负担。美国也可以就外国政府欠他的债务提出此项建议。”

随后,英国驻华盛顿大使馆于1920年2月9日向美国财政部传达了一份来自英国财政大臣的消息。他在消息中坦言:“我们非常欢迎取消政府间的全部战争债务。”

对此,在1920年3月1日的回复中财政部长说了以下这段话:

“我当然知道全面取消此类债务会对英国有利,而且英国很可能不会有任何损失。在这种计划下,由于美国政府本身就没有可以被取消的债务,那么导致的结果会是,鉴于美国政府取消英国政府和其他盟国政府欠他的那些债务,英国政府也将免除法国、意大利、俄国以及其他盟国的债务。然而这种提议并没有让相关国家都做出牺牲,做出牺牲最多的是美国……这个全面取消债务的提议将把债务利息全都压在我国人民的肩上,而且我们也无法收回借给盟国政府的贷款本金。我们从来没有在这场战争中寻求或获得什么好处,恰恰相反,协约国虽然损失了大量的人口及财产,但却通过和平条约及其他方式获得了大量的领土、人口、经济利益以及其他利益。因此,如果把所有的这些情况都考虑进来,协约国不应该也没有理由继续让我国政府做出牺牲。”

于是英美两方的财政部陷入了僵局,进一步的交流也是徒劳无功。下一个阶段的对话则是在高层领导人间进行。在1920年8月5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先生就债务问题给威尔逊总统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

“我打算在信中跟您谈谈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即盟国间债务……在过去的4个月中,英法两国政府一直在讨论德国的赔款是否应该被设定成一个具体的数目。英国政府认为,将德国的赔款设定在德国的合理偿还能力之内是极为必要的……在艰难地说服其国民后,米勒兰(Millerand)全名为“亚历山大·米勒兰”(Alexandre Millerand,1859—1943年),法国政治家,于1920年当选法国总理。后又于1920—1924年间任法国总统,帝国主义时代社会主义者参加资产阶级政府的第一个代表人物,后迫于左翼联盟的压力而辞职。——译者注先生觉得自己能够接受这个观点,不过他指出如果法国欠盟国的战争债务没有受到相同待遇的话,那么法国是不会免除其他国家欠自己的那些债务的。在英国政府看来,这个声明是不失公平的。但是在仔细斟酌了一番后,英国政府最终认为,英国难以免除法国所欠的债务,除非免除这些债务是作为盟国间债务全面清偿的一部分……于是,英国政府告知法国政府,英国将同意任何有关削减或免除盟国间债务的公平协议,但这类协议必须得到全面实施……我非常欢迎您在力所能及之内提出的任何能让美国政府与盟国携手一道考虑并解决整个问题的建议。”

这也许是所有记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文件了。英国首相表示,只要法国的债主们同意免除法国的债务,法国将同意德国在其合理的能力范围内向他支付赔款。而英国政府认为这是非常公平的,只要美国政府免除英国欠美国财政部的那些债务。

威尔逊总统于1920年11月3日回复了英国首相,具体内容如下:

“为了使英国政府部分或全部免除法国或其他盟国欠他的债务,需要美国同意免除英国的所有债务,但是美国国会和美国民众几乎不大可能同意这一提议,也不大可能会同意削减或免除任何盟国政府欠美国的债务,以此来让各国对赔款制定一个实际的解决方案……美国政府看不出这一建议有什么逻辑性可言。

在这个建议中,实际上要么是美国为德国的还款部分埋单,要么是让美国给予盟国一些优待,以便让他们设定德国根据其自身能力所能支付的赔款额度。”

威尔逊总统寄出这封信后,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官方再也没有谈及这一提议。但是在所有的这些政治和经济论证未能奏效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情感上的宣传,其宣传力度和造成的影响都是空前绝后的。

在欧洲和美国的媒体中、在收到的政府补贴单中、在公开演说和议会演讲中、在欧洲来宾在美国的演讲中,所有的这些都涉及这类宣传,而且都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如果说这并非出于有组织、有目的的预谋的话。这些宣传起到的效果是掀起了一股针对美国的受伤情感浪潮——美国是一个“夏洛克”国家 此处是嘲讽美国冷酷无情。——译者注,他不顾那些为了共同事业而做出牺牲的欧洲人民,坚持要求收回借出的美元信贷。而在他们宣传的同时,美国财政部手上的那些欧洲期票也逐渐失去了价值。债务国政府不但无视这些期票,这些期票也没按照合同被转成长期债券,也没有为它们支付一分利息。

