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73600000033

第33章 陈亮:造就“非常之人”

一、陈亮简介

陈亮(1143-1194年):中国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字同甫,后改名陈亮,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为人豪侠,喜谈兵,励志恢复失地,力主抗金,多次诣阙上书论国事,并痛斥秦桧。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因攻击时政,得罪当权派,三次被捕入狱。宋光宗朝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擢进士第一名,授佥书建康军判官厅公事,未到任便死了。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陈亮的思想特点是提倡“实事实功”,讲究“立国之本末”,有益于国计民生;厌恶“安于君父之仇”、“低头拱手以谈性命”。认为整日侈谈“正心诚意”、“尽心知性”的理学家是麻木不知痛痒之人。他倡言“道”是不能离开实际事物而存在,要从事物中去找出宇宙间的道理和规律。

在教育思想上,陈亮主张造就“非常之人”。他认为,在南宋内忧外患交迫的艰危时局中,要收复失地、重整河山,如果依靠那些平庸无才的文臣武将,是不可能负荷这项重任的。而造就“非常之人”的主要方法,在于严格锻炼。好像金银铜铁,“炼有多少,则器有精粗”。锻炼程度不同,决定着材器的精粗和好坏。

他主张做人要谦虚而不自满,说:“君子之道不以其所已能者为足,而尝以其未能者为歉。”千万不能因稍有成就便自满起来,应该以有所不知和不能而加强学习。

他又提出要注意教育对象的年龄发展程序,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童子以记诵为能,少壮以学识为本,老成以德业为重。”因此,儿童时期则注重记诵能力的培养,少壮时期适宜于知识学问的增益,老成时期重在德业的修养。这个说法是片面、机械的观点,显然也是不科举的。但他能够看到人的发展阶段,提出按不同对象给予不同要求,这一点还是可贵的。

他也讲究个人涵养,就是喜怒哀乐爱恶之情,要“得其正”,即处理“得当”。平日既不可“纵欲”,也不可“灭欲”,自己须认真陶冶正当的喜怒爱憎感情,使能成为有益于世的“非常之人”。实质上是批判了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腐败说教。

二、陈亮的教育思想

陈亮生活于南宋和金朝混战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的尖锐,同时南方经济又有所发展。陈亮的言论基本反映了工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有一个安定的环境来发展经济,同时也渴望在政治上施展拳脚。他提出了“实事实功”的主张,希望统治者在用人上“尽收天下之材,长短大小各见诸用”,希望能够改变工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

在宇宙观上,陈亮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认为“夫盈于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因而“天下固无道外之事也”。“夫道之在天下,何物非道,千涂万辙,因事作则,苟能潜心玩省,于所已发处体认”,他认为,所有的客观的事物都有自身的规律性,事物都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并且具有具体的法则。因此,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只能从“实事”和“实功”出发,做任何事情都只能面对现实,讲求实效。

陈亮的人才思想,充分地反映了其事功思想的特征。他针对当时“天下士人烂熟委糜”的歪风以及当时抗击金国,恢复经济的需要,主张对用人制度进行彻底改革,使士人能够“成其才而充其气”,使人才有大显身手之地。为此,他多次上书孝宗皇帝,对当时的选人、用人制度提出批评,并表达了自己的人才选拔、任用的主张。

《上孝宗皇帝书》一共4通,作于淳熙五年和十五年。淳熙五年(1178年),陈亮36岁赴临安,正月十九日丁巳诣阙上书孝宗皇帝(第一书),劝导皇帝选拔人才,积极抗金,这让孝宗震撼,“欲榜朝堂,以励群臣”;想依据种放的旧典故,召他至殿上奏对,然后擢用。但是却遭到了那些大臣的反对,陈亮等了八天没有消息,再一次上书,结果宰相“临以上旨,问所欲言,皆落落不少贬,又不合。”陈亮又呆了十天,上了第三次书,孝宗想要给他官做,陈亮以“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宁用以博一官乎?”渡江而归。淳熙十五年(1188),高宗死于临安,金使节来吊,态度轻慢。陈亮极为愤慨,再次上书孝宗,陈述复仇之义(《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而在廷交怒,以为狂怪,遂不用。”

陈亮几次上述,都以抗金复国为目标,以人才问题为中心,论述了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方面的改革主张,批判了道学教育及封建专制政体对人才的败坏和销蚀,提出了选贤任能的具体措施,使其人才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针对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和人才的本质问题,在人才思想上有一定的理论贡献。

陈亮认为,抗击金国需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他指出即使再聪明的君主,一个国家也必须依靠贤才,才能有所作为。贤才是帮助国君治理国家不可或缺的帮手。自古以来,国军都要广收人才,重用人才,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他认为,“有非常之人,然后可以建非常之功”,“苟得非常之人以共之,则电扫六合,非难致之事也。”

