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13600000031

第31章 我的折腾经——折腾于各种讲座(5)

佛陀亲口告诫他的亲生儿子也是要“精进”努力,比如说“彼即丈夫我亦尔”,别人能够像大丈一样地“精进”努力,我们也应该那样。比如在骂还没有成就时的阿那耶律尊者说,你们这些螺蛳蚌壳类,整天就想睡觉,不“精进”努力……最后阿那耶律尊者“精进”努力得连眼都瞎了,最终也得以成就。

所以,要想把自己的智慧显现出来,要想开悟,要想成就……是离不开“精进”努力的,只有“精进”努力的人才能有成就或者说是有开悟可能。因为对于我们没有觉悟的人来说,只有不断地积累知识,在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觉悟的突破。

这都是讲要我们“精进”努力的重要性,另外思维分别以及攀缘也是非常可怕的习性。因为要想好好做功夫不断掉思维分别以及攀缘是很难进步甚至是危险的。我就见过很多善于思维分别和攀缘的人,看着他们堕落,实在为他们感觉非常惋惜,实在是太可惜了。

他们往往特别“精进”努力,在我看来是“精进”努力得过头了,产生了嗔恨心了。当然这个嗔恨不是嗔恨外界事物,而是嗔恨他自己善根或者叫资粮不具足。这种心态其实是很好的,但是因为他不会好好利用,改变不了自己的思维分别以及攀缘习性,结果变成坏的结果——自己生病修不下去了。

比如,我认识的一名居士,功夫做得很好,非常“精进”努力。但是由于前期学佛的根基不扎实,再加上自己的思维分别以及攀缘心太强,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问完这个问那个,我都怀疑是不是有意拿问题去找人家攀缘。问完的结果自然不会是一样的,这样就掉进不同结果的陷阱里面去了。

比如,他问我说“在打坐的时候,总觉得身里面会有种种声音”。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可能是你的肠鸣音,可能是你的幻觉,可能是你自己搞错了,可能……有很多的可能。我不知道他爱思维分别和攀缘,就把这些情况都告诉他了,并且告诉他不要把这些放在心上,要专注用功。

结果告诉他这个答案后,他就在这个答案上面找感觉,这感觉哪有完的时候啊!就接着问肠鸣音是不是这样?是不是那样?我发现他的问题后就不再回答任何问题了。他可能又去找别人问,自然会有很多不同的回答,结果他自己就“享受”这些苦果去了。

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这么用功的人,这么“精进”努力的人把自己的“精进”努力放在思维分别和攀缘上去了。结果半年多后的现在发病了,还很严重。整天耳鸣、头晕、喘不过气来。问我怎么办?我只好告诉他,停止思维分别和攀缘,先不要打坐、拜忏了,希望念阿弥陀佛求上品往生吧。

好在他还有一定的定力,也不知道他的定力能否对付得了他的思维分别和攀缘。如果现在知错放下思维分别和攀缘,一心求念阿弥陀佛上品往生的话还有救,要不就错过了这一生了。希望他不要再分别禅宗、净宗了。用禅修得到的一些功夫拿到念佛求上品往生的目标上。

远离思维分别和攀缘,“精进”努力地去做功夫,一切“精进”努力必然功不唐捐。何况我们还有万人念佛万人去的保障,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定力用到求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正是这样,我们要没有任何顾虑地去“精进”努力,我们只有把自己的“精进”努力放在正确的地方,才会有所成就。

明一法师带禅修系列讲座第八讲——禅修与守戒

禅修的好处太多太多,真的是说不完,在我的日记里面有很多很多的记载。到底禅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多的好处呢?一切事情的发生不会没有原因的,所以我自己一直在找原因。再加上我这几天因为一直在写有关网络禅堂的日记,不免就为为什么要建设网络禅堂找理由,最重要的理由自然是禅修的好处。

