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68200000022

第22章 滇缅远征(3)

1943年1月,罗斯福、丘吉尔和美、英军队的首脑聚集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重要会议。当时,战胜德、意法西斯的前景已经明朗,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对日作战成为首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次会议上,军政首脑们讨论对日作战的主题之一,就是在缅甸实施反攻。美国陆海军负责人马歇尔和欧内斯特·金上将在会上提出,为了打击日军,要在11月进行强大的缅甸攻势。他们认为:“由英国在缅甸南部和中国在北部的联合进攻,将牵制南太平洋的日军调往缅甸”,这样,“可以防止太平洋的一场灾难,否则就会断送欧洲第一的战略。缅甸攻势还能打通进入中国的陆上通道,以便集结空军部队打击日本”。

5月12日至23日,罗斯福、丘吉尔和一些美、英军队的高级军官在华盛顿举行“三叉戟会议”,中、印、缅战区指挥官韦维尔、史迪威、陈纳德列席会议,宋子文代表中国应邀出席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有中国代表参加的重要会议。会上,中国坚持实施以收复缅甸全境为目标的“安纳吉姆”计划。

11月23日至27日,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以及美、英、中三国的高级军事幕僚,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这次会议讨论了蒙巴顿提出的北缅作战“锦标保持人”作战计划。为了建立对日作战的基地,中、英、美三国政府经过一系列会谈,基本商定了以中国军队为主,配属美、英军各一部,发动缅北、滇西作战,以保障开辟中国昆明到印度利多的公路,敷设输油管道。

缅北、滇西,虽为两个战场,但实施反攻作战、打击日军的目的是一致的,作战行动有许多相似之处。当时,日军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把第18师团部署在缅北,把第56师团部署在滇西。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和美英同盟军密切配合,准备歼灭缅北、滇西的日军。

中国驻印军的主要部队有新编第一军,军长为郑洞国中将,下辖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每个师约1.5万人。为了提高这支部队的机动能力、通信能力、火力,根据美方建议,中国驻印军每个师编制3个步兵团,以及榴炮营、山炮营、工兵营、通信营、辎重营,教导营等。在武器装备上,每个师编有各种车辆300多辆,榴弹炮12门,山炮24门,各型迫击炮234门,防坦克炮36门,骡马1000多匹,轻重机枪468挺,火箭发射筒108具。武器装备的改进,有效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中国驻印军的作战方针是:以协同友军歼灭日军为目的,先向缅北进攻,夺取孟拱、密支那等要点,然后经八莫向曼德勒前进,将日军压迫于曼德勒附近地区,包围歼灭日军。

中国驻印军的作战计划明确,向缅甸北部的攻势发起前,部队在利多附近集中。反攻作战中,先由中国驻印军主力发动攻势,把日军兵力吸引到缅北方向,这样就便于友军在缅甸南部登陆。缅北攻势作战分为三期进行,第一期的攻击目标为孟拱、密支那一线,第二期的攻击目标为杰沙、八莫一线,第三期的攻击目标为曼德勒。攻击作战中,美国空军要通过轰炸等方式尽量摧毁缅北日军的各个要点,并以强大的空中力量协助中国驻印军作战。作战地区内的游击队,要不断扰乱日军的后方。

1943年春季,中国驻印军的补充训练基本完成,打通中印公路的时机基本成熟。为了及时做好反攻缅甸的准备,新编第38师第114团,独立工兵第10、第12团等部队通过铁路输送,进入印度东部的利多,协助美军2个团又3个营的工兵部队修筑道路。这些部队从利多的东南方向开始,在人烟稀少的野人山上辟山筑路,遇水架桥,逐步向缅甸北部推进。3月20日,新编第38师第114团进入缅甸北部。

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副司令长官黄琪翔率领6个军16个师,配属美军第14航空队一部,准备从怒江向滇西发动进攻。

中国远征军再度出征,陈诚未能率军上战场,蒋介石多次换将,最终让有“常胜将军”美称的卫立煌担任司令长官。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在滇西向日军发动反攻。

