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8400000035

第35章 成语典故篇(3)

周亚夫,西汉时的著名将领、军事家。带兵驻扎细柳营时,治军严整,文帝来视察后,连连感慨:“亚夫如此治军,谁还能侵犯他呢?”在“七国之乱”中,周亚夫统帅汉军,骁勇善战,三个月就平定了叛军。文帝去世后,景帝继续重用周亚夫,周官至丞相。但在关键时刻,汉景帝却因一块肉,不仅抛弃了周亚夫,而且还将其下了大狱。

有一天,汉景帝宴请周亚夫,在他面前放了一大块香喷喷的蒸肉,但既没刀叉,也没筷子,汉景帝在一旁观望着。周亚夫一看没有筷子,便不高兴地质问主管筵席的官员:“这是何意,肉都摆上桌了,咋没筷子呢?快拿筷子来。”主管筵席的官员却站着不动。周亚夫急了,大声嚷道:“拿筷子来,拿筷子,没听见吗?”主管筵席的官员正不知如何是好,这时,皇上发话了:“哈哈哈,丞相,给你这么大一块肉,还不满足吗?还嚷着要筷子。”这话里有话呀。周亚夫一听,赶紧离席,跪下谢罪。汉景帝不高兴地说:“算了吧,既然丞相不习惯这种吃法,今天的宴会就散了吧。”

就这样,汉景帝自认为用一块香喷喷的蒸肉试出了周亚夫的本性。他觉得周亚夫功高盖主,不安守本分,对自己尚且如此,怎么能够好好地辅佐少主呢。他果断地放弃了周亚夫。其实,纵观周亚夫一生,他身经百战,刚正廉明,对朝廷忠心耿耿。想食一块肉,要双筷子,又有何错?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注释】

虑:心思,念头。度:duó,推测。该句现通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译文】

用卑贱小人的心思,去推测坦荡君子的胸怀。

【道理】

世间小人总是用自己的私利念头去猜测别人,结果往往是自讨没趣,自取其辱。

梁相疑庄子

惠子(即惠施),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哲学家。惠子和庄子是朋友,二人都博学好辩,常辩论一些“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样的哲学问题。庄子旷达、飘逸,视荣华富贵如敝屣,“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惠子倾心于政治,重奢华,好名利。两人的境界自有天壤之别。

有一年惠子在梁国为国相,庄子念其旧情,跋山涉水,千里迢迢专程去看望老朋友。庄子当时已是名满天下,因此,庄子进入梁国的消息不胫而走。惠子身边的人对惠子说:“相国,善者不来,来者不善,这庄子恐怕是来夺取相国宝座的。”惠子一听,惊恐万状,居然派出大队人马四处搜捕庄子,搞得梁国上下鸡犬不宁,不过,接连搜查了三天也不见庄子踪影。

正当惠子焦躁不安之时,庄子却飘然而至。他面色平静地对惠子说:“老朋友,我只是来给你讲个寓言故事而已。南方有鸟名凤凰,它将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途中,不是梧桐树绝不栖息,不是竹实绝不吃啄食,不是甘泉绝不饮用。有一天,一只猫头鹰找到了一只已经腐烂的死老鼠,此刻,凤凰刚好飞过,猫头鹰惊慌失措,抬起头来,叫了一声‘吓’。请问老朋友,今天你是想用梁国来‘吓’我吗?”庄子说完,飘然而去。惠子呆在原地,半天回不过神来。

东床快婿·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同类推荐
  • 安启元文集(上卷)

    安启元文集(上卷)

    本书收入了安启元同志1990年9月至2007年3月,在任陕西省委副书记、书记,省政协主席和全国政协常委三个时期的讲话、调研报告、视察工作中的随谈及撰写的理论文章共161篇。
  • 热读与时评

    热读与时评

    本书分“现象观察”、“新作短评”、“女性写作”、“历史小说”、“西部小说”、“荐语与序言”六个栏目,从宏观扫描和微观考察两个方面,对90年代以来的90多部长篇小说进行了追踪与论评;获过奖的、得好评的和有争议的各类作品,都在认真的观照之中给予了自己的评说;开放的视野怀精到的品评,既有益于读者理解具体作家作品的精妙与独到,也有助于读者了解长篇小说创作长足演进的情形与态势。对于想在浩如烟海的长篇小说之林中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作品的读者来说,这本书还可能起到“长篇小说导读”的作用。
  • 一带江山如画:古诗词里的山水故人

    一带江山如画:古诗词里的山水故人

    站在无数前人吟咏过的美丽山川的面前,忽然觉得自己是如此渺小,如此微不足道。所幸,美丽的山水并未嫌弃我们这些粗鄙的后来者。它们仍然以宽广博大之胸怀,拥抱每一个来访者。于是,它们只能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吵吵闹闹的话语声中,想起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怀念王湾的“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思念王维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 肖凤文集(散文卷)

    肖凤文集(散文卷)