我自己就有意在没事的时候,仔细观察禅修的过程。找来找去后发现,是因为禅修者在不同程度上守戒了。最简单的来说,你在打坐的时候就不会做有关杀害、盗窃、邪淫、妄语、饮酒的违反戒律的事情,这是相对地在守持戒律了。至于其他无形中在守持戒律的事情,在座上是很多很多。

这个很殊胜,因为守戒是入圣之途,禅修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守定共戒、道共戒、律仪戒等等戒律了。戒律中的定共戒、道共戒是入圣之戒,还在律仪戒之上。守律仪戒都能得到很多好处,何况是守这么高级的定共戒呢?所以,这下我才真正明白为什么佛陀说“一切功德皆由禅定出。”今天我们就从戒律的角度,分析一下禅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好处。

在佛教的科学中,佛陀还告诉我们,在禅修的时候,自然就在守定共戒、道共戒。定共戒是什么呢?我们学佛的人所守的戒有五戒、八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在家菩萨戒、菩萨比丘戒等等,所有的这些戒统称为律仪戒。是三种戒之一,定共戒、道共戒是其中另外的两个。律仪戒就能让凡夫得道成圣,何况后面两个更高层次的戒律。

在戒律里有很详细的说明,定共戒是三戒之一,又名静虑生律仪。入初禅,二禅等诸禅定,则与禅定共生自然防非止恶之戒体,身口所作,尽契律仪云:俱舍论十四曰:“静虑生者,谓此律仪从静虑生,或依静虑。若得静虑者,定成此律仪。”七十五法名目曰:“静虑律仪,亦名定共戒,与定同时故。”

我们真的是用脚指头思考都能想明白,禅修为什么是在守戒。我们在禅修的时候,坐在座上一动不动,就连“弹指抓痒”都是不允许的。在这样的情景中,我们的身体能犯戒吗?我们的嘴巴能犯戒吗?没有机会。如果你在努力用功的话,连意根也没有功夫犯戒。因为你只有一个心,用心在功夫上就没有功夫去贪、嗔、痴了。

因此,只要你往禅座上一坐。即使你一点也不会用功,在坐上全是坏念头,最坏最坏你也守住了你的身、口两根,守住了百分之七十的戒了。何况不会有这样全是坏心眼的人呢?更何况大家一上坐都是想好好用功,自然全是在守戒。这样的人,命能不好吗?这样做下去,能不得到好处吗?大家都这样的话,想社会不和谐、不安定也办不到啊。

因此,禅修的好处自然比比皆是,即使是初学者,没有任何功夫的人也有说不完的好处,同样社会也会因此而变好起来。何况事实上,禅修的人不但是在守戒而且是在守更高级的定共戒。他们是在走向得果成圣的道路,如果他们把功夫做得更好的话,做到制心一处的时候,自然是完全守住了所有的戒律。

守个五戒都能使社会和谐与安定,自己还能保住人天福报。守更高级的其他戒律就更不用说了。何况他们是在守出世间的无漏大戒?因为,他们这个时候,是连好事也不做了,更不要说是做坏事。这个时候,他们是在做“无”事,是在做出世间的无漏大事。自然会达到得果成圣的目的。

这样来看,我们就知道为什么禅修会有这么多的好处了。我们就知道这些好处得来的原因,我们就不再稀里糊涂地得到这些好处了。我们就能安心享受这些好处,努力禅修得到更多的好处。当然,我们要是连这些好处也不去想的时候,那么就是在行出世间的无漏善,将来的果报自然错不了。这样我们就能真正明白为什么佛陀说“一切功德皆由禅定出”了。

禅修有这么多的好处,当然要大力推广。网络禅堂作为一种让大众都有机会加入禅修队伍的手段,可以让大众与诸佛菩萨行同样的道路,体证诸佛菩萨的所悟。这样就算没有什么成就,也能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做出很多的贡献。何况,大家进禅堂去禅修,是抱着要转凡成圣的决心,要觉悟自己然后帮助别人的心态,因此,必然会有很大的成就。