缅甸境内,山脉交错。野人山脉、东加亲山脉、怒山山脉等中国横断山脉的余脉,山势陡峻,部队行动和通信联络都较困难。为此,远征军根据滇西的地形特点和对日反攻作战的要求,连以上各单位都配备了完整的通信器材、工兵器材和运输工具,军部和师部都有一所设备较好的野战医院。同其他部队相比,中国远征军各部队的武器装备显著改善,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部队官兵的士气,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中国远征军滇西反攻作战,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准备。

1943年12月,中国驻印军对缅北的日军发动进攻时,国民政府曾要求拟订远征军反攻作战计划,但这个计划没有付诸实施。1944年3月17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给蒋介石打电报,要求中国远征军在“新编第1军正给日军第18师团以沉重打击,日军缅甸方面军主力已被拖在英帕尔和实兑”的有利时机,迅速出兵。如果丧失战机,日军就会重整旗鼓,展开新的进攻。

3月20日,罗斯福指令美国中印缅战区副司令霍恩少将从缅北飞往重庆,向蒋介石呈送第163号备忘录。这份备忘录指出:史迪威将军率领部队从印度的利多开始反攻以来,已进至缅北的杰布山区,重创日军第18师团。英国远征军挺进队与美国工兵分队深入敌后,袭击日军的补给线,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在这种有利态势下,“请求滇西方面之远征军及时开始攻击,牵制当面敌军第56师,使驻印军作战容易。”蒋介石看完这份备忘录,经过慎重考虑,于27日发出回电,拒绝了罗斯福的要求。

4月4日,罗斯福再次致电蒋介石,强烈要求中国远征军开始反攻。4月中旬,马歇尔电令暂时停止发送援助中国远征军的各类物资,中国远征军出动后再恢复供应。据此,霍恩将军把4月份供给中国远征军的734吨作战物资调拨给美军第14航空队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4月13日发出了“策应驻印军攻击密支那”的电令。17日,远征军长官部拟订出作战计划。

中国远征军的作战方针是:为策应驻印军攻击密支那,打通中印公路,以第20集团军为攻击军,由栗柴坝、双虹桥间渡江,以滕冲为攻击目标。第11集团军为防守军,负怒江左(东)岸防守之责。另以该集团军之新编第39、第88、第76师,新编第33师各派2个加强团渡江攻击,策应第20集团军作战。各部队的攻击准备限定在4月底以前完成。

4月25日,蒋介石分别打电报给卫立煌、宋希濂和霍揆彰,进一步强调了渡江反攻的作战任务。蒋介石在电文中指出:“此次渡江出击之胜负,不仅关乎我国军之荣辱,且为我国抗战全局成败之所系,务希各级将领竭智尽忠,达成使命”。

丘吉尔得知中国决定发动滇西反攻作战,即打电报给蒋介石,表示“欣慰”。

史迪威见蒋介石下令中国远征军对日军作战,“深为欣悦”。史迪威认为,“此种来自中国方面之努力,将激励其在缅甸丛林间作坚韧奋斗中之中国部队之士气也。现所计划之联合作战,必将使吾人对于重开通华路线及供给中国作战部队物资之努力,得有进步之实效”。

4.缅北反攻,驻印军一路捷报

缅北滇西反攻作战要图缅北战场,中国驻印军在1943年春季曾同日军交战,秋季,反攻作战逐渐激烈。

1943年3月20日,当第38师第114团因筑路向缅甸北部卡拉卡、唐家卡一带前进时,防守该地的1000多名英军官兵遭到日本军队的袭击,英军眼看就要溃退,第114团官兵查明情况后,紧急前往支援,把日军击退。下旬,第114团接替了卡拉卡、唐卡家一线的防务。

