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82700000032

第32章 中国专制主义皇权的发展(2)

东汉在分封问题上设禁益严。“自光武以来,诸王有制,惟得自娱于宫内,不得临民,干与政事。其与交通,皆有重禁。”(《资治通鉴》卷七五诸葛格致齐王奋书)曹魏时期,朝廷对诸王的限制更加严厉。陈寿曾慨乎言:“魏氏王公,既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又禁防壅隔,同于囹圄。位号靡定,大小岁易。骨肉之恩乖,常棣之义废。为法之弊,一至于此。”(《三国志集解》卷二十《魏书·武文世王公》)当时正值大乱之后,人口凋残,“于是封建侯王,皆使寄地空名而无其实,王国使有老兵百余人以卫其国,虽有王侯之号,而乃侪于匹夫。县隔千里之外,无朝聘之仪,邻国无会同之制。诸侯游猎不得过三十里。又为设防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王侯皆思为布衣而不能得”(《文献通考》卷二七。引袁子日)。曹同力主封建的《六代论》就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写成的。作为宗室人员,曹同力主恢复封建自然是很容易理解的。

司马氏代曹,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曹同的意见。有惩于曹魏乏宗落之维,而使自己轻而易举地篡夺来帝位,司马炎乃大封宗藩。继汉初以后,封建制度又第二次在中国历史上回潮。晋制:请王或出镇雄藩,或内专朝政,许自选官属,又各置亲兵。在大权在握的情况下,很快就演成八王之乱,西晋也就很快在内乱与少数民族的叛乱下灭亡。南渡以后,在分藩问题上历朝皆大体上沿行西晋的制度。“晋、宋、齐、梁之制,诸王皆出为都督刺史,星罗棋布,各据强藩。盖将假以事任,收宗子维城之功,而矫孤立之弊。然未、齐一再传之后,二明帝皆以旁支人继大统,伎忍特甚。前帝之子孙,虽在童孺,皆以逼见雠。其据雄藩、处要地者,适足以殒其身于典签辈之手。而二明亦复享年不永,置嗣无状,沦胥以亡,不足复议。若晋、若梁,则诸王皆以盛年雄才出当方面,非来、齐帝子辈比也。然京师有变,则俱无同奖王室之忠,而各有帝制而天子自为之志。贾、赵之乱,如同、如颗、如越之徒,纵兵不戢,屠其骨肉,以启戎秋之祸,而神州覆亡。侯景之乱,如纶、如绎、如纪、如警之徒,拥兵不救,委其祖、父以馁寇贼之口,而天伦珍绝矣!盖其初之立制也,非不欲希凤宗周,惩鉴汉魏;然世俗险恶,人心浇漓。齐桓、晋文之事,尚矣!晋、梁诸王虽欲求一人如郑历公、虢叔辈而不可得。后儒所以疑封建之不可行,有由矣!”(《文献通考》卷二七二封建十三》)驯至隋朝,分封之制,仍大体同于江左。诸王、王子,分据大镇,专制方面,权侔帝室。(《隋书》卷六二《元传》)实际的结果也是父子兄弟,造相争猜残杀。文帝五子,场帝以次夺嫡,他的四个兄弟,甚至包括文帝本人在内,俱不得善终。分封之祸,已昭然于世,迂儒之外,已很少人怀疑了。

