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81900000004

第4章 西方早期自然哲学(3)

恩培多克勒所说的火、气、水、土都是微粒,它们处于运动状态,因此可合可分,但在运动中四根不生不灭。他提出“双重道理”:“它们(指根)有时从多中生一,有时从一中生多。”这里的“一”指每一个根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多”指可感事物的数量众多。众多的根组合在一起产生出可感事物,可感事物分解为单独的根则是事物的消亡。因此,“从一中生多”和“从多中生一”分别代表着可感事物的朽灭和生成。但是,根却保持着个体存在和同样的数目,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既不扩大也不缩小。这就是他所说的“全体的每一部分都既不缺又不盈”的意思。恩培多克勒认为从一到多和从多到一的运动是无休止的循环,因此,世间万物的变迁也永无止境。并且,这种循环是有序的,各类根的力量随着时间的变更而轮流取得优势。于是,火构成的太阳、气构成的天空、水构成的海洋、土构成的大地,它们周期性地显示各自威力。

种子说

阿那克萨戈拉(Anaxagoras,约公元前5(i)——前428年)生于克拉左美奈,20岁左右时来到雅典,在那里讲授哲学达三十年之久。他是第一个把哲学引入雅典的人,伯里克利曾是他的学生。伯里克利的政敌以不敬神的罪名指控他,迫使他流亡,客死在兰萨库斯城。他只写过一部著作,书名不详,只知道第一部分题目为《论自然》。

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比如,毛的种子构成动物的毛,肉的种子构成动物的肉。正因为如此,亚里士多德后来又把种子称作“同质体”。

阿那克萨戈拉的理由是,世界的原初状态是未分化的整体,处在“万物相混,不辨颜色”的混沌之中,后来分化出不同的部分。世界的分化在数量上是无止境的,再小的事物也可被分割为更小的组成部分;但是,分布在较大部分中的性质和分布在较小部分中的性质必然是相同的,否则的话,“毛怎能从非毛产生,肉怎能从非肉产生呢?”因此,我们虽然不能推断组成世界的最小部分在数量上有多小,但却可以肯定组成事物基本性质的终极单元;“终极”的意思并不是说数量上最小,因为它们只是可感事物所具有的物理性质的最小单元,而不是数学分割所能达到的最小单元。

(第五节)原子论

原子论创始人是留基波(Leucippus),他可能是米利都人,生卒年代不详。留基波和阿那克萨戈拉的学生德漠克利特(Democritus,鼎盛年约在公元前435年)是原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原子和虚空

原子论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atomon)的原意是不可分割,它被用来表示充实的最小微粒。“虚空”的意思与“充实”相反。如果说原子为存在(“是者”)的话,那么虚空就必须是非存在(“非是者”)。原子论者于是面临着一个难题:要么承认本原只是存在而放弃虚空,要么坚持虚空而承认本原也可以是非存在。第二种说法虽然听起来不合理,但却是他们惟一的选择。

原子论者的论证分三个步骤。首先,他们以可感的事实为标准,肯定存在的东西是众多、变动的。既然存在的东西是充实,那么,从可感事实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充实是可以分割的。因为只有分割,才会产生出众多的充实东西;只有在众多的充实东西之间留有空隙,才会发生从一个过渡到另一个的运动和变化。第二步,原子论者又讨论了分割充实所需要的条件,这就是虚空。如果没有虚空,则充实的东西之间没有间隙;如果没有间隙,则充实的东西不会彼此分开而成为众多的东西;同样,如果没有间隙,则充实的东西不会移动。既然充实的东西的众多和运动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那么,虚空对于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是必不可少的。“虚空’与“充实”是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两者都是解释世界的原则:“充实”是解释万物存在的原则,“虚空”是解释事物的众多和运动可能性的原则,两者都是本原。第三步,原子论者确定了充实的最小单元。并非任何充实的东西都可充当本原,本原必须是不生不灭的存在。在这一点上,他们同意爱利亚派的观点,认为我们可感的物体都是可分割的。但是,充实的存在物不会在分割中消失,因为存在不会变成非存在。可分割的充实物体必然是由不可分的充实物体组成的,这种不可分割的充实就是原子。原子是肉眼观察不到的微粒,原子的存在是思想设定的:它既满足了本原所需要的不生不灭的性质,又符合感觉到的生灭变化的事实。

原子的性质

原子论者认为无数原子最初处于漩涡运动之中,重的原子在中央旋转,结合成大地,轻的原子被抛到外层。原子在旋转中相互碰撞,不同形状的原子或因相互钩连、纠缠而结合,或因错开、脱落而分离。世间万物因原子的结合而产生,因原子的分离而消失。

