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13600000016

第16章 折腾才是硬道理(4)

不管如何,今年禅七还算圆满。因为丛林以无事为兴盛,我们今年的禅七做到了无事,来年必然会做到更上一层楼的无事了。不管是生病的人还是没有生病的人;不管是努力为大众服务的人还是自己用功的人;不管是堂内坐香的人还是堂外上殿的人,每一个人都有事情做,每一个人都在努力。

平常心面对外境

有一次同学聚会,他们派了一个车来接我,路上司机小李问我佛教的开光是怎么回事。对于向小李这样的一个对佛教不了解的人,要想解释清楚“开光”,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我只好用生活中的事情进行比喻,告诉他开光是一个仪式。

就像生活中的人结婚一样,需要一个社会认可。那么结婚就需要一个程序,需要一个仪式。佛教中对某个事物开光也是这样,是这个事物需要被大众认可,那么就需要一个程序,需要做个仪式来表示这个事物正式启动或者启用。这是对佛教中“开光”的一个简单描述。

佛教中之所以会有很多让人不好理解的事情是因为名词的特殊,然后是一些生命形式的扩展。就像“开光”这样的名词是比较不好理解,何况再加上存在一些我们看不到的生命形式问题。所以,人们就难免会迷惑。但是无论如何像“开光”这样的名词只要用得多了,人们也就容易理解了。

最关键的是生命形式的扩展问题,这是一个很难解释的问题。因为这些生命形式就像无线电波一样,我们看不见摸不着。而佛教教育或者说是修正我们的行为的时候,往往告诉我们要注意到这些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生命的存在,我们不能忽略这些生命的存在。

所以,我在跟小李解释佛教现象的时候就告诉他,佛教非常简单,就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完全一样,只要你把生命的存在形式扩展开就可以了,这就是佛教生活方式。因为佛教的生活方式完全是和我们日常生活一样的,只是一些名词不同,再加上关注到了不同存在的生命形式。

我们做什么事情,只要考虑到还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生命存在,他们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存在在这个世界中,这样就符合佛教的生活态度了。这样我们就会很容易理解佛教。俗话还说“头上三尺有神明”,这实际上也是佛教的生命形式的扩展。

如果我们时时刻刻能够明白这种生命形式的扩展,那么我们就会规矩我们的行为,就会把遵纪守法做得更好。这就是佛教中的戒律被佛教徒遵守得很好的原因,同样也是佛教中强调遵守戒律的原因。因为我们的行为不光是我们看得见的人能够看见,还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人看得见。

如果我们时时刻刻能够明白这种生命形式的扩展,那么我们就知道如何去更好地与别的生命沟通。因为我们完全有与能看得见的生命进行沟通的能力。我们只要把这些沟通能力扩展到一切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生命形式中去就可以了。因为我们的存在总是离不开与“别人”沟通。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无法理解的磨难,就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忽略了这些我们看不到的生命形式。我们常常是得罪了其他的生命形式还不知道,所以我们总是有很多障碍。就像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无意得罪邻居一样,我们会得到报复,而我们在被报复的时候还感觉莫名其妙。

如果时时刻刻能够明白这种生命形式的扩展,那么像“开光”这样的佛事名词就非常好理解了。同样“供斋”、“普佛”、“超度”等等佛事名词也只剩下字面上的解释问题了。大家就能很容易地知道这些佛事是做什么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去实现。大家也就不会对佛教存在这么多的迷惑。

所以,祖师们的最高境界就是平常心,告诉我们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就是佛法,平常心就是佛教。因为他们的平常心中不平常,这个平常心是包含了不同生命形式的平常心。如果我们对待一切生命都是以平常心来对待的话,这就是佛教的生命生存模式。

身体健康有原因

有人问:“请问师父个问题,我一个同事也学佛,说几天前带着孩子去亲戚家,孩子4岁,刚好亲戚家出殡,孩子回来后发烧,带去医院输了液就好了,然后又发烧。说给一位学佛的阿姨打电话,那阿姨会叫被吓住的小孩。后来在电话里叫叫好了。假如遇到这种问题,我们自己该如何处理呢?”