总括从汉兴到隋亡的八百余年间,废封建与行封建之间,两经反复。行封建就不可能有稳定的国家统一,同时也不可能有名符其实的中央集权。这就表明,在这段时期里,大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皇权仍然处在其成长的阶段。即就地方郡县制的推行来看,这一时期里,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也仍是比较松懈和有限度的。王夫之指出:“汉之太守,去古诸侯也无几,辟除、赏罚、兵刑。赋役,皆得以专制,而县令听命如臣。”(《读通鉴论》卷二二)当时朝廷对于地方,惟守相由中央委派。太守对地方,举凡民政、财政、军事、司法、选举、教育,无所不统。所有属吏如椽吏、督邮、从事等皆由牧守自行辟置。而这批人,尽是本地的世家。“广汉太守陈定人为大司农,和帝问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巨任功曹王焕以简选贤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乃大悦。至于汝南太守宗资任功曹范滂,南阳太守成委功曹岑呸,并谣达京师,名标史传。而鲍宣为豫州牧,郭钦奏其举措烦苛,代二千石署吏。是知署吏乃二千石之职,州牧代之,尚为烦苛。”(《日知录》卷八《掾属》)这就证明地方的政务,实际上都是操在这些当地的士人手中。在中央特许、或事出非常的情况下,郡守擅生杀予夺大权,兼长一郡之兵,掌有除依法上缴中央以外的全部地方财赋,以及所属境内之山泽、公田的收人。每年年终则向中央提出报告,称为上计,其中详列户口、生产、赋税、兵役、刑狱、盗贼、学校、教育等的详细情况和数字。朝廷则根据上计的材料与刺史调查的情况对郡守进行升迁赏罚。由此可见,郡守在地方是拥有相当大的权力的。东汉末,刺史总政于外,变成了地方的行政与军事长官,权力更为增大。它与成长中的门阀结合,直接导致东汉末军阀的割据。这里,还应该特别指明:郡守所辟的掾属,在名分上和朝廷是并无臣属关系的;相反,与选用他们的牧守则保持严格的举主与僚属关系。僚属必须矢忠于举主,死生不渝。举主死,且为他持服、守丧,以为报答。东汉末年,刘表遗其从事韩嵩前往许昌观察虚实。当时许昌是汉献帝的临时都城。韩嵩婉言拒绝说:“若至京师,天子假一职,则成天子之臣,将军故吏耳!不能复为将军死也。”可见地方椽吏未受任于朝廷者,都只是牧守的私臣。私臣于牧守,谊犹臣之事君。一旦这个私臣得到了朝廷的委任,他就变成了皇帝的臣属,则必须尽忠于皇帝;而对于原来的举主,他已成了故吏。牧守置吏之制,一直贯穿于魏晋南北朝。(参考《陵余丛考》卷十六《郡国守相得自置吏》;《日知录》卷八《掾属》)这些都清楚地为我们表明:在这段历史时期里,尽管地方政府在建制上直属于中央,但地方政府的独立性还很明显,中央的控制力还远不曾深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大统一与中央集权也仍处于初创的成长时期。

现在,我们再从另一个方面,即中央的皇权来进行考察。秦始皇所创立、并为历代皇帝所奉行的专制主义皇权,最基本的纲领与原则便是尊君抑臣、或者说尊君卑臣这一条。“初,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尊君抑臣者存之。”(《资治通鉴》卷十一)由秦所确立的专制主义皇权官僚体系中,丞相(宰相)是所有巨僚的首长。他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丞者,承也;相者,助也。”它的职责,用汉仞的大功臣陈平的话说:“宰相者,上往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资治通鉴》卷十一)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僚之长”,是中央政务直接的领袖和负责人。中央集权的政府必须有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来操纵、运作,掌握和推动这架国家机器,靠皇帝个人,是十分艰巨和困难的。王夫之曾经指出:“周制,六卿各司其典,而统于天子,无复制于其上者,然而后世不能矣。如是,则千里之王畿,政亦简矣,其实不逾今一布政使之所理也。郡县之天下,揽九州于一握,卑冗府史之考课,升斗铢累之金粟,穷乡下邑之狱讼,东西万里之边防,四读万川之堙泄,其繁不可胜纪,总听于六官之长而分任之于郎署。其或修或废,乃至因缘以雠私者,无与举要以省其成,则散漫委弛而不可致诘。故六卿之上,必有佐天子以总理之者,而后政以给而渐抵于成。此秦以下相臣之设不容已也。”(《读通鉴论》卷十九《隋文帝四》)当然,也还应该指出,中国皇权制度的一个基本特点是,皇位的继承采家长式的嫡长承袭制度,皇帝可能是婴孩,也可能是白痴,其本人很可能根本不具备管理国家政务的能力。即使是正常人,他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他需要选拔最干练、最优秀的人才来充当他的总管家,这人就是宰相。天子的职务,不在于躬亲政务,而在于择人论相,即简选真正的贤能者来担任首相。这样,皇帝就可以从繁重的政务工作中超脱出来,操纵全局,并有足够的时间,优闲享受,即使童稚或弱智的君主在位,也可以保证政权的照样运行。一旦发生了天灾或重大政务失误,引发民怨难平时,皇帝还可以把宰相推出来,承担罪责,将他罢免(策免),甚至赐死,以达到上塞天谴、下缓舆情,以重新稳定其统治的政治目的。因此,宰相的地位,既是皇帝的总管和家奴,又是中朝士大夫的领袖,他是以本人的贤能受选拔来服务于专制皇帝个人的。宰相的这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皇帝总管与朝臣领袖的特殊身份,与独尊的皇帝、特别是与专制主义皇权是相矛盾的,因为专制主义就是独占和排他性的,因此,专制主义皇权的发展,就必然导致相权的削弱。二千多年来中国皇帝尊君抑臣这一原则的实施与发展,便是在神化皇帝本人的同时,又通过对相权的一系列分散、牵制、削弱,乃至于剥夺,最后,终于把宰相从皇帝神坛的副座上拉了下来,并从名义上也完全撤除掉。

