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73600000022

第22章 韩愈与《师说》(2)

韩愈在教育史上的最突出的贡献,是他关于“师道”的论述。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社会上存在着严重的“耻学于师”的风气,而且,这种风气从魏晋开始流传几百年了,“师道之不闻也久矣”,当时韩愈刚进国子监当四门博士,面对这种不良风气,为恢复师道,不仅自己抗颜为师,并做《师说》,对师道作了精辟的论述。当时柳宗元评论说:在“师道不存”的情况下,唯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师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篇比较全面地从理论上论述师道的文章。它的思想意义在于它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关于师道的观点,是有创见的,是韩愈教育思想的精髓。《师说》这篇文章虽然只有456个字,但它的思想却一直影响着历代教育工作者,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中珍贵的教育文献。是一份宝贵的教育遗产。

《师说》中所论述的观点,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师和“道”是不可分离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是阐述教师标准的,意思是一个教师没有一定的“道,”那就不成其为教师,“道”是师存在的基础,是师存在的前提条件。

(2)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师说》中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完整地对教师的职责进行了论述。这个论述从韩愈作《师说》起至今一直在启示着教师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天职,这个论断的生命力就在于韩愈的很大程度上提示了教师的职责这一客观真理。韩愈所说的“传道”当然指的是传儒家之道,传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授业是指讲古文六艺之类的儒家经典,受到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解惑则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解答学生在“道”与“业”两方面的疑。他认为上述三项任务是紧密相连的,但传道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传道是目的,是方向,授业解惑是传道的过程和手段。三是有主有次前后有序,职责分明地论述了教师的工作,在当时起到了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开创一代师风的作用。

(3)“圣人无常师”。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观点,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观点在师生关系上的一种论述。他认为,人不分“贵贱、长少”,只要有传道授业的本领,就具备了做教师的条件。“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三人行必有吾师”是韩愈“圣人无常师”的思想渊源。“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成为我国教育史上的优良传统,这精辟的论断,使《师说》放出异彩。

韩愈在阐述教师问题时,认识到了“道与师”、“道与业”、“师与生”之间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含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因素。提出了教师既应忠于理想,传播真理,又要学有专长,认真授业;提出了既要教师起主导作用,又要学生以能者为师,提倡教学相长,这些卓越的见解,不但丰富了我国古代教育理论,而且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教师职责、政治与业务、教书育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均具有启发意义。

4关于教学的论述

韩愈自己勤奋求学,曾在国子监任事多年,谪守外地时也不忘大兴学校,成为当时大批青年的导师,所以,在自学和教学方面均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见解。在《师说》中,关于教师职责,师生关系的论述已是教学客观规律的很有价值的概括了。

关于学生如何“进学”的问题,韩愈在《进学解》中提出的第一句名言就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是他治学多年宝贵经验总结,也是他对先人治学经验的总结。在这里他要求学生在业务方面要“精”,在德行方面要“成”,而达到精和成的唯一方法,就是“勤”和“思”;反之,如果整日嬉游,不勤奋用功,那么学业就会荒废,如果随随便便,不认真思考,那么德行就会毁堕。这些虽然都是平凡的道理,但是,它却是学习成败铁的规律。韩愈用明确、形象的语言固定下来了,对后来人们的学习和思想修养,起了极为有益的影响,成为人们的座右铭。自古以来,在学业上有成就的人都离不开勤奋。韩愈在文学方面高深的造诣,就是靠这两条得来的。

韩愈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生动活泼。他“讲评孜孜,以磨诸生,恐不完美,游以恢笑啸歌,使皆醉义忘明。”教学是一种感情艺术,韩愈“抗颜为师”、“以师自任”,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感情,正是他教学生动活泼、不拘俗套的原因所在。

在写作教学上韩愈是更有见地的。从“文以载道”观点出发,“以道弘文”。他认为“道盛则气盛,气盛则文昌,文以贯道,文以明道,文以载道”,这是他写作的基本特点。

三、《师说》中的教育思想

《师说》写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为韩愈赠李蟠之作,主旨在于阐明师道,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该文抨击了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和陋习,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这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驳斥。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并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35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文中的这段话里看出。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实际上,我们也可以把《师说》看作是韩愈提倡“古文”的一个庄严宣言。六朝以来,骈文盛行,写文章不重视思想内容,只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尽管也产生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却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韩愈不是第一个提倡“古文”的人,却是一个集大成者。他无论在文学理论还是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主张文以载道,并身体力行,培养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

《师说》先从历史事实“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能“传道授业解惑”、学者定会遇到疑难(“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三个方面,证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老师的年长年少,作者认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明确了择师的标准。接着就从三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次用人们对自己与对儿子的要求不同来对比,指出“士大夫之族”行为的自相矛盾;最后用“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比,揭露士大夫之族的错误想法,指出这是“师道不复”的真正原因。从后果、行为、心理等方面逐层深入分析,指出他们在“从师”问题上的不同态度,点明了从师学习的重要。作者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择师标准出发,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论断。为证明这一论断,作者选择了孔子的言行来作证。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孔子是圣人,圣人尚且如此,那一般人就更不必说了。

韩愈以儒家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目的就是要恢复自孟子后已“失其传”的儒家道统。正因如此,他把“传道”视为教师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受业”“解惑”,都与此有关:“业”即“道之文”,指以“六艺经传”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而“解惑”也是为了“明道”。由此可见,“师道”是贯穿全文的主线,“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个判断就是上述内容的高度概括。