似乎在突然之间,在1922年7月,所有在欧洲蓄势已久的反美情绪聚集在著名的贝尔福备忘录中。备忘录中的文体风格以及方言的微妙使用使其足以成为英文政治报纸中蛊惑人心的典型政治手段。

当时,贝尔福勋爵是负责外交事务的代理外交大臣。他把备忘录递交给法国,然后又分别递交给每一个英国的债务国。他告诉这些国家,英国政府所支持的政策是“放弃那笔德国赔款,所有盟国间的债务一笔勾销”。

如今,英国被迫采取另一个政策,他对此表现得“很不情愿”和“极为反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美国政府坚持要求英国偿还欠美国财政部的债务。如此一来,英国“很遗憾地被迫”要求他的债务国们偿还债务,但是他只要求债务国们还款的数目够他偿还美国的债务就行了。

“在任何情况下,”贝尔福勋爵说道,“我们都不会提议让我们的债务国们支付给我们的数目超过我们支付给债权国的。虽然我们没有要求多付,但是每个人也都明白我们不愿意看到拖欠,因为我们不该忘记(虽然有时候被忘了)我们的债务是为其他国家借的,而不是为我们自己借的。”

接着他解释了英国之所以会因为他国而负债于美国财政部的原因,而不是因为自己,原因就是“美国坚称(如果形式上没这样,起码本质上是如此),即使我们的盟国需要贷款开支,也只有在我们提供担保的前提下,美国才会给予贷款支持”。

如此一来,这种思想被深深印在欧洲人的脑海中:要不是因为美国政府要求归还美元贷款,德国的赔款就不用支付了,盟国间也就不用支付战债。

与此同时,这个思想也被灌输进所有英国人的脑子中,英国之所以欠下美国政府这么多债务,是因为美国政府在战时要求他向盟国提供贷款的前提是必须要由英国出面做担保。

美国在看到贝尔福备忘录后感到很震惊。美国驻英大使在“朝圣者宴会”(Pilgrim’s Dinner)上的一次讲话中表示,他相信英国政府会消除贝尔福勋爵所引起的误会。对此,英国政府未有回应。

但是贝尔福勋爵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回应了这位美国大使,他说道:“据我所知,美国大使把这次大战中盟友间的财政安排当成是许多个可单独对待的独立项目……我并不想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我无意批评那些与我持不同观点的人,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提的意见是,如果真的如我所设想的那样,那种观点(指美国大使的观点)在所有与我有分歧的观点中是第一个代表美国民意的,那么美国在行使其理所应当的合法权益时可能更会伤及我所乐见的两国人民间的友好关系。”

至于贝尔福勋爵声称英国是为其他国家才会负债于美国,而不是为自己的这种说法,仅仅是英国财政部原先观点的一种变体版,即如果美国财政部先提供足够的美元贷款给法国、意大利、比利时以及其他盟国,使他们能在英国开支,那么它们就无须再向英国借入更多的贷款了。

相反,他们就能用美国贷款购买英国的商品,如此一来,英国就可以有更多的美元去美国购买商品。

1923年3月9日,在一份致美联社的声明中,作为战争时期的财政部长,尊敬的奥斯卡·P.克罗斯比先生说道:“贝尔福勋爵说:‘我们曾向美方解释过,我们有办法筹到用于购买战争物资的所有美元资金,而无须向美国或任何国家借款。’我敢肯定自己当时没有听到过此类声明。”

至于贝尔福勋爵声明中所说的“美国坚称(如果形式上没这样,起码本质上是如此),即使我们的盟国需要贷款开支,也只有在我们提供担保的前提下,美国才会给予贷款支持”——事情绝非这么简单,也绝非如此。

美国财政部的政策是要向各个外国政府单独提供贷款,让他们用于自我防御,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贝尔福自己都忘了,在他把这些误解写进他那备忘录的18个月前,英国财政大臣在接受下议院的质询(1921年2月22日)时曾这么说道:“我们不曾为任何外国政府向美国借的贷款做过担保。”