德谟克利特把原子的漩涡运动称作必然性,说“万物都根据必然性生成”,“没有什么事物是任意产生的”。如果他把“必然性”理解为与“任意性”相对立的“原因”,那么,这些话表达了万物的生成原因是原子的运动的意思。但是,如果这里的“必然性”被理解为与“偶然原因”相对立的“必然原因”,那么,这些话是难以成立的。这是因为,原子的漩涡运动是无序运动,很像现在热力学中分子的“布朗运动”;如德谟克利特所说:“原子在虚空中乱作一团。”没有理由可以说明它们为什么必然地以这种方式,而不以那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必然产生出这一个事物,而不是那一个事物。原子的无序运动只能是偶然原因。

除了原子和虚空之外,原子论者不再诉诸其他解释原则。原子论可以说是元素论的最简明的理论形态,它不再包含四根论和种子论的一些不必要的设定。德谟克利特认为,被人们当作运动源泉的灵魂和心灵,实际上是精细的球形原子,因为“球形是最易于运动的形状”。这仍然在强调原子的几何属性。不过,他也看到最易于运动的物理元素是火,因而又说灵魂是一种火或热的东西。

流射与约定

原子论者对感觉的性质有两种解释:一是流射说,一是约定论。按照流射说,感觉是可感对象中的影像流射在人的感官上所造成的印象。“影像”是由原子构成的事物的轮廓,“印象”则是这些原子在眼睛里压下的印记。德谟克利特用影像和感官的物理性质解释感觉的成因。他说:

影像是一种空气状态,眼睛处于潮湿状态;当眼睛接近可视对象时,两者之间的空气被压缩,影像朝向眼睛运动,并进入眼睛的潮湿状态之中,呈现出形状和颜色的印象。

我们不妨想象一阵风在水面上造成的涟漪,这种现象大概与德谟克利特所解释的感觉相似。

根据约定论的解释,感觉与事物的真相并不一致。德谟克利特认为:感觉“不是按照真理,而是按照意见显现的。事物的真理是:只有原子和虚空。甜是约定的,苦是约定的,热是约定的,冷是约定的,颜色是约定的。实际上只有原子和虚空”。“约定”是与“自然相对的一个概念,意思是人为造就,并非依事物本性生成。对感觉的约定论解释否认感觉符合事物的本性,这似乎与把感觉的原因归结为原子运动的影像论相互矛盾。

为了摆脱上述两难处境,德谟克利特诉诸感觉和理智的区分。据说:

在《论规范》一书中,他说有两种认识,一种通过感觉,一种通过理智。他称从理智来的那一种是“嫡出”,肯定它判断真理的可信性;他把从感觉来的那一种称作“私生”的,否认它有分辨真实东西的无误性。

“嫡出”和“私生”之分比喻知识来源的“纯粹”和“不纯粹”。感觉的原因是外部事物刺激和身体反应的混合,不能在没有身体反应的条件下如实地把握事物,不能达到绝对无误性。但是,这不等于说感觉是虚假的,感觉仍不失为判断可感事物的标准,理智只是在“不能看到更小的,不能再听、嗅、尝,或通过触觉”时才起作用。这就是说,理智认识关于原子和虚空的真理,感觉把握可感事物的印象。印象虽然不是真理,但真理却不能违反印象。

小结关于自然哲学的结论

我们看到,早期自然哲学家关于本原的思考有两条线索:一和多以及变和不变。这两对矛盾产生四种立场:伊奥尼亚派认为本原(水、气、火)是变化的一,毕达哥拉斯派认为数是不变的多,爱利亚派认为本原为是者,是者是不变的一,元素论者所认作的本原(根、种子、原子)都是变化的多。这四个派别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可以看出,在一与多、变与不变的关系的思想框架中思考本原问题,早期自然哲学家已经穷尽了一切可能性,它的发展不可避免地终止了。希腊哲学的下一步发展,需要问题的转变和思想框架的转变。智者运动提供了这一转变的契机。

同类推荐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照耀生命的第二个太阳

    照耀生命的第二个太阳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前常务部副部长高占祥先生寄语当代青年的重要著作。全书由121篇短文构成,以讲故事的形式,在修养、道德、性格等方面对当代青年提供可以参考的意见。作者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融古今中外学理人事于一炉,荟国学、西学、个人经验心得于一书。本书内容广博,堪称青年人生小百科全书,对当代青年心灵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照耀生命的第二个太阳”,意思是道德修养堪称人生命的第二次成长,中国当代青年应该谨记心中。作者从一名印刷童工成长为共和国的部长、世界文化名人,本书堪称高占祥先生一生宝贵经验的总结和概述,值得每一位当代青年学习借鉴。
  • 中华智慧精典

