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28900000022

第22章 附录大汉王朝大事记(2)

当时东汉的一些中下级官吏,也对宦官政治表示不满。当他们看到处士横议和学生抗愤的现实,也敢于挺身而出,站在自己的岗位,行使自己的职权。如刘祐为河东太守,其属县令长多系宦官子弟,百姓深受其苦。刘祐到任,罢黜其罪恶昭彰者,为百姓平理冤狱。延熹四年(161),刘祐任大司农,当时宦官苏康、管霸专权宫中,侵夺全国各地大量良田美业、山林湖泽,使得百姓穷困,州郡萧条。刘祐移书各州郡,依照国家律令予以没收。宦官向桓帝谮诉,桓帝竟将刘祐论输左校。魏朗为彭城令,宦官子弟为国相,多行非法,魏朗屡次上奏弹劾。南阳太守成瑁与其功曹岑睚,决心褒善纠违,肃清郡府。当时南阳有一富贾张沉,平时与宦官相勾结,横行不法。成瑶与岑睚将其捕杀,并收审其宗族宾客,杀死其有罪恶者二百余人。大宦官侯览唆使张沉之妻上书讼冤。桓帝竟下令逮捕成璟,死于狱中。诸如此类的事件,不胜枚举。

官僚和太学生反宦官的政治浪潮日益高涨,当权的宦官集团的反攻也一天天凶猛。于是以张成事件为导火线的“党锢事件”发生了。

第一次“党锢”事件,发生在延熹九年(166)。当时,宦官党羽张成,善于占卜之术。他预卜将有大赦,遂教子杀人。李膺为河南尹,派人收捕张成之子。不久果然政府下令大赦,眼看罪犯即将逢宥获免。李膺更加愤恨,不顾赦令,坚持将张成之子处死。于是,宦官侯览等指使张成弟子牢修上书,诬告李膺等“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惑乱也)风俗”⑨。在宦官的蛊惑下,桓帝大怒,诏令郡国,逮捕“党人”,罗列罪名,于是逮捕李膺等,牵连陈寔等二百多人,包括一些太学生,都被下狱严讯。同时,还派使者四出追捕在逃的“党人”,皆悬赏购募。一时之间,“使者四出,相望于道”。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唯平原相史弼,独未捕一人。使者责问说:“青州六郡,其五有党……平原何理而得独无?”⑩史弼说:“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它郡自有,平原自无,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诬陷良善,淫刑滥罚,以逞非理,则平原之人,户可为党。相(史弼自称)有死而已,所不能也。”使者大怒,向皇帝举奏史弼,恰值党禁中解,史弼以俸金赎罪得免,以此全活平原“党人”千余人。

这样大案,要经过府(三公府)考实,太尉陈蕃不肯连署,他说:“今所考案,皆海内人誉,忧国忠公之臣。此等犹将十世宥也,岂有罪名不章而致收掠者乎?”⑩同时上疏桓帝极谏,疏中有云:“杜塞天下之口,聋盲一世之人,与秦焚书坑儒,何以为异?”⑩桓帝忌其言词切直,假托陈蕃辟召非人,将其策免。李膺等人在狱中交待党人时,故意牵引一些宦官子弟,宦官惧受牵连,亦不敢再坚持;加以外戚窦武及尚书霍谓均上疏为“党人”讼冤。于是遂于次年(永康元年)大赦天下,李膺及“党人”二百余人,皆免归乡里,书名三府,禁锢终身,不得为官。

宦官集团的残酷迫害,并没有吓倒正直的官僚和儒生。党锢事件发生后,士大夫闻风而动。史称:“海内希风(仰慕风尚)之流,遂共相标榜(称扬),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⑩他们把敢于同宦官斗争的知名人物。分别冠以各种美称,加以表彰。如陈蕃、窦武、刘淑(桓帝时任侍中,主张罢除宦官)三人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宗也);李膺、王畅等八人为“八俊”(“俊”者,言人之英也);郭泰、范滂等八人为“八顾”(“顾”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张俭、刘表等八人为“八及”(“及”者,言其能导人宗仰者也)。度尚、张邈等八人为“八厨”(“厨”者,言能以财救人者也),他们互相激励,清议的浪潮更加高涨。范滂出狱归家,家乡汝南和南阳士大夫前来迎接的车子多至数千辆。度辽将军皇甫规自以为西州豪杰,以未能被当作名士列入党锢为耻,乃自陈与党人的关系,请求连坐,朝廷虽未降罪,但当时人们都赞扬他的风节。