同类推荐
  • 我的非诚勿扰

    我的非诚勿扰

    作者从个人视角讲述了《非诚勿扰》台前幕后为人所不知的一些节目内幕、受观众关注的女嘉宾的故事,以及作者本人对《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作客嘉宾老师乐嘉、黄菡的个人经历和对其人生建议的评价与解读。她以亲身经历为基础,记录了很多源自心灵深处的关于爱和生活的感悟,希望通过与大家的分享,能够帮助到处于新恋爱时代中的人们。
  • 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

    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和谐家庭建设,古往今来积累了丰厚的和谐家庭建设的宝贵经验。本书有目的、有计划、有章程地介绍和谐家庭建设,并总结出系统经验。全书分前言及家规、家风、家长、家教、家庭关系、家务管理六章,全面规范了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
  • 法宝:宁夏“继续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式发展”研讨文集

    法宝:宁夏“继续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式发展”研讨文集

    明确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思想上的不断解放,观念上的不断创新,实践上的不断开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欣欣向荣的新阶段。
  • 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市场化管理机制和集群信息服务运行机制的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下的企业信息服务的协同组织,基于企业信息需求和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集成化信息服务流程重组及其集成服务模式的实现等。
  •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现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这是中国的幸运;但是中国出现了婚恋危机,它已经给中国造成了损害和困扰,它将给中国带来灾难,是中国的长远忧患。我们讲抢险救灾,解决中国婚恋危机,就是一场特殊领域的抢险救灾。抢救中国婚恋,特别是救助“80后”,就是抢救中国的未来,抢救中国的“后独生子女”一代,使我们在独生子女之后依然有后代。
热门推荐
  • 雁门关

    雁门关

    南流:玉如伴我生,却因我死去。奈何情风扬,将士憾旧山。若无我见你,那结局该多好懒得写简介了==
  • 超级大农民

    超级大农民

    良田八千亩,美女好几位,闲暇时带着美女种点地,搞个农村大公社,做个超级大农民。城里的白富美想追我,会种地吗?啥?你是城里人就牛逼?那你有地吗?且看小农民如何逆袭,农民翻身把歌唱…………
  • 佛心无血

    佛心无血

    佛心无血亦无情,杀伐决断是仙侠世界中永恒的话题……本书以千万年前的灭世为开端,引出后世修道者的苦苦追寻,一部封神之战、一场仙佛争斗。漫天诸佛、万世仙侠要想得证大道,终须经过无血无情的修真洗礼..........且让我们跟随主角开始这一段修真之旅......
  • 癸巳年下山游记

    癸巳年下山游记

    赵甲一,癸巳年奉师命下山泡妞。一个小道士,融入滚滚红尘,见惯人间风月。追美只追奇女子。
  • 御用保镖

    御用保镖

    他邂逅校花妹妹,身世真相揭开之后生父却突遭被害,逃亡之夜再遇杀手伊藤静,却牵出更多秘密……身世难测,难道爱上的都是未曾谋面的妹妹?惊险不断,天风如何走上揭谜复仇之路……二十年前的黑暗计划,海岛上的神秘杀手组织,交织错乱的感情血缘关系,京城几大家族的明争暗斗……自此,这个世界不再······
  • 黄沙泪

    黄沙泪

    从小父亲去世的我在三代世交的张家长大,一本残破的游记引起我这个拍卖公司老总的兴趣。在北京的拍卖会上认识了香港的商人聂成远。由于人得好奇之心又无意之中参与了《古镜传说》、《碧水瑶琴》、《蝶谷琵琶》、《金潇水蝉》、《土司鬼树》、《雁荡金鼎》、《州勾府谷》、《金缕衣》一系列的寻宝盗墓之路。在陕西秦岭找出金缕衣之时聂成远露出他凶残的本性。原来这一切都是他事先安排好的,鬼手的叛变,五哥的莫名出现以及我与两个女人的儿女私情尽在《黄沙泪》。
  • 夕阳下莫回头

    夕阳下莫回头

    看一温柔如水的弱女子如何变身女汉纸。。。穿越又如何,受欺负又如何,既然这身子属于我,那我就要活出我的天下。。
  • 地狱之十九层

    地狱之十九层

    母亲倒在血泊中,手里的气球飞向天空,身边接二连三的人诡异死亡,仿佛一切都被人暗中操控,所有的事情都被设定好了似的,她每走一步都似乎能听到有人发出阴冷笑声。谁值得信任,谁才真正单纯……一切的幕后操纵者竟然是自己最亲密的人……
  • 罪罚歌

    罪罚歌

    人的大脑是一个神秘的区域,它在脱离物理法则的世界运转着。这里有一个在我们身边但是无人知晓的世界。少年路尔在一次意外中打破了常人的限制,让大脑获得了神秘的能力。随之而来的,是神与天使的罪,理性与欲望的斗争,正义与罪恶的交错,仙术与蛊毒的关联,茅山术与降头术的对决,人狼与吸血鬼的恩怨,不死者的诞生,外星生命与地球里不为人知的高级生命,所有的一切一切,构成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路尔将踏上充满未知之数的奇幻之旅。(喜欢就收藏一个吧,也希望诸位看官的推荐票,感激不尽)
  • 探灵手记

    探灵手记

    高考中意外昏迷,无奈落榜。住院时半夜遇鬼,险些丧命。美女相救,因祸得福被一所不对外公开的神秘学院录取。我的人生从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PS1:这是一本披着灵异外衣的玄幻小说……PS2:新书期间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