唯有在英国(或许还是世界)经济类期刊中位列第一的伦敦《经济学人》杂志如实地(于1925年2月14日)说道:“贝尔福备忘录试图让人们误以为我们欠美国的债务根本不属于战争开支中应偿还的那部分,备忘录中还用了两个错误的事实来支持这一说法:第一个是我们所借的美国贷款不是为己所用,而事实上我们把这些贷款主要用于为人民购买食物;第二个是美国不愿意直接把钱借给盟国,而是先把钱借给我们然后由我们转借给盟国,因此美国事实上借给欧洲盟国的贷款是13.15亿英镑,而借给英国的贷款是9.4亿英镑……所以说,我们欠美国的债务与其他战争开支并没什么两样。”

但是贝尔福备忘录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如果说贝尔福蔑视美国所做的这些贡献的话,那么他更蔑视金钱、外汇以及坚定不移的品性,因为正是亚瑟·詹姆斯·贝尔福在1917年对佩奇大使说,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用足够多的美国信贷来维持英镑的汇率。

如今,当这些都已成为过去时,现在身为代理外交大臣的贝尔福勋爵说道:“无可否认,许多盟国彼此间要么是对方的债主,要么是对方的债务人,要么互相欠债,但是其间涉及的远不止这些。他们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争取自由事业的事件 这里指第一次世界大战。——译者注中是盟友,而且现在在处理善后事务时也同样是盟友。他们借来贷款,它们又借出贷款,这些都不是为了个别国家的利益,而是为了他们所共同肩负的事业,而这项事业如今基本上已经完成了。”

“单独去看待这项伟大事业中的金钱部分,把它从历史背景中剥离出来,仅仅把它看成借方是贸易商,贷方是资本家的商业交易,那些慷慨无私的人对此无疑是难以接受的,但是出于国家的某些原因,这或许是有必要的。”

这一段话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随后,英国的评论家们也开始用各种方式来表达与贝尔福相同的主题,例如,杰出的经济学家J.M.凯恩斯(J.M.Keynes)所做的如下表述:

“只要美国把军用物资运送给盟军士兵使用,耸就会向我们收取费用,而这些费用就是最初我们欠他的那些债务。但是当后来美国自己派出了军队时,自己使用这些物资时,他就没再让我们付费了。很明显,美国让我们欠的这笔债务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这不是因为他能给我们提供如此多的援助,而是因为他最初是有能力援助我们的,就战斗人员方面而言,他最初给予的支援太少了。”

——这席话在许多美国人身上达到了期望的效果,包括一些对事实真相不了解的美国人。

同类推荐
  • 落实高于一切

    落实高于一切

    本书运用大量的案例分析,说明一个团队之所以优秀,不一定是它的策划多完美,也不一定其团队成员多么才华横溢,一定是它从上至下必然具有高度的落实力。
  • 销售就是搞定人

    销售就是搞定人

    微观销售就是搞定人。人是灵动的,所以销售不是一个静态的事情,它注定是一个动态的事情。在动态的系统中保持平衡,这就和冲浪运动一个原理,在大海里,高水平的冲浪就是一种艺术。对于如何去做销售,如何做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这当然不是用来坐着讨论的问题,因为一切都在变。前辈很好的销售方式到现在就不那么适用了,原因很简单,就是时代变了,我们沟通的方式变了。采用老的销售方式不能完成今天的销售。
  • 公司黑带

    公司黑带

    领导=危险?对很多身居领导职位的人而言,领导岗位不是天堂,不是地狱,而是战场! 本书作者在访问了数十位《财富》500强公司CEO的基础上,创造性地……
  • 金融史其实很有趣

    金融史其实很有趣

    从原始社会的货贝到信用卡、从金融的创新者到恐龙般大而无情的财阀大亨、从郁金香陷阱到次贷危机……本书以“钱” “人” “事”为主线,将缤纷的金融事件分门别类,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揭开金融学的神秘面纱。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金融学的魅力。
  • 七星·企业·奇迹

    七星·企业·奇迹

    本书内容包括:全领域创新突围——宁波慈星公司案例分析、铸就人才原动力——银亿集团案例分析、虚拟经营的控制力——宁波神化案例分析等。
热门推荐
  • 遇见星光遇见你