第二次党锢之祸开始于灵帝建宁二年(169),一直延续了十多年,规模之大,株连之广,都超过了前一次。公元167年桓帝死,灵帝即位,年仅十二,窦太后临朝,大将军窦武与太尉陈蕃共同辅政,重新起用被废黜的李膺、杜密等“党人”首脑人物入朝为官,并上疏太后谋诛宦官。不料事机不密,宦官曹节、王甫等先发制人,劫持太后交出玺绶,矫诏发北军五营士攻窦武,窦武众溃自杀,陈蕃等亦遇害。从此宦官气焰更加嚣张,对党人的镇压变本加厉。先是山阳郡(治昌邑,今山东巨野南)东部督邮(郡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司狱讼捕亡等事。)张俭以宦官侯览横行乡里,残害百姓,两次上书举奏侯览家族罪恶,请诛侯览,同时将其强取的资产就地没收。但是,上报奏疏却被侯览扣压,他对张俭十分怨恨。建宁二年(169),侯览指使乡人朱并上书,诬告张俭与同乡二十四人结党谋反。宦官曹节借题发挥,示意有司奏:“诸钩党(钩,谓相牵引也)者故司空虞放及李膺、杜密、朱寓、苟昱、翟超、刘儒、范滂等,请下州郡考治。”当时,汉灵帝年方十四,他问曹节等人:“何以为钩党?”对日:“钩党者,即党人也。”灵帝又问:“党人何用为恶而欲诛之邪?”对日:“皆相举群辈,欲为不轨。”灵帝问:“不轨欲如何?”对日:“欲图社稷。”无知的灵帝因而批准了宦官的请求,于是,李膺等百余人,俱被逮捕,死于狱中。妻子皆徙边,天下豪杰及儒学有行义者,皆被宦官指为“党人”,其死、徙、废、禁者,又六七百人。张俭亡命困迫,望门投止,得到很多人的掩护和一资助,最后被迫逃往塞外才得幸免。官府搜查张俭所经之处,因受牵连而死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

熹平元年(172),窦太后死,有人在宫门上张贴反宦官标语,揭露宦官统治的黑暗。于是宦官再次矫诏收捕“党人”,又有“党人”及太学生一千多人被捕。熹平五年(176),永昌(郡治今云南保山东北)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讼冤,书中说:“夫党人者,或耆年渊德,或衣冠英贤,皆宜股肱王室,左右大猷者也,而久被禁锢,辱在涂泥(困境)。谋反大逆尚蒙赦宥,党人何罪,独不开恕乎!所以灾异屡见,水旱荐臻,皆由于斯。”桓帝览奏大怒,除将曹鸾掠死于狱外,又诏州郡,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在位者,一律免官禁锢,并连及五服以内的亲属。经过这场浩劫,天下有气节的儒生,几乎被一网打尽。

东汉末年的“党锢”事件,是东汉士大夫和儒生反对宦官专权的斗争,它反映东汉的政治危机日益加深,接着而来的是公元184年的黄巾大暴动。东汉政府为了挽救危局,不得不宣布大赦“党人”,但是为时已晚,等待它的只是这个王朝的最后覆灭。