据儒典的记载:古之天子置三公以为辅佐,三公的地位是十分尊贵的。《通典·职官·三公总叙》说:“周成工作《周官》,曰: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少师、少傅、少保,日三孤,贰公弘化,寅亮天地,粥予一人。”(卷二十)他们都以师道辅佐天子,故得以坐而论道。所以说:“天子无爵,三公无官。参职天子,何官之称?”儒者把为帝王之师奉为最高的政治理想。以法家理论为政治蓝图的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丞相以总百揆,丞天子,助理万机,另设太尉专主兵,御史大夫为丞相副。西汉因之。这种设置与儒家的三公,原是迥不相侔的。东汉则设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为三公,为宰相。然古之三公是加官调公以大师兼冢宰,召公以太保兼宗伯,都是以加官兼宰相之职。东汉时的三公已演成阶官,不复有师保之任和经邦论道之责。司空之责,也与西汉的御史大夫贰于丞相者少有不同。不过,这时的丞相,地位仍是十分尊荣的。皇帝诏旨的发布,必须有丞相的副署。每当丞相、御史大夫初拜,皇帝延人登殿而亲诏之。在通常的接见与交往中,皇帝也以隆重的礼数对待丞相。据《汉书》注引《汉旧仪》的记载:“皇帝见丞相,起,谒者赞称曰:‘皇帝为丞相起。’起立乃坐。皇帝在道,丞相迎谒。谒者赞称曰:‘皇帝为丞相下舆。’立乃升车。”(卷八四《翟方进传》)这与后代见则跪拜、在道伏送的卑恭情状是相去天渊的。如果丞相生病了,皇帝例法驾亲往探视,从西门而入。(《文献通考》卷四九《职官考三·宰相》)有所犯,在儆罚时也注意保全体貌。维侯周勃,作过丞相,因故系狱。贾谊即以投鼠忌器为譬,上书汉文帝,提醒他改善。他提出,古者大臣有罪,“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日簠簋不饰。坐污秽淫乱、男女无别者,不日污秽,日帷薄不修。坐罢软不胜任者,不日里软,日下官不职。故贵大臣定有其罪矣,犹未斥然正以呼之也,尚迁就而为之讳也。故其在大谴。大何(问)之域,闻谴、何则白冠氂缨,盘水加剑,造请室而清罪耳。上不执缚系引而行也。其有中罪者,闻命而自弛,上不使人颈氂而加也。其有大罪者,闻命则北面再拜,跪而自裁,上不使人整抑而刑之也”。这样做,皆所以体貌大臣,砥砺廉耻。文帝“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是后大臣有罪,皆自杀,不受刑”(《资治通鉴》卷十四)。所谓刑不上大夫,指的就是这一意思。据《汉旧仪》:“丞相有它过,使者奉策书,即时步出府,乘栈车归田里。”(《汉书》卷五一《孔光传》注)即使“有天地大变、天下大过,皇帝使侍中持节,乘四白马,赐上尊酒十斛,牛一头,策告殃咎。使者去半道,丞相即上病。使者还,未白事,尚书以丞相不起病闻”(同上卷五四注引《汉仪注》)。汉之大臣有罪,都以三公尊重,无对簿公堂、受辱于吏以诉冤求免之义,都宁愿自裁,成为风气。(《陔余丛考》卷十六《大臣有罪多自杀》)这都表明:汉之丞相,虽已不能与古之三公相比,但仍体貌庄严,皇帝对他们仍是尊敬的。后汉的陈忠在疏中明言:“汉兴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资治通鉴》卷四二)特别是当西汉初年,任丞相的都是开国的功臣、列侯,其位尊礼隆,是很自然的事。

