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29100000013

第13章 随遇而安(5)

我看鳄鱼条条肥壮,足证它们的饭食是不错的。池中的鳄鱼千姿百态,有的趴在岸边,有的游在水里。我们走过一个池塘,里面的鳄鱼,条条都长过一丈。行动迟缓,有的一动也不动,有的趴在太阳里,好像是在那里负暄,修身养性。主人说,这个池塘是专门饲养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年鳄鱼。在人类社会中,近些年来,中外都有一些人高喊什么老龄社会,大有惶惶不可终日之概。鳄鱼大概还没有进化到这个程度,不会关心什么老龄不老龄。然而这个鳄鱼湖的主人却为它们操心,给它们创建了这个舒适的干休所,它们可以在这里颐养天年了。至于变成了女士们的手提包,鳄鱼们是不会想到的。有一个问题我们参观的人都很关心,我想别的人也一样,这就是:这个鳄鱼湖究竟饲养了多少条鳄鱼。主人说是四万条。这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我想,在茫茫大地上,在任何地方,即使是鳄鱼最集中的地方,也决不会四万条聚集在一起的。

此时,我更是五体投地地佩服我们的园主,佩服他的幻想。一个没有幻想的人能够把四万条鳄鱼集中在一起成为人类的奇迹吗?

紧接着我们走上了林阴大道,浓荫匝地,暑意全消。蒙杨海泉先生照顾,因为我年纪最大,他特别调来了一辆只能坐两人的敞篷车,看样子是他专用的。我们俩坐上,开到了一个像体育馆似的地方。周围是看台,有木凳可坐。园主请中国客人坐在最前排。

下面是鳄鱼的运动场。周围环水,中间有块陆地,有几条鳄鱼在上面睡觉,还有几条在水里露出脑袋来。走进来了两个男孩子,穿着颇为鲜艳的衣服。他们俩向周围看台上的泰外观众合十致敬,然后走到水中拉出几条大鳄鱼,是拽着尾巴拉的,都拉到环水的陆地上。一个男孩掀开一条鳄鱼的大嘴,不知道是念了一个什么咒,鳄鱼的嘴就大张着,上下颚并不并拢起来。没看清男孩是用什么东西,戳鳄鱼的什么地方,只听得乓的一声巨响,又乓的一声,不知道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声音。小男孩又把自己的脑袋伸入鳄鱼嘴中,在上下两排剑一般的巨齿中间,莞尔而笑。然后抽出脑袋,把鳄鱼举在手中,放在脖子上。又让鳄鱼趴在地上,他踏上它的背部。两个孩子把几条吃人不眨眼的鳄鱼耍弄得服服帖帖。有时候我们真替他们捏一把汗;然而两个孩子却怡然自得,光着脚丫,在水中和陆上来回奔波。

走出了鳄鱼馆,又来到了另一个也像体育场似的场所。周围也是看台,同样是坐满了全世界许多国家的旅游者。但这里是大象和杂技表演的场所,台下没有水,而是一片运动场似的地。场中有几个同样穿着彩衣的男女青年。他们先把一大堆玻璃瓶之类的东西砸碎,然后有一个男孩光着膀子,躺在碎玻璃碴子上,打滚,翻筋斗,耍出种种的花样。最后又有一个男孩踩在他身上。在他身子下面,碎玻璃仿佛变成了棉花或者羊毛或者鸭绒什么的,简直是柔软可爱。看了这些表演,对中国人来说,这简直是司空见惯;然而对碧眼黄发的人来说,却是颇为值得惊奇的。于是一阵阵的掌声就从周围的看台上响起了。接着进场的是几头大象,脖子上戴着花环,背上,毋宁说是鼻子上骑着一个男孩子。先绕场一周,向观众致敬,大象无法用泰国常见的方式,合十致敬,只能把鼻子高高举,表达一番敬意了。大象在小孩子的指挥下,表演了许多精彩的节目。然后又绕场走起来。我原以为这只是节目结束后例行的仪式,然而,我立刻就看到,看台上懂行的观众,掏出了硬币,投向场中,不管硬币多么小,大象都能用鼻子一一捡起,递到骑在鼻子上的小孩的手中。坐在前排的观众,掏出了纸币,塞到大象的嘴里——请注意,是嘴,不是鼻子——,大象叼起来,仍然递到小孩子手中。我同园主坐在前排正中,大概男孩知道,园主正陪贵宾坐在那里,于是就用不知什么方法示意大象,大象摇晃着鼻子来到我们眼前。我一下子窘了起来,我口袋中既无硬币,也无纸币。聪明的主人立刻递给我几个硬币和几张纸币,这就给我解了围。我把纸币放在大象嘴中,又把硬币放到伸到我眼前的鼻子中,我的手碰到了大象柔软的鼻尖上的小口,一阵又软又滑又湿的感觉,从我的手指头尖上直透我的全身,有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舒适清凉的ecstasy,我的全身仿佛在颤抖。