陈亮对销蚀人才的科举制度十分反感,为此,他曾撰写了许多文章对科举考试进行抨击。陈亮指出,当时“选人之在诠者,殆以万计,而侥幸之威,未有穷已。”科举考试根本没有客观的标准,纯粹是图侥幸。他认为,“国家以科举选士”,是“束天下豪杰于规矩尺度之中”。这种“士以尺度而取,官以资格而进”的选人用人制度,以门第或儒家的经典教条选择人才,其实是埋没了真正的人才,其结果是“本朝以儒道治天下,以格律守天下,而天下之人知经义之为常程,科举之为正路,法不得自议其私,人不得自由其智,而二百年太平由此而出也。至于艰难变故之际,书生之智知议论之正当,不知事功之为何物;知节义之当守,而不知形势之为何用,宛转文法之中,而无一人能自拔者。”

同时,陈亮又极力反对论资排辈的选人才法,认为这种“除授必以资格”的取人用人制度,实际是扼杀有用之人。由于这些“庸愚龌龊之人”堵塞了人才的进取,“徒使度外之士摈弃而不得骋,日月蹉跎,而老将至矣。”陈亮的剖析,真可谓一针见血。

在中国人才思想史上,陈亮第一次将人才问题同君主制度联系起来,对君主的独断专行,压制人才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君主专制是造成庸人的总根源,而庸人又反过来成为君主政治的基础和土壤。陈亮认为,君主的大权独揽,事无巨细,都让臣子整日处于惶恐中,根本不可能有所大的作为:“国家之规模使天下奉规矩准绳以从事。群臣救过之不给,而何暇展布四体以求济度外之功哉!故其势必至于委糜而不振。”陈亮在实践中认为,君主的专制是以压抑人才来求得其政权的稳定的:“艺祖皇帝一兴……士以尺度而取,官以资格而进,不求度外之奇才,不慕绝世之雋功,……以礼义廉耻婴士大夫之心,以仁义公恕厚斯民之生,举天下皆由于规矩准绳之中,而二百年太平之基由此而立。”在君主的统治下,人们只能对皇帝的言论言听计从,否则就会有生命之危。

陈亮还对道学家们所宣扬的“成人之道”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认为,道学家所谓“成人之道”,所谓“以醇儒自律”,就是教人自保,不管国家的存亡。这种“成人之道”“依违以为仁,戒喻以为义,牢笼以为礼,关防以为智”,“使君臣上下,苟一朝之安而息心于一隅,凡其志虑之经营,一切置中国于度外”,在北方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同女真贵族的军队展开浴血奋战的时候,士大夫们则“忍耻事仇,饰太平于一隅以为欺”,“士大夫又从而治园囿台榭,以乐其生于干戈之余,上下宴安而钱塘为乐国矣。”他认为这些人简直到了无耻的地步。

儒生们只空谈生命,没有真才实学。“自以为得富国强兵之术者,皆狂惑以肆叫呼之人也。不以暇时讲究立国之本末,而方扬眉吐气以论富强,不知何者谓之富强乎?”“场屋之士以十万数,而文墨小异已足以称雄于其间矣!”“天下之经生学者讲先王之道者,反不足以明陛下之心,……而天下之才臣志士趋当世之务者又不足以明陛下之义。论恢复则日修德待时,论富强则曰节用爱人,论治则曰正心,论事则曰守法。君以从谏务学为美,臣以识心见性为贤。论安言计,动引圣人。举世谓之正论,而经生学士合为一辞,以摩切陛下。”陈亮认为,真正的“成人”,应当是文武兼备,才智俱全的人。

在当时,抗战与主和是两种势力的政治,而陈亮的人才思想与其政治立场一样,是与其抗金复国的现实政治要求联系在一起的,体现了其人才思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认为主和投降是当时消磨人才、产生庸人的直接政治原因。“秦桧倡邪议……忠臣义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气惰矣。”与金议和,会让这个社会失去信心,死气沉沉,人才也就脱离了实际,最后只能是失败。在这种无所作为的过程中,往往庸人得志,人才磋砣。“庸愚龌龊之人,皆得以格守令、行文书以奉陛下之使命,而陛下亦幸其易制而无他也。徒使度外之士摈弃而不得骋,日月磋砣而老将至矣。臣故曰:通和者,所以成上下之苟安,而为妄庸两售之地也”。“南北角立之时废兵以惰人心,使之安于忘君父之大仇,而置中国于度外,徒以便妄庸之人。”

陈亮认为抗金复国的实际斗争才是培养治国安邦之才的基础、条件和有效途径。“东晋百年之间,南北未尝通也,故其臣东西驰骋而多可用之才,”处于这种战乱的年代,英雄人才才会辈出:“使朝野常如虏兵之在境,乃国家之福,而英雄所用以争天下之机也。”只有坚决抗金,才能振奋人心,培养国家栋梁,剔除庸俗的人才。