中国驻印军为了准备反攻缅北,在印度的兰伽训练基地接受美军的装备,并由美军组织训练。由于初次入缅作战失利,训练中官兵士气不高,同美军之间时有矛盾。联盟军作战,平时的矛盾如果得不到解决,战时就难以密切配合。郑洞国到印度就任新编第1军军长以后,这种状况有了改善。

郑洞国是湖南石门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在校期间曾经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曾任国民革命军连、营党代表,营长、团长等职,参加了东征作战和北伐战争。1927年3月,北伐军进入南京后,英国军舰制造下关惨案,郑洞国指挥部队坚决还击。1933年,郑洞国任第2师第4旅少将旅长,率领部队参加长城抗战。抗战战争中,郑洞国指挥部队先后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宜枣会战,积累了对日作战的经验。郑洞国到印度后,根据军事委员会的指示,从打击日寇的大局出发,一面安抚军心,鼓舞士气,一面想方设法调解中美军队官兵之间的矛盾,增进两国军队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在缅甸指挥驻印军作战中,郑洞国注意维护国家尊严,对于某些有损民族利益的过分要求,他巧妙地加以抵制。在郑洞国的努力下,中美两军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缓和。对此,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深表满意。

缅甸大部分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潮湿,炎热,每年4月至10月为雨季。这期间,瘴雨蛮烟,连绵数月,部队行动困难,中国驻印军主要在驻地训练。1943年10月,缅甸的雨季基本结束,中国驻印军在美国空军的工兵部队的配合下,从印度的利多基地出发,一面筑路,一面攻击前进。在亚热带崇山密林中,拉开了缅北反攻作战的序幕。

那是在被世界上一些军事专家认为根本不适宜作战的地区同日军拼搏,中国军队官兵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进行了一系列战斗,表现出了顽强的斗志。

胡冈河谷也称胡盆地,由大龙河与大奈河流经的大洛盆地和新背洋盆地组成,位于缅甸最北部,与中国和印度接壤。胡同河谷地河流纵横,山高林密,雨季河水泛滥,在军事上被称为“绝地”,但这个谷地是中印公路的起端,也是印度通往密支那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都重要。

日军为了防守胡冈河谷,把号称“丛林之王”的第18师团所属部队部署在该地。1943年3月,第18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中将到任后,根据部队担负的防守任务,进一步明确,防守缅北的方针是持久作战,部队的基本任务是保卫缅北。田中新一特别强调,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日军也必须确保密支那、甘马因一带的要地,以便配合部署在英帕尔和中国云南的日军作战。

1943年10月24日,中国驻印军新编第38师第112团从缅北野人山的唐家卡、卡拉卡出发,分成三路向胡冈谷地推进。野人山被人们称为“死亡之地”,军队攀越野人山,就像经历一场艰难的战斗。胡冈河谷、孟拱河谷,这些谷地异常险峻,英国官兵到谷地考察后,认为这是“无法通过的谷地”。中国驻印军的官兵不畏艰险,攀越了一处又一处的死亡之地。第122团遇到的第一个对手,是日军第18师团的搜索团和第56师团第2营。经过数天行军,第112团于10月29日攻占了新背洋。11月2日,第112团把新背洋阵地交给第114团担任警戒,部队继续前进。

11月6日,一场激烈的战斗打响了。第112团进至于邦时,遭到日军的阻击,第112团官兵迅速攻克了日军的前进阵地,但是,当部队进至于邦的核心阵地时,遭到日军的顽强阻击,激烈的战斗一天接一天,持续了半个月。日军第18师团为了坚守于邦阵地,把第55第56团的主力紧急调到于邦,日军凭借数量上的优势,把中国驻印军第112团包围起来。