此时,我更真正是五体投地地佩服我们的园主,佩服他的幻想。一个没有幻想的人能够想出这样训练鳄鱼,这样训练大象吗?

我们的参观结束了,但是我的感触却没有结束,而且永远也不会结束。杨海泉先生养的虽然是极为丑陋凶狠的鳄鱼,然而他的目标却是:

绍述文化今鉴古——卿云霭霭,邹鲁遗风。

作圣齐贤吾辈事,民胞物与,人和政通。

世变沧桑俱往矣!

忠荩毋我,天下为公。

静、安、虑、得、勤观照,辉煌禹甸,乐见群龙。

忠孝礼义仁为本,发聋启瞆新民丰。

杨先生的广阔的胸襟可见一斑了。他这一番奇迹般的伟大事业,已经给寰宇的炎黄子孙增添了光彩,已经给世界文化增添了光彩,已经给炎黄文化增添了光彩,已经给泰华文化增添了光彩。

对于这一点我焉能漠然淡然没有感触呢?海泉先生虽然已经做出了这样的事业,但看上去他仍然是充满了青春活力的。他那令人吃惊的幻想能力已经呈现出极大的辉煌;但是看来还大有用武之地,还是前途无量的。我相信,等我下一次再来曼谷时,还会有更伟大更辉煌的奇迹在等候着我。这是我坚定不移的信念。

1994 年5 月7 日

人间自有真情在

(这是他俩共同生活过的地方,为了留住对丈夫的回忆,她不肯离开,也不忍离开。)

前不久,我写了一篇短文:《园花寂寞红》,讲的是楼右前方住着一对老夫妇。男的是中国人,女的是德国人。他们在德国结婚后,移居中国,到现在已将近半个世纪了。哪里想到,一夜之间,男的突然死去。他天天侍弄的小花园,失去了主人。几朵仅存的月季花,在秋风中颤抖、挣扎,苟延残喘,浑身透着凄凉、寂寞。

我每天走过那个小花园,也感到凄凉、寂寞。我心里总在想:

到了明天春天,小花园将日益颓败,月季花不会再开,连那些在北京只有梅兰芳家才有的大朵的牵牛花,在这里也将永远永远地消逝了。我的心情很沉重。

昨天中午,我又走过这个小花园,看到那位接近米寿的德国老太太在篱笆旁忙活着。我走进一看,她正在采集大牵牛花的种子。这可是件新鲜事儿,我在这里住了三十年,从来没有见到过她侍弄花。我曾满腹疑团:德国人一般都是爱花的,这老太太真有点个别。可今天她为什么忙着采集牵牛花的种子呢?她老态龙钟,罗锅着腰,穿一身黑衣裳,瘦得像一只螳螂。虽然采集花种不是累活,可她干起来也是够呛的。我问他,采集这个干什么?

她的回答极简短:“我丈夫死了,但是他爱的牵牛花不能死!”