现在,简单介绍一下戒律中的道共戒、定共戒和律仪戒。

道共戒:又名性戒,不共外道、凡夫,实乃佛弟子实证三乘菩提之道所成,见道、修道后转依于所证而摄心为戒,依见、修道无漏功德受用而行,不拘戒相,与道相应,故自然不犯戒,但以摄心住于正道为戒,是名持道共戒者,有别于凡夫未证者需要依于戒相而摄心持守。

定共戒:谓修学禅定有成者,依其定境之修证,分别能伏三界贪嗔痴,不依佛所制定戒相而持戒,依定之有漏功德而不违佛戒,与定相应故,名定共戒。广义来说,道共戒亦是定共戒,因为亲证三乘菩提不退者,于所证心得决定,因与道相应而能安住,故决定不移,转依所证,所得解脱、智慧之功德必符合所证;例如大乘菩萨证悟之后,转依如来藏而行,第八识如来藏乃是法界之实相、万法之根源、因果之根本,菩萨证悟而心得决定不退,名持道共戒,因决定故,亦可同时名之为持定共戒者。

律仪戒:目前所守的这些戒律全归律仪戒,比如在家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等等统归律仪戒。这些戒相大家基本熟悉,这里就不一一讲了,后面会讲一些戒律特点。

我们知道了在座上守戒的情况,回过头来我们还要知道下座后的守戒情况。因为我们打坐参禅的目的是为了开智慧,是为了清静我们的三业。所以,我们除了在座上用功夫之外,还要到生活中去磨练。那么如何在生活中守好戒律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我们知道,我们学佛都是要从学戒律开始,现在打坐参禅之后应该对戒律会有一个新的认识。尤其是在戒律的应用问题上,我们更加知道戒律是用来持的,或者叫守的。我们现在就把这些常见的问题拿来讲讲,或者说是把守、持戒律过程中的情况拿来分析一下。

当然每个人会有自己的特点,会有自己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在守、持戒律的过程中,戒体的被触犯(犯戒)与失去(破戒)。把戒体比喻为一件衣服的话,触犯戒律就好比一件衣服沾上了污点,失去了衣服(不管是丢了还是烂了甚至是被没收了)那都是破戒了。

我们受戒就相当于穿上衣服了,受的戒越严格,那么这件戒体之衣就越漂亮。这在佛陀的时代也是这样比喻的。因为有一部讲戒律的经典就叫《璎络经》,璎络是什么呢?就是装饰品。古代的衣服上很多都加璎络或者叫装饰品。所以,用衣服来比喻戒体是再适合不过了。

这样比喻起来的话,如果没有受戒就相当于光着身体,这一定谁也不喜欢。所以,作为最时尚的人——佛弟子就都要受个戒。受了戒就多多少少、差差强强有件衣服了。持戒就是保持这件衣服完好;持戒越严格就是这件衣服越漂亮;不触犯就是这件衣服干干净净没有污点;破戒就是失去了这件衣服。

拿不杀生戒来说,不杀人和国家保护的动物,就相当于穿了一件粗麻衣服,可以遮体了。然后不杀牛羊等大动物,就好比穿了一件细麻衣服,可以保暖了。接着不杀猫狗等小动物,就好比穿上棉布衣服了,不但可以保暖,还可以感觉漂亮了。接着不杀虫蚁等小动物,就好比穿上时装,更温暖、更漂亮了。接着再不杀对自己不利的动物,就好比穿上时尚的服装,再佩戴一颗明珠。接着再不杀……

反过来,如果杀了小动物(触犯了轻戒律)就好比衣服(戒体)上沾了油渍(不清净)了。如果不洗掉(忏悔)这件衣服很快就不能穿了(破戒),也就失去(破戒)了。如果油渍(触犯)不严重,当然可以通过洗涤(忏悔)把油渍洗掉(恢复清净)。