    中华智慧精典

    智慧是处理世事的绝妙法宝,是游刃人生的无上妙方。智者因明察生命而快乐。智慧是经历一时一事逐渐炼成的。中间要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历程。崇尚智慧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传统。历史上的著名智慧人物姜子牙、诸葛亮、刘基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古代的有识之士有鉴于此,也编纂了一些汇集古今用智范例的所谓智书,以为当世之用,经世明鉴。这些智书保罗广泛,大到治国用兵之术,小到治家理财的精明算计,构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海洋。有鉴于此,编者选择有代表性的古代智书,编成此书,以为启迪智慧心灵的有效作料。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热门推荐
  • 染指红颜心

    染指红颜心

    帝王家终究是不归路,正如:一入宫门深似海,虽说一代红颜陨落,但;此生得你如此挚爱~也不枉在人世间走一遭……这一世,我带着记忆回到往昔;一切从头来过,你是否还会记得我??这一世,我定要挣脱命运的枷锁,与你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 梦魇夜惊魂

    梦魇夜惊魂

    梦魇与夜惊都是一种可怕的梦境在大脑中所产生的反应,都会伴着明显的惊恐表情与怪异声响。然而不同的是梦魇吓自己,夜惊吓别人。生活在梦魇与夜惊之中,不断轮回往复,久而久之,便分不清现实与虚幻,白天和黑夜。在这里,梦即是现实,夜即是白昼。
  • 万历后宫之乱

    万历后宫之乱

    万历皇帝的一生是一个谜,有历史学家指出:“明亡,实亡于万历。”在他执政的四十八年中,竟然有三十年没有上朝,究竟他为何如此“怠政”?他在后宫又过着怎样奢靡的生活?他最爱的郑贵妃是怎样的一个女人?他为何没有立郑贵妃所生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围绕“国本之争”而发生的三个谜案的真相又是如何呢?
  • 谁的嫁衣捻落成殇

    谁的嫁衣捻落成殇

    一直在背后独自品尝思念的城,陪在她身边给她寂静生活的临,决绝的她该如何选择……当洁白的嫁衣捧在手上,她还来不及留下幸福的眼泪,就看到那个疯狂的女人拿着剪刀将她的未来裁成碎片,只留下一地未及凝固的鲜血……苏子,那个一直以来孤独的锦衣夜行的女子终是抵不过命运的年轮,穿不起女孩子一生中最漂亮的那件嫁衣……
  • 大学生礼仪

    大学生礼仪

    本书是绵阳师范学院礼仪教研室在多年的礼仪教育和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礼仪教材。教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总共分为七个部分,分别为:绪论、日常礼仪、仪态与界域礼仪、学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文书礼仪。其中,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职业发展前景编写的篇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 重生之御姐变萝莉

    重生之御姐变萝莉

    二十三岁的职场菜鸟李一赔掉少得可怜的“嫁妆”、遭遇咸猪手后气极高烧,一夕重生了……
  • 重生之末日创世纪

    重生之末日创世纪

    被上天选中,重新回到创世纪的开始,他能否抓住机会、快人一步?他能否结束末日、成为创世纪最强者?末日到底是向更高层进化、还是向更底层退化?待他打开新世界之门,走进全新的空间,面对诸神的他能否再次成为金字塔的顶峰?玄幻和机甲并存、科技与神仙齐飞,且看主角叶曳如何带领人类走上巅峰!
  • 最后的人

    最后的人

    这是一个由人工海岛组成的世界,或许在千万年以前人类还居住在一片广阔的陆地上。人类在浩瀚无边的海洋中建立了一个海岛通信圈,这是属于人的领域。天生的气能者能够使用超出常人的能力。当一名没有过去的少年接触到只属于自己的历史的时候,真相揭开了
  • 银蛟之王

    银蛟之王

    他是高贵的蛟王,却被神龙一族追杀,被她所救。她是没落世家的独女,爹娘被无辜杀害只留她一人生活。在一个夜晚糊里糊涂救了一个蛟王,却不知是谁先生情愫。
  • 三界七道

    三界七道

    传说宇宙之内有三大界,七大修天道,共称为三界七道。地球神秘家族子弟周陌,一次落水后,奇怪的失去了记忆,被几个撒旦星人,想要带回撒旦星研究,结果意外落入黑洞。来到了一个叫做灵星的星球上,修炼魂魄道,开始一步步走向巅峰,最后发现宇宙之中,万古最大的秘密,一个关于地球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