佛教被世人误解为迷信就是这样形成的,在不识好歹的我看来,没有什么好与坏之说。但是,当这样的问题问到我头上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尴尬。因为三言两语解释不清楚,所以只好放弃解释,用“科学”的观念回答了事,这实际上是在糊弄人,跟学佛是不搭界的一回事。

最最可怕的是,这样的问题总是会出现在我的面前,而且是经常出现。不光是不了解佛教的人问,还有很多学了佛的人问,甚至是学佛多年后的人问。所以,我不得不经常糊弄人,或者是骂问这样问题的人,当然“行医必须有执照”是最好的借口。

佛教之所以常常被人说成是迷信,就是因为很多人对佛教的现象不了解,从而产生迷惑。如果深入地了解佛教的话,这些迷惑是可以被解开的。虽然马上去转化他们,可能一时半会儿还做不到,但是让人们了解事物的真相却还是可以的。

有个孩子病了,被一个阿姨叫几声,就能把连医院都难以治疗好的病给治好了,不能说是荒谬,的的确确也是有可能的事情。但是这样的事情是小概率事件,我们不能每回总是想去碰这个巧。因为这样的事件发生,不光是这位阿姨的参与,还有可能是因为病理的周期过了而好的。

但是,我们世间的人往往就是喜欢猎奇,往往就把这些小概率事件中的极小概率忽略掉,最后传到第三者耳朵里,内容变成学佛的阿姨叫几声,病就好了。这不但是我们自己的可悲,还把佛教连累进去了。因为下回不灵的时候,人就开始怀疑佛教了,而小概率事件灵的概率本就是相当于零。

事实上,像这样的方法治病的事,还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很多被医院判定无药可救的人,通过修行佛教或者是别的什么而好转的例子也不少见。当然没有效果的更多,但是在病急乱投医的时候,病人尤其是家属是不管的。

这些情况的出现,越来越使得佛教被“迷信”了。因为我们佛教徒解释不清楚这个现象,守持戒律的人就回避这样的问题,不守戒律的人就利用这样的事情来迷惑别人。所以,传到世人面前的答案往往就是迷惑的了,结果就传成了“学佛的阿姨叫几声就把病治好了”。

更可怕的是病急乱投医的人的盲目,为了治好病不惜一切代价。尤其是被医生诊断为不治之症的病人,以及他们的家属就更加盲目寻医。所以就造成了一边需求旺盛,一边有敢于犯戒的人的提供服务,自然这个迷惑市场就越来越大,大到常常失去控制,大到政府来干预,大到佛教被牵连。

的确,佛教负有和谐社会,安抚人心的责任,本身就暗含有治疗疾病的功能,的的确确也是能预防和治疗很多的疾病。但是这些功能实际上是直接与个人的心态发生关联,不是直接从病灶入手治疗,而是从“心理”入手。所以,有些不治之症通过禅定的修行之后会得到好转。

特别是从教人员绝大部分身体健康,尤其是戒律守持得好的人。再加上很多德高望重的老和尚做榜样,他们不但创造高寿的记录也同时保持身体的健康记录。其实在我看来很简单,因为他们早起早睡生活有规律,再加上清心寡欲守戒行善,自然身体会很好。

行医需要有执照

前几天写了日记《身体健康有原因》,讲到佛教与健康的问题。今天我们接着这个话题来讲佛教是如何做到身体健康的。从我自己学佛修行的经验来看,早起早睡、生活有规律、清心寡欲、守五戒、行十善就是离欲的生活方式,离欲得越彻底,你的身体健康指数自然越高。

这个道理要从佛教的三界来解释就很容易明白了。佛陀把我们所处的地方分为三个界,所谓的欲界、色(指物质)界、无色界。我们人类是处于欲界之中,所谓的欲,就是贪欲,各种各样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贪欲重的在地狱、鬼、畜牲,贪欲轻点的如人,更轻点的是天人,因为欲界天分六层,所以有六欲天子之说。

这些生命形式随着贪欲程度的不同而排列在欲界里面。很显然,贪欲越少身体越轻安(简单来说,就是健康),就生活在越高层。但是总体来说,所有生命都贪,而且越贪越厉害,就形成了堕落。只有逆贪而上的生命形式,才能脱离欲界到达色界。

色界里面的生命形式就完全没有贪了,只有物质。所以,生命形式在超越欲界与色界之间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这个变化讲得简单点就是因为贪欲而得的疾病没有了。我们人类的现实生活中,所有的身体的疾病都是因贪欲而来的,所以离欲的生活就能使得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

这种健康的程度就是根据你的离欲程度而定的,完全断欲了,身体就完全不会生病了。少一点欲望,就会少得一点病,所以,修行的结果就是会让人减少疾病。所以,才会有上面说的早起早睡、生活有规律、清心寡欲、守五戒、行十善就是你身体健康的保证。

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修行佛教能够治疗疾病的道理,就能够很容易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我们很容易就能知道,我们能够过早起早睡、生活有规律、清心寡欲、守五戒、行十善的生活,就能改善我们的身体健康情况。哪怕是一点点的行为改善也是对我们身体健康有益的。