同类推荐
  • 7天教你读懂哲学

    7天教你读懂哲学

    本书为普及哲学知识的书籍。书中大量介绍了外国许多著名的哲学大师及他们的哲学思想和哲学著作等,并对每一位大师的生平成长之路和求学之路做了深刻的剖析,旨在向人们宣传和阐述他们的哲学观点和理论。本书通俗易懂,知识性强,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 哲学是个什么玩意儿

    哲学是个什么玩意儿

    这是一本写给中国人的哲学启蒙书,它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对什么是哲学进行了层层的挖掘与解读,时而进行睿智的思考,时而带来机智的幽默,让您在动静结合间,感受哲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本书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解读与分析,并打破以往解读《道德经》的俗套,在原文、注释、译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按理分析版块。分析是本书的精华之处,读者可以通过此版块第一时间了解到每一章的内容及思想,从而更深层次领悟老子思想的精髓所在。
  • 杂著:(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杂著:(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本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乃至体育竞赛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热门推荐
  • 鬼火阳灵

    鬼火阳灵

    魑魅魍魉,鬼王地煞,百鬼横行,这是一个鬼的世界。
  • 剑御万界

    剑御万界

    一剑划空破苍穹,负尽狂名千万载!------------------------------
  • 倾国情殇

    倾国情殇

    一个当代历史系的女大学生,无意间穿越至明朝崇祯年间,与明末名将袁崇焕展开一场生死恋,明知袁崇焕惨死结局的她,为了心中的挚爱,数次以身涉险,甚至曾被打得半死,最终,她能否改变历史结局,救回挚爱?她自己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悠长的历史长河中,封建王朝权利的更替,没有是非,没有对错,有的只是当权者为私利而积下的累累白骨……
  • 王源之我的同桌是二货

    王源之我的同桌是二货

    “给你一根棒棒糖”“你给我做饭”“唔,大圆子我要吃红烧小肥!”“行啊你胆子够肥你吃饱了该我吃了吧。”王源无公害欢脱文,请放心入坑。
  • 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与侵犯财产罪

    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与侵犯财产罪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基本法律知识宣讲系列丛书之一,具体内容是对我国刑法分则第四章所规定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五章所规定的侵犯财产罪,以及与其相关的司法解释等内容进行宣讲和普及。
  • 血迹骑士

    血迹骑士

    神历二一三一年神弃之日的前一天,位于世界中心的光明城堡突然遭到大批魔族的进攻。光明城主和他的妻子纷纷阵亡,光明王子意外失踪。光明城堡在一夜之间成为历史。第二天人们便迎来了神弃之日。霎时间魔族开始在大陆肆虐。随后骑士们纷纷拿起武器踏上了寻找魔界之门的冒险之旅。但十四年过去了魔界之门却依然没有被找到。
  • 战神之应劫重生

    战神之应劫重生

    作为神界第一战神,楚天有着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也有自己的执念。他为了维护神界的和平,和魔界首领拼死一搏,他为了寻回爱人,不惜等待一千年再入轮回。他坚守职责,捍卫神界的和平,又为了爱人,受尽轮回之苦。但当责任和执念碰到了一起,他又该如何抉择?
  • 不周仙山

    不周仙山

    还有一年,风起就要死了。……敬天法祖,神权天授,上天钟意,是为气运。上天有灵,赏善罚恶,献祭功德,有求必应,业力缠身,因果报应。……神,妖,魔,玄,儒,鬼,六扇通往大道之门,道法术,心性行。四九天劫,天人五衰,九天十地,世界战场,那是道境超脱生死的浪漫。纵然合道长生不死,也难逃诸天万界无量量劫,身死道消。
  • 笛语新说

    笛语新说

    欣闻曹晓磊先生编著的《笛语新说》一书即将出版,我感到甚是喜慰。关于器乐演奏教育教学的专门著述在我省范围内为数不多,笛子演奏类的专著更是少之又少。今天,曹晓磊先生以他从事笛子演奏和教学的亲身感悟及切身体会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倾全身之力编著了这部新书,为我省的笛子演奏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 时之茗:兰陵劫

    时之茗:兰陵劫

    正确的姻缘就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遇到正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