我心里一亮,一下子顿悟出了一个道理。她男人死了,一儿一女都在德国,老太太在中国可以说是举目无亲。虽然说入了中国籍,在中国将近半个世纪,中国话却说不了十句,中国饭也吃不惯。她好像是中国社会水面上的一滴油,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

她平常只同几个外国人和中国留德学生来往,显得很孤单。我常开玩笑说:她是组织上入了籍,思想上并没有入。到了此时,老头已去,儿女在外,返回德国,正其时矣。然而她却偏偏不走,道理何在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现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让我看到她采集大牵牛花的种子,我一下子明白了:这一切都是为了她死去的丈夫。

丈夫虽然走了,但是小花园还在,十分简陋的小房子还在。

这小花园和小房子拴住了她古老的回忆,长达半个世纪的甜蜜的回忆。这是他俩共同生活过的地方,为了留住对丈夫的回忆,她不肯离开,也不忍离开。我能够想象,她在夜深人静时,独对孤灯,窗外小竹林的窸窣声穿窗而入,屋后土山上草丛中秋虫哀鸣,此外就是一片寂静。丈夫在时,她知道对面小屋里还睡着一个亲人,自己不会感到孤独。然而现在呢,那个人突然离开自己,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茫茫天地,好像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然生至此,将何以堪!设身处地,如果我处在她的境遇,我一定会马上离开这里,回到自己的祖国,同女儿在一起,度过余年。

然而,这一位瘦得像螳螂似的老太太却偏偏不走,偏偏死守空房,死守着一个小花园。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她死去的丈夫。

这一位看似柔弱实际坚强的老太太,已经快走到人生的尽头了。这一点恐怕她比谁都明白。然而她并未绝望,并未消沉。她还是浑身洋溢着生命力,在心中对未来还充满着希望。她还想到明年春天,她还想到牵牛花,她眼前一定不时闪过春天小花园杂花竞芳的景象。谁看到这种情况会不受到感动呢?我想,牵牛花若有知,到了明年春天虽然男主人已经不在了,但它一定会精神抖擞,花朵一定会开得更大,更大;颜色一定会更鲜艳,更鲜艳。

1992 年9 月20 日

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

(温馨则是需要培养的。培养之道,不出两端,一真一忍而已。)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除了看破红尘出家当和尚的以外,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家。一提到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漾起一点温暖之意、一丝幸福之感。

不这样也是不可能的。不管是单职工还是双职工,白天在政府机构、学校、公司、工厂、商店等等五花八门的场所工作劳动。

不管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会付出巨大的力量,应付错综复杂的局面,会见性格各异的人物,有时会弄得筋疲力尽。有道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哪里事事都会让你称心如意呢?到了下班以后,有如倦鸟还巢一般,带着一身疲惫,满怀喜悦,回到自己家里。这是一个真正的安身立命之处。在这里人们主要祈求的就是温馨。有父母的,向老人问寒问暖,老少都感到温馨;有子女的,同孩子谈上几句,亲子都感到温馨;夫妻说上几句悄悄话,男女都感到温馨。当是时也,白天一天操劳,身心两方面的倦意,间或有心中的愤懑、工作中或竞争中偶尔的挫折、在处理事务中或人际关系中碰的一点小钉子等等,都会烟消云散,代之而兴的是融融的愉悦。总之,感到的是不能用任何语言表达的温馨。

你还可以便装野服,落拓形迹。白天在外面有时不得不戴着的假面具,完全可以甩掉;有时不得不装腔作势,以求得能适应应对进退的所谓礼貌,也统统可以丢开。还你一个本来面目,圆通无碍,纯然真我。天下之乐,宁有过于此者乎?所有这一切都来自家庭中真正的温馨。

但是,是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是温馨天成、唾手可得呢?不,不,绝不是的。家庭中虽有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血缘关系,但是,所有这一些关系,都不能保证温馨气氛必然出现。俗话说:锅碗瓢盆都会相撞。每个人的脾气不一样,爱好不一样,习惯不一样,信念不一样,而且人是活人,喜怒哀乐,时有突变的情况,情绪也有不稳定的时候,特别是在自己的亲人面前,更容易表露出来。

有时候为一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也会意见相左,处理不得法,也能产生龃龉。天天耳鬓厮磨,谁也不敢保证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那么,我们应当怎么办呢?就我个人来看,处理这样清官难断的家务事,说难极难,说不难也颇易。只要能做到“真”、“忍”二字,虽不中,不远矣。“真”者,真情也。“忍”者,容忍也。