注释

①②《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

③《后汉书》卷五四《杨秉传》。

④《后汉书》卷五七《李云传》

⑤《后汉书》卷七八《宦者列传·单超传》。

⑥《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李膺传》。

⑦《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序》。

⑧《资治通鉴》汉桓帝永兴元年。

⑨《后汉书》卷六七《党钢列传序》。

⑩《后汉书》卷六四《史弼传》。

《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李膺传》。

《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

《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序》。

《资治通鉴》汉灵帝建宁二年。

《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张俭传》。

《资治通鉴》汉灵帝熹平五年。

道教的兴起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它产生于东汉中叶,形成于东汉末年。东汉王朝从和帝开始,政治上逐步形成外戚与宦官两大集团,彼此夺利争权,使东汉王朝的统治日益腐朽和黑暗,给下层民众带来深重的苦难。当广大人民在渴望摆脱苦难而又找不到出路的时候,就常常幻想有一种神灵的力量来拯救自己,把希望寄托在一种宗教身上。而统治阶级在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之时,感到儒学已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也极力企图利用宗教来麻痹人民,借以稳定其统治。于是佛教转盛,道家复起,道教也趁机而兴,企图用一套宗教救世之方,改良政治,变易风俗,慰藉人心。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首先表现在它的主要来源是古代宗教迷信。巫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者,能降神、解梦、预言、祈雨、医病、占星。民间巫术用符水治病,借卜筮占吉凶。先民以为疾病是有鬼附体,需用巫术加以祛除,由此有符咒驱鬼的法术。殷人尚鬼,故也重巫,如以巫咸、巫贤为相。春秋战国时期荆楚重巫,《楚辞》中即有很多巫觋古代风景画鉴赏降神的描述。楚文化的这种祈祷、降神、禁咒之风,当是道教的一个源头。战国以后,神仙方士宣传仙药可以长生不死,迎合上层贵族要求永享富贵的欲望,得到他们的支持。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和秦始皇都醉心方术,派人入海觅仙求药。汉武帝宠信齐人少翁、栾大、公孙卿等方士,终日梦想如黄帝一样飞升成仙。这些神仙学说和方术思想逐渐衍化为道教的修炼方法。其次,表现在它与道家哲学,主要是《老子》和《庄子》的关系上。先秦与东汉道家是一个学术派别,不是宗教教派;《老》、《庄》等书是学术著作,不是宗教典籍。关于《老子》之被神学化以及老子何以被奉为道教教主,现在还无法做出准确说明。从时间上推断,应在东汉时期,首先出现在宫廷和上层贵族阶层。光武帝儿子楚王刘英“晚节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明帝诏书也说“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①。桓帝“好神,数祀浮屠老子。百姓稍有奉者,后遂转盛”②。这里所说老子被道教奉为神,与先秦的哲学家老子无关,而是以教主的形象出现的。

一种宗教要形成一股社会力量,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和拥有众多的信徒。由民间巫术发展起来的原始道教的主要宗教活动是以符水治病,祈祷禳除,又提倡互助救困,能解穷民燃眉之急,因此对社会下层人民有较大的吸引力。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生困苦,为符篆派道教组织在民间的建立,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于是有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兴起。

太平道是张角于东汉灵帝时(167—189)所创立。据《后汉书·皇甫嵩传》:“巨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十余年间,发展徒众至数十万,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三国志·张鲁传》裴注引《典略》亦云:“太平道者,坚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为不信道。”太平道主要在下层群众之间流行,受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部分反映劳动群众愿望和要求的思想影响。它的特点是人多地广,规模巨大,而领导集团有武装起事的预谋,传道的目的在于借用宗教外衣为起事进行思想和组织准备。他们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一带有宗教和谶语色彩的口号,向封建朝廷实行造反,军队著黄巾,张角自称黄天,表现出黄老崇拜的特色。太平道于中平元年(184)发动了反叛朝廷的起事,一时“八郡同时俱发”,“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③。后被东汉政府动员大军镇压下去,太平道从此传授不明。

五斗米道也是中国原始的道教,它的开山祖师是沛国丰人张陵。关于张陵的事迹,史书记载极其简略。惟《三国志·魏志·张鲁传》中记云:“鲁……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这是历史上关于三张传道世系的最早记载。另据《典略》谓:“汉中有张修,”“修为五斗米道。”张修死后,“鲁在汉中,因其民信行修业,遂增饰之”④。又《后汉书·灵帝纪》云:中平元年春二月黄巾起事,“秋七月,巴郡妖巫张修反,寇郡县”,裴注引刘艾纪日:“时巴郡巫人张修疗病,愈者雇以米五斗,号为‘五斗米师’。”是历史上确有张修其人。陈寿在《三国志·刘焉传》中称:“益州牧刘焉以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将兵击汉中太守苏固。鲁遂袭修杀之,夺其众,”“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根据以上几条记载,五斗米道系张修在汉中创建,而后张鲁袭杀张修,取教权。以上两说均有所本,并志于此。