人才的发现和任用,是陈亮思想的又一个重要的方面。“唯才是举”的前提是发现人才,辨别人才。陈亮说,人才没有被发现之前,“混于不可知之间,媚之者谓之狂,而实狂者又偶似之。”人才与狂妄常难分辨,人才惊世骇俗为常人所不理解,斥之为狂;人才被疑忌又可被斥之为狂,而那些“一辈无赖平居大言以诳人”者,又造成真假难分,人才难以发现,这也是人才辨识上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陈亮主张从平凡的实际生活中选拔真正能熟悉实际事务的人才。他认为:“群臣既不足以望清光,而草茅贱士,不胜忧国之心,……臣以为拘挛龌龊之中,当其有卓然自奋于草野而悟圣聪者。”他赞扬唐太宗的不拘一格选人才,给后世君主做了榜样。

陈亮还特别提出了因为非常之事必须破格使用非常人才的思想。“有非常之才,然后可以建非常之功。第非常之事,非可与常人谋也。”“求非常之功而用常才、出常计、举常事以应之者,不待智者而后知其不济也。”因而“非常之命,黎民惧焉”,英雄豪杰之所以惊世骇俗,就因为他们要变革,“不有以新天下之耳目,易斯民之志虑,则吾之所求亦泛泛焉而已耳”。要求有用的人才,就必须“破去旧例,不以次用人”,即废除“士以尺度而取”的科举制度和“官以资格而进”的官僚选拔和晋升用人制度,“于格律之外有以容奖天下之英伟奇杰。”

接着,陈亮进一步讲述了选拔人才的根本途径。他说:“人才以用而见其能否,安坐而能者,不足恃也;兵食以用而见其盈虚,安坐而盈者,不足恃也。”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就在于“用”,“东西驰骋而人才出矣”。文当以处世之才为标准,武应以料敌制胜为标准,人的才智应该用于实际当中得到实际的验证,才算真的有智慧。人才只有在具体的活动中才能展露出其真实才华的。人才的知识和才干只有在实际中才能成长。因此,只有“以用见其能否”,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拔人才的途径。以人才的实际政绩决定其升降、赏罚,这样才不会上下相蒙,从而让那些想换取功名的平庸者不能得逞。

为了人尽其才,陈亮提出,要从本质上认识人才,不要求全责备,感情用事,因小失大。他批评了一种求全责备的用人现象,使有才者不能尽其才,而庸人则得志:“才者以跅弛而弃,不才者以平稳而用;正言以迂阔而废,巽言以软美而入;奇论指横议,庸议谓有典型。”由于用人上“求全责备”,平庸之人掌握国家命脉,有才智的人却得不到应用。在封建时代,这是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在那时的政治上,庸才得志,人才必然受到排挤。“朝得一朝士,暮以当路不便而逐;心知为庸人,而外以人言不至而留。”

同类推荐
  • 2014年厦门文化改革发展蓝皮书

    2014年厦门文化改革发展蓝皮书

    本书反映了2013年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的概貌,收入了厦门市宣传文化系统组织的调研成果和其它相关的工作成果,为读者从各个方面了解厦门2013年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情况提供较为详细、全面的信息,为专家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平台,为厦门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提供服务。本书涵盖了2013年度厦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工作的主要任务,反映了厦门市2013年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提出推动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的规划、策略,对于推动厦门乃至福建文化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袁益民先生在教育评估体制创新方面所做的这一研究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从我国教育评估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出发,以比较开阔的视野,分析描述了教育评估体制的一种新的愿景。论述中既有一般性的介绍,也有深入的分析;既有心得体会,也有理论反思;既有现实感言,也有真知灼见;既有问题的探讨,也有具体的建议,相信该项研究将能引发更多对于教育评估方面的思考。
  • 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中国的文化名人与图书馆的交往以及他们的文化成就与图书馆的关系,本书资料详实,描述通俗,记录了大量的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利用本书的正文链接和余思,积极参与图书馆的有奖读书活动。
  • 素质教育在中国

    素质教育在中国

    中国的素质教育要做什么,我想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做人与成才。从古至今,海内外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做人这一方面都有共识。北宋的张载和现代的陈鹤琴都论及过做人。陈鹤琴认为在具备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的基础上,不仅要做中国人,而且还要做世界人,要以宇宙为学校。要做世界人必须具备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素质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还要让他们成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现在西方社会中提出的把学生放在“适应性领域发展”的观点与朱熹的思想大致相同。
  • 东宫·西宫(王小波作品)

    东宫·西宫(王小波作品)