我归纳成了几句顺口溜:相互恩爱,相互诚恳,相互理解,相互容忍,出以真情,不杂私心,家庭和睦,其乐无垠。

有人可能不理解,我为什么把容忍强调到这样的高度。要知道,容忍是中华美德之一。我们的往圣先贤,大都教导我们要容忍。民间谚语中,也有不少容忍的内容,教人忍让。有的说法,看似消极,实有积极意义,比如“忍辱负重”,韩信就是一个有名的例子。《唐书》记载,张公艺九世同堂,唐高宗问他睦族之道。

公艺提笔写了一百多个“忍”字递给皇帝。从那以后,姓张的多自命为“百忍家声”。佛家也十分强调忍辱之要义,经中有很多忍辱仙人的故事。常言道:“小不忍则乱大谋”。在家庭中则是“小不忍则乱家庭”。夫妻、父母、子女之间,有时难免有不同的意见,如果一方发点小脾气,你让他(她)一下,风暴便可平息。等到他(她)心态平衡以后,自己会认错的。此时,如果你也不冷静,火冒三丈,轻则动嘴,重则动手,最终可能告到法庭,宣判离婚,岂不大可哀哉!父母兄弟姊妹之间,也有同样的情况。结果,一个好端端的家庭,会弄得分崩离析。这轻则会影响你暂时的情绪,重则影响你的生命前途。难道我这是危言耸听吗?

总之,温馨是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而温馨则是需要培养的。

培养之道,不出两端,一真一忍而已。

1998 年10 月23 日

我的座右铭

(处之泰然,随遇而安。我认为,这是唯一正确的态度。)

多少年以来,我的座右铭一直是: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老老实实的、朴朴素素的四句陶诗,几乎用不着任何解释。

我是怎样实行这个座右铭的呢?无非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而已,没有什么奇招。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到了应该死的时候,你就去死,用不着左思右想。)这句话应该是关键性的。但是在我几十年的风华正茂的期间内,“尽”什么的是很难想到的。在这期间,我当然既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即使在走独木桥时,好像路上铺的全是玫瑰花,没有荆棘。这与“尽”的距离太远太远了。

到了现在,自己已经九十多岁了。离开人生的尽头,不会太远了。我在这时候,根据座右铭的精神,处之泰然,随遇而安。

我认为,这是唯一正确的态度。

我不是医生,我想贸然提出一个想法。所谓老年忧郁症恐怕十有八九同我上面提出的看法有关,怎样治疗这种病症呢?我本来想用“无可奉告”来答复。但是,这未免太简慢,于是改写一首打油:题曰“无题”:

人生在世一百年,天天有些小麻烦,最好办法是不理,只等秋风过耳边。

任何一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以及任何一个生物,从本能上来看,总是趋吉避凶的。

因此,我没怪罪任何人,包括打过我的人。

我没有对任何人打击报复。并不是由于我度量特别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而是由于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诸躬。假如我处在别人的地位上,我的行动不见得会比别人好。

同类推荐
  • 望雁行

    望雁行

    本书为一部杂文集。汇集了作者近几年来创作的各类散文、杂文、工作论文等数十篇,这些文章充分展示了作者对生活、对事业、对亲情友情等的感悟和思索。《望雁行》文字流畅,文笔细腻,情感真挚,有一定的可读性和出版价值。
  • 郭沫若集

    郭沫若集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作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和主任。他学识渊博、才华卓著,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均有重大建树。本文集选录他有关历史学、古文字学和文艺理论、文艺批评的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四十八篇,分为上下两编。 编为历史学和古文字学,下编为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
  • 冷眼看文坛:在学院于媒体之间

    冷眼看文坛:在学院于媒体之间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当代文坛批判的专著,部分章节已经在期刊发表过,涉及到当代热点文化现象探析、当代文学代表作家批评、当代文坛弊端批判、当代文学生产机制探讨、当代期刊观察、作家协会制度研究、网络文学批评等。
  • 无冕人生:我的记者生涯