战斗是残酷的,第112团被日军围困1个多月,作战物资得不到补充,饮水困难。官兵靠砍芭蕉树藤取水度日,其中艰辛难以想象。

史迪威和第38师师长接到于邦的敌情报告后,要求美国空军给予紧急支援,史迪威和孙立人都亲临前线指挥战斗。野人山中,两军开始进行一场持久战。

中国驻印军在美国空军的支援下,逐渐取得主动。这场战斗进行到12月29日,中国驻印军击溃日军一部,歼灭了日军第56师团第2营,相机攻占了欣贝延、于邦等地。

攻克于邦,中国驻印军在缅北反攻作战中首战告捷,鼓舞了士气,也震慑了日军。这时候,新编第38师的部队已经全部到达大龙河右岸,新编第22师的先遣部队第65团已经到达新背洋附近地区。中国驻印军开始部署向缅甸北部的军事重镇孟缓进攻。

孟缓地处胡冈河谷的要冲。日军为了阻止中国驻印军向缅北反攻,截断中印公路,在孟关及其外围地区构筑了坚固防御工事,部署了第18师团所属第55、第56团的主力,防守孟关的兵力共有11个营,其中步兵营7个,山炮营2个,重炮营2个,反坦克炮营1个。这些部队进驻孟关以后,做好了持久防御的准备。

中国驻印军攻克于邦后,兵分两路,乘胜前进。12月底,右纵队新编第22师由欣贝延向达罗进攻,战至1944年2月31日,第22师攻克大洛,歼灭日军第56团第3营营长冈田少校以下700多人,残部向孟缓败退。左纵队新编第38师从于邦出发,2月1日,左纵队第38师攻占太巴卡。2天之内,中国驻印军2个师分别打了两个胜仗,夺取了大洛、太白家2个城镇,部队士气高昂,史迪威为之兴奋。为了抓住战机围歼日军第18师团,史迪威不等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西进,立即挥师南下,兵锋直指孟缓。

2月18日,新编第38师和新编第22师分两路向孟缓攻击前进。日军第18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自知孟缓地位重要,亲临孟缓,指挥部队坚守孟缓。第38师主力和美军第5307部队主力沿塔奈河向南进攻。第22师的主力部队从正面向孟缓发起进攻,第66团第1营协助独立坦克第1营从孟缓的东北迂回,经过原始森林地带,插到孟缓的南面,把日军的补给线切断,这对孟缓的日军不仅是一种军事打击,也是一种精神压力。

3月3日,美军第5307部队一部向孟缓东南的瓦鲁班迂回,协同第22师把孟缓的日军包围。第38师主力采取大纵深迂回作战,顺利攻克于卡、拉树卡等孟缓的日军外围据点,对孟缓的日军构成纵深包围。中国驻印军和美军协同,向孟缓发起攻击。

同类推荐
  • 铁血黄花

    铁血黄花

    铁血黄花(清末民初的暗杀)作者伍立杨要论的不是这些卑鄙龌龊之举,而是清末民初革命党人极悲壮的暗杀活动。
  • 北京菜市口:晚清刽子手喋血纪事

    北京菜市口:晚清刽子手喋血纪事

    菜市口在古都北京的历史上,是一个特别值得留下一笔的所在,不仅因为“六君子”曾在这里舍生取义,还因为它的周边,积淀了太多的文化与历史的印记。菜市口在清代是北京的刑场。刑场位置在今天的铁门胡同南口稍偏向西南的马路上。每年交秋,大理寺、都察院、刑部与九卿共同对犯人会审,冬至前处斩。本书描述了历史上菜市口的那些风风雨雨,生动易读,发人深省。
  • 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1

    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1

    蒙古帝国和成吉思汗,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伟大帝国和伟大历史人物,从政界领袖到军事强人,从历史学者到商界精英,持续地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研究和阅读。蒙古帝国和成吉思汗所引领的法则,至今仍在深刻地塑造着我们今天的现状。《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中,著名元史专家孙钥洋在新近权威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权威、全面、立体地再现了历史上最庞沛的帝国--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的历史,也即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兴衰史。
  • 明末之誓死不降

    明末之誓死不降

    一次酒后仇天行穿越到明末,面对犹如乌云压顶般滚滚而来的天下大势,他没有力量去改变什么,唯有誓死不降!PS:不开金手指,打仗靠命填,全无王八气,奉行体制流;书渣,不喜勿骂。
  • 大明小旋风