所以,前面提到过的学佛的阿姨叫几声自然会有一点作用。因为学佛的阿姨必然会叫你尽量过离欲的生活。本身来说,她的这一叫也起到安定你的心的作用,使得你战胜病魔的信心得到增加。但是我们也要知道,这个作用极其有限,能够治好你的疾病的概率非常低。甚至可以这样说,这个概率低到比医生误诊的概率还低。

从学佛的阿姨角度来说,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尽管知道这是一个有效果的治疗方法,但是要首先告诉病患这不是包医百病的方法。更不能以此作为行医的借口,否则犯了戒律不说,就是现行的法律也是不允许的。因为我们国家明文规定医生上岗需要行医执照。

何况病人疾病原因复杂,不是你的这点精神安慰全能解决问题的。何况病人的接受修行的意愿更加千差万别。尽管你可以用心诚则灵来糊弄人去修行,但处于智辩聪难的人更多。他们可选择的治病方式可以说是无穷无尽,何况病人本身往往是贪欲严重的人。

所以,偶尔碰巧治疗好一个病人,不要就真的认为自己有治病的能力。就真的开始做为病人驱鬼治病的事情,这是非常危险的。首先是犯戒了,你的能力又有多少,等到一个因为你而耽误疾病治疗的人出现,你还犯了世间的法律,那个时候就惨了。

这样的人,我身边就有很多很多,这是我亲眼看到他们活着的时候如何为别人驱鬼看病,死的时候是如何地悲惨折腾的,甚至很多还没有死就开始折腾。他们不但自己痛苦不堪,还影响身边人的生活,更加严重的是把佛教的形象抹黑了,这样如何能够得到善果呢?

我们不如从现在开始劝人过早起早睡、生活有规律、清心寡欲、守五戒、行十善的离欲或者说是少欲的生活方式,这才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证。通过佛教的修行,不但能够使得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还能让我们真正地出三界,离凡入圣。

阿弥陀佛过年好

过年好

阿弥陀佛过年好

认真做事少烦恼

吉祥龙年大秘密

摩诃般若波罗蜜

马上过年了,可能是年关难过的原因,很多人烦恼重重。工作不顺、人际难处、生活困难、学习停滞,事业不顺的事业不顺,金钱出差的金钱出差,想家的人想家,家庭不和的矛盾不断……感情在这些问题面前尤其脆弱。大家都希望能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佛教作为疏缓人们心情的工具,自然有它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我经过十年来的学习,终于可以充当别人倾诉的对象,充当劝解的人。所以在这个时候,我就要当仁不让地为别人充当起疏缓心情的工具。因为我的口号就是,我本来就是干这个的!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烦恼,这些都不算是什么大问题。对于我们学佛的人来说,都知道我们的最大的烦恼是我们的生死问题,是我们的生老病死苦的问题。进过禅堂的人都知道,我们色身的最大烦恼——腿疼,在禅修的时候都不算是问题了,我们的生死才是大问题。

生活中的烦恼,与禅堂里面的腿疼相比真的不算什么。事实上也可以用对付腿疼的方式来解决。如果能够明白这个道理,那么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因为我们有一个最尖利的矛来刺穿生活中的烦恼之盾,这个矛就是——认真努力。

我们进过禅堂的人都知道,克服腿疼的唯一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专注于功夫上。当你百分之百地专注于自己的功夫上的时候,一切都抛诸脑后,哪里还有什么腿疼。所以,多一分专注,烦恼就少一分。我们修行做功夫就是实现尽量多的专注。

同样这个方法,可以用在解决我们的现实生活的烦恼上面。我们如果认真努力地去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时间不是很快就过去了,我们不就快乐了吗?我们认真努力地去做任何事情的话,我们所做的事情能不好吗?我们做任何事情认真努力地去做的时候,别人的闲言碎语还能放在哪里呢?

禅堂里,每一个人的用功方式不同。这就好比我们每一个眼前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禅堂里不管你是什么用功方式,要求你专注是一样的。这就好比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眼前的事情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你认真努力地去做你眼前的事情,就能实现你的烦恼淡化乃至消除。

这几天我虽然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感觉对付起来非常简单。因为对治的方法都是一样的,只要你认真努力地去做好眼前的事情,一切的问题就都解决了。工作不顺,认真努力地去做工作自然会顺;人际难处,认真努力地去做自己的事情自然无事;生活困难,认真努力地去面对困难自然能够解决;学习停滞,认真努力地去学习自然能够突飞猛进……

我们只要有了这个认真努力的金钥匙,生活中的烦恼就能够淡化乃至消除;我们有了这个认真努力的金钥匙,龙天会护佑我们,吉祥如意自然降临;我们有了认真努力的金钥匙,就会轻装上阵,克服散乱懒惰的魔军,一切烦恼自然抛诸脑后;我们有了认真努力的金钥匙,这个年关自然好过,乃至在新的一年里面创造新的未来……