    遇见星光遇见你

    遇见你只需一个转身的距离,忘记你却用了一辈子的时间。顾景年和沈初星是赫赫有名的校园情侣,两人青梅竹马,一个是飞扬跋扈的沈家千金,一个是独霸一方的豪门阔少。她是黑夜降临的第一颗星,他是留于旧梦中的此间少年。过往的真相被层层揭开,他进退两难,她恨之入骨。为复仇她精心谋划,利用集团少主南流澈引他入局,她步步紧逼,他举步维艰。总有一个人,宠你上天堂,伤你进绝境,爱你入骨血。昔日逆光而来的少年,当如履薄冰的爱情蒙上仇恨的阴影,到底是誓死捍卫还是成全放手?
  • 一碗狐狸肉

    一碗狐狸肉

    我很缺爱,但更缺钱。守财奴,狗腿子,死不要脸!女人怎么都这德行?!狐狸总经理VS死要钱=若如不从,扣奖金!继”强娶豪夺“之后”威逼利诱“成功上位最权威追爱秘诀!“高薪女友”的准则:有钱能使我推磨,价高者得!BOSS太猛烈,娇羞牌也能变身万能粗犷女。
  • 墓帝

    墓帝

    “穷奇”刺青只是开始,随之而来的一件件怪事,陈阿鬼不得不踏上了寻找真相的不归路,为了爷爷也好,为了自己也好,好奇心为他打开了一个未知的神秘大门。盗墓,探险,揭秘!
  • 中兴游侠传

    中兴游侠传

    中兴之机,两宋风云。北辽天祚帝兵败被俘,金人势卷天下,中原再掀血雨腥风。南北交替,神州历劫,恨中原北望,叹一曲壮怀激烈。国破山河在,更付与谁谈。侠义恩仇,儿女情长,待从头,箭射天狼。十年功废,风波险恶,且奈何,精忠报国!
  • EXO时光替我说爱你

    EXO时光替我说爱你

    为什么爱我?为什么离开我?为什么背叛我的爱?为什么在我死心的时候说爱我?为什么我们不会有童话那样的结局?或许,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老天在捉弄人吧。你只会把我当成一个玩偶吗?想扔就扔,想捡就捡,你想要我的身体,还是我的心?凭什么对我这么好?你让我用什么补偿你,你想要我的爱吗?对不起……我的心早已被他占据。连死都不怕,怎么会怕爱情,爱情么……好复杂。最后还不是离开了你们……为什么那么爱我,在外人眼里,我算什么?人渣?贱人?小三?上辈子造了多少福,让我认识了两个这么好的朋友,还有两个,那么爱我的人…我爱你,没来得及说出口。我走了,去天堂了,时光老人,替我好好爱着他们吧!
  • 无神界

    无神界

    这是一个修真世界,但不仅仅如此,这里除了修真者,还有法师。两者是生死天敌,一位少年,是修真者和法师的血脉传承者。拥有别人所不知的神血成仙,成圣。都不是问题,但若不能永生,我便成神。
  •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人脉掌控术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人脉掌控术

    年轻不是你的错,但行为无知就是你不对!你必须与世界连接,建立属于自己的圈子。这本书,会改变你的命运!它将介绍年轻人不知道、晚知道会走弯路的人脉掌握术:熟人介绍扩展人脉+参与社团走出封闭+网络连接人脉共享+没话找话学会赞美+事先准备创造机会+广泛收集人脉信息=扩充人脉的6个方法。
  • 众校花在校园

    众校花在校园

    你住的城市下雨了,很想问你有没有带伞。可是我忍住了,因为我怕你说没带,而我又无能为力,就像是我爱你,却给不到你想要的陪伴。
  • 新闻记录的历史

    新闻记录的历史

    新闻总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记录着历史。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在这本书中,作者用自己三十年来的主要新闻作品向人们讲述了烟台1982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背景”、“当年那些事儿”和“干这些事的那些人”。
  • 群魔乱舞之异族崛起

    群魔乱舞之异族崛起

    我曾经和你一样,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直到有一天,乌云密布,整个世界被黑暗所笼罩,不断的出现奇异的鬼怪在我的面前,不仅仅打扰了我的生活,不停的出现在我面前,追杀、恐吓、震惊!而且还威胁到了我所爱的人直到有一天,她的出现,改变了我的噩梦,把我从这里拉了出来,而她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