汉武帝时期,这方面的情况发生了一系列寓意深远的变化。

首先是布衣丞相的出现。元朔中(公元前128—126),汉武帝任菑州薛人公孙弘为丞相。公孙弘“少时为狱吏,有罪兔,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乃学《春秋》、杂说”,以贤良、文学征,策对第一,累迁至丞相,封平津侯。公孙弘以布衣而任丞相,并由于任了丞相后再得侯封,这都是历史的第一例。布衣卿相正是开中国二千多年来封建士大夫,即知识分子,经过科举步人仕途的先河。后来的封建官僚上至宰相,绝大多数是通过科举这条道路进入仕途的。孔夫子说“学而优则仕”,仕成为学的唯一目的;而学,则限于官方所规定的儒典。由于科举入仕是中国土大夫的唯一出路,宰相即是这种士大夫的优秀代表,因此,从根本讲,相权也就是士大夫权力的象征。习惯上,这类人仕的士大夫称之为缙绅,他们是乡居绅士的政治代表。所以相权从本质上也便是绅权的象征。公孙弘以布衣而跌丞相,显示了绅权第一次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这同样也是中国政治史上划时代的变化。制举人仕与绅权始升都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是,应该看到这些进步又是以皇权的张大为代价取得的。公孙弘的身份,在当时根本无法与军功世侯相比拟。他的出任宰相,正是表明君尊臣卑的专制主义体制又有了新的发展。

同类推荐
  • 大人物

    大人物

    此时是永徽三年,元庆23岁,田心14岁,适逢太医署要面向社会招收一批十六岁以下小少年做药园生,超龄的元庆通过走后门,居然也去了,从此开始他的新的征途。这故事由小孩担纲,走的是轻松喜剧路线,主旨是医卜和励志,它涉及中医和养生,适合热爱生活的人儿阅读,此外它也是个励志的故事,希望为所有向着目标不懈努力的人儿提供一点微不足道的小小动力。
  • 红流纪事:碧血丹心守沃土东北抗日联军

    红流纪事:碧血丹心守沃土东北抗日联军

    丛书所选之“重大事件”,只选择了民主革命28年历史当中30件大事,力求通过这30件大事大体上涵盖中共党史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这首先就遇到了选取哪些事件最为合适的问题。就我们的水平而言,很难说就一定能够选得那么准确、恰当。但总体设想是,应以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为主,有的也可侧重总结某些历史经验或教训。
  • 斗明

    斗明

    莫惜哥,生于盗贼世家。性情机警,富有机变。一生致力于做一个有贼行、有贼心、有贼品,而又重盗德、重盗义的盗贼。看这个警觉的盗贼,上演了哪些精彩的故事,让自己成为嘉靖钦封的五蚌闲王、上杉谦信所封的越后战神、以及葡萄牙驻巴西副总督,竟受四国人民仰望……这本书是想写嘉靖朝的铁血史,战争比较多。在战斗中变得更强、更硬朗。大明的热血儿女、少林僧兵、葡萄牙人的铁炮和柔情、蒙古庚戌之变、日本武士道、诡异的伊贺忍者、第四次川中岛合战……铁骑、抗倭、海盗、叶隐、寒刀、樱花、薰衣草、红薯、辣椒……
  • 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20世纪50年代,国家曾组织专门力量对我省几个独有民族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但那时的调查研究侧重于民族族源、民族历史,而近两年甘肃省民族研究所的调查研究,则侧重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突出探讨在新的历史时期各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子,对各少数民族自身发展而言,更显得重要。长期以来,我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除历史与现实中诸多因素影响之外,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缺乏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也是原因之一。所以对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变迁进行系统研究,不仅对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全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 三国之群英乱

    三国之群英乱

    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三国,拳打秦始皇,脚踩成吉思汗,新人起步请多多支持。
热门推荐
  • 虚空学堂