天寒地冻过大年

一反前几天的暖冬,在大年三十,山里下起了大雪。斋堂前的梅花,原来的花朵是向上开的,现在全都耷拉下来了。梅花的香气也好像是被冰冻了一样,从树下走过,也闻不到以前那种浓浓的花香了。梅花的花瓣也被冻得透明起来,颜色自然也暗淡下来。

同类推荐
  • 孟子全书

    孟子全书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完整的体系,并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其著作《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亦源于《孟子》。古代学问大家韩愈有言:“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可见,不学习《孟子》将会蒙受无以弥补的损失。
  • 道德情操论(经典超译本)

    道德情操论(经典超译本)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出版的第一本主要着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道德情操论》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 儒家哲学家智慧

    儒家哲学家智慧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
  • 荀子的辩说

    荀子的辩说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在这种战争的背后,有一种更隐秘的“战争”,即诸子之间的激烈论争。从战国儒家的角度来看,论争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其它学说的批驳。而荀子对诸子的批评更加广泛。由于其批评更具体且富于理性,因而更像是论辩(尤其对墨家)。在论辩中,他建立了一个低于儒家立场的价值平台,试图从这个非独断性的平台出发,通过一种更为对等的“讨论”,最终达成在观念上维护日渐衰落的传统生活方式(礼)的目的。
热门推荐
  • 都市奇葩相亲记

    都市奇葩相亲记

    虽然现在很流行各种相亲网,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要在延续着古老的相亲模式,本书就是三个大龄女青年在相亲过程遇到的各种奇葩男。
  • 故事并不玛丽苏

    故事并不玛丽苏

    一旦得到了对方,爱就停止了生长。然后结果是什么?分开还是继续?苏卓选择了分开。在苏熹的字典里,如果分手,结果只有两个。一:陌生人。二:敌人。多年后再遇,是视而不见做陌生人。还是能冰释前嫌成为朋友。这对苏熹来说,是个头疼的问题。
  • 赖上霸道老公

    赖上霸道老公

    曾经,他的心坚硬如顽石,是她,击出一丝裂缝,悄悄钻入曾经,她的心单纯如婴孩,是他,一步步教导她,慢慢长大他宠爱她,她依赖他,他们的爱,简简单单,却又无比炙热他的身边危机环绕,为了永远的安宁,他做了一件冒险之事却不想,再见天日时,她已不见,寻遍世界,再无她的身影她的到来原本就是一个未解之谜,要找她,自然是难于登天而她,睁眼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她生活十七年的地方未完全长大的她,腹中却多了一块肉,她是否能等到他出现?伤心绝望的他,是否能穿越遥远、神秘的时空回到她的身边?
  • 穿越火线之王者来袭

    穿越火线之王者来袭

    一个不同的世界分为两个部分,他能否在这个世界立足,成为真正的王者,带领他的兄弟走向成功
  • 盗墓之杀神血

    盗墓之杀神血

    2116年,白家的白灵被神秘人带进了白家古墓,年龄未到的白灵就先进入古墓,可是却在神秘人秋霜的帮助下,成功的通过了古墓,也促成了一场合作
  • 獒王

    獒王

    在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有一只犬,他是一只藏獒,是藏獒群的獒王……
  • 我被炫舞撞了一下腰

    我被炫舞撞了一下腰

    网络小说家许沫然爱玩炫舞游戏,并且在上面与区神结了婚,现实中,她的小说《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拍摄成电视剧,由于男主角是沉睡三年的王子——离洛,而去探班,在剧组发生了偶遇。却不曾想,在即将放手的时刻得知游戏与现实竟然如此的密切相关,放肆冥冥中注定,两个人走在了一起!可是,离洛有着不为人知的黑道背景以及仇恨,在仇恨和爱情之间,他与她该何去何从?新作《女尊之坐拥天下美男》欢迎入坑,不签约,不上架,欢迎跳坑!!!作者微博:诉够离伤http://www.*****.com/?u/2478382061望关注,谢谢^ω^
  • 巅峰厨圣

    巅峰厨圣

    梦里回到百年前的大清朝学了一生精湛厨艺,原本以为只是一场梦的凌云发现自己的厨艺大涨,没想到做饭好吃到不得了,随着不断探索学习,厨艺越发神乎其神,从此投身到餐饮行业中,走上发家致富的光明大道。
  • 重生之黑暗纪元

    重生之黑暗纪元

    人类与异界大军最后一战中萧楚离奇重生在末世爆发前一天。既然老天给了我一次重生的机会,这一世我必将改写人类命运!
  • 森林报:冬

    森林报:冬

    这部名著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著者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森林中的新闻,森林中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著者还告诉了孩子们应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