    大明小旋风

    一位刚考入北大的男孩,在乘飞机回到北京的途中,飞机失事他重生成了明朝郑和的得力干将。且看他如何破奇案,盗古墓,寻亲人。从古代香港一直行到北京城,一路上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大明朝威风八面,各国来朝,他是如何为明朝挣得荣誉的?朱允炆借助倭寇的力量意图复国,他成功了吗?郑和下西洋历经东南亚,到底去过非洲没有?要知晓这一切,请不要错过《大明小旋风》
热门推荐
  • 郡主退亲记

    郡主退亲记

    白薇从来都知晓自己是个坏女人,不善良,不温柔,睚眦必报。前世被情敌迫害到做妓,死之前她还是留了后手狠狠的收拾了她!今世重生为安国公府的嫡女惜月郡主,本想闲散度日。谁想皇帝老儿闲着没事竟然乱点鸳鸯谱。无所谓,她想。。。。反正自己有本事有银子有地位还会怕一个男人?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龙泉剑圣

    龙泉剑圣

    拥有神秘的身世,经历重重困难,挑战一切阻碍,一生独爱剑,剑舞天下,无人敌,只身丈剑头天涯,龙泉剑圣!
  • 百变王妃:刁蛮王妃II

    百变王妃:刁蛮王妃II

    她一直羡慕爹娘的恩爱,也希望将来自己也会如他们一样。七岁那年的相遇,让她认定了他,可他居然有了她还要另娶他人?不行,绝对不行,即使他是太子,也照甩!逃婚,那是必须的!
  • 重返都市之热血杀手

    重返都市之热血杀手

    【已完结】卧底多年,终待收网一日,却不幸任务失败,重返都市,他本该是冷血杀手,无奈天生血不冷,心太热,在学生萌妹和御姐之间周旋,三人合力,清除社会败类。
  • 宠妃难为,暴君滚下榻

    宠妃难为,暴君滚下榻

    夏莹莹不明白,自己只是在沙漠中遇上一场沙龙卷风,怎么就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这个地方?而且,这里还是不是中国?这里的人,个个都是金发碧眼,异域风情,自带光环!还有,这个跟虫子一样的是什么文字!埃及?阿拉伯?伊朗?话说,他们在叽叽咕咕的讲些什么?为什么一句她也没有听懂!逃!必须要逃!可是这地方如重重迷宫,到底要怎么走出去!直到,这个国家唯一的君王,艾伯特·亚瑟宛如神祇般降临在她面前。他说:“夏莹莹,这辈子,你都不能离开本王,我要你和我一生一世都受万人敬仰。”不是吧?这么霸道?调戏她不说还要拴着她一生一世?可惜,等她发现情况不对,却早已不能脱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僵尸大战植物

    我的僵尸大战植物

    孙啸天穿越到了《植物大战僵尸》的世界中,莫名其妙的成为了一只僵尸,看看他是怎么从一只废柴僵尸进化成僵尸王者的吧。
  • James Mill

    James Mil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长地久之永远

    天长地久之永远

    温天久又遇见他了,一生的劫数—边将!无聊写文,随便写写。
  • 高冷男神太难追:傍大神攻略

    高冷男神太难追:傍大神攻略

    苏梦穿越了,醒来之前脑中一直回荡着一句话一统人界与妖界方可回归自我从此,为了回家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只是如此逆天的任务,当然要找个大腿来抱苏梦:“云飞,我看你天下无敌,不如我们一起来一统人妖两界吧。”岑云飞淡淡看她一眼:“先想起来我是谁再说。”
  • 重生网游之独行

    重生网游之独行

    一个在游戏里达颠峰的人陨落了,他迷惘过、愤怒过,不知路在何方。但命运给了他一巴掌又给了一个甜枣,重生让他再起动力,筑起更辉煌的一片天空......游戏名是英雄,我讲述的也是一名英雄,世界处处都有人,成为英雄的能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