    虚空学堂

    世界分有光明和黑暗,混沌与生机,在异界的虚无之地,有一座遥远到被时间遗忘的学校——虚空学堂。故事从这里开始讲述,但真正的相遇早在开始之前,所以,这里也绝不是故事的终点。元气少女梵妮莎驾到!即使没有记忆也要好好活下去!欢乐有趣的学园生活就此展开!
  • 潜伏365天:报告老公,你被捕了

    潜伏365天:报告老公,你被捕了

    她,处心积虑的接近,只为完成任务,却没想到最后自己竟跌进了他的爱情陷阱,无法自拔。他,倾心付出,却发现身边的她是有目的的潜伏。一步步设计,一步步爱上……在这场爱情角逐的游戏里,谁应了谁的劫,谁变成了谁的执念……
  • 然而我是夏未至

    然而我是夏未至

    夏未央大我两岁,其实我俩很像,尤其是我穿她小了的衣服时候。但是,从小到大,总是有人将我当做她。就像夏未央穿过的衣服,我大都穿过一样,教过夏未央的老师也大都教了我,结果就是每一个期待夏未央再世的老师,都失望万分,让我好好跟我姐学学。我们最后终于走了不同的路,八分像也变成了五分,我以后这之后命运各自走向不同,却还是纠葛在一起。总是有人当我是夏未央,然而我是未至。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男主很腹黑,男主很腹黑,男主黑腹黑
  • 圣位巫师

    圣位巫师

    考古学家叶庭,在参与一次大型考古发掘时无意触碰了史前文明的石板,紧接着石板发生异变,散发出强大的能量吞噬了周围的一切,使得叶庭得到了圣人留下的“基因锁成圣”传承!并且穿越到了巫师主宰的世界!在巫师的世界里,叶庭必须使用“基因锁”不断进化,披荆斩棘,掌握自己的命运!
  • 傻妃不傻:妖孽王爷不好惹

    傻妃不傻:妖孽王爷不好惹

    想她凤灵溪,居然因为喝了口水呛死了!虽说呛死了,你让我好好死好不好!?把我穿越到古代算什么?尼玛老娘全身穿越,还不是魂穿啊!穿越到河里是什么鬼?姐承认自己长得好看身材好你也不能这么玩我啊卧槽!还有为什么自己回到了14岁的样子!
  • 陌生人经济学

    陌生人经济学

    我们在购物、就餐、休闲娱乐的时候少不了要跟陌生人打交道,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面带微笑,说一些让人内心烫贴的话,力所能及地给予别人帮助,让其成为我们的朋友,从而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同时我们也可能从陌生人那里得到不少类似优惠券、最低折扣、升职等好处。本书告诉读者:如果你有成功的念头,你就必须掌握这样十个要义:总是说好话、记住他人的名字、投他人所好、掌握人的从众心理、从不吝啬自己的微笑、真诚待人、善用言论效应、总是热情洋溢、将自己的付出最大化、让感动产生经济效益。
  • 灵魂傀儡师

    灵魂傀儡师

    一个傀儡魔法师打破了平衡。就在他为自己的事业和爱情奋斗的时候,属于异界的恶魔终于嗅到他所创造灵魂的味道。人类无法战胜异域的恶魔,当人类为这个世界的覆灭哀悼时,他带着属于自己的傀儡踏上了光复人类的道路。
  • 神穹世界

    神穹世界

    少年墨染,觉醒无敌法相图腾,问道万古最强大道。得雷神传承,修万雷圣法,融合天下雷霆。披雷神战铠,持雷神之锤,审判天下罪恶。且看他如何收服各路圣女魔女,吊打各路变态妖孽;虐杀各路邪魔异族,镇压各路奸佞小人;演绎属于他不朽的传奇。
  • 逐妖媚影

    逐妖媚影

    神明:自古人与妖相恋就是不合情理的事情,若是人与妖相恋既是违背天规!妖怪:为何不合情理?人有心,妖有心,神明亦有心,有心就会情动!妖魔:哈哈,站在凡人的头顶,主宰世间“真理”的大人物们总是会说这些无关紧要的话。鬼冥娘娘,你可以罚我永远近亲不了任何人、妖怪,但是你永远不能阻止我的感情。困世咒让我接受百世的孤独和痛苦,解除身上的枷锁的钥匙一直都在……
  • 凡帝至尊

    凡帝至尊

    皇道至尊。不一样的修仙故事,不一样的爱恨情仇。看天下如何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