据《典略》,张修的五斗米道,除叩头思过、符水治病与太平道相同外,“又加施静室,使病者处其中恩过。又使人为奸令祭酒,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号为奸令。为鬼吏,主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使病者家出米五斗以为常,故号日五斗米师”教权转入张鲁手中后,五斗米道的活动更加充实完备。《典略》说;“教使作义舍,以米肉置其中以止行人;又教使自隐,有小过者,当治道百步,则罪除;又依月令,春夏禁杀;又禁酒。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三国志’张鲁传》亦谓:“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又置义米肉,悬于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过多,鬼道辄病之。犯法者三原然后乃行刑。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由于张鲁实行政教合一,用宗教推行教化,去鄙俗,淳风气,在汉末战乱的岁月中,巴、汉一带得以形成一个局部安定的社会环境,达三十余年,史称“民夷便乐之”,朝廷“力不能征”。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张鲁归降曹操,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邑万户。可见五斗米道的遭遇与太平道不同,它不但没有遭到太平道那样悲惨的下场,反而乘太平道被消灭之机向全国扩散,演变为天师道,成为魏晋时期道教的正宗。

对中国道教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道书是《太平经》和《周易参同契》。

《太平经》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道教经典。在此之前,西汉成帝时“齐人甘忠可诈作《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以言‘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天帝使真人赤精子,下教我此道””⑤。据此,该书当是具有道教性质的社会改良理论。东汉时期,民间流行的巫术与黄老学说的某些部分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道教。顺帝时,琅玡宫崇“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号为《太平清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⑥。今所存《太平经》残本,是从《太平清领书》演化而来。《太平经》推尊图谶,多以阴阳之说解释治国之道,还采摭了一些佛教义理加以缘饰。《太平经》里有维护封建统治的言论,也有改良主义的言论,如主张任用贤才,公平办事;减省刑罚,避免重刑死法;反对穷奢厚葬;准许万民直言疾苦,使下情上达等。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书中有些反映农民愿望的言论,如“夫人各自衣食其力”,“天生人幸使其人人自有筋力,可以衣食者”。这是农民群众的生活原则。自食其力的反面是四体不勤地剥削他人。《太平经》认为天地间的财物应该公有公用,不能让极少数人独占为私有。“此财物乃天地中和所有,以共养人也。……此大仓之粟,本非独鼠有也,小内之钱财,本非独以给一人也;其有不足者,悉当从其取也。”这些经义蕴含着十分深刻的真理和智慧的光芒,而且通俗透辟,感人肺腑,颇易为农民所理解和接受。

同类推荐
  • 我们时代的历史人物

    我们时代的历史人物

    本书中的人物始于帝制崩溃的民国元年,而止于再次崩溃中的民国,那是一个枪杆子里出政治的时代,一个想和谐而不得和谐的时代,一个想共和而不得共和的时代。我们的人物经历着许许多多令人费解却又让人好奇的故事,其中有些奇异的巧合、偶然的突发事件,顺应或改变着历史的进程。
  • 南宫落日

    南宫落日

    《国战》系列架空历史战争小说之《南宫落日》曾辉煌闪耀的千年帝国西鲁,经历了高层内斗的剧烈动荡,又因权斗生祸,被迫与超级大国A国对决疆场,用心险恶的帝国首相,年幼无助的皇帝南宫雄,不乏勋臣勇将,仍难逃风雨飘摇。另一超级大国我国,友亦非友,损友如敌,国与国之间尔虞我诈。战场上你死我活,政坛上另有一番较量。皇族南宫家族百炼成钢,依然难逃覆灭的宿命。
  • 负尽苍生