    肖凤本名赵凤翔,1937年11月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任教50余年。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十佳老电视艺术家”,2008年被授予“中国新闻教育贡献人物”称号。
  • 周赏集(郑欣淼散文)

    周赏集(郑欣淼散文)

    原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故宫学”的首倡者郑欣淼先生的散文精选集!书中所记多是怀德含芳的文化名人,有纪念怀想、回忆风云人物的生平事迹,与故友知己的深情厚谊,文中所记颇有许多造诣深厚的艺术界、收藏界名家。散文感情真挚,言辞恳切,眼界高远,思考深刻。文中涉及种种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思考,文博界相关的名人轶事,有极强的社会教育意义和可读性;文从字顺,间有佳句妙词,值得品味。《周赏集》是原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故宫学”的首倡者郑欣淼先生的散文精选集!本书收录了郑欣淼多年来创作的长短八十多篇文章,约20万字。
热门推荐
  • 流年魔戒:命运的时光恋歌

    流年魔戒:命运的时光恋歌

    一场车祸,她本应死去,却被手上的魔戒所救,灵魂却被一分为二。其中一个灵魂回到曾经的曾经古代,一个灵魂回到了一个完全不知的现代。失去记忆的她,该何去何从。一个吸血鬼,化身为总裁。只为等待千年前的她。当她出现时,他还能像以前一样淡定吗。一场命运的时光恋歌将在她们之间打响。
  • 太清道德显化仪

    太清道德显化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初夏,听花开的故事

    初夏,听花开的故事

    初夏,静静聆听着花开的故事。一年中,有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而藏在心底的却是初夏.....
  • 清东陵拾遗(清东陵研究丛书)

    清东陵拾遗(清东陵研究丛书)

    孝陵位于清东陵中心,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与他两位皇后的陵寝。本书将为你揭示清东陵。
  • 奸相要逼婚之朕本佳人

    奸相要逼婚之朕本佳人

    蹦极蹦穿越了,有木有?穿成翘辫子皇帝的孪生妹妹,当上皇帝有木有?好吧,除了偶尔被那个妖孽丞相气一气之外,当皇帝也挺过瘾的。喜剧篇:片段一:某女色迷迷的盯着其中一个波涛汹涌的美女,手肘推了推身边的某男。“爱卿,朕觉得这个秀女很符合条件。”某男面色一寒,“这个秀女已经被本相许配给南宫一了!”某女撇了撇嘴,转而看向另一个波澜壮阔的美人儿,摸了摸下巴道:“那个也挺不错的!”某男脸色越发阴寒,“那个许配给南宫二了!”“最边上那个!”某女有些怒了。“许配给南宫三了!”“哈哈哈哈……”某女望着南宫三那委屈的脸,捧腹大笑。“你家南宫三和那个小太监还真是挺配的!”片段二:某男面色阴沉,步步紧逼——“你……你想做什么……”某女步步后退。“做什么?!”某男一把将某女狠狠推倒,然后压得严严实实,“皇上有胆子去宠幸月妃,没胆子承受本相的怒气么?!”“那个……爱卿你误会了……朕和……月儿……”“住嘴!”某男眼里的怒意越发的狂暴——“呜呜……”某女眼睛瞪得老大。深情篇:“笨男人,你知不知道这只是百里昭的计?!你既然一心只有江山霸业,何苦来救我?!”望着被军队围攻的男人,祁雪整张脸全是泪水。“笨女人!如果没有你和本相共享,那本相拿江山来有何用?!”本文女主搞怪腹黑,男主腹黑妖孽。男主绝不种马!别被前面误会,本书的男主绝对是处nan一枚。轻松文,欢迎入坑!
  • 血狼祭

    血狼祭

    一个被狼群养大的孩子,一曲动人心魄的复仇之歌,白强,血狼的创建人,养育他的狼群被残忍诛杀之后,他离奇失踪,三十年后,带有血狼标志的匕重现江湖……当年参与剿灭血狼的人一个个死于标有血狼标志的匕首之下,办案的公安干警在前往白强所在的村子后,一个个离奇死亡,双胞胎姐妹的神秘现身,非人非狼怪物屡次救助,使得整个事件更加的诡异,凶险……还有多少人要在这血腥的复仇中死去……要解开这其中的秘密,还要付出怎样沉重的代价……
  • 全元曲—杂剧(中华传世藏书)

    全元曲—杂剧(中华传世藏书)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 双龙契约

    双龙契约

    龙神陨落,新人崛起。龙族再次的复苏,黑暗一次次的降临到人类世界,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无论人神,都难逃命运的抉择!这是一场逆天改命,是与魔,与人心决斗!
  • Westward Ho

    Westward H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奉天承仙

    奉天承仙

    谁言女儿不称尊?吾,飞凤在天,君临天下。谁道根骨不可逆?吾,借运而上,剑指星空。天地为棋盘,众生为棋子。为做棋子逆流而上,为做有用的棋子凤凌天下,为做下棋之人顺天争命。何为逆?何为顺?成王败寇,争而得之则为顺,失而不得则为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当看凤天承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