    无冕人生:我的记者生涯

    有一则短信段子曰,人生都是直播而没有彩排。华伟的“记者生涯”直播了,回首堪笑慰;“商海生涯”正在直播,相信会给大家更多的惊喜。
  • 走向永恒

    走向永恒

    东汽,对我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存在,“5·12”地震之前曾不止一次前往汉旺,在那些紧靠巨大山体的车间里参观。对一个从事文学工作的人来说……
热门推荐
  • 北洋水师章程

    北洋水师章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老婆,你别跑

    老婆,你别跑

    推荐如意改名后的新作品《风扬楚歌旋》望多多支持http://novel.hongxiu.com/a/639409/他,冷漠腹黑,万般柔情只对一人展现,然而,她不是她,所以在发觉被她设计后,他决定要陪她玩完这个游戏,可是,她会付出惨痛代价......她,性格开朗,生性淡泊,不对爱情抱太多幻想,被他误会中伤,骄傲如她,自尊如她,怎会任他随意践踏,于是一个浅笑,潇洒的转身离开.....多年后,他与她重逢并奉子成婚,百般刁难,彼此折磨中,是谁先失了心?
  • 刺者不留名

    刺者不留名

    一个被迫走上黑暗之路的热血青年的传奇
  • 亡灵魔导

    亡灵魔导

    相依为命的爷爷死了,决心复仇的格里无意间遇到3个骷髅,3个骷髅带给了他无限机缘,眼看复仇有望,格里却发现这不仅仅是复仇那么简单!神,人,亡灵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嗯,既然这么复杂,那么便要让世间无神!”格里如是说。
  • 金谷一梦

    金谷一梦

    施家女娃为人贩子抓住,反抗之下被打失忆,被卖乡村。从小多磨的她渐渐长大,又遭遇了许多无法出口的惨事。与邻居男孩相恋,俩人最终却无法相守。商人苍龙,养义子刺杀其他商人,开办快活林,独霸一方,成为名动商界的富豪。仇家杀其妻,独女苍月失母悲痛,更不屑他的行事,心灰意冷,不肯出嫁。十年后,苍龙为她举办比武招亲,也不了了之……那被卖女孩的恋人,其遭遇之惨,更无法为人道,他是否会因此走上一条不归路?关于这场风流冤孽如何收场,且听在下慢慢道来。
  • 怨鬼传说

    怨鬼传说

    寻宝途中,惨遭挚友背叛身死,无尽怨念化为厉鬼……一介鬼躯如何争霸修真界?且看怨鬼传说!
  • 飞贼妈咪太狡猾

    飞贼妈咪太狡猾

    她不仅光明正大地闯入他的车城偷走了一辆名车,还扬言:“你再追我,我就偷走你的儿子!”嚣张的话出现在娱乐周刊的大标题上,一时间大家都好奇这霸气侧漏的女飞贼要怎么偷走大名鼎鼎的CEO的儿子,谁都知道他还没有结婚,更别说有儿子,那么这个女人的意思就再明白不过了,难道是要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他收服?宝宝语录:“妈妈,我看到那个比点点帅但是妈妈说没有比点点帅的男人了。”“夏点点,你能不能说话简洁一点?”“不能啊,这句话就应该这么复杂。”“不行,必须简洁地说。”“好吧,妈妈,我看到男人了!”
  • 天道纵横

    天道纵横

    一衣衫不整,暴露大片春光的女子追着一裸男在山林间狂奔!“不要追了!卧槽!我什么都没看到!”赵峰光着身子头也不回的大叫,瘦弱的身子顾不得旁边不知名植物锋利的叶片,玩命的狂奔!“淫贼,站住!我要杀了你!”一个衣衫不整的女子,面色绯红,银齿紧锁,手握一把三尺青峰,快速向前追去。赵峰回头,女子的身影在赵峰的眼中渐渐放大,哀吼道:“这小娘子怎么比刘翔跑得还快!刘翔快来救我!”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杏花天

    杏花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