    负尽苍生

    一朝天子尔为鱼肉,顺赏逆屠万类低头。贤臣良主嘲弄天下,苍生再怒不过刍狗。这江山,不在我眼里,这帝君,由我来教育,那对头,有人替我扛,那百姓,生死我掌控。一个旅人,一壶浊酒,没有过往,不顾明天。以愚弄百姓,祸乱江山为乐,与美人醇酒,阴谋诡计为伍。笑问苍天我是谁,负尽苍生我为佛。
  • 其实他并不坏

    其实他并不坏

    他没死的时候,就有人说他坏,死的时候,许多人说他坏,死了之后,一直有人说他坏,可是,也有许多人说,其实他并不坏!
  • 三国遗志

    三国遗志

    穿越关羽,准备在华容道斩杀曹操;但是,穿越者曹操,却不走华容道。校花选择穿越小乔,而校花的老板竟然偷偷地购买了周瑜……虽然花费了30亿。一群准备尔虞我诈的人进入了三国时代这个尔虞我诈的世界,为了证明谁更厉害,谁能活下去,他们需要在这尔虞我诈的世界里继续尔虞我诈
热门推荐
  • 变异刀塔

    变异刀塔

    末日浩劫八千年的和平,八千年的沉默,八千年后天书再次出现了字迹。“末日浩劫将至。”神界一片震惊,上一次魔神大战天书上显示“生灵涂炭”就已经导致那么大规模的死伤,末日浩劫岂不就是毁天灭地,天帝立即命令各方情报收集信息,防止或者说减轻浩劫的结果。果不其然,魔界正在大举仪式,召唤异世恶魔,这绝对是末日浩劫的导火索,神界必须终止召唤恶魔,即使成功了也要由自己看管,减少浩劫的冲击力度。
  • 血之咒:日夜双子

    血之咒:日夜双子

    如果生活抛弃了你,一无所有被人踩在脚下,别放弃自己,那样只会让你的敌人更加猖狂。爬起来,不断变强,不断成长,也许没有那么多机遇,没有那么多能力。只要有动力,就还有希望....
  • 兵峰世界

    兵峰世界

    一个人一把刀,带着一群女人和一群兄弟手下,打造一个辉煌的家族和属于他的传说......
  • 权谋天下:孤女凤后

    权谋天下:孤女凤后

    林笙娇,外表白糯软甜,性情温顺可人,身世可怜,最会扮猪吃老虎,借刀杀人。秦暮武以为他终于遇到了他心目中的小兔子,急忙圈养王府。小兔子越长越娇嫩,可是,秦暮武刚准备下口的时候发现,她不是小兔子,而是只狡猾冷淡的狐狸。权谋政变,勾心斗角。秦暮武发现的时候已经不及了,这小狐狸他越宠越爱。江山为聘,唯卿一人。
  • 腐仙朽神

    腐仙朽神

    日本天才武功高手被卑鄙的华夏低手围攻,纳尼。这么无耻。不过还好,重生到了一个华夏学子身上。看现在的田村一,不是现在的张浩,叫张浩宇也可以。如何修炼到巅峰。纯粹娱乐。不必较真。
  • 火影之鸣人之神

    火影之鸣人之神

    在已知的火影世界,他变成了主角鸣人。在穿越之前还有一位好心的大神帮了他一把,给了他好多的东西,让他不至于非得向原著里那样艰苦的旅行。人物介绍:小弟:我爱罗、君麻吕、再不斩等……妻子:日向雏田身份:J组织头领、木叶丸军团老大人员:日向宁次、白、鞍马八云等……徒弟:木叶丸、乌冬、萌美
  • 小心:恶魔在身边

    小心:恶魔在身边

    (合集版)恐怖故事,有你意想不到的,我是鬼妹,如果有你喜欢的类型,可以给我留言,爱你~~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医妃倾世

    医妃倾世

    她,21世纪的顶级特工,拥有神医称号的白倾,因为车子失灵而坠入悬崖,不料老天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她穿越在了玄武大陆。且看她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王子狩猎记公主殿下你别逃

    王子狩猎记公主殿下你别逃

    他们,享受着至高的荣耀她们,背负着无尽的仇恨本该是毫无关联的二者但是他们之间却有着无尽的羁绊公主强势归来,王子们请做好准备狩爱计划,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