    本书包括王小波《他们的世界》——第一本中国男同性恋研究的专著,王小波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和其他四部未竟稿。电影《东宫·西宫》由张元执导,胡军、赵薇、司汗等人主演,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热门推荐
  • 迷情诱惑:妖孽夫君太勾魂

    迷情诱惑:妖孽夫君太勾魂

    她,有着甜美可爱的外表,豪放不羁的性格,却杀人于无形,因此被杀手界誉为“鬼魅”之称,一次莫名其妙穿越让她回到未知古代,并卷入一场杀戮中被他所救,他,俊美如画,薄凉如冰,不仅有着高深莫测的武功,更有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一场交易让她深陷他的情网无法自拔,身心交付后,她才发现背后竟然隐藏着一个惊天阴谋。
  • 玄异雍天

    玄异雍天

    少年杨玄,不甘平庸,以星河炼魂,用精致炼体,雄霸八方,天地为尊,踩着万界天骄一步步踏上武道巅峰!笑问苍穹,谁与争锋?拳砸玄尊强者,脚踩地阶玄器,肉身可破苍穹,瞳术惊人能够逆天!纵横宇内,横扫八荒,无人能比!万界掌中握,神塔炼苍穹!唯我独尊,杨玄(玄帝)!
  • 魔界仙踪之上古诅咒

    魔界仙踪之上古诅咒

    古老的幽静森林里,一场刺激、精彩的魔法对决正悄然上演。同时三个因莫名的逃亡而来到了魔法界的少年,这里有非正非邪的人马族、高大伟岸的巨人还有凶残的骷髅狼等等,一切神秘的冒险背后是谁的阴谋?还是谁的刻意安排?
  • 冰封湖

    冰封湖

    百年难遇的冰封湖传说,此刻苏醒!终将再次掀起的江湖热潮.....天之神灵降世,十六岁的初次接触外界,一切都是这么的新鲜,这么的危险。冰封湖下的秘密更是无人知晓的神奇,浩瀚一般的密室藏匿着武林绝学。“哪怕我死,也要杀了他!”
  • 剑虚

    剑虚

    一把剑,一壶酒,一段江湖路。这是一个从星辰深处走出的少年,这是一段携美缠绵脚踏各路天骄的浪子崛起史。我只想安安静静的修炼,平平常常的逆天,为何总有人来给我做垫脚石?长天裂缝,百圣匍匐,万人跪拜,自有我一剑当空。这是一个与天斗,其乐无穷的故事。
  • 浅歌默舞

    浅歌默舞

    她说:“她需要的是保护弟弟的能力,而且这辈子从来都有为过任何的目标而活,以后都是为了弟弟而活。”从父母的离世到后来的强大,她不知道自己的身心是否还能经受得起自己这样子没有可信度的保护和一丝一毫的在乎。在她没有任何知觉的时候她不知道原来那个柔弱无比的弟弟根本就不需要她来保护,相反的弟弟却一直在努力让她看到自己的成长!,,,,,成长的历程见证了许多许多的过去,倒下的刹那,她才发现自己一直在默默的翩翩起舞的同时,有别人的保护和在乎,她一直都幸福着,幸福着。。。。。。
  • 霸上皇太后

    霸上皇太后

    一朝穿成皇太后,按理说也没什么好追求的了,可岁月静好的日子不好过,为了皇位,下面那些皇子皇孙没一个是省油的灯,争皇位就算了,居然还敢争她这个皇太后,不肖子啊不肖子……
  • 爱情并非徒有虚名

    爱情并非徒有虚名

    覃珏宇双手奉上全部的自己,轰轰烈烈,莽撞坚韧,刺痛池乔心底最柔软的那根弦。青春的时代,我们可以爱得像烟花般璀璨,而不惧灼伤,可那时的我们幼稚,单纯,拥有爱的勇气,却缺乏维护爱的能力。追逐的热望,难舍的僵持,她最后是否还会选择相信爱情并非徒有虚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盛世娇宠,总裁非请勿视

    盛世娇宠,总裁非请勿视

    听说,他是世界上最残酷的男人,十恶不赦,只手遮天,还是亚洲首富,他的身份复杂多样。噩梦成了现实,黑暗也倏然来临。她是他的挚爱,他是她的噩梦。她希望离开他。他冷冷地说:“永远也不要想着离开了。”她只能看着眼前这个可怕的男人……
  • 异世穿越之宠男多多

    异世穿越之宠男多多

    她原本是二十一世纪鼎鼎大名的博士,穿越之后她是凤栖国女帝最喜爱的长太女,同时也是白离最喜爱的小徒弟。上辈子,她以后会做一辈子的“黄花”没想到穿越成个小奶娃,却换来了朵朵桃花,师兄,皇上,盟主,皇子,阁主…只要是帅哥,俺通通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